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姝胡道艳朱高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7):145-14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行HD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非计划性结束HD进行分组,将非计划性下机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2例),将计划性结束HD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结果172例患者中,有22例非计划性下机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率为12.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性别、年龄、服用降压药、无肝素透析、自理能力以及上机前接受健康宣教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服用抗高血压药和无肝素透析均为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上机前接受健康宣教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HD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男性、服用抗高血压药和无肝素透析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血液透析室进行治疗的3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非计划性下机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结果 35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9例患者(16.76%)为非计划性下机,293例患者(83.24%)为计划性下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饮水过量、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为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男性、年龄较大、饮水过量、合并其他慢性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和护士人力配置,减少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低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的措施及实践效果。方法 :对危重病人CBP非计划性下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落实措施,分析比较活动前后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的差异和协作科室护士满意度变化。结果 :CBP病人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从活动前的25.45%降低至活动后的1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协作科室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本实践活动可明显降低CBP病人非计划下机的发生率,密切多学科之间的协作程度,提高CBP治疗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5.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目前ICU内抢救急危重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1].临床上经常会出现CRRT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顺利完成治疗时间而提前下机.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可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我科运用PDCA循环对CRRT非计划性下机实施干预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使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减少。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严密监护高危人群,选择稳固的固定方法,采取适当的约束和有效的镇静,规范护理操作等。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为12·11%,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为2·27%(P<0·05)。结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UEX将其分为UEX组(14例)与无UEX组(8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ICU患者发生UEX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意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是否使用镇静剂、插管方式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是患者发生UEX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未使用镇静剂、插管方式为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4 d均是患者发生UEX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高、未使用镇静剂、插管方式为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4 d均是ICU患者发生UEX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采取防范UEX事件的针对性措施减少UEX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重症ICU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探究。对所有患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重症患者共计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88例次,非计划性下机共计330次,占所有下机次数的85.05%。非计划性下机时间达(23.86±14.98)h,24 h内下机次数为273例次,占总下机例次的70.36%。所有非计划性下机例次中仅40例次具有明确诱因,而其余290例次患者下机时间则受到治疗所用仪器型号、抗凝方式、血凝酶时间以及血小板值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其非计划性下机时间与患者治疗仪器型号、抗凝方式以及血小板值和血凝酶时间等自身凝血状态密切相关,且下机时间多不超过24 h。医护人员不仅应具有高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水平,而且应密切监测患者各影响因素指标,预防体外循环凝血,确保静脉留置导管的顺畅,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建梅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1):85-88
非计划性拔管是ICU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作者从ICU非计划性拔管现状、危险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临床上进一步提升对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的认识,寻求有效防范措施的重要性,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ICU收治的18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获取病人相关信息,统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人例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病人是否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组,感染组病人14例,非感染组病人16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置管时间>7 d、股静脉置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8分、操作人员手卫生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CD4+/CD8+<1、营养不良、ICU入住时间>7 d(P<0.05)。结论: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存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置管时间>7 d、股静脉置管、APECHEⅡ评分≤18分、操作人员手卫生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CD4+/CD8+<1、营养不良、ICU入住时间>7 d,需加强风险因素识别,强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住院血液透析病人非计划性下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住院血液透析病人2 30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 134例住院血液透析病人设为对照组,共行血液透析5 670次。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 171例病人为试验组,共行血液透析5 627次。对照组给予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目标管理。比较两组住院病人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血液透析病人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可以降低病人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回顾2011年8例S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与处理措施。[结果]本科总共收治病人250例,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发生率为3.2%。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护理不当外,还与病人的意识状态、病情变化、年龄偏大、夜间时段有关。[结论]加强护士对意外拔管的风险评估、管理,选择正确有效的固定方法,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效镇静镇痛和肢体约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夜间加强巡视,是防止意外拔管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ICU非计划性拔管(UE)的发生率,针对UE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控制其发生提供依据与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住的104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U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UE发生率为12.5%。单因素分析显示,UE组和非UE组病人性别、意识、导管数目、Ramsay镇静评分、病人合作程度、约束及镇静剂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amsay镇静评分及导管数目与UE的发生相关。[结论]Ramsay镇静评分及导管数目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镇静、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规范操作可能有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儿童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拔管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非计划性拔管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现状及原因。方法2008年1—12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中3个重症监护室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儿共21例,根据意外事件报告单,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患儿的年龄、患儿身体约束不当、镇静不足、胶布固定无效和护理人力不足是造成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非计划性拔管率是重症监护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标准包括有效约束、有效胶布固定、有效的镇静,合理护理人力配置以及提高护士的评估能力将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鲁志卉王颖郭晓贝王蕾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4):244-249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住院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现状,从患儿、医护人员、导管等方面分析了住院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预防住院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安全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保障患儿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成人综合ICU患者重症血液净化应用情况,为血液净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7-01—2018-12期间我院成人ICU血液净化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疾病种类、血液净化模式、抗凝方式,并讨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①61例血液净化患者中,男35例,女26例,平均年龄(55.8±19.5)岁;②血液净化病种前5位分别为急性中毒(13例,21.3%)、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21.3%)、脓毒症(12例,19.7%)、心功能衰竭(10例,16.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例,8.2%);③血液净化模式:持续静脉血液滤过及透析(CVVHDF)40例(65.6%)、血液灌流(HP)12例(19.7%)、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5例(8.2%)、组合式3例(4.9%)、血浆置换(PE)1例(1.7%);④抗凝方式:持续普通肝素抗凝28例(45.9%)、无肝素16例(26.2%)、间断普通肝素13例(21.3%)、枸橼酸抗凝4例(6.6%);⑤死亡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抢救成功患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重症血液净化是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抢救手段,广泛用于跨学科及多病种患者的救治;②患者预后与年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合并院内感染、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计划性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压力,以及不同年龄划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划分,不同文化程度划分的非计划性入ICU患者的压力的影响。为非计划性入ICU患者制定有效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非计划性入ICU患者50例进行压力分析,采用ICU环境压力源量表ICUESS测定。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ICU环境压力源量表ICUES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组。非计划性入ICU患者中压力程度最大的前五条是“想念家人”,“口渴”,“不知道在哪儿”,“不能入睡”,“没有隐私”,其中 “不知道在哪儿”,“不能入睡”,“没有隐私”因素在以不同年龄划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划分,不同文化程度划分非计划性入ICU患者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区别每一个病人,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该研究对于医务人员为非计划性入ICU患者制定有效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对血液净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力求更好地降低血液净化感染发生几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当中,针对研究对象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当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共63例;感染部位方面: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8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5例;消化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2例;循环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0例;血管通路以及其他感染的患者有8例;研究发现,患者年龄>60岁、血液净化时间>1年、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20 d、患者本身伴有心力衰竭以及患血白蛋白<30 g/L及静脉插管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总体来看,导致血液净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规范操作流程,患者配合本身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治疗,能更好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对于整体预防效果的不断提升乃至后期的交叉感染避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