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旭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63-2963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192例MP肺炎患儿按3月-3岁以及3岁-l4岁分成婴幼儿组和儿童组两组,分析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不同年龄段在临床症状、胸片、肺外表现上差异显著.婴幼儿组以低中热、喘吼、痰多,肺部湿啰音多见,胸片以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多见,肺外并发症相对少且症状轻;儿童组以高热、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多不明显,胸片除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外,还有较多大片状阴影,肺外并发症多.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小儿MP肺炎临床特征变化大,需综合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2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为观察组,60例轻症MPP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MPP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值高于轻症MPP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低于轻症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介于2.797~6.116之间,P<0.05);SMPP组D-二聚体、FDP异常率高于轻症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1,P<0.05);SMPP合并坏死性肺炎或肺外损伤时,其D-二聚体、FDP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48、3.524,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在预测MPP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以D-二聚体、FDP水平为著,通过检测MPP患儿的凝血功能,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龚省城 《中国保健》2007,15(16):64-6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有肺外表现的MP感染病例共304例进行分析.结果304例有肺外表现的患儿中,胸腔积液47例(15.5%),关节疼痛或/和活动受限26例(8.6%),心肌损害34例(11.2%),中枢神经系统受损28例(9.2%),肾损害27例(8.9%),消化系统损害症状62例(20.4%),肝脾肿大、肝损害41例(13.5%),血液系统受损40例(13.2%),皮疹24例(7.9%),其他45例(14.8%).另外,33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占有肺外表现病例的(10.9%).结论重视MP感染的肺外表现,尤其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44-1145
目的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4月平舆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支原体肺炎21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支原体肺炎男性患儿104例,女性患儿107例;5岁以下儿童占71.1%;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喘息率明显高于年长儿(62.4%vs 39.2%,P0.01),呕吐腹泻率明显高于年长儿(35.8%vs 14.7%,P0.01),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14.7%vs 5.9%,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昌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肺间质浸润性病变172例(68.80%),小叶性肺实质浸润病变54例(21.60%),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24例(9.60%),伴有双侧胸膜炎6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肺门影增宽、结构不清晰15例,有较明显肺气肿征象6例。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呈多样性表现,诊断需认真分析X线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 (MP)肺炎的发病季节、临床特征及住院天数的情况及规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MP -IgM、IgG。血冷凝集法测定血冷凝集 ,痰或咽试子分泌物培养MP。结果 婴幼儿组夏季发病率较学龄前组、学龄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 (P均 <0 .0 1 )。体温正常组婴幼儿与学龄前、学龄儿比较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节段或大叶型MP肺炎、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MP肺炎中 ,婴幼儿组与学龄前组、学龄组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均 <0 .0 0 5 )。血常规、肝功、尿常规、病毒抗体 (Vab)测定、心电图等检查 ,三个观察组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婴幼儿组与学龄组住院天数比较有显著差异 (t=2 .74 1 ,P <0 .0 5 )。节段或大叶型MP肺炎与间质浸润型MP肺炎、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MP肺炎住院天数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t≥ 3.33,P <0 .0 5 )。结论 季节因素对婴幼儿MP肺炎发病至关重要 ,MP肺炎有低年龄的趋势。各年龄组临床特征同机体反应程度、免疫力发育水平相关。MP对人体肝、肾、心脏等脏器造成的影响 ,多为一过性损伤。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MP肺炎的住院天数差异 ,对预测疗程及医疗费用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4例诊断为MP感染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见于1岁学龄前及3~12岁年龄段,分别占90.7%和96.7%,肺外合并症者占32.5%,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MP感染好发1岁学龄前及及3~14岁年龄段儿童,同时可引起较多的肺外并发症,红霉素一阿奇霉素联合序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204例,按照患儿的年龄分为学龄儿童≥5周岁组(78例)、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5岁以内组(126例);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5岁以内组患儿白细胞、血小板数,心肌酶CKMB水平,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5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T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5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内组MPP患儿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5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白细胞水平无显著上升,以淋巴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轻微上升或不上升,可为5岁以上MPP患儿早期诊断指标;5岁以内MPP患儿更易感染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儿童MP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5年在医院收治住院1 369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1岁组892例、1~3岁组353例、4~12岁124例,另选择106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患儿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结果共检测标本数4 741例,其中诊断为MPP的患儿1 369例,平均检出率为28.88%,冬季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 369例MPP中,有1 140例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率为83.27%,热型多以不规则热为主;喘息症状的比较,<1岁组与1~3岁组和4~12岁组相比较,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本地区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冬季发病率最高;同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还有实验室检查为本地区MPP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63-864
目的分析梅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10例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和年长儿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外损伤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0例MP肺炎中婴幼儿(<3岁)组252例,占61.5%,年长儿组(≥3岁) 158例,占38.5%。临床表现上婴幼儿组喘息、呼吸急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长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肺外损伤发生率、 WBC异常率、 CRP上升率及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MP肺炎临床表现上各有特点,需结合患儿病情发展程度和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闫文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25-592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儿经过3~5天临床治疗后有99例患儿体温明显下降,咳嗽明显减轻。治疗7~9天后有18例患儿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其中有3例患儿合并军团菌感染高热持续11天后体温才恢复正常,临床对于合并其他的细菌感染18例患者给予头孢类或美洛西林治疗,对该组患儿临床经过12天治疗后经过复查X线胸片好转后出院进行随访,经1个月随访,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除呼吸道疾病外,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咽拭子支原体DNA检测阳性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亚群分布,研究MPP的免疫损伤机制,为MPP免疫学治疗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收治的MPP患儿共78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BALF样本,收集同期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发育畸形以及慢性咳嗽入住本院儿科医学中心患儿BALF样本6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P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D3+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和CD4+/CD8+检测结果MPP急性期和MPP恢复期均要低于对照组(P0.01),CD8+检测结果 MPP急性期和恢复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本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MP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岩  刘红  卢晟晔  杨春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75-2578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实验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和34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清中TNF-a、IL-6、IL-8和IL-10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TNF-a、IL-6、IL-8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后恢复期其浓度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胸腔积液的患儿X线胸片检查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者,血清和胸水中TNF-a、IL-6、IL-8和IL-10浓度较肺部无纤维化改变者明显增高(P<0.01),胸片检查肺部无纤维化改变者,其血清与胸水中TNF-a、IL-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a、IL-6、IL-8和IL-10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肺部有无纤维化形成关系十分密切,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TNF-a、IL-6、IL-8和IL-10浓度的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影像学改变,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1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1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患儿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所有入组患儿及健康儿童均行胸部正位X线检查,比较患儿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儿童的胸部正位片结果、患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胸部正位片结果,总结支原体肺炎儿童的肺部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影像学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特异性,肺部均出现阴影,78.7%的患儿表现为单侧下叶肺部阴影,45.6%患儿肺部纹理增多,根据病程的不同,阴影形状亦不同;健康组儿童肺部仅7.0%出现阴影,且都具有支原体肺炎史,患儿治疗前的肺部阴影发生率为100.0%,治疗后肺部阴影发生率为25.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临床症状较易和病毒性、细菌性肺炎混淆,但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显示,其肺部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发现区别并为其早期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婴幼儿MPP的80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0例)和1~3岁组(60例)。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Ig M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发热发生率、热峰、热程,喘鸣音发生率,血常规结果,胸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体温、肺外并发症及血清MP-Ig M抗体滴度对住院天数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与幼儿期相比,婴儿期对炎症刺激反应较弱,应针对MPP婴幼儿做到早期迅速诊断,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疾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100例正常妊娠者的血常规及血凝分析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WBC、HCT、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PCT、PT、TT、TP、AL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BC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及血凝分析指标的变化都可反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脏器的损害,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期能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静  辛丽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4,(11):1352-1354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婴幼儿(0~3岁)以咳嗽及喘息为著,肺部罗音多见,发热不明显,胸部影像学以小叶性肺炎多见,并发症少,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者较多;而年长儿(3岁)以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著,肺部体征不明显,易出现大叶性肺炎改变,易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并发症多,合并EB病毒感染者较多。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根据其特点对诊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体液免疫变化情况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匹多莫德400 mg,每日2次。检测两组的免疫球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IgG及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有助于调节IgG及Ig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发病动态与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早期诊断方法,力争早确诊与合理治疗.方法对疑似感染病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急性期血清中MP-IgM抗体,筛检阳性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从1 372例受检者中,检出MP-IgM阳性者290例.四季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较多见,学龄前小儿易感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临床多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另有一些肺外感染者.结论 MP是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成为小儿多发病之一.年长儿肺部感染者,往往胸肺体征不明显,但X线胸片可见显著病变,这类病例易误诊为上感,故对疑似MP感染者,需将X线胸片及血清学MP-IgM检测列为常规检测项目,注意肺内与肺外感染情况,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