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少儒  许磊波 《器官移植》2021,12(3):272-279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目前,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受者中能否应用尚有较多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急性排斥反应。本文总结了免疫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受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通过免疫治疗改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本综述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应用的临床报道,分别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管理人员制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诊疗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应用的临床报道,分别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管理人员制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诊疗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综述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应用的临床报道,分别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管理人员制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诊疗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综述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应用的临床报道,分别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机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以期为临床管理人员制定肝癌肝移植术后诊疗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居肿瘤发病率第6位,病死率第4位[1-3]。我国每年新发肝癌46.6万人,死亡42.2万人,分别达到全球的55.4%和53.9%[4]。肝移植术是目前肝癌合并失代偿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式,其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肝癌肝移植术后一旦发生复发转移,疾病将迅速进展[5-7]。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系统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在肝移植患者上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8]。ICIs虽然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也可能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本文从肝癌肝移植术前、术后应用ICIs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肝癌肝移植应用ICIs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 LT)受者术后再次出现恶性肿瘤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4岁男性肝移植受者移植术后11个月肿瘤复发并接受ICIs治疗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排斥反应"和"liver transplantation OR LT""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OR ICIs""rejection reaction"为中英文关键词,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Google scholar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有关肝移植受者出现恶性肿瘤后接受ICIs治疗的文献报道并予以分析。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12月31日。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出现恶性肿瘤使用ICIs治疗后疾病应答、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本例受者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合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治疗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受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使用ICI治疗的6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评估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 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总体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临床结果。结果 6例受者中, 使用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者4例, 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者2例;中位疗程为8.3个(2~31)个周期。疾病稳定3例, 疾病进展3例。疾病稳定3例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16.2、18.0个月, 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19.75个(10.8~37.8)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 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为应用PD-1抑制剂后第28天, 受者接受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但最终还是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ICI可以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之一, 但也可能诱发严重的急...  相似文献   

9.
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可增加肝移植受者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且现今免疫抑制治疗无法完全阻止和延缓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临床可操作性耐受(COT)是指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移植物长期存活,无有害的免疫应答证据且对肿瘤和感染有正常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避免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的终极方案。20%~30%的肝移植受者在撤除免疫抑制剂后可产生自发性耐受,某些细胞和分子标志物被证实与肝移植受者免疫耐受状态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嵌合体、诱导免疫调节细胞等方法可以诱导形成免疫耐受,但总体来说,肝移植COT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肝移植COT的临床证据、免疫监视、生物标志物和可能诱导耐受的策略等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常常是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免疫抑制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肝脏移植综合治疗的热点和难点.免疫抑制治疗已从仅着眼于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逐步向追求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药物副作用最小化、优化患者生命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方向发展.通过掌握各类免疫抑制剂特点及毒副作用,正确有效地评估受者的免疫状态,结合患者自身病理生理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达到药物剂量最小化,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陆晶  徐军明 《器官移植》2021,12(4):472-476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肝移植主要适应证之一,但术后肝癌复发严重影响肝移植的长期疗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治疗晚期肝癌病人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能否用于肝移植受者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研究。本文对PD-1/PD-L1在移植肝组织的表达、PD-1/PD-L1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以及PD-1/PD-L1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术前应用PD-1抑制剂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受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评估PD-1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受者中使用的安全性。 结果  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使用PD-1抑制剂,使用疗程为1~20个,自停药至手术间隔时间为6~120 d。5例受者发生不同程度的irAE,其中疲乏3例、发热2例、脱发2例、皮疹2例、腹泻1例、恶心1例、心肌炎1例,多数irAE毒性分级为G1~2级,1例发生G5级毒性反应(致死性心肌炎),并导致受者死亡。1例受者于术后7 d发生排斥反应,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增加他克莫司剂量后好转。 结论  PD-1抑制剂可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治疗,但应密切注意其irAE及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移植术后受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并且必须严格遵守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 以预防急、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器官丢失的发生。他克莫司是儿童器官移植受者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儿童肾移植和肝移植中, 分别有95%和75%以上的受者应用含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方案[1,2]。儿童受者临床应用他克莫司, 面临着依从性差、仿制品替换等影响移植器官存活的问题。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
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展优化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始终是临床医师关心的焦点.此次会议上多位专家就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探讨.来自美国的John Fung教授对于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和新的免疫抑制剂给出了综合性的评价.John Fung教授指出,他克莫司(Tac)仍然是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核心.通过对16项有关肝移植后初始采用Tac和环孢素A(CsA)的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Tac组受者移植后1年的死亡率、移植物丢失率以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CsA组.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中长期健康管理和免疫抑制方案。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受者出现肾损伤、代谢性疾病和新发恶性肿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目前肝移植受者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但是CNI引起的肾脏毒性、神经毒性和促进肿瘤复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受者预后,近年来临床逐渐减少其用量并寻求替代药物。近年来使用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逐渐增多,国内外多部指南均对肝移植受者使用mTORi给出了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为国内肝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组织国内经验丰富的移植专家,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指南、共识和研究进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制订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6.
肝脏虽为"免疫特惠器官",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移植,但术后排斥反应仍较为常见,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关键。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常用方案及各类型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制订《中国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与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7.
肝脏虽为“免疫特惠器官”,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器官移植,但术后排斥反应仍较为常见,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关键。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常用方案及各类型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制订《中国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与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受者Foxp3+ Treg产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自移植后第2个月到第12个月,每月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他克莫司组和雷帕霉素组肝癌肝移植受者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同期术后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受者间Foxp3 mRNA表达水平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他克莫司组受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0.1032±0.0943)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受者(1.2136±0.6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0,P<0.01);雷帕霉素组患者比同期他克莫司组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22,P<0.05).结论 他克莫司抑制了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而雷帕霉素可能参与了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受者防治排斥反应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状态下的严重排斥反应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例肝移植患者在严重感染状态下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示1例活体辅助肝移植患者几乎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发生严重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肝丧失;1例老年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减量后出现严重排斥反应,立即予激素冲击治疗获良好效果;1例患者大幅减少免疫抑制剂后发生严重排斥反应,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而被迫再次肝移植。提示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状态下行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停用时须密切观察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一旦发生,宜果断予加强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肺移植手术技术日臻成熟,然而急、慢性排斥反应仍严重影响肺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率。免疫抑制治疗可以减少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免疫抑制方案尚无统一标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以及排斥反应诊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从肺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基本原则、免疫诱导和维持治疗以及不同类型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等方面,制订中国肺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