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3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12只、心梗组13只、硫化氢组6只和心梗+硫化氢组12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法(50 mg/kg, 1次/d, 共2 d)建立急性心梗大鼠模型, 末次给药后48 h记录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变化确定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 心梗组和心梗+硫化氢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硫氢化钠(56 μmol/kg, 1次/d, 持续6周)。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心脏彩色超声观察心功能变化情况, 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 酶联免疫吸附(Western blot)法检测Yes相关蛋白1(YAP1)、含有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2(MST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比值、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等蛋白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抑郁对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抑郁组(10只)、心梗组(15只)、心梗+抑郁组(15只)。造模完成后,用酶解法分离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绘制各组心室肌细胞的电流-电压曲线、稳态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及失活后恢复曲线。结果在+70mV电压下,对照组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为(13.8±1.4)pA/pF,抑郁组为(11.4±0.8)pA/pF,心梗组为(9.4±0.8)pA/pF,抑郁+心梗组为(7.8±1.1)pA/pF(组间比较P0.05)。各组的恢复时间常数如下:对照组(23.77±6.32)ms,抑郁组(25.52±6.97)ms,心梗组(28.61±4.71)ms,抑郁+心梗组(34.78±7.53)ms。与对照组比较,抑郁+心梗组恢复时间常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抑郁能导致心梗后心室肌细胞Ito电流密度显著下降,使失活后恢复减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改善作用及对心肌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存活9只)和手术组[5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被随机分为下述4组,于28日各组处理及存活大鼠为:心梗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混合溶液,10只)和姜黄素组(腹腔注射姜黄素100mg·kg-1·d-1,12只)]。4周后用M型超声检测大鼠心脏的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HR)。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纤维化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心肌胶原蛋白Ⅰ、Ⅲ表达及胶原Ⅰ/Ⅲ比值。结果:4周后,与心梗组和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LVFS[(17.23±1.97)%、(19.34±0.83)%比(26.70±1.15)%],LVEF[(42.08±5.50)%、(41.63±1.81)%比(56.76±2.49)%]显著提高,HR[(433.16±20.05)次/min、(433.04±24.17)次/min比(403.96±7.08)次/min]显著降低,心肌胶原蛋白Ⅰ、Ⅲ的含量及I/III比值[(13.5±0.9)、(13.9±1.0)比(10.3±1.6)]显著降低,P均0.01。Masson染色表明急性心梗可引起明显的左心室间质纤维化。结论:姜黄素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5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10 mg/kg缬沙坦)、芍药苷高(100 mg/kg)、中(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作为假手术组,不结扎,其余操作同造模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血清酶学变化、心肌组织病理情况、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心肌组织中c AMP、PKA及p PKA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组心电图中导联S-T段明显抬高,提示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可供后续实验;给药4周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且芍药苷高剂量组血清激酶指标接近假手术组;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心肌细胞核固缩、碎裂、坏死等;各治疗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 AMP、p PKA、p CRE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c AMP-PKA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且治疗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可为临床芍药苷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flavonoid,AFIF)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10日龄雄性SD大鼠8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2只及造模组64只,造模组采用碘乙酰胺(iodoacetamide,IA)灌胃法联合夹尾应激法诱导大鼠FD模型;至大鼠8周龄时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及模型组,分别予大、中、小剂量的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或生理盐水干预14d,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经食道置入胃内气囊,应用电子恒压器对胃内气囊分阶段加压,检测大鼠胃适应性,加压程序为:以1mmHg为起始压力,维持10min后,每分钟压力升高1mmHg直至10mmHg(斜坡期),在10mmHg压力下维持10min(平台期)。应用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大鼠近端胃体离体纵行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近端胃适应性检测结果显示:在斜坡期及平台期,模型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斜坡期及平台期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在平台期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小剂量组(小剂量组)大鼠胃适应性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胃体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结果显示:近端胃体纵行平滑肌张力随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浓度升高而降低,当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浓度达到6 000μg/ml及10 000μg/ml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近端胃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降低近端胃体平滑肌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含水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脑出血组(ICH)、药物低剂量组(Sal-L)、药物中剂量组(Sal-M)和药物高剂量组(Sal-H),每组15只,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药物低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和药物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红景天苷灌胃10mg/kg、20mg/kg和40mg/kg,每日1次,共给药10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称重法计算脑含水量;商业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印记法与RT-PCR分别检测脑血肿组织周围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采用红景天苷处理后,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无药物处理的大鼠,脑含水量明显下降,脑组织中MPO活性明显下降;脑血肿组织周围的HIF-1α和VEGF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红景天苷具有保护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作用,可能与红景天苷能够上调脑血肿组织周围HIF-1α和VEGF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赤芍总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及对脑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的影响。方法:使用神经功能损伤评估和脑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赤芍总苷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组织中Treg/Th17细胞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及造模后3 d、7 d赤芍总苷高剂量组和赤芍总苷中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脑出血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 h、1 d和2 d赤芍总苷高剂量组和赤芍总苷中剂量组及各时间段赤芍总苷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脑出血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出血组比较,空白组、赤芍总苷高剂量组和赤芍总苷中剂量组脑组织中IL-17含量、单个脑组织细胞液中Th17比例和Th17/Treg比值明显降低,而IL-10、TGF-β含量和单个脑组织细胞液中Treg比例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肌梗塞微环境中C3H10T1/2细胞生长及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情况并且观察其与心梗大鼠的心功能改善的相互关系。方法 40只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n=8只),单纯心梗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n=16只),MI+pAdEasy-GFP重组腺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组(MI+GFP组,n=16只)。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基线水平及术后4周心功能,比较各组指标变化及差异;Masson’s染色比较各组心脏梗死面积差异;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1、2、3、4周细胞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植入细胞与周边正常心肌细胞的融合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被植入细胞心肌特异性结构蛋白a-MHC及cTnT的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感染C3H10T1/2细胞24小时,约80%细胞有绿色荧光表达。术后1、2、3、4周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植入细胞生长相对良好,存活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减少。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显示植入细胞组心功能较单纯手术组改善(P<0.05)。Masson’s染色示植入细胞组心梗面积较单纯心梗组缩小(P<0.05)。HE染色可见植入部位细胞聚集,胞浆少,胞核大小不一,植入周边部位胞浆相对较丰富,细胞排列相对较整齐。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显示植入细胞可见a-MHC及cTNT表达。结论心梗微环境中C3H10T1/2细胞可以生长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但随时间的推移存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C3H10T1/2细胞的植入能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植入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与心梗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不一定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氯化钴处理对GK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重200~250g的雄性GK糖尿病大鼠及其对照雄性Wistar大鼠,制作大鼠在体心梗模型,制作前测量血糖,手术成功后大鼠被分为六组:Wistar假手术组、Wistar心梗组、Wistar心梗+氯化钴组、GK假手术组、GK心梗组和GK心梗+氯化钴组,每组至少存活6只。3周后,测量血糖,剪取心脏,检测缺血坏死区Caspase-3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1)术后3周,与GK假手术组及心梗组相比,GK心梗+氯化钴处理组血糖降低[(27.73±2.58)mmol/L、(27.87±3.18)mmol/L比(16.3±2.15)mmol/L],P均<0.05;(2)与GK心梗组相比,GK心梗+氯化钴处理组Caspase-3光密度值[(0.84±0.03)比(0.70±0.03)]及mRNA表达[(0.64±0.03)比(0.52±0.03)]显著减少,P均<0.05;(3)Wistar心梗组和Wistar心梗+氯化钴组血糖、Caspase-3光密度值及mRN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慢性氯化钴处理可降低GK糖尿病大鼠血糖,减少Caspase-3凋亡基因在缺血坏死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动员和血管新生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180~200g 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部分:糖尿病大鼠(n=40)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四周后,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非糖尿病大鼠(n=20)为正常饮食饲养。40只糖尿病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梗模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20),每日予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1ml灌胃,治疗组(n=20)每日予以氨氯地平2 mg/kg灌胃,继续高脂喂养四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第1、3、5、7、14和28 d)外周血CD45-/low+/CD133+/KDR+早期EPC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1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梗周围区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髓细胞中EPC动员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外周血CD45-/low+/CD133+/KDR+ EPC水平术后峰值治疗组(第7 d,112±30/106单核细胞)较对照组(第5 d,55±10/106单核细胞)升高;血浆VEGF水平在心梗后峰值治疗组[第7 d ,(5.63±1.33)ng/L]较对照组[第5 d,(3.68±0.98) ng/L]升高;骨髓细胞蛋白激酶B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化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增加;心梗周围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治疗组大鼠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结论:氨氯地平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缺血诱导的骨髓EPC动员障碍,缺血区血管新生以及心梗后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改善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通路活化而介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心梗)、抑郁、心梗+抑郁大鼠血清、血小板、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以研究药物预处理对心梗和抑郁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4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只,分别予益气活血、改善微循环的中成药(主要成分三七、人参等)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再随机各分为4个亚组,每各亚组各10只,分别建立假手术、抑郁、心梗、心梗+抑郁四种动物模型,最终每组中建模成功的大鼠数量如下,对照组:假手术组亚组8只(80%),抑郁亚组9只(90%),心梗亚组8只(80%),心梗+抑郁亚组8只(80%);治疗组:假手术亚组9只(90%),抑郁亚组10只(100%),心梗亚组9只(90%),心梗+抑郁亚组8只(80%)。造模成功3 d后处死,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血小板及脑组织中5-HT水平。结果对照组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血清5-HT水平、血小板5-HT水平均较假手术亚组下降(P0.05);对照组的心梗亚组较假手术亚组脑组织5-HT水平下降,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5-HT水平,均较假手术亚组上升(P均0.05)。治疗组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血清、脑组织5-HT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P均0.05);治疗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亚组的血小板5-HT水平,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均0.05)。治疗组的假手术、心梗、抑郁及心梗+抑郁亚组的血清5-HT及血小板5-HT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的相应的4个亚组高(P均0.05)。治疗组的假手术、心梗、抑郁及心梗+抑郁亚组的脑组织5-HT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的相应的4个亚组低,但除抑郁亚组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的药物预处理能改善心梗、抑郁、心梗+抑郁等应激造成的血清、血小板5-HT水平下降的情况,但对脑组织5-HT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I/R组、全脑I/R+黄芩苷组(I/RB组),每组15只。全脑I/R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I/RB组在造模后2 h腹腔注射黄芩苷(200 mg/kg,1次/d),S组及I/R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Brdu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I/RB组改善了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P<0.05),增加了海马齿状回(DG)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P<0.01),同时明显上调了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芩苷能促进全脑缺血大鼠海马NSC的增殖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机制可能与上调全脑缺血后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盐敏感性高血压(SSH)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盐组(SSH组)、芍药苷组(PF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激活剂组(740Y-P组)、芍药苷+740Y-P组(PF+740Y-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进行4周给药干预。采用动物无创血压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SSH组和740Y-P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不完整,部分血管内皮脱落,且内膜明显增厚、外膜有大量沉积物;PF组大鼠主动脉血管病理损...  相似文献   

14.
背景文献报道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大量释放而形成的瀑布效应是造成脑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芒果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芒果苷对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RSP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 mg/(kg.d)]、芒果苷高剂量组[ManH组,20 mg/(kg.d)]、芒果苷中剂量组[ManM组,10 mg/(kg.d)]和芒果苷低剂量组[ManL组,5 mg/(kg.d)],每组12只。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每日上午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按Longa法对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放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TNF-α、IL-1β和IL-8的含量。结果大剂量和中剂量芒果苷能显著降低脑组织梗死体积[ManH组(12.4±3.2)%和ManM组(20.0±2.1)%比模型组(45.5±4.2)%,P<0.01或0.05];同时降低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龙胆苦苷对大鼠肝纤维化中肝脏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正常喂养2 w后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5只,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龙胆苦苷组各25只。各组均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龙胆苦苷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周灌胃10 ml/kg的生理盐水3次,龙胆苦苷组每周灌胃龙胆苦苷(100 mg/kg)3次,秋水仙碱组每周灌胃秋水仙碱(0.12 mg/kg)3次,龙胆苦苷与秋水仙碱均溶于生理盐水中,按10 ml/kg灌胃。实验中实时监测大鼠体质量变化。在第3、5、7周各处死1只大鼠,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肝脏进行HE、Masso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肝组织无纤维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大量纤维间隔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较,秋水仙碱组与龙胆苦苷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均显著改善(P<0.05);秋水仙碱组与龙胆苦苷组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TGP(20、40、60 mg/kg)组和加贝酯(gabexate mesylate,GM)10 mg/kg组,每组30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浓度为3.5%牛磺胆酸钠(1 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决明子蒽醌苷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尿白蛋白(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复制2K1C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决明子蒽醌苷高、低剂量组(0.4、0.2 g/kg)及缬沙坦组(0.03 g/kg)。另取10只大鼠(手术但不做肾动脉缩窄术)作为假手术组。各组大鼠连续每日灌胃给药6 w,每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给药6 w后检测尿ALB、β2-MG含量。结果决明子蒽醌苷高、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2K1C高血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P0.01或P0.05),降低2K1C高血压大鼠尿ALB、β2-MG含量(P0.01或P0.05)。结论决明子蒽醌苷对2K1C高血压大鼠有降压及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20mg·kg-1·d-1)、(40mg·kg-1·d-1)及(60mg·kg-1·d-1)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黄芪甲苷组大鼠术前3d开始给药,每天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同时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共给药17d。术后第15d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比(P0.05),并使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升高球囊损伤后大鼠血浆SOD含量(P0.05),降低血浆MDA水平(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的移行、增殖,抗氧化应激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DM)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和DM模型组(4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方法建立大鼠DM模型,将DM模型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雷公藤多苷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西药组给予50 mg/kg厄贝沙坦灌胃,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给予雷公藤多苷8 mg/kg、16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8 w。观察大鼠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Pro)水平及肾脏指数(RI)、肾小球面积(MGA)、肾小球体积(MGV)。结果模型组的BG和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西药组和雷公藤多苷低、高剂量组BG和Hb A1c水平与模型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的SCr、BUN和Pr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西药组和雷公藤多苷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的RI、MGA、MGV均显著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西药组和雷公藤多苷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正常;模型组异常,肾小球管壁薄肿胀,呈现无规则,管腔大小不均匀,血管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西药组和雷公藤多苷低、高剂量组的以上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尤其雷公藤多苷高剂量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改善DN大鼠SCr、BUN、Pro水平,对DN大鼠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芪中代表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组给予黄芪甲苷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黄芪甲苷组和模型组制作脑缺血模型即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制造脑缺血,20 min后停止结扎恢复血流,再灌注24 h。按照改良神经功能评分的标准及方法,于造模后1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切片及染色,利用分析软件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大鼠动脉血清中各酶活性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脑缺血/再灌注后7 d、14 d神经功能评分较低(P0.05),随着脑缺血/再灌注后时间增加,黄芪甲苷组神经功能评分呈降低趋势;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37.39±3.06)%、(16.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大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腺苷酸环化酶(AC)和蛋白激酶(PKA)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可以调节环磷腺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