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加重,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腰椎椎板减压术后腰椎不稳的出现机率和症状出现机率。观察Ⅰ期TFC植入椎间融合的中期临术疗效。方法:1986年以来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和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嵌压症356例,行全椎板减压间盘摘除295例。1998年5月以来对18例患者Ⅰ期行TFC植入椎间融合术。或AE协和钢板共43例。结果:全椎板减压患者2年以上随诊210例。X线显示节段不稳30例,占14%:其中有过腰椎症状者6例,不足30%。结论:手术方式的合理应首先考虑彻底解除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本组资料显示腰椎板减压(必要时部分切除小关节突)是一种安全、低合并症的手术方式。螺旋型椎间融合器(TFC)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短节段A-F,协和式钢板内固定的应用为预防和治疗椎板减压术后下腰椎不稳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准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伴腰椎不稳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8-01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腰椎不稳患者的资料,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评估矫形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前;末次随访VAS平均低于术前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5);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P<0.05)。结论精准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既改善了神经刺激症状,又消除了椎间不稳定,是治疗伴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新福  刘勇 《脊柱外科杂志》2014,12(4):198-201,211
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48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腰椎融合评价标准,Ⅰ级和Ⅱ级为80例(97.5%)。末次随访时,X线片、MRI检查发现4例螺钉松动断裂但已骨性融合(4%),2例植骨未融合,椎间隙高度降低(2%)。疗效评定优24例,良46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5.4%。结论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远期疗效肯定,但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44例患者,其中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和RF内固定术,36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40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2例植骨块部分吸收,2例融合欠佳,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彻底充分地减压及长期的骨性融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1例腰椎不稳症行椎间盘镜椎管减压,置入膨胀式椎间融合器( B-twin)行椎间融合.结果18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5年,按Macnab评分:优10例,良5例,可3例;未发现内置物松动、脱出,融合率100%.结论椎间盘镜椎间融合术具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44例患者,其中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和RF内固定术,36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40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2例植骨块部分吸收,2例融合欠佳,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彻底充分地减压及长期的骨性融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44例患者,其中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和RF内固定术,36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40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2例植骨块部分吸收,2例融合欠佳,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CT、MRI等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彻底充分地减压及长期的骨性融合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髓核切除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行髓核摘除,分析中、长期腰椎的稳定性。结果中、长期随访,发生腰椎不稳14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式24例,有10例发生腰椎不稳,占全部腰椎不稳的71.4%。单一节段一侧椎板开窗术式119例,无腰椎不稳发生,椎间隙狭窄发生率为21.0%。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无动力性不稳者,仅行开窗髓核切除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不必使用内固定融合以预防远期腰椎运动节段的不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神经根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TLIF。采用经神经根孔后壁的扩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和彻底减压,椎间隙前1/3植入碎骨,后2/3植入单个融合器,同时使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脊柱。效果 平均手术时间2(1.5~4)h;术中平均出血量250(100~450)ml。随访1.5(1~2)年,所有患者脊柱节段均获融合(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1)个月。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优良率为96.2%(25/26)。结论 T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融合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