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89例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受者随访过程中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 中位随访29个月内共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5例(5.6%)。5例儿童供者、受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9个月和11岁, 2例为双供肾移植, 3例为单供肾移植, 肾动脉均采用端侧吻合。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0个月(3~60个月), 除1例3岁受者发生时间较早外, 余4例均发生在儿童受者肾移植后的快速生长期, 身高最大增幅为30 cm。5例中3例有移植部位的再次手术史, 包括同侧再次肾移植手术1例和移植肾尿路重建术2例。5例儿童受者均表现为高血压、2例伴血肌酐升高。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肾动脉流速>300 cm/s, 5例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均示移植肾动脉狭窄, 程度50%~95%。结果 4例行球囊扩张后2例显著缓解, 1例复发后经支架置入好转, 1例效果不明显而最终移植肾功能丧失。1例观察6个月后狭窄自行部分缓解而暂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符合脑死亡诊断标准的低龄患儿心脏停跳后供肾应用于成人移植的处理经验.方法 心跳停止后单个供肾患儿6例,月龄49~106(75.35±22.8)个月,体质量16.6~37.8(23.9±8.4)kg.受者11例,平均年龄(28.2±7.9)岁,体质量(46.9±4.2)kg.单个供肾植入受者右侧髂窝.手术方法同成人尸肾移植.术中开始单/多克隆抗体加甲泼尼龙诱导治疗,术后常规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 受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术后移植肾增大明显,灌注后和移植后1周移植肾长径分别为(70.6±5.5)和(86.1±6.9)mm(P<0.001),之后移植肾持续缓慢增大,至术后12个月移植肾长径为(104.5±8.8)mm.平均随访时间(21.8±9.5)个月,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低龄心跳停止供者单个供肾植入低体重的成人受者,可以成功维持受者正常肾功能,1年人/肾存活率与成人尸肾移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成人供者的双肾移植于同一受者的肾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供受者体重相差悬殊及供肾年龄>60岁以上,双肾移植给同一受者的效果。方法 受者体重>供者体重一倍及老年供者双肾移植在同一受者身上,4例双肾分别移植在两侧髂凹内,1例双肾移植在右腰髂部。结果 5 例双肾移植均恢复良好,肾功能在5~7 d内恢复正常,4例生存6月~5年,1例于术后1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 受者体重>供者一倍,双肾移植能早期恢复正常肾功能。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供肾,肾活检肾小球硬化(GE),GE>15%的做双肾移植,GE<15%行单肾移植,GE>50%的肾脏不能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例婴幼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计算术后1、3、5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观察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5例婴幼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受者的第1、3、5年存活率均为95.8%,移植肾及死亡删失移植肾的第1、3、5年存活率均为87.2%。1例受者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3例受者分别因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或输尿管狭窄、尿漏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除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及死亡外,术后1、2、3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99.35±21.78)ml/(min·1.73 m2)、(103.11±29.20)ml/(min·1.73 m2)、(114.99±28.55)ml/(min·1.73 m2)。结论婴幼儿器官捐献供肾的双肾成人肾移植的总体移植效果较满意,做好供、受者匹配,规范供肾获取及手术流程,加强围术期管理可提高成人受者长期疗效,可作为扩大供者来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5例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供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良好。25例受者移植肾全部成活,术后因肾小管坏死和肾动脉吻合口狭窄发生移植肾功延迟恢复各1例,受者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供肾动脉带主动脉袖口预防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对955例(1030例次)行肾移植患者的肾移植供肾动脉,全部采用主动脉袖口与受者髂内动脉吻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B超及移植肾动脉血管造影排除移植肾动脉狭窄。结果:955例(1030例次)肾移植无一例出现移植肾动脉狭窄。结论:供肾动脉带腹主动脉袖口可以防止移植后肾动脉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婴幼儿单供肾成人受者肾移植的临床近期效果。方法 2014~2016年间接受3岁以下婴幼儿单供肾移植的成人受者39例,依据供者年龄分为0~1岁婴儿供肾组(9例)和1~3岁幼儿供肾组(30例),统计术后1年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未见原发性无功能(PNF)和外科并发症导致的移植肾失功病例,婴儿供肾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间质性肺部感染;幼儿供者组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肺部感染与不明原因猝死,死亡删失的移植肾存活率两组均为100%。两组受者术后1年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4.14±18.52)μmol/L和(91.46±26.91)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婴儿供肾组44.4%(4/9),幼儿供肾组26.7%(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33.3%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单供肾移植给低体重成人受者,移植肾近期存活效果良好,可扩展器官来源。但是术后早期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供肾高滤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与标准DCD供肾移植(成人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完成的97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其分为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组(SPKT组,3岁年龄18岁,20例)和标准DCD供肾移植组(SCDKT组,年龄≥18岁,73例),比较两组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肌酐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结果 SPKT组供者年龄、体重、移植肾长度显著小于SCDK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KT组受者术后1年内蛋白尿发生率显著高于SCDKT组(P0.01);两组受者移植肾和人的1年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供受者其它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标准DCD供肾移植相比,尽管蛋白尿发生率较高,但儿童DCD供肾成人单肾移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行活体肾移植69例,供者手术均采用十一肋间小切口开放手术.58例单支肾动脉除2例外均采用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重建血管,用4 mm打孔器作髂外动脉开口;6例副肾动脉分别采用原位(肾下极副肾动脉)或离体腹壁下动脉(肾上极副肾动脉)重建血管;3例双支肾动脉根据两支动脉口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重建血管;2例3支肾动脉采用受者离体髂内动脉重建血管.结扎多支肾静脉中较小的肾静脉只吻合其较大的主干,当两支肾静脉口径相近时,则将其整形为一个开口后吻合.结果 所有血管吻合均一次完成,开放血流时吻合口均通畅;所有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受者未发生血管重建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3年,供受者均存活, 受者除1例血肌酐250~300 μmol/L外,68例血肌酐维持在70~150 μmol/L.结论 该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方式安全、实用、操作方便,多支供肾动脉及多支供肾静脉均能较好重建,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活体供肾移植术后供者的安全性及受者的移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251例活体供肾移植分为老年供肾组(≥55岁)和中青年供肾组(<55岁),对手术前后两组供、受者的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受者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老年供肾组和中青年供肾组供者手术前后血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供肾组与中青年供肾组供者比较,术前总GFR、留存肾GFR及术后10 d留存肾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供肾组供者术后10 d与术前的留存肾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供肾组供者术后10 d的留存肾GFR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供肾组与中青年供肾组受者比较,手术前后各相应时间点的血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供肾组和中青年供肾组供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67±7.78)d和(16.11±5.89)d(P>0.05),受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9.61±24.28)d和(28.76±19.27)d(P>0.05).两组受者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0%和5.75%(P>0.05).老年供肾组受者术后死亡1例,中青年供肾组死亡3例,并有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结论 老年活体供肾移植术前应对供者进行严格的选择,在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前提下,可以保证供者术后的安全以及受者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2.5 min(0~17.0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4.3 h(1.5~7.7 h)。术后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肾吻合口狭窄和供肾血栓形成后切除移植肾各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受者存活26例(93%),带肾存活受者24例(86%),其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器官捐献供者双肾整块移植及单肾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单中心低龄婴儿双供肾移植给成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所有儿童双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共22例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22例供者年龄(2.9±1.7)个月,体重(4.9±1.4)kg,其中15例小于3月龄。受者多为低体重女性成人,体重(46.3±5.6)kg。总结早期移植失败及随访期间移植肾失功或受者死亡原因。根据是否发生单侧移植肾血栓,移植肾功能恢复者又进一步分为双肾存活组和单肾存活组,比较移植肾中-长期功能。结果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移植失败,包括双肾血栓2例、移植肾破裂切除1例和受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出院,随访期间因移植肾新生肿瘤切除双肾1例、因复杂全身原因死亡1例、因间质性肺炎死亡1例,余15例受者双肾均存活者10例(中位随访59个月),单肾存活者5例(中位随访48个月)。移植1年时双肾存活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95±27)ml/(min·1.73 m2),显著高于单肾存活组(61±24)ml/(min·1.73 m2)(P<0.05),但3年时分别为(95±21)ml/(min·1.73 m2)和(69±31)ml/(min·1.73 m2),差异缩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低龄婴儿双供肾移植虽然可以扩大供肾来源,但发生早期移植失败和单肾栓塞的风险较高。在单肾存活的情况下,受者仍具有相对满意的中-长期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供肾动脉轻度狭窄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与50例标准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供者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3、6个月的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供者术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不大,可纳入标准供体供肾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儿双供肾移植临床应用数据和经验,探讨改善其移植术后疗效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8例小儿双供肾移植资料,小儿供者年龄(63.6±5.7)d,体重(4.1±0.2)kg,受者年龄(28.1±1.4)岁,体重(48.7±4.9)kg。收集供、受者基本情况与术前检查结果,采集受者术前和术后7、30 d及3、6、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记录肾移植术后血栓、尿漏、移植肾功能延迟性恢复、蛋白尿、移植肾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治疗预后。结果术后1年移植物存活率为76.3%(29/38),移植受者存活率100%(38/38),移植物长期存活的29例受者中,手术2周后均无须透析辅助治疗,术后1年血肌酐水平均降至正常。血栓是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肾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肾功能丧失发生率18.4%(7/38),余并发症还包括尿漏20.7%(6/29)、移植肾周血肿6.9%(2/29)、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2.6%(1/38)等。结论小儿供肾作为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方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邓德成  龚朝阳  冯春在  田敏 《器官移植》2012,3(4):209-212,240
目的总结幼儿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例5岁8个月幼儿DCD提供了两个供肾,分别为两例成人受者做肾移植手术。总结术中、术后管理经验,随访1年,监测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大小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肾大小:右肾长径8.0cm、短径3.0cm、宽径4.0cm,左肾长径8.2cm、短径3.1cm、宽径4.3cm。2例受者均为50kg以下的女性。采用单肾右髂窝移植,手术方式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与成人供肾移植相同。受者的血清肌酐(Scr)分别于术后10d和30d降至正常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于术后15d和50d增加至稳定水平(>50ml/min),移植肾各径长度在2周内达到稳定水平并接近成人肾大小。随访至交稿日,两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无发生蛋白尿及并发症。结论 5岁左右的幼儿DCD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在选择合适受者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3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移植术后肾动脉破裂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617例DCD供肾移植受者,其中因感染因素导致移植肾动脉破裂13例,通过供受者多种途径查找致病微生物,确定感染来源。结果:受者移植肾动脉破裂时间为术后6~86 d,致病微生物包括曲霉菌、毛霉菌、热带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粘质沙雷菌等。10例受者切除移植肾,1例通过介入治疗保留移植肾。死亡3例,死因为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肺炎、失血性休克。结论:在供肾获取前,应取供者血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等进行病原学监测,阳性者给予敏感药物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果断弃用。同一供者的一个受者出现移植肾动脉破裂,另一受者也应高度重视,立即抗感染治疗。遵守"先保命再保肾"原则,若感染无法控制,应尽早切除移植肾。对病史长、感染因素不确定的供肾,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细菌药物联合抗真菌药物预防感染,并根据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婴幼儿供肾成人双肾移植临床疗效,探讨供、受者选择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2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施的婴幼儿供肾成人双肾移植42例,根据供肾是否满足三"5"标准(供者年龄>5个月、供者体重>5 kg、供肾长径>5 cm)分为两组,两组受者再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术式A亚组(经典En-bloc术式)、术式B亚组(分离式双肾移植)、术式C亚组(改良术式)。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经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1~92个月)。供肾满足三"5"标准组受者均未发生栓塞事件;末次随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术式A为123.4 ml/min(92.2~156.6 ml/min)、术式B为97.2 ml/min(81.3~116.6 ml/min)、术式C为133.9 ml/min(133.9~133.9 ml/min);供肾不满足三"5"标准的受者中,术式A和术式C受者均未发生栓塞事件(0%),术式B中3例受者发生移植物栓塞(2例单肾栓塞、1例双肾栓塞)(3/5,60%),显著高于术式A、C组(P<0.05);末次随访尿蛋白(+):术式A 1例(1/2,50%)、术式B 3例(3/5,60%),术式C 0例,术式C受者尿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式A、B(P<0.05);末次随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术式A为82.4 ml/min(80.9~83.9 ml/min)、术式B为71.8 ml/min(46.1~114.2 ml/min)、术式C为122 ml/min(83.3~142.4 ml/min)。满足三"5"标准供者组和不满足三"5"标准供者组的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9.5%;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4.2%。结论婴幼儿供肾可以加以利用,满足三"5"标准的供肾对术式的要求不高,预后较好;不满足三"5"标准的极低龄、极低体重供者的供肾,采用利用主动脉远端建立流出道的改良术式似可降低栓塞的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并减轻移植物高灌注损伤、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移植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的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共7例心脏死亡供者捐献了供肾,进行了14例肾移植.7例供者年龄30~53岁,原发病为脑出血3例,颅脑外伤2例,脑基底动脉闭塞1例,颅脑肿瘤卒中1例;威斯康辛大学评分为19~23分,均为高危组.7例供者的所有近亲家属签署器官捐献知情同意的相关文件.临床评估供肾良好,供者心脏停跳2~5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采用腹腔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获取双侧肾脏.14例受者与供者HLA抗原错配数为2~4个,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05,群体反应性抗体<10%.7例供者中有6例的热缺血时间为5~10 min,1例为45 min;冷缺血时间为4.5~12.5 h.结果 利用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的14例肾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14例受者中,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3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其中1例因PNF在术后第1天切除了移植肾,并恢复规律血液透析,1例因DGF仍在恢复中(尚处于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149μmol/L,该2例受者均接受了热缺血时间为45 min的供肾;其余12例受者痊愈出院,移植肾功能均良好.结论 遵照《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维护好潜在供者的各项重要生命指标,可以保证供肾质量;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可作为肾移植的重要器官来源,并且移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肾移植供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及移植抗HCV阳性供肾对受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移植供、受者的抗HCV;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PCR)法检测HCVRNA;根据供、受者HCV状态将受者分为4组,对各组受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结果(1)供者HCV的感染率为4.35%;(2)抗HCV阴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阳性供肾移植后,有62.5%的抗HCV及HCVRNA转为阳性,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CV感染组;(3)将抗HCV阳性的供肾移植给抗HCV阳性的受者,与抗HCV阴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阳性供肾移植以及与抗HCV阳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阴性供肾的临床效果相同.结论(1)移植抗HCV阳性供肾能传播HCV,可影响受者的肝脏病变,但这种影响程度较轻;(2)将抗HCV阳性供肾移植给抗HCV阳性的受者,既不增加传播HCV的危险性,又能扩大供肾来源,是解决我国供肾短缺的一项值得考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供肾双肾移植(DK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3例成人供肾DKT手术供受者的病例资料。13例供者年龄(53.5±12.4)岁, 体质量指数(BMI)(24.3±2.8)kg/m2, 3例有糖尿病史, 8例有高血压病史。13例中, 11例符合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双肾移植标准, 6例符合Remuzzi评分双肾移植标准, 入院时和获取供肾前血清肌酐(SCr)分别为(132.9±54.1)μmol/L和(228.7±112.4)μmol/L。13例受者年龄(39.3±8.9)岁, BMI(20.2±2.4)kg/m2。所有受者均接受ABO血型相合的肾移植, 2例双肾分别放置于双侧髂窝。12例移植肾开放血运后颜色鲜红、充盈迅速, 输尿管立即可见尿液流出, 1例双肾颜色偏暗, 血管搏动弱。记录受者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从手术当天至SCr自然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AR)、输尿管并发症、手术切口并发症情况, 以及受者末次随访时的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