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经历临终病人死亡事件的真实体验,为医院制定临终病人的护理方案或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利用目的抽样法对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4大主题:身心反应(紧张与恐惧、疲乏与无奈、悲伤与失落)、应对方式(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反思工作、寻找社会支持、逃避相关刺激、致使工作压力)、对临终关怀的理解(缺乏临终关怀的照护体验、保证临终病人的对关怀的基本需求、加强对家属的临终关怀延伸服务)、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尊重生命与珍惜现在、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责任感)。[结论]急诊科护士经历临终病人死亡事件承受身心压力,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缺乏对临终关怀的照护知识与技能,医院应多关注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加强临终护理关怀相关培训,重视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临终关怀,以更好地开展急诊临终病人关怀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服务的准入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是发展临终关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1].临终关怀准人系统是指与专业临终关怀收治过程相关的各人员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组成的整体.构建我国临终关怀的准入系统,既保证临终患者享受到科学规范的服务,又从现实人力物力出发,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这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前提条件,是启动临终关怀的关键环节,对临终关怀突破瓶颈,加快发展速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2].本研究将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初步构建我国临终关怀准入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总结62例急诊科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介绍急诊护士通过全面系统地掌握临终关怀知识,运用临终关怀护理对策实施护理,提出在急诊实施临终关怀是一个帮助患者自然死亡的过程,帮助家属释放过度悲伤的平台,真正从人文角度出发,落实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2年8月—2022年10月选取河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66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悲伤体验量表、中文修订版死亡态度描述量表、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心理脱离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悲伤总分为(44.60±5.0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宗教信仰、接触死亡形式、接受死亡教育培训情况、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接触死亡频率、自然接受、死亡逃避、临终关怀态度、心理脱离、社会支持是急诊科护士职业悲伤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0.7%。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悲伤处于轻度水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其降低职业悲伤水平,以促进其悲伤成长。  相似文献   

5.
总结62例急诊科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介绍急诊护士通过全面系统地掌握临终关怀知识,运用临终关怀护理对策实施护理,提出在急诊实施临终关怀是一个帮助患者自然死亡的过程,帮助家属释放过度悲伤的平台,真正从人文角度出发,落实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6.
阐述临终关怀的概念、兴起与发展、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临终关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途径,提出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使临终关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10月以来,我院对预期生命在3个月以内的临终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服务.现将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中护士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报告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临终关怀知识,对开展临床关怀缺乏信心临终关怀这门学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护理人员在学校未接受过临终关怀知识教育,在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前只经过短期培训,也未有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千聊live”的死亡教育培训对急诊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和死亡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所三级医院急诊科共9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所医院的4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另1所医院的49名护士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科室业务培训,干预组在接受科室常规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参加基于“千聊live”的急诊科护士死亡教育培训,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护士的死亡态度和临终关怀态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护士的死亡恐惧维度得分为(18.16±2.92)分,低于对照组[(21.11±4.95)分],干预组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99.54±4.73)分,高于对照组[(90.06±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千聊live”死亡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减轻死亡恐惧。  相似文献   

9.
临终关怀     
李杨 《当代护士》2001,(8):15-17
自1967年英国的Cicely Saunders在伦敦创办克里斯多临终关怀医院以来,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1988年天津医学院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我国创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短短几年,先后举办了临终关怀研习班、召开了临终关怀研讨会.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提高了我国临终关怀水平,现在许多地方开办了临终关怀医院或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医院或临终关怀病房的建立,普遍受到社会、病人及家属的欢迎,本文就临终关怀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明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11月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老年病科、急诊科、外科、肿瘤科等科室的护理人员398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97.26±9.74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科室、以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为临终关怀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较为积极,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后续应强化护理人员临终关怀培训工作,加强高学历临终关怀护理人员的培养,以促进昆明市临终关怀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昆明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提高昆明市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11月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医院老年病科、急诊科、外科、肿瘤科等科室的护理人员398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以网络匿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总得分为(97.26±9.745)分。文化程度、科室、以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对临终关怀态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态度较为积极,但是仍有待改善。文化程度、科室、以往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情况影响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建议继续加大临终关怀事业的宣传和培训,强化现有护理人员和未来护理人员临终关怀培训。将临终关怀专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培养计划中,按校情规划必修或选修课程。加强临床高学历临终关怀护理人员的培养,促进昆明市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某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136名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有限,对于临终关怀知识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只有14.7%、9.6%、6.6%;知识来源渠道较多,但是知识不全面.态度方面,主张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的(4.18±0.68)分,对想象中患者死亡持积极处理态度(3.87±0.83)分;行为方面,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疼痛(3.30±0.84)分;创造能满足临终患者的身心需要的医院环境(3.42±0.88)分;积极临终治疗和临终护理(3.75±0.85)分.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比较积极,但知识有限.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临终关怀教育,采取措施推进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护士临终关怀培训态度和需求,为开展个性化临终关怀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7192例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不同结构护士调查结果。结果:临床护士对临终关怀培训态度较积极,81.7%的临床护士认为开展临终关怀培训是必需的。不同年龄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科室、教育程度护士对临终关怀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者应依据不同结构临床护士的特点及其需求,开展个性化临终关怀培训,以提高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赵明月  陈静 《全科护理》2021,19(17):2332-2335
从会话护士模式、会话护士的培训和评估、会话护士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阐述近年来会话护士模式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我国临终关怀会话护士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到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呵护[1].病人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以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护理为主的照护.因此,护理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内外护理专业中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概况,并综述国内外护理临终关怀教学策略及方法的现状、叙事教学法在国内外护理临终关怀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护理专业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朱丽霞  高凤莉 《护理研究》2004,18(21):1893-1895
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 ,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 ,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的意义 ,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天津市养老院老年人对于临终关怀的态度,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终关怀态度问卷,对天津市内养老院的106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养老院老年人对临终关怀态度总体较为积极,能普遍认识到临终关怀的意义,接受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但对临终关怀知识的自我评估和临终关怀教育的态度较为消极。[结论]在养老院中为老年人开设临终关怀服务和护理学中设置临终关怀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为开展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某高职院校713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24.72±9.13)分,个人忧虑态度得分为(53.54±5.76)分,专业忧虑态度得分为(71.18±6.98)分.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实习、照顾临终患者、至亲去世的经历对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有影响.结论 高职护生临终关怀忧虑程度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强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同时有必要针对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教育需求和内涵作更系统、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0518 8 8 临终护理的进展 (综述 ) /陈长金 //医学文选.- 2 0 0 4 ,2 3( 5) .- 6 84~ 6 86文内报告了临终护理在各国开展起始时间及临终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重点报告了我国开展临终护理的现状。 1.临终关怀模式 :我国临终关怀有三种模式 ,即家庭临终关怀、独立的临终关怀单位及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部门。 2 .临终护理的教育与研究 :临终关怀在我国护理学科中属新开拓领域 ,尚未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 ,中专护理教材中无临终护理内容。 3.临终护理的困扰 :在我国 ,受传统的生命神圣论、死亡观的影响 ,对死亡和濒死持否认、不接受态度 ;不少人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