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门海燕  苏春燕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2):1116-1120
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中心静脉导管通常是血透患者最后的通路选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预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常重要。本文对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减少感染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输注化疗药物重要的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但在留置期间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导管相关血栓(CRT)是最严重的并发症[1]。CRBSI使患者住院时间长、花费多,病死率增加[2],PICC发生CRBSI并CRT案例报道较少[3-4]。当怀疑导管感染时,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培养[5],血栓合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拔管指征[6],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 2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导管拔除后均进行导管培养及血培养。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31%,日感染率为10.42‰。置管时间7d、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输注静脉营养液、年龄≥50岁、置管者年资5年、患者体质指数≥25.0、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将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论缩短管道留置时间、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长时间持续输注静脉营养液、加强置管者资格培训、增强患者免疫力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安自民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0):530-53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08~2011年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19例,分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21 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4例,占15.52%,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感染总数的61.7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3株,占38.2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14.70%,股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并不显著高于颈内静脉插管(x2=0.914,P=0.339);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x2=13.350,P=0.001);与基础疾病无明显相关性(x2=0.284,P=0.991).结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ICU患者开展双侧双瓶血培养的结果,评价双侧双瓶血培养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析760例ICU患者双侧双瓶血培养结果的真、假阳性;比较中心静脉导管组导管血、外周血的阳性情况,判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可能性。结果 760例中真阳性结果 71例(9.34%),污染19例(2.50%),不确定21例(2.76%)。其中,非导管组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为14.85%,与以往单瓶血培养报警阳性率9.24%相比,χ2=9.688,P<0.01。非导管组污染菌包括4株阳性杆菌及1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心静脉导管组共培养阳性20例,其中外周血和导管血同时阳性的6例和外周血为白色念珠菌的1例提示可能为CRBSI,仅导管血阳性的11例CRBSI情况不确定,可能为导管细菌定植或采集时的污染;其他2例为污染。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血流感染培养的阳性率,并且有利于鉴别污染和判断CRBSI。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成人4种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中线导管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1年8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4.0和WinBugs 1.4.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33个研究(10个随机对照试验和23个队列研究),包括31 334例静脉通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静脉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上,中心静脉导管组高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OR=2.40,95%CI:1.30,4.49),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低于中心静脉导管组(OR=0.37,95%CI:0.15,0.88),中线导管组低于中心静脉导管组(OR=0.10,95%CI:0.020~0.47)。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通过分阶段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对实施管理前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比较。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降低了67%,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体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8.
郑秋霞  彭根英  杨峰桃   《护理与康复》2017,16(8):894-896
目的观察多维度干预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53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行多维度干预,分别从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建立静脉置管、导管维护标准化制度、流程,加强监督评估,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方面开展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与2014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95例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指标进行对比并对同期医护人员单个实践技能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实施多维度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由61.56%下降至46.61%(x~2=346.35,P0.0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3.79‰下降至1.68‰(x~2=4.453,P0.01);医护人员单个实践技能除血培养留取的正确率外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集束干预管理用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体会。成立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专科小组,收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循证基础,制定集束干预策略,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质量控制。集束干预管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应用集束化管理预防血液透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集束化管理的方法为:建立集束化管理团队,加强新入科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和教育,严格手卫生和皮肤消毒,制定规范的置管操作流程,保持透析室内环境洁净,加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局部护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维护血管通路的医学知识教育,尽量缩短留置导管的时间。集束化管理实施前1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5.40/1 000导管日,集束化管理实施后1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3/1 000导管日,表明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乔薇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08-910
目的了解斜视手术不同切口的效果。方法采用4种结膜切口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50例58只眼手术,不同术式各有利弊。结论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切口,才能利于视功能恢复并达到美容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细胞毒性药物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在细胞毒性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环境和人力技术支持等方面探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细胞毒性药物管理中的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提供了环境的支持,减少了护士在配制过程中的职业损害,药师在细胞毒性药物处方制定、标准化配制、药学监控和药学咨询上提供技术支持。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覃凤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33-2134
目的探讨口服药样品一览表在精神科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制作和应用口服药样品一览表前后精神科安全用药管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制作和应用口服药样品一览表后护士每次用于查对药物的时间明显减少(P0.01);护士查对药物的准确性明显提高(P0.01);病人的满意度提高(P0.05);药物因无法辨别丢弃明显减少(P0.01)。结论该方法对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加病人满意度、避免药物浪费、减少用药差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