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26岁,因头痛1月入院。头颅CT表现(图1):小脑蚓部、四脑室后见一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的类圆形高密度肿块,CT值92~108HU,肿块前缘见点状更高密度影,CT值301HU,四脑室受压前移呈“一”字形,幕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脑实质及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T诊断:小脑蚓部或四脑室后占位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建议行MRI检查进一步确诊。MRI表现(图2,3):后颅凹可见一类圆形大小约4.9cm×4.9cm×4.4cm混杂短T1短T2信号为主病灶,病变内部信号强度于T1WI欠均匀,可见稍长T1信号区。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双侧小脑半球、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及延髓受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9岁.1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最高达40.1.),伴有全身皮肤红色小斑疹,在我院门诊给予"头孢拉定、甲硝锉"治疗,效果不佳.3天前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及短暂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其间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颅脑CT:示右枕叶近小脑幕处见3.3 cm×2.5 cm大小高密度影,CT值约为60 HU,病变以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增强扫描呈渐进强化,强化明显;CTA示右枕叶肿瘤包绕右侧大脑后动脉分支血管,部分血管受压推移(图1A~D).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35 岁,因突发头痛 18 h、加重 5 h 入院.颅脑CT(图 1)示左颞部见大小约 2.9 cm×2.2 cm 类圆形密度增高影,MR(图 2~4)示以短 T1 短 T2 为主的混杂信号,周围见环形水肿带,增强后部分强化.患者无颅内出血等病史,2018 年8 月在我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理为(左颞侧叶...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以“5公里跑步后头痛、恶心2小时”人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疲惫,语言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左额颞部颅骨下方巨大低密度混杂阴影,形状不规则,量约200ml。CT报告:左额颞部巨大硬膜下血肿,考虑诊断:左额颞部巨大蛛网膜囊肿并囊内出血。急诊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近血肿底边(颞底)钻孔,术中引流出血性液体约200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术后引流管持续引流。患者第2天感头痛、头晕、烦躁,复查头颅CT示:除原硬膜下空  相似文献   

5.
额顶部头皮下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晋  吴贵华  吴暇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6):506-506,513
患者男,25岁.出生后发现额顶部头皮下有一黄豆大小肿块,缓慢增大,近3个月以来增大明显,遂入院.体检:额顶部半球形包块呈蕈样突出,约5cm,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基底部不活动.头颅X线片示:额顶部见弧形压迹,局部颅外板变薄,稍内陷,颅内板无异常(图1).MRI平扫示:额顶部皮下1个类圆形肿块向外突起,大小约3.0cm×4.5cm×6.0cm,边界清楚,T1WI、T2WI均呈高信号并见分层现象(图2),压脂后信号减低,病灶前底部见小团状低信号区,局部颅板吸收变薄下陷,肿块与颅内无连通.MRI诊断:额顶部皮下囊性肿块,考虑:①皮样囊肿;②胆脂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34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7天,以后枕部持续性胀痛为主. CT示:右侧小脑半球见团片状稍高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小脑中线稍移位,幕上脑室系统有所增宽(图1).CT诊断: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 MRI检查:右侧小脑见一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大小约为4.7 cm ×4.5 cm ×2.8 cm,其内信号不均,边界尚清楚,周围见少许长T1、长T2信号,右侧小脑、桥脑及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图2~4).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8岁.因阵发性头痛,恶心、呕吐5天就诊.体检:神清,精神差,自动体位,左侧肢体肌力减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MRI示:右侧颞顶枕叶一大小约5.5 cm×6.0 cm×7.0 cm的囊实性病变,边界清,周边无明显水肿.囊性部分位于病灶外上缘,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位于病灶内下缘,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以宽基底附着于小脑幕上.侧脑室体部、枕角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因头痛并自发性呕吐5次、昏迷18h,于2010年12月5日就诊,既往有头晕、头痛反复发作2年.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c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强;膝径反射正常.影像检查:CT示:左侧脑室前角区有一密度不均匀增高肿块,考虑合并瘤内卒中,大小约3.9 cm ×3.6 cm ×4.2 cm,CT值76 HU,周围有低密度带,左大脑半卵圆区有结节状高密度病灶,大小约1.0cm×0.9 cm×0.8 cm,CT值72 HU(图1).MRI示:左侧脑室前角区见形态不规则混杂信号块,大小约3.9 cm×3.2 cm×3.6cm,病灶周围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条状强化.左侧顶叶见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1.0cm×0.9cm×0.8cm,增强无强化征象(图2).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33岁,以"左眼视物模糊4月余,加重伴右眼视物模糊20 d"为主诉入院,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适.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减轻.头颅MRI平扫示:松果体区可见一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影,病灶中心处及左侧边缘可见小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图1,2).FLAIR序列病灶呈高信号,DWI(b=1 000 s/mm2)上呈稍高信号,边缘尚清晰.静脉注入Gd-DTPA后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大小约3.6 cm×2.4 cm×2.3 cm,病灶中心处及左侧边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图3).初诊为:成人生殖细胞瘤.术后病理诊断:松果体区乳头状瘤,肉眼可见灰白灰红组织一堆,大小约3.0 cm×3.0 cm×1.5 cm(图4).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昏迷2 h就诊,诊断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左额颞叶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左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清醒,并于术后1个月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CT示:颅骨呈术后改变,颅脑损伤恢复期,未见颅内积气.患者出院后继续在门诊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女,47岁,3年前无诱因发现左额部头皮隆起,皮下可触及骨性肿块,约黄豆大小,局部无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等症状,近期患者发现肿块缓慢增大。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好,左额部局部头皮隆起,触诊可及3.0cm×3.0cm大小的骨性突起,突出约0.8cm,表面光滑,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表现:CT示两侧额骨、左侧顶骨多发局限性骨质破坏,最大者位于左侧额骨(图1),大小约3.3cm×1.9cm。病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77岁,左侧腰部疼痛1 d,于2011年8月4日在当地医院就诊,无肉眼血尿、发热等症状.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触及包块,血尿常规及肝肾功检查正常.行双肾B超检查示:左肾形态大小正常,下极实质内查见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团,大小约5.4 cm×5.3 cm,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CDFI:混合回声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示:左肾中下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影,大小约6.0 cm×5.5 cm,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欠清晰,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肾图检查提示:左肾分泌功能严重损害,右肾分泌功能正常,排泄时间延缓.临床诊断:左肾癌.入住当地医院后在全麻下行左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左肾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报告示:左肾非霍奇金淋巴瘤,形态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患者未及时行相关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因外伤后行头颅CT和MRI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CT平扫:示左侧额顶部大脑镰旁囊性低密度病灶,大小约为1.6 cm×4.5 cm,CT值约为13.27~16.70 HU,其内侧见等密度结节,未见水肿和占位效应(图1)。MRI:示左额顶部大脑镰旁囊状影,其内侧之结节T1WI(图2)呈等信号,T2WI(图3)呈稍高信号,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6岁.头疼2年,行走不稳半年,并缓慢进行性加重.MRI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 si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序列,专用头线圈扫描,T1WI采用SE序列,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TR 500ms,TE 11ms,T2WI:TR 2200ms,TE 85ms.行矢、冠、轴面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ml/k肘静脉注射.MR示双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异常信号,T1加权像为沿小脑沟回走行的底信号和等信号相互交替的分层结构(图1,2),T2加权像为高信号和等信号交替的分层结构(图3),幕上脑室扩张,在注入Gd-DTPA病灶无明显强化.手术所见肿瘤位于皮层下,呈灰白色,血运差,呈侵润性,其大小约5.0cm×6.2cm.  相似文献   

15.
1病例简介患者男,41岁,右膝髌骨下方包块2年,呈进行性增大,近来疼痛加重。触诊:髌腱内侧触及一包块,大小约4cm×4cm,边界欠清,质硬,活动差,有压痛,关节活动正常。MRI平扫示髌下脂肪垫脂肪信号消失,可见一个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大小约5.5cm×4.4cm×2.3cm,边界清楚,信号欠均匀(图1A~C)。术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见一大小约5cm×5cm×3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差,沿肿块包膜钝性分离后完整切除。病理见肿瘤由弥漫  相似文献   

16.
读片窗     
患者男,45岁.因外伤后行头颅CT和MRI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CT平扫:示左侧额顶部大脑镰旁囊性低密度病灶,大小约为1.6 cm ×4.5 cm,CT值约为13.27~16.70 HU,其内侧见等密度结节,未见水肿和占位效应(图1).  相似文献   

17.
王璐  李勇  计磊 《人民军医》2006,49(8):491-491
1病例报告患者男,战士,20岁。因训练时不慎摔倒致头部着地,昏迷1 h入院。查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部抵抗Ⅲ横指,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伤后2 h颅脑CT示:左额部、颞部有-1·0 cm×0·5 cm×1·0 cm高密度影。诊断为脑出血。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和抗感染等治疗,10天后清醒,但说话口音由受伤前的烟台口音变为江苏方言,持续20天后恢复烟台口音。考虑为脑外伤导致外地口音综合征。2讨论外地口音综合征是一种语言障碍。国外有脑卒中、脑外伤、脑瘤术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精神病等病情加重时或剖宫产后出现外地口音综合征的报道。FAS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因左侧面部疼痛3月入院。查体:神清,左侧面部痛、温、触觉减退,口角轻度右偏。MRI诊断:左侧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于2013-08-09行左侧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切除囊肿,术后病理诊断:表皮样囊肿。术后患者清醒,轻度头痛,呕吐胃内容物1次,神经系统查体同术前,予以对症处理。术后第1日复查CT示左额部硬膜外血肿,血肿内分层,上半部呈低密度,下半部呈高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头颅外伤后在 2 4h内行CT检查 1 9例 ,2~ 3d内行CT检查 7例。经治疗后在 1~ 4周内复查CT。结果 单纯表现为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5例。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3例 ,伴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2 6例大脑镰与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均发生在单侧。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态有的在中线呈细线状 ,有的呈粗线状。血肿厚度 0 .3~ 1 .5cm不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片状、新月形。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和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少见部位的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 ,只要对此类血肿有所认识 ,CT检查不难确诊 ,但有时需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3岁.因额部包块进行性增大3个月入院.查体:神智清,额部见大小约7 cm×11 cm包块,类圆形,质软,分界不清,轻压痛.入院头颅X线检查示:额部局限性边缘不规则密度减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