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叶酸与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转归的关联。方法:以课题组2014年建立的已婚女性队列中经病理学确诊的564例CIN 1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因素,采用分子导流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红细胞叶酸水平。随访24个月后经病理学判定CIN 1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轨迹与新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性,为M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体检人群队列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3 553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17-2019年健康体检的ALT水平,采用R LCTMtools程序确定3个不同的ALT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携带载脂蛋白E的HDL-C(APOE-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中参加2002年或2007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的研究对象5 417人(排除基线有心血管病者)。检测研究对象基线APOE-HDL-C和总HDL-C水平。计算AP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即时检验法(point-of-care testing,POCT)在实验室替代常规检验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将60例拟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POCT组和常规检验组,分别在实验室内使用POCT和常规检验法检测心脏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记录并比较患者在急诊就诊期间、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获取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的时间、检测值变化趋势,以及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
结果 ACS患者在急诊就诊时POCT组心脏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报告获取时间为(61.10 ±27.45)min,常规检验组为(76.50 ±31.25)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入院期间第3天两组检验结果报告获取时间分别为(140.67 ±81.50)min和(220.90 ±63.14)min;第7天分别为(151.83 ±65.22)min和(198.63 ±60.39)min;以上差异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常规检验方法相比,采用POCT法检测ACS患者的心脏标志物,有助于为ACS的早期诊断以及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且在住院费用方面非常接近。故可以考虑引入POCT技术替代常规检验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外科住院患者静脉采血中应用即时检验(POCT)血糖仪对指尖血进行检测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纳入124例外科住院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静脉采血与指尖血采集,所得检验样本分别使用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指尖血POCT、静脉血POCT及静脉血生化分析仪检测所得结果,以及POCT血糖仪对指尖血及静脉全血实施检测所得葡萄糖值与生化分析仪检测所得葡萄糖值计算后的偏倚度。结果:指尖血POCT与静脉血POCT血糖水平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指尖血POCT偏倚度显著小于静脉血POCT(P<0.05)。结论:在外科住院患者静脉采血实施血糖检验中,使用指尖血POCT相比静脉血POCT,血糖值更为准确,偏倚度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36台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糖结果比对,了解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1份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分别用全自动生化仪和36台(共三种型号)POCT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其中1份标本用POCT血糖仪重复测定10次以评价精密度。结果三种型号血糖仪的比对试验通过率分别为100%(型号Ⅰ)、83.3%(型号Ⅱ)和50%(型号Ⅲ)。配对t检验显示三种型号的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8,表明相关性良好。三种型号的血糖仪精密度均符合要求(CV%<7.5%)。结论三种型号的POCT血糖仪总体来说结果均与生化仪相关性良好,但不同品牌型号仪器间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少数仪器未能通过比对试验,必须重新校准后才能用于临床筛查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产业》2012,(19):10-10
6月9~10日,“2012POCT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主办,百余名业内人士参加本次论坛,就POCT(即时检测)的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和审评、质量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前瞻性烟台市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队列,基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组织志愿者骨干-小组”分级管理模式进行小组同伴教育,评价艾滋病干预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由烟台彩虹工作组30名MSM志愿者通过同伴驱动抽样方法各招募9名MSM组建30个小组,建立300人的MSM队列。每季度开展一次以小组为形式的同伴教育,于基线和第9个月均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以20~29岁(49.33%)、未婚(82.00%)、大专以上学历(58.00%)为主,共288人完成了随访,队列保持率为96.00%。接受安全套宣传和发放、同伴教育、性病检查、艾滋病咨询检测等干预措施的比例上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55.67%提高到97.92%;最近半年同性性伴数呈减少趋势,与同性固定性伴、同性临时性伴、异性性伴性行为最近半年坚持100.00%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由73.66%、75.67%和28.12%提高到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的建立和保持方法。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招募社区中的注射吸毒人群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 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3年,共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29人。随访率6个月为93.0%(213/229)、12个月为92.1%(211/229)、18个月为91.7%(200/218)、24个月为87.2%(190/218)、30个月为86.0%(172/200)、36个月为86.0%(172/200)。结论 社区注射吸毒人群队列具有较高的随访率。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快、传染力强的人类呼吸道传染病,可在全球范围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开发针对呼吸道病毒的即时检验(POCT)列为优先事项。POCT对流感样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对预防和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以及减少重症病人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免疫学的流感病毒POCT快速、简便但灵敏度低,基于检测核酸的流感POCT方便快捷,弥补了免疫学POCT灵敏度低的缺点,未来通过优化成本效益可在临床POCT环境中大量应用。现对目前用于诊断流感病毒的正在应用和开发研究的POCT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 DNA载量的动力学变化及影响因素,为HIV-1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德宏州CDC建立的2009-2018年HIV新发感染队列,构建HIV-1 DNA载量随抗病毒治疗时间动力学变化曲线图。采用logis...  相似文献   

12.
赵斌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48-4949
目的探讨POCT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例,分别对每位患者抽取2管静脉血,对2管血分别进行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检测和POCT血糖仪血清葡萄糖检测,对比观察两者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通过生化分析仪和POCT血糖仪对血清葡萄糖检测后发现两者检测结果呈现高度相关性,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CT血糖仪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及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关联,为提高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2011年数据为基线,分别在2013、2015和2018年随访ADL结局,且以2013年和2015年新进入队列的人群作为基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份城乡成年男性居民吸烟状况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有完整吸烟状况和睡眠时间的18~64岁成年男性共计4 419人,其中城市1 713人(38.8%),农村2 706人(61.2%)。依据调查对象是否吸烟以及吸烟者每日吸烟数量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套叠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大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大连116023)李东光“套叠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亦有译成“巢式一或队列内病例对照分析)是近年国外文献中出现渐多的一种流行病学方法。其设计思想是将队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不同血糖检测方法结果分析。方法取全血标本,于3台同型号POCT血糖仪测定,计算仪器精密度;同时测定用卫生部POCT血糖室间质评标本,计算各仪器偏差;并对迈瑞FI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POCTI糖仪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0cT血糖仪、变异系数6.0%~6.5%(低浓度),2.1%~2.2%(中浓度),在准确度偏差为在±5.0%;POCT血糖仪和迈瑞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高度相关。结论POCT血糖仪测定血糖方便快捷,但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与RAR - β、MGMT 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交互效应。方法 基于课题组建立于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的已婚妇女人群队列,选取2014年6月 - 9月病理学确诊的CIN患者(CINⅠ147例、CINⅡ/Ⅲ 134例)及正常宫颈妇女(15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对象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因素,采集空腹静脉非抗凝血与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叶酸浓度,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导流杂交法判定HPV感染状况。采用Kruskal - Wallis H检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进行资料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交互作用指标评价交互效应。结果 血清叶酸在NC、CINⅠ和CINⅡ/Ⅲ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清叶酸(≤23.13 nmol/L)可增加CINⅠ和CINⅡ/Ⅲ的发生风险(OR = 6.78,95%CI:3.75~12.26;OR = 64.13,95%CI:18.34~224.20),且随病变进展,血清叶酸逐渐降低(χ2趋势 = 92.69,P<0.001)。CIN组RAR - β、MGMT CpG岛甲基化率均高于NC组,且甲基化率随病变进展逐渐上升(χ2趋势 = 20.19,P<0.001;χ2趋势 = 15.35,P<0.001)。在各组中低血清叶酸与RAR - β、 MGMT CpG岛高甲基化均呈正相加交互作用(CINⅠ:S = 2.23,95%CI:1.63~8.08,S = 1.21,95%CI:1.01~10.01;CINⅡ/Ⅲ:S = 2.43,95%CI:1.72~6.80,S = 2.83,95%CI:1.55~8.10),但未显示相乘交互作用(P>0.05)。结论 低血清叶酸和RAR - β、 MGMT CpG岛高甲基化均可增加CIN的风险,且可能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25台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比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期监测全院25台床旁检验血糖仪(以下简称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与贝克曼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全面了解医院各病区血糖测定值之间的差异。方法:挑选10位空腹血糖在3.34~23.4 mmol/L(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患者,分别抽取EDTA抗凝全血和未抗凝血。EDTA抗凝血在POCT血糖仪测定血糖;不抗凝血在贝克曼DXC8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葡萄糖,每份样本测定3次,取均值。经比对,21台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值偏倚<20%。对21台仪器按使用年限编号排序,按规则抽样5台,用卫生部POCT血糖室间质评物测定血糖,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回报结果的靶值比对,计算偏倚。结果: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比对,21台偏倚在1.1%~13.1%范围,4台仪器分别有3-4个浓度的测定值偏倚>20%(偏倚b ias22%~25%)。21台POCT血糖仪测定值变异系数(CV%)为3.4%~8.5%。抽样的5台POCT血糖仪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POCT血糖室间质评靶值(以下简称"靶值")的偏倚为0~11.4%。结论:25台POCT血糖仪中21台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比对具有一致性,4台比对差异大。生化分析仪比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偏高约7.2%-13.1%。抽样的5台POCT血糖仪与靶值之间的偏倚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质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种子招募的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在四川省凉山州地区队列组建中不同招募途径的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特征情况。方法:在队列组建时调查研究对象的招募方式、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采集血样检测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在379名招募的静脉吸毒人群中,309人(81.5%)是通过种子推荐来的,70人(18.5%)是从其他途径获得信息来的。种子介绍的与其他方式招募的研究对象在民族构成、近3个月静脉注射吸毒频率、近3个月海洛因混合安定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3个月毒品使用的其他方式、注射器具共用情况、性行为和血样HIV、HCV和梅毒检测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应答驱动抽样方法是招募静脉吸毒人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尚需进一步探讨其对参加者高危行为特征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