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吃增寿,是传统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古代养生家的一致主张。孔子曾说:“不多食”,“食勿求饱”。东汉末年逾百岁的青牛道士主张“食欲常少”。晋代张华在《博物志》分析少吃增寿的原因时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当时已认识到多食危害人的寿命。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结合自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传》曰:“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矣。”  相似文献   

3.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传》曰:"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矣。"《食时五观》为隐居名士涪翁著,专述食时五方面的养生。开辟了食疗养生的先河,拓宽了养生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调理饮食,科学地饮食,是养生益寿的基础。科学家认为,食物除了有提供营养素维持生命功能、满足人们对各种口味的需求之外,还有第三种功能,即调节人的高级生命活动,对人的防御功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国外实验证明,改变动物的饮食,可得出不同的寿命期限。一般而言,科学地调节饮食,应该从如下八方面进行: ●少吃增寿 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晋·张华《博物志》:“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明·龚延贤《寿世保元》:“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唐·孙思邈《枕上记》:“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少吃不暴饮暴食,是许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秘诀。  相似文献   

5.
周贻谋 《长寿》2004,(12):34-35
在尤乘《寿世青编》上卷所收36篇文章里,有三篇专论饮食,包括“饮食以宜”“食忌说”及“斋说”。“饮食以宜”篇提出“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毋待饥甚而进食,食勿过饱;毋待渴甚而饮,饮勿过多”;“食不厌精细,饮不厌温热,五味毋令胜谷味,肉味毋令胜食气”。这些话确是饮食养生的经验之谈,至今仍很实用。  相似文献   

6.
孙清廉 《长寿》2010,(7):36-36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如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之说,说明了饮食对身体健康、疾病的发生与康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微饿”养生理念,在祖国传统养生保健宝库中比比皆是。孙思邈《千金要方》:“安身之本,必资以食。”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食取补报,不饥即已,饱生众疾。”刘词《混俗颐生录》:“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则气短妨闷。”李豫亨《推篷寤语》:“饮食不可过多,饮食最能抑塞阳气,不能上升,将以养生,实以残生也……淡餐少食,常使肠胃清虚,则神气固流,阴阳得位,此最养生之大要。”  相似文献   

8.
少吃增寿     
少吃增寿,是传统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古代养生家一致主张。孔子曾说:“不多食,食勿求饱”。东汉末,年逾百岁的青牛道士主张“食欲常少”。晋代张华在《博物志》分析少吃增寿的原因时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当时已认识到多食会导致心脑血管阻塞,危害人的寿命。唐代百岁名医孙思邈结合自身的体验指出“饱食终无益”,要求做到“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宋代娄居中阐述“食勿求饱”时说:“食物勿务于多,贵在能节,所以保冲和而顺颐养也;若贪生务饱,淤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历来都十分提倡少食多餐,反对过食。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上就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上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清代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也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而明代敖英在  相似文献   

10.
苏莺 《东方药膳》2003,(10):6-7
饮食护理是一门学问,是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护理牵涉的范围很广,本文只就中医学对在饮食护理中的饮食宜忌作一简要介绍。中医防治疾病很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很讲究病人寒热虚实等不同的证候,很讲究各种药物和食物的寒热温凉及酸苦辛甘咸等不同的性味。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中指出:“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专篇。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指出:“凡诸恶疮差(愈)后,皆百日慎口,不尔,即疮(复)发也。…  相似文献   

11.
周贻谋 《长寿》2006,(9):38-39
《养性延命录》的第二篇为《食诫》篇,主要论述了饮食的原则、方法和禁忌。其实在《教诫》篇里,也有不少论述饮食的内容。综合起来,在饮食养生方面他提出了如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周贻谋 《长寿》2003,(12):44-45
高濂非常重视饮食养生,在其《遵生八笺》里,除了收有“饮馔服食笺”三卷之外,又在“延年却病笺”中撰写了《饮食当知所损论》一类专篇。高氏曾说,饮食是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乃生命之依靠,人离开饮食就不能生存。他又说,饮食具有二重性,饮食适度则有利于养生,若贪吃无度则反而有害。那么在饮食方面该怎样趋利避害呢?一是不要过于饱食。高氏认为,少食有利于健康,可以减少或防止生病。经常饱食就容易成为营养过剩的肥胖者,会使人早衰短命。二是不要贪图异味,不要捕食野生动物。高濂说:“贪异味以悦吾口者,往往隐祸不小。”复又指出:倘若嗜食“…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 中国古老的饮食观 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中.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中国人把饮食的地位.提到天的高度,人要饱食而后安.一刻也离不开营养与热量。公元前300年孔子就说过“食色性也”.把“食”放在前面,说明只有先吃饱了.才能生殖繁育优秀的后代.孔夫子尤其重视饮食.在“论语”一书中,“政”字出现41次,而“食”字也出现41次,足见“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夏日海鲜     
《大众医学》2009,(8):42-43
我国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夏日养身保健。早在《内经》就指出,夏三月是继春生之后为“长”气季节,在饮食上也当遵循养“长”之道,夏日饮食保健,既要注重养“长”,提倡适当补养,以防秋“收”不足,不仅主张多食如西瓜、丝瓜、冬瓜、黄瓜等清凉瓜果,以及酸梅汤、银耳羹、百合绿豆汤及凉茶等饮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统医学十分重视孕妇的饮食起居,《史记》中记载:太任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味。宋代朱任在书中讲到,孕妇饮食不宜过饱,油腻不宜过多;图安逸,少活动,多卧床对胎儿发育和分娩都是不利的。宋代陈自明所著《妇人良方大全》中说:孕妇应该“阴阳平衡,气质完备。”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说过:“婴儿出生后三天再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三天。”这些都告诉我们,为了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孕妇在生活中必须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6.
季杰 《健康世界》2008,(11):94-96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来源。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可见,合理的饮食可使人们身体强健、益寿延年,当然也包括冬季饮食。  相似文献   

17.
阿莹 《药物与人》2010,(10):60-61
在第7期的“食之有道”中我们和读者一起分享了《站不住脚的“食物相克”》,揭示了民间所谓的“食物相克”的伪科学面具,让我们对健康饮食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量减少食量的动物生命力特别旺盛。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的博士用大白鼠实验表明,从16月龄(相当于人类45岁)开始,把大白鼠食物的摄入量减少一半,结果仍可使寿命延长三分之一。那么,人从中年时期开始限量进食,能不能延长寿命?我国古代养生学家是十分重视节食与健康长寿关系的,曾经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在《管子》一书中曰:“起居适,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如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在《素问·上古天真论》…  相似文献   

19.
饥饿疗法     
1700年前,中医就认为饥饿有益于健康长寿。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所食愈少,年愈益;所食愈多,年愈损”。不仅如此,饥饿还能治病。古代,民间一般遇风寒感冒不适等,大都采取“饿两顿饭”的办法来治疗。《红楼梦》中贾府上下几百号人,从下到上,  相似文献   

20.
盼春 《现代养生》2012,(2):29-29
人在疾病初愈之时,大多注重饮食调补滋养,但饮食调养失宜,可导致疾病复发,祖国医学谓之“食复”。另外,导致疾病复发的还有劳复、自复及气复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