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在保留原起搏器及导线的情况下,新置入2根电极导线分别至右室,及左室侧后静脉,与DDD起搏器心室及心房接口连接,行右室双部位双室同步起搏,临床疗效可。  相似文献   

2.
双腔起搏器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和感知心房、心室的功能。因此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增加了一些间期,其功能也比单腔起搏器相对复杂。尽管不同厂家起搏器间期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功能类似,以下介绍双腔起搏器的几种主要间期及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 ,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 患者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诊断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 2 188电极导线 ,左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 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结果 双心房同步起搏后 ,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  相似文献   

4.
1.双腔起搏器的传导功能 双腔起搏器的心房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为右心耳.电极导线的头部被动固定在梳状肌中,心室电极导线植入部位为右室心尖部,电极导线的顶端被动固定在肌小梁中。由于双腔起搏器具有心房、心室的感知及顺序性心房、心室的起搏功能,因而能保持心房和心室先后顺序性收缩,使心房对心脏的辅助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除感知与起搏功能外,双腔起搏器尚有房室间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阻滞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心动均在Ⅱ~Ⅳ级(NYHA),体表心电图平均QRS时限为141ms。患者均进行了双心室起搏,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187或2188导线,于其血管分支内进行左心室起搏。左、右心室导线通过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双心室起搏的血流动  相似文献   

6.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双心室同步起搏在扩张型心肌病伴有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 [1 - 4 ] 。晚近提出的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是一种间接的双心室同步起搏技术 [5 ] ,在防止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不良作用及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一、生理性心脏起搏的进展  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矫正患者心率的同时 ,通过起搏器不同的类型、各种起搏方式、电极导线的位置、各种间期的算式等方法的应用 ,而获得心腔之间最佳的同步性、电生理稳定性和心排出量 ,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生…  相似文献   

7.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 患者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5 7岁 ,为充血性心功能衰竭伴左束支阻滞 ,植入三 (四 )腔双心室起搏器。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 2 187或 2 188电极导线 ,置于心后静脉起搏左心室 ,左右心室电极导线通过 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结果 双心室起搏并辅以合适的 AV延迟后 ,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 ,N YHA分级从 ~ 级改善至 级 ,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夺获控制功能对双腔起搏器工作电压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 10例适合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双腔组和夺获控制组 ,每组 5例 ,前者安装 Dromos DDDC普通双腔起搏器 ,后者安装 L ogos DDDC夺获控制型双腔起搏器 (均为德国 Biotronik公司产品 )。常规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导线 ,脉冲发生器埋植在左前上胸壁。对夺获控制组除测定常规参数外 ,还在术中开启夺获控制功能并自动校正。两组患者在术后 2 4h、1周、1个月、3个月和 6个月随访 ,以动态心电图观察起搏效果 ,并对起搏器进行程控调整。结果 两组起搏器植入参数差别无显著性 ,随访期间均能安全起搏。术后 6个月夺获控制组心室常规工作电压明显低于普通起搏组。结论  (1)与普通双腔起搏器相比 ,夺获控制型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安全性明显增加 ,能在非预期性或临时性起搏阈值增加时提供安全起搏。(2 )夺获控制型双腔起搏器的常规工作电压明显低于普通双腔起搏器。(3)由于夺获控制过程也是耗能的过程 ,故其对双腔起搏器工作寿命的净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价。 (4)与美国 Pacesetter公司的自动阈值夺获起搏器 (Microny、Regency SC / SR )相比 ,这种夺获控制功能存在如下缺点 :1不能自动测定起搏阈值和极化电位 ;2刺激脉冲电压的增加不是  相似文献   

9.
经头静脉插入起搏导线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该方法可以避免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术中并发症及长期摩擦导致导线损坏、断裂等并发症。头静脉有管径及走行变异,切开头静脉直接插入两根起搏导线经常失败,需要借助指引导丝及撕开鞘送人起搏导线。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量明显增多,本文探讨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永久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及安全陛。  相似文献   

10.
双腔心脏起搏心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阅读及解释双腔起搏心电图是判断起搏功能,诊断起搏故障的重要依据。熟知双腔起搏器的时间周期、各种程控参数及必要的电生理学知识,是掌握双腔心脏起搏的重要基础。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对如何阅读、分析双腔起搏心电图及常见的典型正常及异常双腔起搏心电图作重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双心室起搏的初步临床经验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行永久性双心室起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阻滞患者常规植入右心室起搏导线的同时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线于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双心室起搏,应用Swan-Ganz导管或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起搏地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冠状静脉窦导经至心大静脉或心中静脉行以  相似文献   

12.
双腔起搏器 (DDD起搏器 )的功能及心电图比单腔起搏器复杂 ,但具有更多的生理性功能和更佳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临床应用的数量及比例逐年增多。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师熟悉和掌握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十分重要 ,其基础是了解DDD搏器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和间期。一、DDD起搏器概述1.植入。常规的DDD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 (起搏器 )配心房和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各一根组成。其中心房电极导线植入右心耳 ,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右室心尖部 (图1)。上述两个部位并不是理想的起搏部位 ,但由于有丰富的梳状肌 (右心耳 )及肌小梁 (右室心尖部 ) ,因…  相似文献   

13.
起搏器为了防止电磁干扰或其它心电干扰导致错误的起搏抑制,设置了噪声反转功能。当起搏器遇干扰信号启动噪音反转功能后,不论有无自身激动存在,它将以下限频率或传感器频率发放脉冲。双腔起搏器心室安全起搏功能是为了防止交叉感知引起心室起搏的抑制。在心房起搏事件后,将开启一个110ms的安全起搏间期,在此间期内如发生心室感知,起搏器将在心房起搏110ms后发放心室电脉冲。室性心动过速致双腔起搏器噪音反转并心室安全起搏的心电图极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1例82岁,男性患者。因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术中测试起搏参数后保留原有电极导线。术后无感知和起搏。经程控起搏器双极起搏为单极起搏后,其感知和起搏功能恢复。提示更换起搏器前有必要知道原有起搏导线的类型,以免起搏器依赖病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5.
<正>心脏起搏器治疗已广泛用于临床,虽然起搏技术日益成熟,但由于基层医院对起搏技术的掌握相对较低,且起搏器植入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从而限制了起搏器的应用。本文就我院500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基层医院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 ,其中 3例行三腔起搏 (双心房 +右心室 ) ,2例行双心房起搏 ( 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无脱位及穿孔等并发症。 5例冠状窦电极平均参数为 :P波振幅 4.5± 2 .6 8m V,起搏阻抗 880± 2 0 4.11Ω ,起搏阈值 0 .5 8± 0 .37V。结果 随访 2~ 12个月 ,除 1例需调整参数后不再复发外 ,其余 4例术后均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治疗与预防房内、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衰竭的初步经验。方法 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均伴有心室内阻滞。患者均植入了三腔双心室起搏器,左心室导线通过冠状静脉窦插入心脏静脉侧分支或侧后分支。结果 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临床症状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改善,舒张期充盈改善,二尖瓣返流减少,此外,双心定起搏后,所有病例QRS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的起搏部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即刻影响及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后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患者 6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2例。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1例 ,缺血性心肌病 5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 (167± 2 0 )ms ,心功能Ⅱ~Ⅳ级。置入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二根起搏电极 ,连接于全自动双腔起搏 (DDD)起搏器。结果 安置起搏器术后即刻采用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单纯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 ,随访 3个月、6个月、12个月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有效。  相似文献   

19.
117例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双心室同步起搏已经被证明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双心室再同步治疗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 ,CRT)的技术关键是植入左心室导线。植入左心室导线技术难度大 ,操作复杂 ,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分析了 117例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阻滞患者 117例 ,其中男性 86例 ,女性 31例 ,平均年龄 (5 3 0 0±8 2 5 )岁。患者在进行逆行冠状静脉窦造影后 ,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导线至心脏静脉 (主要为心脏后静脉和侧后静脉 )进行左心室起搏。然后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电极导线。结果  117例患者中 111例成功植入双心室起搏系统 ,成功率为 95 %。主要植入术的相关并发症包括 :冠状静脉窦夹层 4例(3 4 % % ) ,膈肌刺激需要重新植入 2例 (1 7% ) ;电极导线脱位 2例 (1 7% ) ,结论 双心室再同步治疗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withbiventricularpacing)起搏器植入术有一定的术中并发症和一定的风险 ,术前应掌握好适应证并作好充分的准备 ,术中必须规范操作 ,严密观察 ,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双腔起搏器除了单腔起搏器AAI及VVI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个独具的房室之间的传导功能,这是指双腔起搏器的心房感知器感知到有效的心电信号时立即触发设定的AV间期,当达到AV间期而没有出现自主的心室电活动时,起搏器将发放一次心室起搏脉冲起搏心室,这一功能称为双腔起搏器的传导功能,也称心室的跟随功能。例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