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 按不同动脉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和缓慢进针组,其余临床护理措施相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内容包括两组患者穿刺进针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效果满意度、患者穿刺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变化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与缓慢进针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角度快速进针组危重患者行足背动脉采血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缓慢进针组;两组患者进行足背动脉采血时,大角度快速进针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4.34%,显著高于缓慢进针组的7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动脉采血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采血方式及部位,从而保障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正确率,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使之得到有效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指定位垂直快速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需行动脉采血的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指定位垂直快速进针法进行动脉采血,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和局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局部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指定位垂直快速进针法采集桡动脉血,可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降低局部淤斑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抽血两种不同进针角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2009,7(29):2642-26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2013,(18):1650-1651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莉  罗燕群 《全科护理》2012,10(8):693-694
[目的]探索适合小儿血气分析穿刺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新入院患儿随机分为斜刺进针法采血组(对照组)和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组(实验组),两组均经桡动脉采血,统计两组采血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采血,实验组比对照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所需时间短(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垂直旋转进针采血方法优于桡动脉斜刺进针采血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行足背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0例患者行足背动脉穿刺,按不同进针角度分为3组,每组90例:A组为90°,B组为30°~45°,C组为15°~20°,比较3组患者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79例(87.78%),B组一次穿刺成功88例(97.78%),C组一次穿刺成功80例(88.89%),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C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穿刺时疼痛程度升高;与B组比较,C组疼痛程度升高(P<0.05)。结论 30°~45°行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高,患者疼痛程度小,是足背动脉采血的较理想角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进针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静脉输注中是否优于常规进针法。[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且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应用负压进针法,对照组150例应用常规进针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负压进针法比常规进针法的穿刺成功率提高了12%,回血率提高了13%,两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进针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住院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高艳  郭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582-2583
探讨何种角度进针法更适合桡动脉采血。方法: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经桡动脉穿刺取血2次以上患者,分为40°角进针组(n=130)和垂直进针组(n=120),按动脉采血操作流程操作。结果:40°角进针组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92.3%,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6.92%,总成功率99.23%;垂直进针组一次进针成功率66.67%,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27.50%,成功率94.17%。两组一次进针成功率、经调整进针方向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0°角进针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进针组(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时选用40°角进针,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患者感觉疼痛轻,耐受性好,而且操作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垂直快速进针法与传统法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找出一种更好的桡动脉采血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收集100例次需检测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垂直快速进针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皮下瘀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下瘀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7、5.01,P〈0.05)。结论垂直快速进针法桡动脉采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小。  相似文献   

11.
熊衍君  杜伟  李晶晶 《护理研究》2013,(28):3139-3140
[目的]探讨三点一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86例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垂直进针法(直刺法)股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三点一线定位法股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股静脉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43例(91.5%),迂回穿刺4例(8.5%),没有失败;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30例(76.9%),迂回穿刺5例(12.8%),失败4例(10.3%)。[结论]三点一线定位法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股静脉一次性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进针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静脉输注中是否优于常规进针法.[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且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应用负压进针法,对照组150例应用常规进针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负压进针法比常规进针法的穿刺成功率提高了12%,回血率提高了13%,两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进针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住院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翟妞荣 《全科护理》2009,7(32):2948-2949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进针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静脉输注中是否优于常规进针法.[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且静脉穿刺难度大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应用负压进针法,对照组150例应用常规进针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负压进针法比常规进针法的穿刺成功率提高了12%,回血率提高了13%,两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进针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住院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两种采血手法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股静脉采血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即5 ml注射器,垂直进针法,观察组采用负压采血管,负压采血针头沿血管直行30°角进针,针头先进入皮下然后再45°角沿血管走行刺入.结果 股静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观察组沿血管走行方向45°角进针是点对线的接触,并且有负压形式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常规桡动脉采血法进行改良,采用改良垫枕固定病人腕部,采用连线定位法定位穿刺点,采用针尖斜面向下方式进针。统计干预前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前,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1. 0%;干预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 0%。[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韦林燕 《当代护士》2014,(1):130-131
目的 探讨一种无痛穿刺技术,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质.方法 将门诊抽血化验的380例患者进行分组,单日采血者为对照组(187例),采用传统进针法进行采血;双日采血者为观察组(193例),在背景音乐下联合改良进针法(即针尖斜面向左,以60°~70°直刺进针)进行采血.比较2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播放背景音乐联合改良穿刺技术用于静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垂直进针法和40°进针法)的采血效果.方法 将1110例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患者按先后顺序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采血效果.结果 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成功率、病人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垂直进针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明显优于40°进针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席冠华 《护理研究》2004,18(14):1290-1291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方法 ]对 2 3 0例门诊输液病人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和 45度角静脉穿刺各 690例次 ,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结果 ]两组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以 45度角或接近 45度角进针较传统 2 0度角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