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防治过程发挥作用的3个主要阶段包括癌前病变期、协同治疗期、临床康复期。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虚、毒、湿、热、瘀”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虚毒蕴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癌毒内蕴是病机关键。癌前病变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脾气亏虚”,协同治疗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脾气亏虚”,临床康复期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毒”。针对结直肠癌3个主要阶段的病机及其证候特点,制定相应治则治法,构建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体系,对指导中医药在防治结直肠癌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虚邪毒阻络是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肾络亏虚为本病发生的基础,邪毒是本病发展和加重的重要条件。指出:肾络亏虚与邪毒瘀阻肾络在致病时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邪毒既是肾络亏虚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肾络虚损的原因。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缠绵不愈,应重视本病的病因病机,合理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迟莉丽教授基于"虚毒瘀"学说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病机演变规律和证候表现,认为脾气亏虚为其发病之本,久病及肾;湿热邪毒为其致病之标;瘀毒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改变;治疗上主张分期(发作期、恢复期、稳定期)论治、内外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缺血性眼病的病机特点,基于中医学络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缺血性眼病的发生是一个由气及血的渐进过程,气滞或气虚是缺血性眼病的发病基础,目络瘀阻是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在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虚、瘀、毒、水(湿)"四种病理因素互相影响,气滞络瘀、络虚生瘀、瘀久酿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目络瘀阻贯穿全过程,最终导致络损神伤。  相似文献   

6.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中医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从肺脏的生理、病理及肺脏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肺癌其正虚(阴虚、气虚)为病是本,邪实(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壅)为病是标","肺癌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毒为主","病机关键为痰湿瘀毒交阻,壅塞肺络,积久正虚","肺癌之为病是湿痰瘀同病","晚期肺癌,正气亏虚、癌毒蕴聚"的观点,有力地揭示了癌毒在肺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中的作用,探讨了肺癌之毒、痰、湿、瘀的病理因素及四者之间关系,充分论证了肺癌癌毒深伏、湿痰瘀蕴聚、气阴亏虚的基本病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就化瘀解毒、益气养阴、燥湿豁痰散结这一治法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要点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单纯从某一病机论治通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李海松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指出精室具有易虚易瘀的重要特征,所以慢性前列腺炎也应当从瘀、虚论治。其中,瘀既是核心病机又是病理产物,可以分为络脉瘀阻、因郁致瘀、痰湿致瘀、因火致瘀; 虚为基本病机和病理趋势,可分为肾气亏虚和脾气亏虚。瘀和虚二者关系紧密,相互作用,从瘀、虚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拓宽了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甘盼盼  全毅红 《光明中医》2016,(17):2474-2475
动脉粥样斑块作为导致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西医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动脉粥样斑块是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加之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致的病证,主要累及脑、心、脾、肺、肾诸脏,其基本病机为:心气虚损、心脾两虚、脾虚痰生、痰湿阻络、瘀毒内生、脑脉闭阻,其中气虚血瘀贯穿病程始终。治疗动脉粥样斑块在益气化瘀的同时,也要注重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程海波教授团队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为基础,创建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痰、瘀、郁、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脾胃亏虚”;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以抗癌解毒为核心,化痰祛湿、祛瘀散结为关键,理气解郁为要点,健脾益胃为根本。本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阐释胃癌的核心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辨治胃癌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1中医药对动脉硬化病机的探讨 目前,对于中医病机的认识,各家观点不一.一般都归之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湿,气滞血瘀.即属本虚(肝、肾、脾不足)、标实(痰湿、气滞血瘀)之病证.黄河清等通过肝气衰弱与动脉粥样硬化在发病年龄、病机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为肝气衰弱,痰瘀阻络[1].范英昌等提出了在动脉硬化病变中存在着气机壅滞,瘀浊阻滞,阴血亏虚的病机[2].于俊生等从探讨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痰瘀的关系出发来探讨了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瘀、痰、毒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痰瘀毒是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3].周仲英等认为,动脉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以阴虚为主.标实主在痰瘀痹阻,以痰浊为重[4].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是"目络瘀阻"。"虚、瘀、毒、水"是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表现为络虚生瘀、瘀而生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正虚是缺血性眼病内在的发病基础,目络挛急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目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本病的发病较为符合络病由气及血及络的发病规律。因此,依据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特点,确立了"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创立了5个通络方剂。现将缺血性眼病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总结如下,对丰富其内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而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是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内郁是病机之关键,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二者因果为患,正气亏虚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治疗关键,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4.
介绍朱世杰教授治疗肺癌术后咳嗽的临证经验.认为肺癌术后咳嗽不同于普通咳嗽,传统止咳药物对其疗效甚微,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加以论治.病机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亏虚为本,瘀毒阻络为标,肺的宣肃功能失常是导致肺癌术后咳嗽发生的根本所在.临床治疗以攻补兼施为主,注重宣畅气机,同时应重视调理脾胃.重用海...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络病理论从肠络病范畴探讨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病因来看,放射线损伤为本病的外因,放射线属外来之毒中的火热毒邪,火热毒邪侵袭肠络,或新感而发,或伏于肠络后发,毒致络损,引起肠腑功能失司;而内因多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放射线损伤进一步加剧了其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从病机上来看,火热毒邪外袭,毒损肠络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始动及加重因素;痰、瘀、毒胶结留滞,于肠络息而成积,痹阻肠络为病机关键;气血亏虚,肠络失养为其本,肠络空虚贯穿本病的始终,为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基础。毒损肠络、肠络空虚、肠络痹阻,三者的病理演变体现了络病由气及血、易滞易瘀的特点。治疗上,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络以通为要"为总治则,根据络脉瘀滞或络脉虚滞的不同,采用祛邪通络、补虚通络的治疗方法,并注重分期论治、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10年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研究文献的总结,以期对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指导.肝纤维化的病变部位在肝、脾,可涉及肺、肾等脏腑,基本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气虚弱是内因,湿热疫毒是外因,正虚邪恋使疾病迁延难愈.痰瘀阻络是病理基础.肝气郁滞、肝病传脾及肝肾阴亏、脾肾阳虚是必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18.
“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瘀血、毒邪既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该转化总体上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特性。曹老师将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及综合内镜、病理表现,提出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创立芪莲舒痞方以扶正补虚培中州、化瘀行滞通其络、解毒祛邪以防变,在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降低胃癌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中医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络病理论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帆  李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6):407-408
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血管性痴呆进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分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证属本虚标实,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于血管性痴呆始终,而瘀毒阻络是该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治络之法,当从实论治,以通为补,但应注意久病痼疾,当以缓攻,通补活络.  相似文献   

20.
李彦霞  袁国强 《中医杂志》2012,53(20):1795-1796
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提出宗气亏虚、肺络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痰热互结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补肺益气、清热化痰、化瘀通络是该病基本治疗法则.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