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影像学特征及CT纹理分析(CT texture analysis,CTTA)参数与肿瘤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8例胃间质瘤患者术前CT影像学资料,并采用MaZda软件获得肿瘤的平扫和门静脉期图像的CTTA参数。分析CT影像特征及CTTA参数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形态、边缘、肿瘤与周围脏器关系、强化均质性、有无瘤内坏死或囊变、肿瘤局部异常血管与肿瘤危险度分级有较好相关性(P<0.05);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Zda软件的纹理参数分析显示:提取的30个最优CT纹理参数中entropy与危险度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T影像特征及图像纹理参数有助于对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照病理结果,探讨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其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胃肠间质瘤36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照病理分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与GIST危险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强化形式、肿瘤内坏死与GIST危险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强化形式、肿瘤内坏死可以预测其危险度.胃肠间质瘤浸润邻近结构及器官、周围淋巴结肿大和转移即提示肿瘤高危险度.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6,(6):639-64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CT表现及病理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癌组织的病理分级、CT表现与CD34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0例HCC患者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P<0.01),而肿瘤的边缘、肿瘤内出血坏死、侵袭转移与CD34表达无关(P>0.05)。HCC血供类型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CD34表达无关(P>0.05)。结论 HCC患者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仝莉  巢惠民  王劲武 《安徽医学》2018,39(5):564-567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评价CT在预测GIST病理危险度分级方面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合肥第一人民医院35例病理资料完整的GIST患者资料,按病理诊断危险度分级分为3组:低危险度9例,中危险度12例,高危险度14例.比较3组患者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坏死、脂肪间隙情况、侵犯转移情况、动态增强扫描特点、有无肿瘤血管等CT影像学征象.结果 3组GIST患者在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囊变、周围脂肪间隙、侵犯转移情况、动脉期强化程度、肿瘤血管等CT征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生长方式上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结论 术前分析GIST患者的CT影像学征象,可以预测肿瘤的病理危险度级别,给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CT表现和肿瘤的恶性风险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5例GISTS的CT资料.所有CT资料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单独阅片,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CT评价包括肿瘤的解剖部位,大小,轮廓,边界,生长方式,液化坏死,强化方式,强化程度,钙化,腹腔内的淋巴结,腹水,肠梗阻,以及邻近器官的侵犯和远处转移.结果:采用单变量分析,肿瘤的大小,轮廓,生长方式,液化坏死,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肿瘤的大小具有恶性风险预测的统计学意义(P=0.033<0.05).结论:GIS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只有肿瘤的大小具有预测恶性风险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CT诊断及与病理肿瘤恶性潜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经免疫组织化学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GI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征象并与病理肿瘤恶性潜能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3例GISTs发生于胃28例(52.83%),小肠10例(18.87%),肠系膜或腹膜后各4例(7.55%),结肠6例(11.32%),食管1例(1.89%)。CT平扫可见与胃肠道关系密切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示静脉期强化高于动脉期。GISTa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瘤周脂肪间隙、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及瘤周及瘤内有无血管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形态、有无溃疡及坏死及肿瘤生长方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GISTs的影像学特征,综合患者临床资料可对GISTa恶性分级进行准确评判,为临床治疗与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活化片断1(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5例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和癌旁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21WAF1蛋白表达,分析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的相关性。结果:p21WAF1在卵巢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和68.9%,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有相关性(P<0.01)。结论: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樊明  刘平安 《安徽医学》2017,38(12):1550-15552
目的 研究CT征象对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预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强化程度等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质肿瘤的直径、肿瘤形态及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肿瘤CT双期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未发现淋巴转移,3例患者的网膜肿块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分界不清;4例患者发生肝内转移,2例患者发生腹腔广泛种植转移.结论 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牛眼征及强化方式等可用于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初步判断;且病变直径≥5 cm并出现牛眼征时,可确诊为恶性胃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级别胰腺内分泌肿瘤(PNENs)的X射线断层成像(CT)、磁共振(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PNENs患者86例,均行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测为标准,比较不同分级的PNENs患者CT、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PNENs的检出率,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对不同分级PNENs的诊断效能。结果 不同分级PNENs患者病发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结果中,不同分级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灶边缘、形状和远端转移、胰管扩张、囊变坏死、CT强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结果,不同分级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灶边缘、形状和远端转移、胰管扩张、囊变坏死、MRI高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手段检查PNEN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检测低、高级别PNENs的诊断效能为0.87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1%、90.00%,明显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不同级别的PN...  相似文献   

10.
李胜凯  卞丽娟  郭友逢  朱文标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77-1478,1487,155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特征,观察其CT征象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经病理形态学确诊并分为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手术切除前经CT平扫及增强诊断其恶性程度,比较肿物大小、密度、形态、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CT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显示不同恶性程度组别间质瘤肿物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肿物密度均匀性和边缘光滑度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34),而肿物形态在良恶性间质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良性、交界性和恶性间质瘤中CT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而强化方式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CT显示GIST肿物大小、边缘、密度、强化方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T可作为诊断GIST及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