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善山  陈俊强 《微创医学》2009,4(3):257-259
在乳腺癌的治疗研究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同一分期、同一病理类型、采用同一治疗方案的患者,其疗效有明显不同.目前,使用的乳腺癌TNM分期不能识别具有不同分子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ystem,ABVS)冠状面特征在诊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91例(9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ABVS冠状面特征。结果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在ABVS冠状面上显示的边界、汇聚征、钙化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在ABVS冠状面上显示的大小、虫蚀征、高回声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汇聚征(OR=3.353,P=0.036)是Luminal A型的独立相关因素;微钙化(OR=4.43,P=0.030)是Her-2型的独立相关因素。边界(OR=5.744,P=0.005)是三阴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在ABVS冠状面的特征表现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 要:乳腺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之首。随着科技进步,乳腺疾病诊断技术也从传统阅片诊断向人工智能 辅助诊断的方向发展,包括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影像组学是一种综合利用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定 量分析方法,旨在提取和分析影像中的大量特征,并将其与临床、病理、分子等数据关联,以实现个体化的疾病诊断、预测 和治疗策略的制定。该文旨在综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研究中的进展,特别关注分子分型的识别和肿瘤微环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吴艳梅 《医学综述》2011,17(20):3152-3155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鉴别复发有重要作用,能监测到原位癌、多灶性癌,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现就乳腺癌MRI影像表现及MRI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促进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93-109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与乳腺癌预后和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行DCE-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40例,分别统计分析MRI图像特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预后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以及病理分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乳腺癌DCE-MRI表现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直径与ER、PR、Her-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性(r=-0.119、0.063、0.237,P>0.05)。病变形态与Her-2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296,P<0.05),与ER、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219、0.211,P>0.05)。病变强化形式与P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304,P<0.05),与ER、Her-2表达无相关性(r=0.396、-0.393,P>0.05)。病变TIC类型与ER、PR、Her-2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r=0.254、0.315、0.396,P>0.05);而早期增强率与Her-2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5),与ER、PR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5、0.241,P>0.05)。病变形态、强化形式及早期强化率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399、0.323、0.513,P<0.05);而病变直径、TIC类型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性(r=0.313、0.308,P>0.05)。结论 DCE-MRI图像病变形态及强化形式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指标和病理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为从影像学角度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大中城市已跃居第一位。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B超是常规乳腺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乳腺MRI检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MBI对乳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鉴别、复查有重要作用,能监测到原位癌、多灶性癌,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本文就乳腺癌MRI影像表现及MRI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予以综述,旨在促进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作为世界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是预后和复发的关键因素,并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波谱、动态对比增强、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衍生序列等,广泛应用于诊断及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本文对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而且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检查准确率.同时,磁共振成像还能够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 者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 例乳腺癌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图 像,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细胞增殖的相关抗原Ki-67 的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管腔A型 (Luminal-A 型)、管腔B 型(Luminal-B 型)、HER-2 型和三阴型,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BI-RADS)标准,将BPE分为4 型,即轻微强化、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和显著强化。分析BPE 分布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在轻度强化的BPE 患者中,Luminal-B 型乳腺癌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与 Luminal-A 型、HER-2 型和三阴型乳腺癌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显著强化的BPE患者中,三阴性型 乳腺癌所占比例最高,且与Luminal-A 型、Luminal-B 型、HER-2 型乳腺癌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 论: BPE可作为乳腺MRI靶向筛查中一种额外的风险分层指标,对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与乳腺钼靶检查(MG)对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乳腺肿块患者磁共振与乳腺钼靶影像学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MRI与MG恶性肿块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敏感度80.77%,特异度81.58%,准确度81.11%,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75.61%高于MG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敏感度59.62%,特异度63.16%,准确度61.11%,阳性预测值68.89%,阴性预测值5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术前诊断29个乳腺癌病灶大小(1.73±0.79)cm小于术后病理诊断(2.49±0.6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术前诊断MRI诊断42个乳腺癌病灶大小(2.40±0.75)cm与术后病理结果(2.45±0.8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淋巴结准确性为95.00%高于MG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性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乳腺癌效能高于MG,对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判断更接近于术后病理诊断,判断淋巴结转移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表现,探讨~1H-MRS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癌(Pca)及32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MRS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MRS及DCE图像,测量Pca及BHP的(Cho+Cr)/Cit值。DCE共采集37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SI-T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在DCE-MRI检查中前列腺癌都表现为比正常的前列腺组织明显早期强化,26例PCa病人SI-T曲线24例表现为III型,2例表现为II型曲线,32例BPH病人SI-T曲线16例表现为I型曲线,8例表现为II型曲线,8例表现为III型曲线,DCE-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能达到92%、75%,82%;Pca患者中有4例(Cho+Cr)/Cit0.99,22例(Cho+Cr)/Cit0.99,BPH组有8例(Cho+Cr)/Cit0.99,24例(Cho+Cr)/Cit0.99,MR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能达到85%、89.1%,86%。结论 DCE-MRI对Pca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低,而~1H-MRS对Pca敏感性较低,联合~1H-MRS的量化指标与DCEMRI图像表现的SI-T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转移情况,结合常规MRI对Pca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疗效,并分析该方法作为化疗反应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 12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的改变分为效应组和无效应组,比较化疗前后最大信号丢失率、肿瘤体积的变化以及化疗前最大信号丢失率与肿瘤退缩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后,效应组的肿瘤平均体积(2.89±1.03)cm3,显著低于化疗前及无效应组化疗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应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最大信号丢失率为(13±11.2)%,显著低于化疗前及无效应组化疗后相关指标。新辅助化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间的灌注最大信号丢失率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信号丢失率的平均值与肿瘤体积的退缩率之间呈正相关(r=0.313,P=0.44)。结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辅助化疗可以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进行早期的评价,但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佐证其是否可以作为化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磁共振(MRI)及钼靶(CR)表现,并探讨其与不同分子分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行增强MRI及钼靶检查,分析患者MRI及钼靶的影像表现,并于术后将病理组织送检确定其分子分型,然后分析各分子分型与MRI及钼靶间关系。结果经分析发现,(1)Luminal-A型乳腺癌:于MRI及钼靶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边缘多见毛刺且边界模糊,少部分病灶钼靶上见沙粒样钙化,P0.05;(2)Luminal-B型乳腺癌:于MRI及钼靶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MR增强后发现大多数不均匀强化且边缘存毛刺,少部分病灶钼靶上见沙粒样钙化,P0.05;(3)三阴性乳腺癌:MR增强大多呈现环状强化,肿瘤内部见液化坏死信号,P0.05;(4)Her2过表达型:钼靶上病灶沙粒样钙化多见,MRI增强后肿瘤以周围强化为主,P0.05。结论联合应用MRI及钼靶能鉴别不同类型乳腺癌,同时影像表现与不同分子分型间存在较大联系,因此临床可通过观察乳腺癌患者MRI及钼靶图像表现来初步分析患者的分子分型,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肿瘤分子标记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腋窝淋巴结疗效的评估与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诊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80例患者,患者NAC治疗后行手术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根据NAC后腋窝淋巴结是否残留肿瘤细胞分为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钼靶与磁共振(MRI)诊断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的影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医院1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钼靶、MRI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手术病理显示,12例为良性,4例交界性,3例恶性。X线钼靶上3例圆形,16例分叶状,病灶密度高于周围腺体,10例见清晰边界,7例肿块周边有环形低密度影,2例无清晰边界。MRI上5例圆形,14例分叶状,平扫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高信号,以信号均匀为主,4例囊变,2例出血。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时间-信号曲线扫描显示6例上升型,11例平台型,2例为流出型。b值为0s/mm2时,DWI高信号;b值为500s/mm2时,12例高信号,7例低信号,对应ADC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在X线钼靶与MRI上均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MRI动态增强扫描,但确诊仍依赖临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磁共振(MRI)、超声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超声影像学表现、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确诊原发性肝癌70例,确诊率95.89%,超声造影确诊原发性肝癌66例,确诊率90.41%,常规超声确诊原发性肝癌56例,确诊率76.71%,MRI、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影像学表现方面,常规超声检出肝胆管细胞癌2例,回声强弱不一,边界模糊;早期肝癌17例,低密度病灶,边界模糊;晚期肝癌37例,低回声,圆形、类圆形状,边界清晰,病灶内血流丰富;超声造影呈现"快进快出"特点50例;MRI平扫T1WI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造影、MRI相比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肝癌确诊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癌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时间点对患者行常规平扫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测定并比较在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肿瘤区域的平均ADC值。结果肝癌病灶位置呈中高信号或者高信号,治疗结束一周之后,T2WI上病灶区域的内有点状或者片状低信号,DWI上以低信号为主。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体积分别为(203.92±121.88)cm3和(146.38±118.29)cm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P<0.05。b=1000s/mm2和1300s/mm2的时候,图像质量较差,无法测量得到准确地ADC值。b=50s/mm2和100s/mm2时,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300s/mm2、500s/mm2和700s/mm2时,平均ADC值随着b值得升高而升高,且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对肿瘤形态的微观变化进行有效的反映,选择合适的扩散敏感梯度值选择能够获得较好的信号对比度,可以通过对细胞密度、肿瘤血管密度等的变化情况反映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3.0TMR影像特征,为其术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接受3.0TMR检查并明确诊断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31例(TNBC组)及其他分型乳腺癌患者177例(非TNBC组),比较两组MR影像特征的差异。结果 TNBC组相比于非TNBC组,肿块较多呈圆/椭圆形、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强化类型较多为环形强化,肿瘤T2WI信号较多呈高信号,ADC值较高,瘤周血管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块边缘光滑(OR=3.165)、肿块环形强化(OR=3.714)、T2W I呈高信号(OR=1. 3 6 8)、 A D C值(OR=1.667)、瘤周血管增多(OR=3.846)可作为判断TNBC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TNBC的MR表现具有其特征性,肿块边缘光滑、环形强化及肿瘤T2WI高信号、较高ADC值、瘤周血管增多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前做好婴幼儿MR检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125例婴幼儿在行MR检查前进行告知和准备,扫描前、中、后进行有效合理的护理。结幂经过合理有效的检查前准备,除了3例患儿因睡眠不稳导致扫描中止,余下122其他患儿的顺利完成检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程序和措施,对一次性能完成婴幼儿MR的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