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临床证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拿作为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肯定。本文对推拿治疗CSR机制进行综述,发现:(1)通过改善颈部的受力结构缓解颈椎失稳、减轻椎间关节的错位及紊乱从而缓解机械压迫,纠正病变解剖结构改善疼痛;(2)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 IL-1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等促炎因子表达,上调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等抗炎因子的表达,缓解炎性浸润产生镇痛作用;(3)通过调节外周及中枢β-EP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发挥镇痛效果;(4)恢复胸腺T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相似文献   

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级联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是将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至细胞内部,对多种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作出反应。研究表明,MAPKs信号通路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将从MAPKs信号通路角度阐述针灸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3.
推拿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疼痛是大多数疾病具有的共同症状,是人类共有而个体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1、2].大量的研究已初步表明,在高等动物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痛觉和痛反应起调节作用的复杂的机能系统,这一系统是多水平的,且具有复杂的神经环路和神经递质[3、4].临床上镇痛的方法可以有药物、手术、神经阻滞术和物理疗法等[5],但很多药物在镇痛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而作为物理疗法之一的中医推拿在治疗痛症时却显示出无创性,不扰乱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疗效显著的优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6、7 ].因此,近几年来在推拿镇痛机理研究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8、9],取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值得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脾通络方的消肿和镇痛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ICR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阳性药塞来昔布组(0.03 g·kg-1),每组10只,每天1次经口灌服,采用小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模型、二甲苯诱导耳肿胀实验、热板实验和乙酸扭体实验4种急、慢性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健脾通络方的消肿和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慢性炎性痛小鼠血清和致炎足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慢性炎性痛小鼠致炎足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3、环氧化酶(COX)1、COX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家族的蛋白表达情况,探索健脾通络方的初步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二甲苯所致模型小鼠耳肿胀度显著升高,热板实验小鼠热缩足潜伏期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通络方能显著提高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P<0.05,P<0.01),延长小鼠乙酸致扭体潜伏期和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慢性炎性痛小鼠足肿胀度显著升高,机械痛阈值降低同时冷敏痛阈值升高(P<0.05,P<0.01),致炎足中的AQP1和AQP3的蛋白含量增加,血清和(或)致炎足中IL-1β、IL-6、TNF-α、PGE2及致炎足COX2含量升高,致炎足p-p38 MAPK、p-JN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通络方显著降低慢性炎性痛小鼠的足肿胀度、升高机械痛阈值并降低冷敏痛阈值,镇痛持续4 h,且给药后2 h为镇痛最佳时间点(P<0.05,P<0.01);进一步,健脾通络方下调慢性炎性痛小鼠致炎足中AQP1和AQP3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清和(或)致炎足中IL-1β、IL-6、TNF-α、PGE2及致炎足COX2含量,但对COX1无明显影响,同时降低致炎足p-p38 MAPK、p-JN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健脾通络方具有消肿和镇痛作用,其机制与下调MAPKs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有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推拿镇痛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勇  郑岚  曹遵雄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78-680
对近年来现代医学有关推拿镇痛机制的研究从调节外周水平机制、脊髓水平机制、脊髓上中枢水平机制及疼痛的心理性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腹部推拿是祖国推拿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疗效显著,可广泛运用于各科临床治疗,其治疗机理从中、西医角度皆有据可循。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对腹部推拿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突破。本文总结了近二十年腹部推拿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归纳发现腹部推拿治疗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肽类神经递质)、神经炎性反应、应激反应(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氧化应激反应)、神经系统营养因子及基因蛋白表达(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他神经系统基因蛋白表达)、神经元活性及代谢产物发挥治疗作用,体现了腹部推拿多靶点、双向性的作用特点。同时,本文还就腹部推拿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存在部分局限性,仍有待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神经生长因子(NGF)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盆痛灵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SD大鼠EMs疼痛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鞘内注射4组[对照组、NGF诱导剂组(NGF组)、NGF抑制剂组(鞘K组)、p38MAPK抑制剂组(鞘S组)],每组15只;直肠给药5组(模型组、盆痛灵方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每组15只;另设假手术组15只。采用机械刺痛法观察鞘内注射组的痛阈值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鞘内干预后模型大鼠内异灶NGF、磷酸化p38(p-p38)、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Ⅰ(TRPV1)蛋白表达,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鞘内干预后内异灶及背根神经节(DRG)中NGF、p-p38、TRPV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盆痛灵方灌肠干预后p-p38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NGF组痛阈值下降,鞘K、鞘S组痛阈值上升(P<0.01);内异灶及DRG内NGF诱导剂组NGF、p38、TRPV1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内异灶内鞘K、鞘S组NGF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p-p38、TRPV1蛋白表达下降(P<0.01);DRG内鞘K组NGF、p38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鞘S组p38、TRPV1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及NGF、p-p38蛋白表达下降(P<0.01)。直肠给药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p38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盆痛灵高剂量组p38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盆痛灵低、中剂量组p-p38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NGF-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降调TRPV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参与EMs疼痛的发生,盆痛灵方通过调控NGF-p38MAPK-TRPV1信号通路逆转EMs疼痛。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并发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等严重危害我国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推拿具有很好的缓解症状和平稳降压而不易反弹的疗效,本文拟从神经机制和血管调节机制两方面探讨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 概论与研究进展 推拿既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景的医疗科学。在实践中,人们不但发现推拿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而且逐渐认可推拿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经典,回顾总结中医学几千年来医疗实践中推拿治疗疼痛的应用,将推拿治疗疼痛按照学科分类并结合当代医学学科中的解剖学、力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等学科,对推拿治疗疼痛的内在机制做尝试性探讨,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推拿临床实践结合推拿学科的发展现状,总结推拿治疗疼痛的最新进展,从临床实践应用研究中串联推拿治疗疼痛的内在机制,并且结合推拿临床实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以及情感引导方面丰富拓展推拿治疗疼痛的内在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芩及其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野黄芩苷等)均有显著的抗糖尿病作用。本文从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保护胰岛β细胞等方面对黄芩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黄芩可通过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干预糖的吸收、调节脂代谢及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此外,黄芩还能改善糖尿病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并能调控糖尿病肝脏和胰腺组织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从抗凋亡和抗炎角度保护胰岛β细胞。目前黄芩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对于黄芩整体及其含有的其他大类成分抗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较少,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阐明,以利于黄芩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中药蒸制文献,对中药蒸制的工艺、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原理进行归纳与整理,发现现有蒸制工艺主要包括清蒸、加辅料蒸、九蒸九晒三种,蒸制时间、温度和料液比是重要工艺参数,蒸制前后有效成分均有较大变化,而毒性成分含量降低,加热和水解有可能是其成分变化的原因.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以期为规范中药蒸制工艺,进一...  相似文献   

13.
Insomnia is a common sleeping disturbance characterized by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and/or maintaining sleeping. It is a subjective experience without normal sleeping quality or time[1]. Insomnia is often manifested by difficulty falling asleep, or easy  相似文献   

14.
甾体皂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真菌、降血糖、免疫调节、驱虫等。近10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又发现一些新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强度不一的新活性。为了加快甾体皂苷化合物的药物创新研究,该文概述此类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会丽  王丹巧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94-1997
近年来探讨中医药延缓衰老多种机制,寻找高效的延缓衰老药物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文章就近年来中药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复方可以通过抗自由基氧化,调节神经内分泌代谢,平衡免疫功能,延长细胞端粒长度和增强端粒酶活性,抗细胞DNA损伤以及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达到延缓衰老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近十年来国内外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情况.方法:从电针、电针结合其它疗法方面对电针治疗此病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电针治疗此病的常用腧穴为颈夹脊穴、风池、曲池、外关等.结论:电针治疗此病的其它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更多的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7.
针刺镇痛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针刺的神经传导通路与机体痛觉传导通路基本相似,对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推断这可能是针刺缓解疼痛的一种调节机制。本文总结了近五年针刺治疗各种疼痛疾病的机制研究,从传导通路上分析得知针刺能激发神经元活性,改善周围神经的病理变化,增加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以缓解疼痛。此外,应用针刺或加用电针治疗痛症,能改善大脑内与疼痛相关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对镇痛起到一定的中枢调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针刺能减少病变区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增加细胞自噬和血管调节因子的表达。这些反应之间常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共同缓解机体疼痛症状。然而,临床中针刺手法及辅助方法众多,治疗选取的相关穴位各异,根据疾病定位定性后选择最优组合方式是今后总结经验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高血压病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深入进行高血压病中医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本文对近十年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中医医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0年来中医医案研究文献的复习,选取综合性分析文献,分别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和研究方法两方面综述其研究特点及成就,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继承中医尤其是名老中医经验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含有大量异黄酮。实验研究表明葛根及相关提取物在体内外实验中有增加骨量、改善骨代谢的功能。临床研究发现葛根能改善骨质疏松症病人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一些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复方也开始加入葛根,说明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已得到认可并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十年来葛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