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无法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有替代外科作为标准治疗手段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SBRT治疗早期肺癌是安全的,临床局部控制率达到90%以上。本文对SBRT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鹏  蒋国 《中国肺癌杂志》2000,3(3):236-238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肿瘤完全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70%,较未手术者的10%明显升高[1]。然而由于肺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Ⅰ期NSCLC完全切除后仍有20%~30%的患者治疗失败,主要原因为区域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理论上术后辅助治疗对这一高危亚群应有价值,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公认指标来鉴别易出现治疗失败的高危人群,因而术后治疗缺乏针对性。为此,研究者试图从研究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出发,筛选出Ⅰ期NSCLC治疗失败的高危人群。为寻找预测Ⅰ期NSCLC生物学行为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Ⅱ期非小细胞癌不同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Ⅱ期非小细胞肺癌264例分别采用单纯放疗、放疗+化疗、单纯手术、手术+放疗、手术+放疗+化疗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Ⅱ期病人的1年生存率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3、5年生存率单放组明显低于其它4组;手+放组与手+放疗+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有关,放疗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联合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的9项基因表达指标(c-myc、MDM2、c-erbB-2、EGFR、p53、p14^ARF、p16^INK4、p21^WAF1、nm23)。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全组5年生存率、局部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1%,11.1%和33.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低分化是影响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P=0.028);c—myc与c-erbB-2的高表达均为影响总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的不良预后因素;促进肿瘤增殖基因总分组的高分值(P=0.041)与综合肿瘤基因组的高分值(P=0.006),是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联合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组结果还显示,已行化疗的高危组患者,其总生存率与无远处转移率均优于未行化疗者,但差异尚未见有显著性。结论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综合肿瘤基因的表达,可能是Ⅰ期NSCLC的预后因素。高危组患者进行术后化疗似有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临床Ⅰ期NSCLC中,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或其他手术禁忌症而不宜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这些患者应用常规外照射五年生存率为5%-30%,其局部失败率为40%-70%[1-4].常规外照射在提高照射剂量上有一定限制的,因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也相应增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治疗颅内小病灶是非常有效的[5,6].我院自1996年9月将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颅外,至今已收治1000余例患者,现就55例不适宜手术治疗的Ⅰ期NSCLC的治疗作一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从而进一步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从 1999年 7月到 2 0 0 1年 4月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或肺内淋巴结廓清手术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 15 9名 ,进行回顾性分析 ,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判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全组 15 9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3 7例 ( 2 3 %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P =0 .0 0 3 ,P =0 .0 0 4,P =0 .0 0 5 )。有 2个或 2个以上因素与小于 2个因素比较 ,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P <0 .0 0 1)。结论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现为肿瘤直径 >2cm、肿瘤分化中 /差或侵及胸膜时 ,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下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于金明  谢鹏  邢力刚 《癌症进展》2011,9(6):617-619
正本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在放疗方面的进展中,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或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的研究报道引人关注。公布的几项研究结果表明,可手术Ⅰ期NSCLC以及中心型NSCLC使用SBRT治疗能够与手术取得相当的生存率,并且不良反应较小。本文就SBRT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结合会议的相关报  相似文献   

8.
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癌仍处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体,NSCLC患者中有15%~25%可以被早期发现(ⅠA或ⅠB期),而且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这个比例在不断升高。目前针对能够耐受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仍然是手术。但是,早期NSCLC患者中只有约60%可以耐受根治性手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以往,认为传统放疗(1.8~2.0 Gy/次,1次/天,6~7周)是其标准治疗方法,但是疗效欠佳;有研究证明传统放疗效果不佳是由于局部剂量不足。目前,几项长期随访研究都证明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不能手术的Ⅰ/Ⅱ期NSCLC患者有效并且安全,SBRT已经成为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能够手术的病人,SBRT也逐步成为一种可以替代手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67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被手术病理证实为T2N0,并接受了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淋巴结采样术.共392枚淋巴结被切除,201站纵隔淋巴结被清扫(上纵隔组103站,下纵隔组98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88.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的预后优于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P=0.041);原发灶≤4cm患者预后优于原发灶>4cm患者(P=0.016),被切除的淋巴结总数、脏层胸膜受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原发灶所在部位、性别及年龄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增加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对改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原发灶>4cm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更适宜于接受进一步的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锋  毛友生 《中国肿瘤》2019,28(7):523-528
摘 要:手术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Ⅰ期NSCLC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诸多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因素与Ⅰ期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辨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改善Ⅰ期NSCLC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就影响Ⅰ期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留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留或 (和 ) N1~ 2 放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 :对 1985~1993年间 2 72例 NSCLC术后残留或 (和 ) N1~ 2 患者采用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 ,L 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 :生存率随 N0 、N1、N2~ 3 依次明显递减(P<0 .0 5 )。姑息切除含大血管或 (和 )心包侵犯及未切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低于单纯切端阳性或(和 ) N1~ 2 者 (P<0 .0 1)。照射剂量 <4 0 Gy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低于 >4 0 Gy各组 (P<0 .0 1)。鳞癌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未分化癌 (P<0 .0 1)。结论 :病理类型、术后残留部位与切除与否以及照射剂量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和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不能或不愿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15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4例,腺癌32例,其他病理类型肺癌14例。利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放疗150例,每次剂量4~5Gy,50%剂量线覆盖PTV为参考剂量,1次/d,共10次,总剂量40~50Gy。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43.9%、2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Karnofsky评分(χ2=18.82,P=0.000)、临床分期(χ2=8.78,P=0.004)、肿瘤直径(χ2=8.09,P=0.009)、近期疗效(χ2=14.62,P=0.000)对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Karnofsky评分(χ2=11.35,P=0.001)和肿瘤直径(χ2=4.84,P=0.027)是影响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放疗前Karnofsky评分、肿瘤直径对早期NSCLC患者γ-刀放射治疗的预后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峰  王宏伟 《癌症进展》2021,19(9):869-872,87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中国乃至世界病死率居首的恶性肿瘤,早期NSCLC的局部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消融治疗以及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三种.疗效评价可作为治疗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包括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及远期转移率.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治疗模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经大量研究对比分析显示,三...  相似文献   

14.
摘 要: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是不可手术患者的治疗首选。近些年的临床研究表明SBRT有较高的局控率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整体疗效并不差于手术。不仅如此,SBRT的适应证也在逐渐扩大,甚至有学者提出了代替手术的可能性。全文对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晓波  陈晓品  陈绪元 《癌症》2002,21(9):1014-1015
肺癌患者根治术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这成为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 因此 , 如何根据肺癌的病理分期有计划地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 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 . 术后放射治疗以其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而被广泛采用 . 作者回顾分析了 1983~ 1987年在我院接受术后放射治疗的 59例肺癌病例的治疗结果 , 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6.
Wang Y  Zhang XR  Fu J  Tan W  Zhang W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6):369-372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E)、HER-2/neu、bcl-2和p63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4例Ⅰ期肺癌手术标本进行FASE、HER-2/neu、bcl-2和p63蛋白的检测,分析各标志物与多种临床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FASE、HER-2/neu、bcl-2和p63在Ⅰ期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8%、40.5%、33.3%和39.3%。FAS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8.0%和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0);骨转移率分别为61.5%和2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7)。HER-2/neu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7%和67.7%(P=0.008),FAS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1%和66.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08),表明HER-2/neu和FASE的表达与预后明显相关。HER-2/neu和FASE均为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78.2%,均为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6.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2)。然而,bcl-2和p63未发现有临床预后意义。结论 HER-2/neu和FASE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2/neu和FASE阳性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168例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Ⅰ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6 8例中鳞癌 94例 ,腺癌 19例 ,鳞腺混合癌 3例 ,癌未分型 5 2例。放射治疗采用60 Co或 10MVX射线常规外照射 ,剂量为 4 0~ 76Gy。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比较生存率 ,用Cox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放射治疗剂量≥ 6 5Gy组放射治疗结束时X射线片显示治疗有效 (CR +PR)率明显高于 <6 5Gy组 (χ2 =4 .4 2 ,P =0 .0 4 )。中位生存时间 2 2个月 ,总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7.6 %、2 8.0 %、15 .7%。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内科疾病及卡氏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放弃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经选择的部分病例放射治疗剂量有必要达到 6 5Gy ,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射波刀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射波刀治疗的Ⅰ/Ⅱ期周围型肺癌患者46例,其中Ⅰ期11例,Ⅱ期35例。照射总剂量为36~60 Gy(中位剂量为48 Gy),64%~85%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包绕PTV,分割次数为3~12次,1日1次,每周5次。结果:治疗后1~9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显示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4.8%和93.5%。所有患者的局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0.0个月(95%CI:35.9~54.9)和43.0个月(95%CI:40.1~57.3),1年的局部控制率为91.3%,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58.5%和26.3%。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Ⅱ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及其它严重毒副反应发生。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和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 effective dose,BED)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射波刀治疗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病灶较小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拥有比手术更高的临床获益率。  相似文献   

19.
袁智勇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4):1496-1500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仍然为手术切除,但因内科原因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在很多治疗指南中,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成为根治性治疗的首选.SBRT也称为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作为新的治疗方法被应用于多种体部肿瘤的治疗.尤其针对Ⅰ期NSCLC目前已经较多报道,其中不少是精心设计、控制良好的临床试验[1-2].现对目前临床放射生物学的理念、治疗技术以及临床实验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成为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SBRT具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同时不良反应远低于手术或其他治疗.近年来选择SBRT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关于SBRT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SBRT治疗肺癌常见的并发症如:中央气道损伤、放射性肺炎、食管不良反应、血管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迷走神经损伤等进行全面综述,并对减少这些并发症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