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肿瘤定位及淋巴结清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26例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2例患者在ICG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观察组),64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评估对比术前ICG标记与术中内镜定位的效果;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与检获情况。结果:T1~2期观察组患者术中标本测量近端切缘距离(4.92±1.65)cm与对照组(4.76±1.66)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T3~4期观察组患者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09±6.19)枚,高于对照组(8.89±4.35)枚(P=0.049);观察组破损淋巴结检出数量(0.74±0.46)枚少于对照组(1.27±1.22)枚(P=0.009)。结论:T1~2期胃癌患者行术前ICG标记可精准判断肿瘤边界,其肿瘤定位效果与术中胃镜相当,全腹腔镜手术时可指导选择合适的切除线。ICG在T3~4期胃癌的淋巴导航作用可指导术中更精细、完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中淋巴结的破损。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癌残留阳性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癌残留阳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5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探讨与切缘癌残留阳性有关的若干因素。结果 手术切缘癌残留阳性与标本残留癌范围和标本体积相关 (P <0 .0 1,P <0 .0 5 ) ,在切缘癌残留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肿瘤大小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严格掌握保乳手术指征和充分的组织切除可降低切缘癌残留阳性率 ,对于有弥漫分布的残留癌尤其是切除范围不足者应再行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鳞癌原发灶不同距离外科切缘中p53、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9例口腔黏膜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切片阴性、距离切缘1.0cm和1.5cm处的21个标本中p53、CerbB-2、EGF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21个标本中,p53、CerbB-2、EGFR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1.46、4.94±7.76、0.78±1.19,其中CerbB-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53、EGFR的表达(F=5.783,P<0.01).距切缘距离1.Scm处的CerbB-2表达显著低于距切缘距离1.0cm处的表达(9.38±9.53 vs.0.91±1.10,P=0.02),而p53、EGFR表达与手术切缘的距离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CerbB-2、EGFR表达均与肿瘤分期、患者的年龄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联合检测口腔鳞癌手术切缘中p53、CerbB-2及EGFR的表达,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对于手术切缘组织中CerbB-2高表达的患者,手术切缘大于1.5cm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鳞癌(OS-CC)原发灶线性梯度外科切缘组织中p53、c-erbB-2和EGFR的表达情况,寻找肿瘤手术安全切缘的分子标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对18例首次外科治疗的OSCC患者20组线性梯度标本(肿瘤组织、0、0.5、1.0、1.5以及2.0 cm切缘组织)中p53、c-erbB-2和EGFR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p53 mRNA表达水平上各组切缘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 cm切缘组与0 cm切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erbB-2 mRNA表达水平肿瘤组织、0、0.5、1.0和1.5 cm切缘组分别与2.0 cm切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 mRNA表达水平各组切缘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p53、c-erbB-2和EGFR的表达水平上,对于鉴定肿瘤组织与安全切缘组织的差异具有敏感性.联合p53、c-erbB-2和EGFR在梯度组织基因表达差异上分析提示2.0 cm的手术切缘已达到安全边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与口腔鳞癌(OSCC)血管形成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OSCC手术切除标本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中IL-8的表达及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iMVD)。结果口腔鳞癌标本中32例(58.18%)IL-8呈阳性表达,口腔鳞癌微血管密度为38.58±12.43;IL-8评分为高级的口腔鳞癌组织iMVD高于IL-8评分为阴性和低级的口腔鳞癌组织。iMVD与IL-8呈正相关(rs=0.699,P<0.01)。结论IL-8表达与肿瘤内iMVD明显相关,同时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IL-8很可能以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角色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切缘镜下癌残留相关原因,为提高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123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贲门癌切除手术上下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3例贲门癌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镜下癌残留11例,上切缘残留5例,下切缘残留6例,上下切缘均残留1例,残留率8.9%,切缘癌残留者与切缘无癌残留肿瘤最长径分别为9.5±3.8cm和6.5±3.1cm,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贲门癌肿瘤最长径〉7cm以及TNM分期为Ⅳ期是切缘癌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根据肿瘤最长径来决定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以减少切缘癌残留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最长径超过7cm,肿瘤TNM分期至Ⅳ期患者应行全胃切除术,并保证足够长度的上切缘以减少切缘癌残留发生。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 8年 1月至 1992年 12月期间我院胸科共手术治疗贲门癌 386例 ,术后病理检查切缘残留癌74例 ,残留率 19.2 %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988年 1月至 1992年 12月我院行贲门癌手术治疗 4 4 4例 ,其中探查术 58例 ,切除 386例。 386例中肉眼癌残留 2 3例 ,镜下癌残留 51例 ,标本切缘癌残留计 74例 ,残留率为 19.2 % ( 74 /386)。所有标本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贲门癌。阳性组 ,男性67例 ,女性 7例 ,年龄 4 4~ 79岁 (中位 63岁 )。阴性组男性 2 68例 ,女性 4 4例 ,年龄 2 9~ 71岁 (中位62岁 )。阳性组有完整随访资料 71例 ,随访时间均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颈鳞癌手术切缘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参数和局部复发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82例头颈鳞癌手术切缘标本和10例正常口腔黏 膜组织中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局部复发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在82例头颈鳞癌患者中,切缘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为59.76%(49/82)。阳性表达主要定 位于切缘上皮基底细胞核。突变型 P53蛋白在头颈鳞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的表达(P< 0.05)。头颈鳞癌患者手术切缘突变 型P5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局部复发显著相关(P<0.05), 但与患者年龄、性别、 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 结论 切缘突变型P53的阳性表达与头颈鳞癌术后肿瘤的进展有关,它有望成为判定肿瘤局部复发的 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71年~1992年间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1896例,术后发生切缘癌残留60例,发生率3.2%,其中食管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4.4%(44/919),贲门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1.6(16/97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32/59)、22.4%(13/58)和7.5%(3/40)。作者认为食管贲门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强调应切除足够范围的食管,作食管胃颈部吻合和术前放疗,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经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4±3.6)岁.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3.6±85.3) min,平均失血量(75.6±15.2)ml;R0切除12例,D2清扫1例,D3清扫11例,肿瘤远切缘(3.1±1.8)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2.1)d;除1例吻合口瘘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均完整,环周切缘均阴性,标本切缘均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8.9±6.3)枚,平均阳性淋巴结(3.6±1.4)枚.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5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完成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技术上安全可行,并可避免腹部切口取除标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OSC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将病理标本送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病理标本内基因Bax、Bcl-2、P53表达情况。分析Bax、Bcl-2、P53与OSCC患者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88例OSCC患者,经检测Bcl-2阳性41例,占比46.59%;Bax阳性39例,占比44.32%;P53阳性30例,占比34.09%。有淋巴结转移Bax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Bcl-2、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级、Ⅱ级Bax阳性表达率高于Ⅲ级,Ⅰ级、Ⅱ级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Ⅲ级,Ⅱ级、Ⅲ级P53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OSCC组织细胞Bcl-2、Bax、P53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Bcl-2、Bax、P53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老年OSCC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在pT1直肠癌局部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06-2010-06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0例pT1直肠癌TE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初始黏膜下切除12例(术前为uT0期),切缘阳性4例(行扩大性全层切除后切缘均显示阴性);全层切除38例(uT1或uT2期),所获标本切缘均阴性。术中失血(15.5±10.5)mL,住院时间(4.5±3.2)d。12例患者(24.0%)出现经肛局部切除相对特异性轻度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患者原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症状均趋消失。随访期内局部复发2例(4.0%),患者经相应补救性处理后效果良好;未见肿瘤远处转移及死亡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累及黏膜下全层(Sm3)和肠壁受累范围(>半周)是pT1直肠癌TE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1期直肠癌TEM超黏膜下层切除是完全可行的,但Sm3浸润、肠壁受累超过半周及瘤径偏大(>3cm)的T1直肠癌TEM后复发风险增加;术后并发症轻,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相关变化于术后1个月时趋于消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XCR1、CXCR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7例口腔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CXCR1、CXCR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变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癌标本中41例(71.9%) CXCR1呈阳性表达,35例(61.4%) CXCR2呈阳性表达.CXCR1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CXCR2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CXCR1、CXCR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口腔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贲门切缘癌残留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贲门癌口侧切缘癌残留与病理因素及手术径路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15 2例贲门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与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回顾性调查 ,分析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径路的不同与口侧切缘癌残留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基础。术前对其进行正确估计、选择最佳手术径路、充分切除癌灶是减少和防止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L  Shi M  Zhang YQ  Li J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47-49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为肝癌患者手术中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 将152例初治的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以下标准手术:74例宽切缘组患者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边缘2cm,近端距肿瘤边缘1cm完整切除;78例窄切缘组患者切除范围距离肿瘤〈1cm,切缘无癌残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 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宽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窄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两组无瘤生存期(t=6.01,P=0.0142)和总生存期(t=6.23,P=0.01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门静脉血流方向远端距肿瘤2cm,近端距肿瘤1cm切除为标准的手术范围可较合理地延长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腹壁韧带样瘤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锐增  师英强  王春萌  赵广法  傅红 《中国肿瘤》2008,17(12):1079-1081
[目的]探讨腹壁韧带样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4例腹壁韧带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治疗69例,外院治疗后复发15例,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5例手术后有残留者给予术后放疗。[结果]全组84例病例中.79例患者行广泛切除术,5例姑息性切除,留有肉眼肿瘤残留。行广泛切除术者中,73例病理切缘阴性,6例病理切缘阳性,其中69例首次治疗患者中,64例获得病理切缘阴性.外院治疗后复发病例15例中,5例姑息性切除者皆留有肉眼肿瘤残留;9例病理切缘阴性。切缘阴性局部复发率6.8%.切缘阳性复发率为33%。术后残留病例经放疗后,2例肿瘤消退,1例消退后3年复发再手术,2例稳定。[结论]手术是治疗腹壁韧带样瘤的首要治疗方法,首次治疗的正确性和获得病理切缘阴性对控制局部复发非常重要,放疗是对手术不彻底的有效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探讨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 10 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上、下两端切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检测p5 3、Ki6 7,对比分析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距切缘长度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 10 0例中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分化较好 ) 4 3例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 (分化较差 ) 5 7例。切缘有癌残留的 19例 (上切缘 14例 ,下切缘 4例 ,1例两端切缘均有癌残留 ) ,2例管状腺癌 ,17例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切缘无癌残留 81例 ,加前 19例中无癌残留切缘共计切缘 180个 (上切缘 85个 ,下切缘 95个 ) ,分化较好组切缘 84个 ,分化较差组切缘 96个。无癌残留切缘中有p5 3阳性表达的 18个 ,Ki6 7阳性表达 4 4个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组切缘长度 <2 5cm组表达显著。结论 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与切缘长短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胃癌切缘做p5 3、Ki6 7检测 ,对观测胃癌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获取的9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OSCC组)和45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PTEN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VEGF蛋白阳性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标本中PTEN、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6%、75.56%,对照组标本中PTEN、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和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Ⅰ期和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和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名耀  杨捷生 《癌症》1994,13(1):35-37
从1000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切缘癌残留92例,将92例切缘癌按病理形态分为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深部浸润癌和淋巴管癌栓五个类型。结果表明:原位癌和粘膜内癌约占一半左右,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深部浸润癌有显著的差异(P<0.05)。作者认为,应把术中切缘快速冰冻切片作为常规检查。切缘癌的病理分型对术后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LCE1在83例OSCC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PLCE1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 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PLCE1在OSCC组织与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01%和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LCE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无相关性,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有密切关系。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LCE1、T分期、N分期是影响OSCC预后的因素,双变量分析显示PLCE1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LCE1过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OSCC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