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9):1276-1280
目的探讨当前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方法对广西巴马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0个维度的分析,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得分是(3.21±0.60)分,评价较高的3个维度是团队协作及人际关系、工作本身、高层领导素质,其平均得分是(3.69±0.51)、(3.58±0.72)、(3.57±0.58)分;评价较低的3个维度是工作卷入程度、报酬及报酬的分配制度、工作风险,其平均得分是(2.99±0.50)、(2.84±0.54)、(2.36±0.57)分。25~45岁中青年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较低。结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总体较好,在薪酬待遇、工作风险和工作卷入程度方面满意度较低,需要引起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三级公立医院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其满意度的途径。方法 于2020年1月使用纸质调查问卷方法进行研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职称、受教育程度、所在部门、编制情况、在医院工作年限6项基本信息以及工作本身、工作回报、工作群体和医院管理4个维度,30个条目。调查对象为河南省8家公立医院,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式,每个医院抽取100名医师(共800名)发放问卷,问卷1周后收回。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评分法;两组之间得分符合正态分布,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3组及以上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对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以确定职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回收800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709份,问卷有效率88.63%。满意度最低的维度是工作回报,平均得分为(4.51±0.73)分;满意度最高的维度是工作群体,平均得分为(4.70±0.51)分。对职工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和所在部门。本科学历的职工满意度高于大专学历的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行政工作者相比,临床工作者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北京市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职工的满意度现状,为改进医院管理提出措施建议与依据,为国家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研究以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为基础,根据肿瘤专科医院实际情况编制职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的职工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职工满意度进行分析,共纳入有效研究对象782人。结果显示:职工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64±0.48)分,为比较满意;不同工作岗位、职称、学历之间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技人员[(3.53±0.50)分]、中级职称职工[(3.57±0.50)分]、硕士学历职工[(3.54±0.49)分]的满意度处于最低水平。各维度满意度评价中,工作压力[(3.15±0.83)分]、绩效考核与收入[(3.42±0.62)分]满意度得分较低。医院应在新医改背景下明确未来发展规划,注重职工精神层次鼓励,优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采取相应措施重点提高低满意度职工群体的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医院内部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36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员工工作满意度总体得分为77.25分,总体满意率为87.67%;员工工作满意度二级指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人际沟通(82.18分)、医院管理(80.15分)、工作本身(77.71分)、个人发展(77.24分)、工作环境(73.17分),考核薪酬(73.06分);满意度评价三级指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科室领导,传达医院管理信息,同事间合作,工作责任感,科室内部沟通;员工普遍对食堂环境,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满意度评价得分较低。结论:员工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得分较好,完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医院工作环境对减少医院人才流失,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18~45岁青年护理人员的薪酬满意度,为医院建立青年护理人员薪酬绩效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青年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信度α系数为0.990,总体薪酬满意度为(3.82±1.11)分,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有无职务和不同职称级别与薪酬满意度及其各维度有相关性(P<0.05)。工作年限长、有职务和初级职称青年护理人员薪酬满意度更高。结论 不定期开展青年护理人员薪酬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温州市3家三甲综合医院新生儿科的2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名新生儿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最低162分,最高234分,平均(190.42±24.82)分,其中认识维度得分为(62.21±20.42)分、勇气维度得分为(68.72±18.46)分、耐心维度得分为(59.74±24.5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741)、受教育程度(β'=0.812)、职称(β'=0.926)、工作年限(β'=0.884)、有无参加人文关怀培训(β'=1.623)、有无子女(β'=0.967)、每月夜班数(β'=-0.748)、月薪(β'=1.023)、对医院管理满意度(β'=1.224)及第三方满意度(β'=0.948)是新生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体较低,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工作年限、有无参加人文关怀培训、有无子女、每月夜班数、月薪、对医院管理满意度及第三方满意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现状,分析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找出对策。方法使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及离职意愿问卷对浦东新区远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浦东远郊社区全科医生职业倦怠情况严重,零倦怠3人,检出率3.53%;轻度倦怠48人,检出率56.47%;中度倦怠25人,检出率29.41%;重度倦怠9人,检出率10.59%。其中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20.28±6.76)分,检出率为24.71%;人格解体维度得分为(10.45±6.45)分,检出率为37.65%;成就感维度得分为(24.42±7.31)分,检出率84.71%。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工作回报满意度得分为(4.44±1.99)分;工作本身满意度得分为(16.65±4.51)分;领导管理满意度得分为(20.78±5.68)分;人际关系满意度得分为(11.44±2.62)分。离职意愿得分为(7.74±3.40)分,得分未超过总分的50%;通过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情感耗竭与工作本身和离职意愿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11;人格解体与工作本身、领导管理、人际关系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39、-0.255、-0.435;成就感与工作本身、领导管理、人际关系、离职意愿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396、0.388、-0.038。从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离职意愿与工作本身、领导管理、人际关系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3、-0.219、-0.269。结论上海浦东远郊全科医生职业倦怠检出率高,离职意愿不是很高,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管理部门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合理措施来关爱远郊社区全科医生,逐步降低职业倦怠,稳定全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为高校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以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672名高校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医护人员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感耗竭、情感疏远、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分别为(15.43±7.13)分,(15.80±8.21)分,(35.59±9.39)分,职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轻,职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倦怠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士职业幸福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护士职业幸福感相关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20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职业幸福感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名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总均分为142.35±9.68,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职业幸福感7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总体幸福感(6.19±1.07)、自我效能感(3.97±0.40)、关系和谐感(3.87±0.36)、自我实现感(3.67±0.32),待遇与发展前景(3.40±0.51)、组织认同感(3.23±0.39)和工作-家庭冲突(3.18±0.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月收入、受聘性质及经常加班、工作绩效满意度以及工作压力的护士职业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年限、月收入、职称、文化程度、加班情况、受聘性质以及工作绩效满意度是影响该院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士职业幸福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职称、受聘性质、月收入、加班情况和工作绩效满意度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策略提升护士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重庆市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并深入分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共情疲劳的影响,为下一步制定干预共情疲劳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QOL)、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重庆市6家综合医院和2家专科医院的9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ProQOL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共情满意(33.58±6.83)分、二次创伤(24.22±5.55)分、工作倦怠(27.19±4.67)分。高、中度二次创伤调查对象所占比例分别为0.8%和60.1%;高、中度工作倦怠调查对象所占比例分别为0.2%和86.0%。调查对象SCSQ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积极应对方式(1.81±0.51)分、消极应对方式(1.05±0.48)分。SSRS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客观社会支持(8.91±3.80)分、主观社会支持(23.26±4.88)分、对支持的利用度(7.87±1.77)分;SSRS总分为(55.41±13.80)分。SSRS总分、积极应对方式、运动状况、工作和工作收入满意度是影响共情满意的因素(P0.05);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工作负荷是影响二次创伤的因素(P0.05);SSRS总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健康状况、工作和工作收入满意度、工作负荷是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P0.05)。结论我国重庆地区护士的共情疲劳状况较为严峻。基于此,相关管理部门对护士的共情疲劳进行预防和干预时,除了改进管理制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收入及工作满意度外,还应采取措施提升护士的应对技巧和加强护士的社会支持力度,以降低护士共情疲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因素,为提升民营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稳定人才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四川省民营医院4 908名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其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 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总满意度较低,为(3.13±0.26)分,其中低年龄(F=12.460,P<0.001)、低职称(F=9.066,P<0.001)、低收入(F=36.487,P<0.001)、非临床岗(F=20.325,P<0.001)、临聘人员(F=9.277,P<0.001)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各维度中,满意度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工作环境(3.62±0.73)分,满意度平均得分后三位分别是:安全(2.67±0.77)分、工作成就(2.67±0.79)分、工作压力(2.69±0.77)分。 结论 四川省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的总体工作满意度低于公立医院,其中低年龄、低职称、低收入、非临床岗、临聘人员满意度是重点关注人群。民营医院需要重点聚焦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工作成就和安全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普外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2所三甲医院普外科的94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生命质量量表及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初级职称护士在工作量维度的评分高于中级职称护士(P<0.05),高级职称护士在工作环境维度的评分高于初级、中级职称护士(P<0.05);量表中工作家庭平衡、工作安全、社会形象等相关条目的评分较低。结论 职称的高低、工作家庭难平衡、工作缺乏安全感、社会的不正确认知以及管理层的不重视影响普外科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提示管理者们应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协调护士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重视个人职业发展,促进护理工作环境安全,以此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立调研领导小组,分别给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宝鸡、汉中、延安市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这六个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并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偏低,特别是在目前工作、目前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满意度偏低,且不同年龄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58,P〈0.05),不同学历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5,P〈0.05),不同职称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3.488,P〈0.05),不同工龄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06,P〈0.05),不同岗位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43,P〈0.05)。结论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岗位与满意度有关,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工龄的延长、职称的增高,医务人员满意度也随之增高,在l临床一线岗位的人员工作满意度没有职能及医技科室人员的满意度高,不同学历的人员其工作满意度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陕西省护士执业环境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借助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于2020年9月8日—10月16日采用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修订版)对陕西省44家医院共24 398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执业环境总体评价得分为(75.89±18.93)分,其中:质量管理维度得分最高,为(83.91±18.69)分;医院管理参与度维度得分最低,为(48.97±29.44)分。性别、是否为事业编制、科室类型、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均对护士执业环境有影响(P<0.05)。结论 陕西省护士执业环境有待改善。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医院管理参与度和薪酬待遇,重点关注男护士、“中间层”护士以及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护士的执业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州省社会办医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社会办医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贵州省社会办医450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学描述和因子分析研究其工作满意度。结果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评分不高(3.31±0.84分),对工作现状、职务晋升、工作收入满意度较低。所有卫生技术人员中,护士、无职称人员、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较低,影响因素为工作回报、医疗设施和技术、医患关系。结论民营医疗机构应通过建立工作回报机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落实工作负荷制度,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贵州省结核病防治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分别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共抽取1 042名结防人员进行调查。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州省结防人员工作满意度包括7个维度,总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3.65±0.67),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4.02±0.56)、工作意愿(3.90±0.58)、单位管理(3.68±0.86)、工作环境(3.59±0.94)、领导行为(3.57±0.89)、晋升培训(3.54±0.91)、工作报酬(3.24±1.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β=3.461)、年龄(β((40~49岁))=-0.129)、每日工作时长(β((7~9h))=-0.291、β(≥11h)=-0.664)、月均收入(β((5 000~6 999元))=0.126、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稳定护士队伍提供参考。 方法依托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选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36家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进行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士薪酬满意度为43.6%。医院所在地区、医院类型、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所在科室、聘用形式、行政职务和教学任务担任情况、工作负荷、休息室提供是否充足以及对子女从医态度等,是护士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总满意度较低。应从国家层面和医院层面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切实体现护士劳动价值,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基础。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院不同护龄、科室、职称等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职业倦怠进行统计描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为(72.42±9.56)。情绪衰竭程度(28.64±6.94),去人格化倾向(11.89±5.91)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13.84±6.46)均为重度;不同学历、民族及月收入对职业倦怠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护龄(6~15年)、婚姻状况(已婚)、科室(手术室)、用工性质(合同工)及职称(护师)则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管理中要关注护理教师的心理素质,以减轻工作压力对护理教师身心所造成的损伤,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dentify strategies local managers can use to optimise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mental health staff in rural locations. DESIGN: Forty-one staff were interviewed about factors that attracted them to work in remote locations, their initial intentions and factors that encourage them to stay. SETTING: The former Far West Health Area of New South Wales. RESULTS: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was high (68%). Key attractors were rural lifestyle and environment. Family reasons, the field of work and the rural lifestyle were factors that keep staff in their positions. Some mentioned the desire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goals and see projects completed. Many staff reported that their initial intentions to stay had remained the same (43.9%). Reasons for extended intention to stay were: greater career opportunities; a desire to complete professional goals; extension of positions; and personal factor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leaving was better career opportunities. Other reasons included: changes to personal commitments; heavy workloads or burnout; service management; and workplace politics. A large number of respondents mentioned key differences when comparing rural and metropolitan areas: more travel (greater distances); less service options for referral; greater spectrum of illnesses and conditions; more autonomy and responsibility. CONCLUSIONS: Strategies to recruit and retain staff must take account of personal needs and aspirations. While there is room for state strategies to improve employment incentives, there is also considerable scope for local managers to improve the design and attractiveness of job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中心职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尝试找出其影响因素,以便更为有效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方法:运用自制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通过不同性别、年龄、聘用方式、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岗位、职称级别之间满意度的比较,分析引起满意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岗位四个方面对职工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精神卫生中心的职工满意度总体较高,但是要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进一步改善职工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