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比较大剂量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大面积照射预处理方案对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7医院行AHSCT的100例ML患者,根据AHSCT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分析3、5、10年的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截止至2011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获重建。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至1.0×109/L的中位时间为(6.0±0.4)d、(8.2±0.4)d,血小板恢复至20.0×109/L的中位时间为(7.1±0.8)d、(11.4±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OS率分别为3年67.3%、68.9%,5年62.8%、60.6%,10年57.6%、56.2%;PFS率分别为3年63.6%、63.2%,5年59.4%、58.3%,10年50.8%、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感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高剂量放、化疗组较高剂量化疗组造血重建晚,但两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年轻、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策略[1-3]。传统的静脉美法仑制剂使用丙二醇作为助溶剂,溶解度较低,稳定性较差,且有发生丙二醇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4]。注射用盐酸美法仑(商品名迈维宁■)使用特殊改良的环糊精为溶剂,使药物的可溶性及稳定性得以明显改善,也避免了丙二醇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5-7]。该药于2019年8月在我国正式上市。本研究对在我中心接受盐酸美法仑200 mg/m^(2)预处理auto-HSCT的125例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松原市中心医院2011-01—2014-01收治的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1例患者应用经典的BEAM方案进行预处理,9例患者以此为基础加用去甲氧柔红霉素增强处理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回输外周血干细胞的1周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用以全身放疗(TBI)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再联合应用足叶乙甙和/或表阿霉素;另外22例患者采用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EAM)联合化疗方案。回输CD34+细胞均值为(6.6±4.9)×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ANCI〉0.5×10^9/L)平均时间为12±4.4d,血小板恢复(Plt≥20×10^9/L)平均时间为14±4.9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4.2%。移植后随访6—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3.2)%;(81.4±4.9)%;(77.6±5.3)%;(68.9±6.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移植前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未达CR患者。  相似文献   

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西方发病率高,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但呈不断增长趋势。小分子靶向药物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促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BCL-2i)维奈克拉(Ven)等治疗CLL/SLL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口服方便等特点[1-4],显著优于传统化学免疫治疗,CLL治疗逐渐进入以BTKi为代表的无化疗时代[3]。我国已批准第一代BTKi伊布替尼及国产第二代BTKi泽布替尼、奥布替尼治疗CLL。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M)迄今缺乏根治性手段,复发难治MM(RRMM)患者接受后续治疗的有效率低、生存期短。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卡非佐米和塞利尼索等新药的上市使中国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但新药在中国RRMM患者中的临床数据不足,合并髓外病灶的患者仍然疗效欠佳^([1])。泊马度胺作为第三代免疫调节剂,在第一代沙利度胺和第二代来那度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克服了交叉耐药性,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泊马度胺可使来那度胺难治患者获益^([2-4])。  相似文献   

8.
徐亚  程月新  苗雨青 《大医生》2023,(11):128-130
目的 分析苯达莫司汀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苯达莫司汀联合常规方案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安全性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化学治疗后均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疗效、不良反应、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0例患者均较快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重建时间为7~19 d,平均(13.08±2.16)d,血小板重建时间为10~26 d,平均(16.13±2.43)d;移植后患者达完全缓解占比81.43%明显高于移植前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ML患者3年的总生存期(OS)率为75.71%;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移植前是否缓解、疾病类型、乳酸脱氢酶(LDH)表达、Ann Arbor临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骨髓受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对恶性淋巴瘤的预后影响不明显(P>0.05);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移植前是否缓解、疾病类型、LDH表达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与单纯的化学治疗相比,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ML的巩固治疗,疗效更好,安全性高,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移植前能否达到完全缓解、疾病类型、LDH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滤泡性淋巴瘤(FL)是较为常见的小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化疗方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的应用使初治FL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内外研究报道应用R-CHOP样免疫化疗方案能够使40%~76%的F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 总有效率超过90%[1,2]。但目前Ⅲ/Ⅳ期患者仍不能治愈, 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 R-CHOP方案的疗效显著下降[3]。  相似文献   

11.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前,预处理方案对移植效果至关重要.目前经典BEAM方案中的药物卡莫司汀在国内不易购得,且该方案毒副作用较大,复发率较高.目的:以司莫司汀取代卡莫司汀组成SEAM预处理方案,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3-06/2006-02和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液科进行.对象:选取同期收治的15例Ⅲ~Ⅳ期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43.8岁,均经过2~8个疗程的制化疗,CR1 4例,CR2 1例,部分缓解10例;病理证实T细胞淋巴痛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2例;移植前复查肝肾功能及肺功能均正常.组成SEAM预处理方案的4种药物:司莫司汀(Semustine)为浙江瑞新公司产品,批号20071 125;足叶乙甙(Etopside)为江苏恒瑞公司产品,批号07101231:阿糖胞苷(Ara-C)为浙江海正公司产品,批号080103A;马法兰(Mephalan)为葛兰素史克产品,批号7001.方法: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12 d采集患者外周血干细胞,与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及二甲基亚砜配成冻存液移植备用.动员后1个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患者行SEAM预处理方案:移植前8 d门服司莫司汀320 mg/m2.移植前7 d-移植前4 d,静滴足叶乙甙200 mg/m3,1次/d;静滴阿糖胞苷200 mg/m2,1次/12 h.移植前3 d~移植前2 d,静滴马法兰70 mg/m2,1次/d.移植当天将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水浴解冻,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快速回输给患者,一般输注细胞量为(3.0~5.0)×108/kg.主要观察指标:①预处理的毒副作用.②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③疾病转归. 结果:SEAM颅处理过程中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所有患者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件粒细胞计数≥0.5×109L-1的中位时间为11 d,血小板计数≥2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13 d.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13例患者无病存活,2例分别于移植后4,13个月死于疾病复发.结论: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对SEAM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该方案毒副作用轻微,造血重建恢复较快,目前随访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具有恶性程度低、肿瘤生长缓慢、自然病程长、无法治愈且复发率高的特点[1]。套细胞淋巴瘤(MCL)兼具侵袭性淋巴瘤及惰性淋巴瘤的特征,预后较差[1]。长期以来,化学免疫治疗是iNHL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2],对于年龄小于65岁的年轻M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方案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患者的生存[3]。但iNHL和MCL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67岁和60岁[1],大剂量化疗带来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极大影响,如何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亟待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基于免疫组化的Hans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来源型(GCB)和非生发中心来源型(non-GCB)。Alizadeh等[1]研究显示,同样使用R-CHOP方案治疗,GCB型DLBCL具有更长的总生存(OS)期,non-GCB型相对GCB型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本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88例一线方案采用R-CHOP或R-DA-EPOCH治疗的non-GCB型DLBCL患者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减低强度预处理(RIC)、更换供者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RIC、更换供者二次移植的44例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全部44例患者中男21例,女23例,中位年龄25(7~55)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首次allo-HSCT供者类型包括无关供者12例、单倍体供者32例,所有患者在二次移植时均更换了供者;两次allo-HSCT间隔的中位时间为19.5(6~77)个月;二次移植前33例(75.0%)患者原发病为完全缓解,11例(25.0%)为未缓解;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放射治疗/氟达拉滨(38例)、白消安/氟达拉滨(4例)、全骨髓照射/氟达拉滨(1例)、白消安/克拉屈滨(1例);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短程甲氨蝶呤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②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Ⅱ~Ⅳ度、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0.5%、9.1%,局限型、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0.5%、22.7%,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5%、6.8%,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为15.9%(均为Ⅰ~Ⅱ度)。③中位随访14(2~39)个月,移植后1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2.5%(95%CI 54.5%~84.3%)、80.6%(95%CI 63.4%~90.3%),累积复发率为25.1%(95%CI 13.7%~43.2%)。8例患者死亡,7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感染,非复发死亡率为2.3%。④二次移植前完全缓解组、未缓解组移植后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8%、48.1%(P=0.026),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9.9%、51.9%(P=0.072)。⑤单因素分析显示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是否完全缓解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采用RIC方案、更换供者及移植后维持治疗等策略的二次移植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疗效。影响二次移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二次移植前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P=0.05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P=0.227),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9.2±5.1)%、(6.7±4.6)%(P=0.648),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7±11.4)%、(65.6±9.1)%(P=0.031)。二次移植后中位随访767(271~4936)d,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52.6±11.6)%、(62.4±11.3)%(P=0.423),总生存率分别为(28.3±8.6)%、(23.8±7.5)%(P=0.64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8.6)%、(22.3±7.7)%(P=0.787)。二次移植前原发病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41例)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4±10.4)%、(11.0±5.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后早期复发(≤6个月)及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未获得完全缓解是影响二次移植后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更换供者对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移植的主要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含全身放射治疗(TBI)和仅基于化疗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 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血液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5例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TBI/环磷酰胺组(TBI/Cy组, 53例)和白消安/环磷酰胺组(Bu/Cy组, 42例)。比较两组在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复发率、非复发死亡率(NRM)、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等方面的差异, 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BI/Cy组、Bu/Cy组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4(10~25)d、14(10~24)d(P=0.106), 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7(10~42)d、19(11~42)d(P=0.488);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1.5%、35.7%(P=0.565), 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4.5%、4.8%(P=0.009), 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6.7%、13.5%(P=0.689);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1.5%、35.7%(P=0.565), EB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4.0%、35.7%(P=0.859), 重度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3.4%、33.3%(P=0.318), 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20.8%、50.0%(P=0.003)。TBI/Cy组、Bu/Cy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7.1、53.3个月, 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0%、42.9%(P=0.017), NRM分别为24.5%、7.1%(P=0.120), LFS率分别为58.5%、50.0%(P=0.466), OS率分别为69.8%、64.3%(P=0.697)。多因素分析显示, 预处理方案含TBI是allo-HSCT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HR=0.304, 95%CI 0.135~0.688, P=0.004), 而对NRM的影响不显著(HR=1.393, 95%CI 0.355~5.462, P=0.634);感染是成人ALL患者allo-HSCT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含TBI预处理方案与基于化疗预处理方案allo-HSCT治疗成人ALL比较, Ⅲ/Ⅳ度aGVHD发生率较高, 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eEAM/C(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tuo-H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收治并进行BeEAM/C方案预处理auto-HSCT的30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BeEAM/C组。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GBM/C(吉西他滨+白消安+美法仑/环磷酰胺)方案预处理auto-HSCT的30例PTCL患者作为历史对照, 纳入GBM/C组。BeEAM/C组与GBM/C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3.2±10.3)岁和(38.6±11.8)岁;男性患者分别为19和17例, 女性患者分别为11和1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比较2组患者的造血重建、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2组患者的随访截至2023年4月30日。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本研究定量资料的分布, 2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成组t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B-iNHL)和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9月10日在山东省内10家三甲医院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国产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诊B-iNHL和老年M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所有患者均已完成至少4个周期诱导治疗。结果共入组B-iNHL与年MCL患者72例,中位年龄为55(24~7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0~1分者占76.4%,ECOG 2分者占23.6%。滤泡淋巴瘤(FL)占51.4%,边缘区淋巴瘤(MZL)占33.3%,老年MCL占11.1%,不能分类占4.2%。Ann Arbor分期:Ⅲ期占16.7%、Ⅳ期占65.3%。4个周期诱导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6%,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83.3%,部分缓解(PR)率为15.3%。仅1例MCL患者治疗中进展,1例FL患者复发。考虑到PET/CT评估与CT评估的差异,即使按照CT评估,其CR率为63.9%。中位随访11(4~2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6.8%,总生存(OS)率为100.0%。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3~4级白细胞减少(27.8%,其中8.3%的患者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3~4级淋巴细胞减少(23.6%),3~4级贫血(5.6%)及3~4级血小板减少(4.2%)。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恶心/呕吐、皮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20.0%。结论国产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B-iNHL和老年MCL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FLAG联合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1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FLAG联合改良的BUCY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10例中复发2例(早期复发1例,淋巴瘤进展1例),难治7例(2例CR2,1例CR3,2例PR,2例NR),1例CR1但为高危病例。10例患者中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8例(M11例,M25例,M61例,恶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1例),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例,脾边缘带淋巴瘤IVB1例。结果表明,10例全部顺利植入,10例患者除2例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真菌肺炎、渗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8例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164天(57-442天)。结论:应用FLAG联合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清肿瘤性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或高危的恶性血液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克拉屈滨的强化预处理方案在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克拉屈滨联合白消安及环磷酰胺(BuCy)强化预处理方案的28例高危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累积总生存率(OS)、累积无进展生存率(PFS)、复发率、非复发死亡率(NRM)、预处理相关毒性反应(RRT)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1年的预期累积OS和PFS分别为(78.8±8.6)%和(79.8±8.1)%,1年累积复发率和NRM分别为9.3%和22.0%。移植前MRD-的高危患者移植后1年预期累积OS为100%,移植前复发组1年的预期累积OS和PFS分别为(46.9±18.7)%和(50.0±17.7)%。Ⅰ/Ⅱ级RRT发生率为39.3%,28例患者均未发生Ⅲ/IV级RRT。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复发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克拉屈滨联合BuCy的强化预处理方案降低了高危AML移植后复发率,且其预处理相关毒性轻、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