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金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2):51-54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的是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目前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为日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3):69-7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诊刮术配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基础上增加阿胶当归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LH、FS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5.0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在西医行诊刮术配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基础上,结合阿胶当归汤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明显提升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尼尔雌醇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9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以尼尔雌醇全量替代治疗;B-E组分别以中药配伍全量、1/2量、1/4量和1/8量尼尔雌醇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及血清激素E2、FSH、LH,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5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均有显著差异,A组与B组、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B组、C组、D组间及A组、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初步表明补肾疏肝法中药联合应用不同剂量尼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明显效果。其中中N+1/4量尼尔雌醇,不仅可获得良好疗效,而且可减轻雌激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加以激素替代疗法。比较两组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低于对照组,雌二醇高于对照组,Kupperman、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激素水平,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HRT的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甲组40例应用HRT治疗,乙组用一般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1个月后,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05),治治疗1个月后,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法效明显优于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表现为烦躁,焦虑,内心不安,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情绪反应,呈无欲状态,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祖国医学称为郁症,系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间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群。近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从中年过渡至老年的特殊生理时期常见的疾病。本文通过对此病的病机分析,提出了填补肾精、疏肝理气、调理阴阳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女性围绝经期激素治疗国内外近期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林守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23-25
观察性研究提示激素疗法(hormone therapy,HT)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为验证这一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几项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这些RCT包括,心脏和雌、孕激素补充治疗研究:Ⅰ期和Ⅱ期(HERSⅠ,HERSⅡ)及妇女健康基础干预研究:雌、孕激素(WHI EPT)和单雌激素(WHI ET),与其他RCT不同的是,他们不是以中间指标,而是以疾病作为研究的终点。在这些RCT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10.
缓解抑郁可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大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737-738
目的 探讨心理咨询与辅导在缓解抑郁、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上的作用。方法 将就诊于本院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三组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患者伴有抑郁症状 ,第三组患者无抑郁症状。三组均分别以雌 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 ,第一组加以心理咨询和辅导。结果 第一组和第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Kupperman’s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和 P <0 0 5 )。第二组患者治疗前后Kuperman’s评分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可缓解抑郁 ,显著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刘冬娥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73-474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它包括从临床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一直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即绝经过渡期加绝经后1年。此期起点定义模糊,但目前大多学者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39~51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约4年。围绝经期妇女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的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如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生殖道肿瘤等。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MS)严重威胁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心环节是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性激素水平发生一系列改变,对血脂代谢和骨密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但该阶段女性发展为MS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MS的发生,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降低绝经妇女MS的发生率。现对女性性激素与MS的关系、MS的流行概况、治疗和管理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缺乏与耳鸣的关系及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supplement therapy,MHT)的疗效.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因难治性耳鸣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60例,进行耳鸣及更年期问卷调查及激素测定.按是否接受MHT治疗分为治疗组(40例)和未治疗组(20例),治疗组依据更年期Kup... 相似文献
14.
希明婷片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希明婷片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倍美力组),应用KuppermanIndex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潮热多汗、烦燥易怒、失眠等围绝经期症状评分值的改变及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激素水平、B超等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潮热多汗、烦燥易怒、失眠等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血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子宫内膜厚度等改变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明婷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刺激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妇女50例,应用穴位神经刺激仪于内关、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位以4~10 mA的电流刺激30分钟,隔日治疗1次,治疗12 ~ 15次.治疗前与治疗后填写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量表与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改良KMI评分与绝经期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穴位神经刺激仪可显著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刘良春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3,(5X):72-7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有效药物、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有围绝经期症状或月经紊乱的180例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替勃龙组98例,结合型雌激素组82例,分别用替勃龙、结合型雌激素治疗1年。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但是替勃龙组阴道出血率相对少,乳腺腺体密度无明显增加,无乳房胀痛,与结合型雌激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替勃龙和结合型雌孕激素治疗均能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但替勃龙明显优于结合雌激素,可迅速缓解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对子宫内膜和乳房几乎没有不良影响,对心血管系统比较安全,阴遭出血率明显减少,病人依从性高,是当今接近于理想的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每个女性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性激素治疗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经典的治疗手段,但因性激素使用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导致许多女性不能接受治疗,植物类药物因其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肯定了部分种类药物的有效性,也对部分药物的作用提出质疑。本文对临床研究中常见的植物类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围绝经期女性伴有潮热症状。目前潮热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围绝经期女性低雌激素水平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和体温调节机制改变相关。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压波动、血脂改变及胰岛素抵抗,这些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女性潮热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综述近年潮热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潮热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临床围绝经期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养血固肾汤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MP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A1(单用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研究组A2(单用养血固肾汤治疗)、研究组A3(雌孕激素联合替代+养血固肾汤治疗)与对照组B(常规观察不给予治疗),每组30例.比较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