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总结30例皮瓣移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循证护理经验.主要是针对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干预.如针对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疼痛因素、吸烟因素及机械刺激、静脉输液管理、晚夜间因素的护理.认为循证护理在预防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中应用,可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有效降低了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了移植皮瓣的成活率,保证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36例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做好预防血管危象的基础护理,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经验,把握皮瓣移植术后出现血运危险的临床特点,提高护理水平.方法观察156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血运和血管危象及护理措施效果.结果156例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为97%,皮瓣完全坏死5例,部分边缘坏死5例,皮瓣1/2及1/3坏死各1例,术后发生血运危象8例,经再次探查吻合或血管移植成功3例.结论皮瓣移植术经一系列护理措施和严密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早期果断处理,是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11例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术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与随访.结果 111例岛状皮瓣移植患者中109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因患足远端血运不佳坏死而截肢.皮瓣成活率98.2%.术后随访1年,移植皮瓣成活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基础护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证移植皮瓣成活的关键.恢复期注重康复指导,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皮瓣部分坏死1例,皮瓣成活15例,随访1年~2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加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11例下肢岛状皮瓣移植术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与随访。结果111例岛状皮瓣移植患者中109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因患足远端血运不佳坏死而截肢。皮瓣成活率98.2%。术后随访1年,移植皮瓣成活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基础护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证移植皮瓣成活的关键。恢复期注重康复指导,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保证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护理经验,把握瓣移植术后出现血运危险的临床特点,提高护理水率。方法:观察156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血运和血管危象及护理措施效果。结果:156例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为975,皮瓣完全坏死5例,部分边缘坏死5例,皮瓣1/2及1/3坏死各1例,术后发生血运危象8例,经再次探查吻合或血管移植成功3例,结论:皮瓣移植术经一系列护理措施和严密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早期果断处理,是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切口肝素冲洗多切口肝素冲洗在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早期淤血危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0年3月我科将多切口肝素冲洗法应用于12例四肢外伤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淤血危象治疗及护理中。发现皮瓣淤血危象立即汇报主管医师。处理措施为:(1)放平患肢,静脉滴注尿激酶。(2)协助医师在无菌原则下拆开皮瓣边缘或血管蒂部缝线,并于血管蒂部注射罂粟碱30 mg。(3)多切口肝素冲洗。(4)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罂粟碱30 mg肌内注射,q 6 h。同时注意观察皮瓣血运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12例患者通过多切口肝素冲洗法配合抗凝、抗痉挛药物治疗4~6 h后皮温升高至34~36℃,毛细血管返流时间恢复至正常,切口流出血液逐渐由暗红色转为鲜红色,流出速度亦逐渐加快,本组患者均未采用手术干预而成活。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5月,患者皮瓣恢复良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多切口肝素冲洗法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早期淤血危象治疗及护理中,能够有效救治淤血危象。  相似文献   

9.
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00-1401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之一,血管吻合后因各种因素刺激易造成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导致皮瓣术后血管危象,严重者造成手术失败,尤其是肌皮瓣,对血管危象的耐受力更差。因此,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积极预防血管危象是决定移植皮瓣能否成活的重要环节。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对3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经认真观察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舌根恶性肿瘤患者行前臂皮瓣修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护理。早期识别患者血管危象、窒息的征兆,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行血管危象探查术和气管切开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包括气管切开护理,皮瓣观察,伤口护理,皮瓣供区护理,用药护理,营养护理和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窒息症状解除,移植皮瓣存活,伤口愈合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母乳相关感染发生率、护士及产妇母乳院外管理知识问卷得分、护士及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21条证据、18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新生儿母乳相关感染发生率由5.81%下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护士及产妇母乳院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分别由(70.1±5.4)、(55.8±8.3)分提升至(87.6±5.0)、(74.5±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6,P<0.001;t=8.055,P<0.001);除条目8、13、16外,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审查指标执行率均上升至80%以上。结论 实施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规范产妇母乳采集、储存、运送行为,提高护士对母乳的监管力度,从而减少母乳被污染的风险,保证母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陆斐  金爱东  任英  封秀琴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0):1157-1164
目的 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通过文献检索结合医院实际流程,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2020年6月—2021年3月入院的髋关节置换患者52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5月入院的髋关节置换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最高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 d再入院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住院总费用(t=8.593,P<0.001)、平均住院日(t=31.374,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t=31.374,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t=19.620,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最高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P=0.783);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15 d再入院。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在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15 d再入院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全院联动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体系,提升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能力,改善VTE患者疾病管理现状。方法 成立VTE防治管理团队,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VTE防治流程,实行强制性节点管理控制,如术前强制性风险评估、快速反应智能预警系统、护理智能决策系统及结构化随访等,实现全院联动的VTE防治体系,2018年9月—12月在全院范围内实施该体系,与2017年9月—12月对比,分析该防治体系实施前后医院VTE风险的评估率、出血评估率、VTE相关措施落实率、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生率、VTE相关病死率等的变化。结果 防治体系实施前后,VTE的评估率从0.5%上升到75.5%,出血评估率从1.4%上升至75.8%;防治体系实施后VTE相关措施落实率中基础预防落实率达100%,中高危患者中使用物理预防落实率达15.7%,药物预防落实率达25.9%;全院患者的PTE的发生率从2.87‰上升至4.35‰,DVT的发生率从2.89‰上升至6.28‰,医院VTE相关的病死率从14.03‰下降至1.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全院联动VTE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提高临床VTE防治措施的落实率,降低患者VTE相关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住院患儿疼痛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疼痛管理理论与临床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构建集护理程序各环节、医嘱处理和护理任务清单为一体的疼痛管理信息系统。于2018年9月—2019年1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进行系统试运行,比较系统使用前后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医嘱处理及时性及护士使用体验。结果 住院患儿疼痛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使用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各指标均明显提高,与原疼痛管理系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嘱处理及时性使用前后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在临床护士使用体验中,使用后“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净收益”维度体验性均提高,与原疼痛管理系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儿疼痛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提高了住院患儿疼痛管理的同质性、连续性、完整性、及时性,且护士对该系统总体体验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低血糖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知识库型网络架构建立低血糖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智能录入、智能提醒、辅助决策等功能。比较系统应用前(2018年1月—3月)和应用后(2018年10月—12月)住院患者的低血糖再次发生率、低血糖护理记录完整率;2019年3月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117名护士对系统的满意度。结果 低血糖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低血糖再次发生率由7.05%降低到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8.253,P=0.004),低血糖护理记录完整率由68.17%提高到9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37.303,P<0.001),回收的117份问卷中,各维度均分超过2.50分,护士对系统整体满意度较高。 结论 低血糖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降低低血糖再次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包括风险评估与风险识别、智能决策、效果评价等功能的ICU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2022年6月—8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正式使用,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首次接受谵妄预防措施的时间、护理记录书写耗时及护理记录缺陷率,收集护士对系统的满意度。结果 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首次接受谵妄预防措施的时间、护理记录书写耗时及护理记录缺陷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该系统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100.88±4.06)分。结论 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护士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ICU患者谵妄预防管理的质量,护士对系统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的证据,实施循证实践,并验证其在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离床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两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构建居家延续性护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出院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方法 平台由监控平台和操作平台构成。操作平台包括:①患者端APP,包括服务项目页面和个人信息页面,支持用户注册、项目选择、项目预约和评价;②护士端APP,包括提供服务项目、服务申请显示、安全中心及个人信息页面,支持护士注册、接单和安全监控。监控平台负责用户管理、服务项目维护、数据管理及安全监控。利用平台实施出院后患者居家护理服务。调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数据,评价平台效果。结果 共231名护士、109例患者完成注册,进行居家护理164次,陪诊8次;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为93.9%,明显高于出院时患者86.2%的满意度(χ 2=4.623,P=0.032);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7%,明显高于住院患者87.6%的健康知识掌握率(χ 2=14.545,P<0.001),无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专业价值,为出院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安全、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明显提高了居家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医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东省85所医院手术室围手术期低体温管理的现状。以期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2月对广东省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低体温管理现状2个部分。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98.84%。有23所(27.06%)医院实施了预保温;仅有6所(7.06%)医院使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表;21所(48.84%)三级医院、9所(25.71%)二级医院建立了低体温应急流程,不同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359,P=0.037);有25所(58.14%)三级医院、1所(2.86%)二级医院术前和术中采用同样方式测量体温,不同等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106,P<0.001);有34所(40.00%)医院要求术后进行患者体温交接;有20所(23.53%)医院关注患者术后转运环境中的温度调节。结论 广东省85所医院围手术期体温管理不完善。实施预保温,进行低体温风险评估并建立应急流程,采用同样方式测量术前术中体温,术后交接体温,调节术后转运环境温度5个方面执行率不高。需要加强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知识培训并促进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