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范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65-2066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MRI影像征象特点。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于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共28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期68例脑膜瘤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经病理学及手术确诊,采用飞利浦3.0 T超导型MRI扫描仪检查,探讨两组患者MRI征象和图像信息特点。结果两组患者MRI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Ki-67%指数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MRI影像征象特点存在一定差异,评估两者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CT、MRI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手术或病理学活检证实的HPC18例及脑膜瘤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检查肿瘤形态、坏死、强化程度等特征。结果 HPC肿瘤外形以波浪状分叶多见,脑膜“尾”征较少见,肿瘤内多见囊变坏死、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D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多无钙化;脑膜瘤上述影像学征象则与HPC相反,两者肿瘤外形以波浪状分叶,肿瘤内多见囊变坏死、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临近颅骨无增生、DWI信号6个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脑膜“尾”征、钙化2个因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均可有效诊断HPC与脑膜瘤,两者影像学征象具有相似性,但仍各具其特征性。结合患者影像学特征、对比MRI、CT征象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 及MRI 灌注成像在鉴别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和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行灌注成像检查的14 例HPC 患者(HPC 组)和42 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 统计分析两者影像形态学及灌注成像参数的差异。结果 7 例HPC 和25 例脑膜瘤患者行CT 平扫及CTP 检查, 7 例HPC 和17 例脑膜瘤患者行MRI 常规及PWI 检查。64.3%(9/14)的HPC 和11.9%(5/42)的脑膜瘤呈 分叶状生长(χ2=12.698,P =0.000);其他影像形态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灌注成像HPC 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RrCBV 高于脑膜瘤组(P <0.05);两组平均通过时 间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比值(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颅内HPC 和脑膜瘤影 像形态学有较大重叠,但灌注成像参数方面有差异,CT 及MRI 灌注成像有助于提高颅内HPC 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刘士梅  刘义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97-98,127,F000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其中6例为颅内SFT、2例为椎管内SFT,分析其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邻近脑膜和骨质改变等。结果 6例颅内SFT位于幕上,2例椎管内SFT位于颈段和胸段的硬膜下。肿瘤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可见短T2信号和流空血管影,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呈明显强化。1例颅内STF可见"脑膜尾征",2例椎管内SFT未见"脊膜尾征",2例颅内SFT邻近骨质受压变薄。6例颅内SFT在DWI上分别呈稍低信号、等信号和稍高信号。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6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手术活检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瘤细胞为梭形或多边形并围绕血管呈灶状或非典型的旋涡状分布,在细胞游离的一侧可见不连续的基底膜,细胞膜表面可见少量吞饮小泡及致密斑。血管瘤型脑膜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呈旋涡状分布在血管周围,其细胞突起细长并呈指状相互交织,胞质内可见中间丝,相邻胞膜之间有明显的桥粒连接,肿瘤间质内有大量血管结构。结论血管外膜细胞瘤是与中胚叶相关的恶性肿瘤,而血管瘤型脑膜瘤是来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两者的组织学来源及超微结构特点有本质的区别。电镜检查可以对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CT、MRI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4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74例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CT、MRI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形态学特征及相对灌注参数。结果脑膜瘤患者分叶征、不均匀强化检出率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低,宽基底、骨质增生检出率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高(P<0.05);脑膜瘤患者CT检查中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水平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低,MRI检查中局部脑血流量(Rr CBF)水平较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低(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在影像学征象、血流灌注情况中较相似,但两者在分叶征、不均匀强化、骨质增生、局部血流灌注情况比较中仍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常规MRI图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最小表扩散系数(ADCmin)值的表现,辅助SFT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眼眶孤立性纤维瘤患者25例的MRI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MRI和弥散扩散加权成像(DWI)...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的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7例CT平扫加增强、1例MRI平扫加增强)全身不同部位起源并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上述CT及MRI图像及肿块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起源于胸膜,2例起源于腹膜后,其余起源于脑实质、腮腺、咽旁间隙、颈肩部肌间隙、肺、肝、前纵膈、空肠、肾、盆腔、子宫圆韧带均1例;肿块均单发,呈边界清分叶状的实性肿块,且不均匀强化,最大径线为13cm,除1例恶变伴双肺多发转移外,其余均为良性。结论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胸膜及其以外的多个部位或器官,巨大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不均匀密度/信号肿块,且明显不均匀强化时,应注意孤立性纤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鞍区脑膜瘤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鞍区脑膜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中,MRI检查共检出42例,检出准确率为93.33%;45例病例中与垂体分界明显的有29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与垂体分界模糊的有11例,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楚。肿块宽基底,T1WI上显示等信号,T2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明显强化。邻近脑组织受压位移,合并有不同程度脑水肿;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可显示鞍区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大脑镰旁的患者分别有39例、23例、18例、10例、6例;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MRI对本组脑膜瘤肿瘤的检出率为91.7%;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半月形,直径在3-5cm之间,大小在1.2cm×1.0cm×1.3cm-6.2cm×4.6cm×6.1cm之间;在T1WI呈等信号58例,呈稍低信号29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9例;在T2WI呈稍高信号46例,呈等信号21例,呈低信号21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8例;增强扫面后,明显强化的有88例,强化不均匀有8例;67例可见明显的脑膜尾,38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63例肿瘤在T1WI上可见环状低信号,27例局部颅盖骨增厚。结论 MRI在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脑膜瘤的35例患者MRI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所有患者均行T1和T2加权,T1加权增强扫描。记录患者MRI诊断准确率,分析MRI征象、不同部位肿瘤出现率、肿瘤大小及不同亚型脑膜瘤的信号强度。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MRI检查后确诊脑膜瘤33例,诊断准确率为94.29%。脑膜瘤中大脑凹面是脑膜瘤患者肿瘤出现率最高的部位,占34.29%;其次为后颅窝与鞍结节,分别占22.86%与14.29%;MRI显示单个肿瘤最大径在1.4-9.9cm之间,肿瘤大小4.0cm的19例,占54.29%;肿瘤大小在2.0-4.0cm的有13例,占37.14%;肿瘤大小2.0cm的3例,占8.57%。T1WI肿瘤多为低信号与等信号。T2WI不同亚型脑膜瘤多为等信号、稍高信号。结论脑膜瘤MRI表现多样,不同部位肿瘤出现率有差异,诊断准确率较高,T2加权为典型信号,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胸膜及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病(SFT)患者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SFT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和MRI图像资料,观察记录病灶部位、病灶大小、边界等相关信息,总结SFT患者在CT和MRI中的影像学征像.结果 收集的18例SFTP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 13例及脑膜瘤102例,通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两组肿瘤的MR特征及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肿瘤形态(连续校正b=7.916)、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连续校正b=11.212)、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连续校正b=10.992)、肿瘤附着硬膜类型(连续校正b=7.593)、硬膜尾征(χ2=12.731)、肿瘤增强均匀性(χ2=10.093)等因素在HPC组与脑膜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性别(连续校正b=4.746)、T1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5.648)、T2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6.510)、肿瘤最大径(双侧检验P=0.034)等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P0.01,变量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肿瘤附着硬膜类型、硬膜尾征、T2WI信号强度P0.05。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和脑膜瘤MR影像存在差异,充分掌握两者的影像特征可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接收诊治的23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并对23例椎管脊膜瘤患者的肿瘤位置、边缘形态、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主有15例,男性患者为主有8例,年龄分布在33-67岁,研究中23例脊膜瘤均为单发性,病变以扁丘圆形为主15个,圆形为8个。病变分布范围在胸部16例、颈部5例和腰部2例,肿瘤在T1WI和T2WI中分别表现为较低信号、中等信号和等信号、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大部分表现为规律强化,脊膜尾征(meningeal tail sign)均出现。结论 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过程中提高了对脊膜瘤的准确率,是临床诊断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81例患者共发育肿瘤92个,其中单发患者74例,多发患者7例,前、中、后1/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有23例、28例、30例;瘤体直径在1-8cm之间,形态呈半球状有86个(约占93.5%),结节状有6个(约占6.5%);MRI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84/92),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42%,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肿瘤在T_1WI为等信号、19例T_1WI为稍低信号,45例在T_2WI为等信号,30在T_2WI为稍高信号,6例在T_1WI及T_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MRI在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发育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电信号及肿瘤内部血供量变化等能够表现出明显强化的作用,其大脑镰旁对脑膜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分析对桥小脑角区实性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实性前庭神经鞘瘤(14例)和脑膜瘤(29例)的弥散加权图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DWI)。逐层勾画肿瘤整体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ADC直方图分析相关参数,包括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平均值(ADCmean)、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t检验分析各定量参数在实性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直方图分析相关参数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实性前庭神经鞘瘤ADC10、ADCmean和ADC90值高于脑膜瘤,但两组间峰度和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DC90=1.126×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可获得更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975;敏感性,100%;特异性,89.66%)。结论直方图分析可进一步提高ADC对桥小脑角区实性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