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对EV71进行增殖,用Reed-Muench公式计算病毒液的50%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将EV71接种于U251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p-Drp1(S637)和融合蛋白Opa1的表达水平;ATP试剂盒检测线粒体ATP水平;MitoSOX染色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  结果  EV71的TCID50为10-5.4/ 0.1 mL; EV71感染U251细胞24 h、48 h后细胞明显出现皱缩、变圆或死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EV71感染后细胞线粒体明显延长,线粒体嵴模糊不清;Western bolt结果显示,EV71感染U251细胞24 h和48 h后,Drp1、Opa1表达降低,而p-Drp1(S637)在48 h表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48 h后,与未感染EV71的U251细胞相比,线粒体ATP生成减少,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升高(P<0.05)。  结论  EV71感染U251细胞后,能引起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改变,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NA编辑酶腺苷酸脱氨酶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ADAR1)对新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及变异的影响。方法  运用RNAi技术筛选ADAR1基因沉默稳定细胞株,通过MTT分析病毒感染后细胞活力变化、噬斑形成分析病毒滴度及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以及Western blot测定病毒蛋白表达水平等,分析ADAR1对EV71感染的影响。由于ADAR1介导的RNA编辑可使基因形成A-G或T-C突变,为确定ADAR1影响EV71感染是否与其编辑EV71基因组导致病毒变异有关,对EV71流行区EV71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EV71感染ADAR1基因沉默细胞,通过对病毒基因组测序分析,研究ADAR1是否直接编辑EV71基因组。结果   ADAR1基因沉默后,与对照细胞相比,病毒感染细胞的存活率下降更快,并形成更多、更大的噬斑。病毒感染细胞中的VP1蛋白和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均明显增加。EV71突变特征分析表明,虽然A-G和T-C之间的变异是病毒突变的主要类型,但EV71感染实验初步证明,ADAR1并不直接编辑EV71病毒基因组。结论ADAR1可能具有抗EV71感染的作用,但ADAR1可能并不直接编辑EV71基因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1日龄ICR小鼠传代制备EV71小鼠适应株,研究EV71亲代株与小鼠适应株的体内外感染特点,建立EV71感染ICR小鼠动物模型,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实用的动物评价工具.方法 用1日龄ICR小鼠进行EV71病毒(Fuyang-0805)的传代,得到小鼠传代株.以一定浓度亲代株和传代株病毒分别接种RD、Vero、SY5Y、Caco-2四种细胞,定量方法检测各时间点不同毒株在四种细胞上的复制数量,CCK8方法测定各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同时,两毒株分别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定期安乐死动物,采集肺、小肠、骨骼肌、大脑四种器官组织,进行动物体内病毒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各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与亲代毒株相比较,小鼠传代株(EV71-MMP4)表现出更强的肌肉来源细胞嗜性与毒性;同时,两毒株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后,EV71-MMP4感染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半定量和定量RT-PCR显示,在小鼠肌肉中的病毒载量于感染后1 d和5 d达到高峰.EV71-MMP4感染组感染率较高、病毒组织分布较广、感染持续性较好、病毒载量较高,高剂量病毒感染后小鼠小肠、心肌和骨骼肌可观察到细胞空泡变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感染后小鼠骨骼肌有EV71病毒特异分布.结论 阜阳EV71小鼠适应株表现出较亲代毒株更好的小鼠易感性、细胞毒性,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用于EV71病毒致病机制、感染特点的研究和病毒疫苗及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对Vero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为分析EV71的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临床分
离的一株EV71接种于Vero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EV71抗原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
Vero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试分析病毒颗粒直径和面积密度以及空泡化线粒体的比例和
面积密度。结果EV71感染后Vero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梭形变为圆形或死亡,免疫荧光检测显示EV71抗原定位于胞质,超
微结构观察可见胞质中有大量呈团块状分布、晶格状排列的高电子密度病毒颗粒,颗粒平均直径为16.3 nm,平均面积密度为
38.3%;线粒体肿胀、变性并空泡化、崩解,空泡化线粒体数量约占90.9%,平均面积密度为89.2%;部分线粒体内可见EV71病毒
颗粒。结论EV71感染Vero细胞后在其胞质中增殖,并可侵入线粒体,导致线粒体直接损伤并致细胞死亡;线粒体是EV71在
Vero细胞内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手足口病病原构成观察,了解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后免疫保护情况;为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推广提供临床客观依据。  方法  采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就诊临床确诊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通用型PCR检测。按照是否接种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EV71及非EV71型病原构成比;同时把是否EV71感染作为因变量,是否接种疫苗,性别和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感染肠道病毒EV71构成比分别为0.6%、15%,2组之间存在差异(χ2 = 27.088,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是否接种疫苗为影响因素,接种疫苗为保护因素,接种疫苗者对EV71保护率达96.8%。  结论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门急诊手足口病患儿中接种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者感染肠道病毒EV71的构成比低于未接种者,推广疫苗接种对人群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份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 RD细胞),通过观察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来分析EV71的分离效果。分别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方法来鉴定EV71病毒特异性核酸和蛋白。扩增EV71VP1区全长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接种RD细胞传代至第2代后出现CPE。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均显示,感染组RD细胞中有EV71病毒特异性条带,暂命名为EV71分离株2016SHYP00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6SHYP001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与C型代表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3.1%~98.3%;其中与C4a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3%。进化树分析发现本地流行株与深圳地区流行株的亲缘较近。结论 成功分离出一株新的EV71病毒株2016SHYP001,其株型为C4a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对树鼩肾细胞的感染特性.方法 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肾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传代培养,利用细胞角蛋白18对树鼩肾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结合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细胞中病毒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载量,以Vero细胞为对照,研究EV71对树鼩肾细胞的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可以快速获得树鼩原代肾细胞,并可进行多次传代培养,细胞为梭形,贴壁呈铺路石状,免疫荧光鉴定为肾上皮细胞.EV71可以感染树鼩肾细胞,使之出现明显的细胞变圆、脱落或解体等病变,免疫荧光实验可以观察到病毒蛋白的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5拷贝/mL,病变情况和增殖趋势与Vero细胞相似.结论 EV71可以体外感染树鼩肾细胞,该细胞模型可为EV71药物筛选和感染机制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EV71) 流行临床株进行分型和鉴定,制备抗EV71外壳蛋白VP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EV71生物学特征研究和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从患者咽拭子中分离出流行的EV71毒株,原核表达纯化该毒株EV71 VP1衣壳蛋白,以此蛋白为免疫原制备VP1的特异性小鼠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ELISA)观察抗体能否特异性识别EV71感染的细胞。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分离出的EV71病毒株为肠道病毒C4亚型。筛查出12株分泌针对VP1蛋白的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将其中结合特异性和结合力最强的一株命名为11T12。复苏的11T12活化后接种于液体石蜡免疫的小鼠腹腔,收集腹水经过protein-G柱纯化后对抗体的效价进行ELISA评价,结果显示纯化抗体稀释10万倍后仍可以结合蛋白,证实成功制备了抗EV71 C4亚型外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抗体结合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结论 从感染的临床样本中分离到一株C4型EV71毒株,以该病毒VP1蛋白为免疫原获得一株相应的单克隆抗体11T12,该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病毒的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核心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结果 对分离得到的树鼩原代肾细胞进行传代纯化和形态鉴别,建立以树鼩原代肾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用EV71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后48 ~ 96 h病毒滴度可达到1.3×106 TCID50/mL,说明EV71病毒可有效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并有效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V71病毒VP1蛋白可在感染后2 ~ 8 d的树鼩原代肾细胞中有效检出,间接免疫荧光法则在感染后2 ~ 6 d细胞的细胞质中检测到病毒VP1蛋白的分布。结论 在成功建立树鼩原代肾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确定了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和病毒增殖特性,初步建立了EV71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质谱法对我国2家进入临床试验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主要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完善EV71疫苗的质控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梯度SDS-PAGE法对2家生产自Vero细胞的EV71疫苗原液(A、B原液)进行蛋白电泳分析,蛋白条带经切胶回收、脱色、胰酶酶切后提取蛋白多肽,采用液质联用仪(LC/MS)对回收的各条带蛋白多肽进行二级质谱序列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二喹啉甲酸法(BCA)分别检测浓缩后的疫苗原液中EV71抗原含量和总蛋白含量,计算比活值。结果将原液浓缩10余倍后经梯度SDS-PAGE电泳分析,抗原A为4条带,抗原B为6条带。采用质谱法检测各条带蛋白并搜库分析发现,各条带均含有EV71多聚蛋白;抗原A条带1、3和抗原B的条带1、3、4、5、6含有猴源蛋白。经PSMs(鉴定多肽次数)计算发现EV71蛋白占总蛋白比例分别为96.7%和95.0%,比活值为865.5、291.8U/μg。结论质谱法可作为疫苗中蛋白检测的辅助方法,并考虑在多批次检测的基础上提出限量要求,为疫苗质量的一致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云南省文山州201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分离情况和14株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对文山州2019年hfmd实验室送到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fmd实验室的595份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74株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vp1区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定型,对cv-a16病毒进行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共从595份标本中分离到74株ev,ev分离率为12.44%(74/595),其中a组病毒(enterovirus species a,ev-a)72株,占97.30%(72/74),ev-b组病毒2株,占2.70%(2/74),未分离到ev-c和ev-d组病毒。ev-a组病毒中,cv-a6病毒最多,共44株,占ev-a组分离数的61.11%(44/72),cv-a16次之,共14株,占ev-a组病毒的19.44%(14/72),ev-a10 9株,占12.50%(9/72)。基因进化分析表明,14株cv-a16均为b1基因亚型(subgenotype b1)。它们分为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b1a和b1b),其中8株为b1a,6株为b1b。  结论  2019年文山州hfmd病原以cv-a6组为主,cv-a16次之。cv-a16病毒b1a和b1b两个分支同时在文山州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为本市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0例手足口病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  2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 男女性别比为1.9:1;3岁以下散居患儿占比最高(81.0%), 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2020-202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 其例数和占比分别为96例(48.0%)和90例(45.0%), 呈现共同流行态势。从标本检出率方面看, 咽拭子检出率最高(38.5%), 疱疹液检出率最低(29.0%), 但不同标本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儿中, 133例为普通型(66.5%), 67例重症型(33.5%)。与普通组比较, 重症患儿体温>39℃、心律失常、急躁、肢体抖动、颈项强直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均P < 0.05)。  结论  手足口病在不同人群、时间、地区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CoxA16和EV71型肠道病毒型已成为本辖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 同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提高医师对病例表现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 EV71)特异性检测的免疫荧光方法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后的EV71鉴定,为EV71生物学特征研究和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以EV71 VP1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用经测序鉴定的肠道病毒毒株建立EV71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将不同地区收集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EV71特异性单抗进行分离培养后的病毒鉴定。结果:制备获得2株单抗,经鉴定其中1株3 E12为EV71特异性单抗;以此单抗建立的免疫荧光方法对EV71感染细胞呈阳性反应,而与柯萨基病毒A16和埃可病毒6等非EV71肠道病毒不反应。从104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35株病毒,产生肠道病毒典型的细胞病变;用3E12特异性单抗免疫荧光鉴定分离病毒,其中29株为EV71,与RT-PCR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制备获得EV7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建立的EV71特异性免疫荧光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分离培养EV71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