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2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观察3个月,判定其疗效。结果:糖尿病易合并抑郁症,血糖较难控制,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并可降低血糖水平。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明确改善糖尿病抑郁症状(P〈0.01),亦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糖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据此探讨治疗要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5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从我院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控制血糖含量。测定两组患者的PBG、FBG、HbAlc、TCH、BP、LDL、HDL以及TG,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中型以及重型神经缺损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病情的变化以及预后等都与血糖水平有着较大关系,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尽早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粘度,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寻找评价和改善血糖控制的方法。 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31±45)岁,病程(55±34)年,其中21例采用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另7例使用胰岛素泵连续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动态监测血糖3d,同时指尖血糖监测≥4次/d。 结果(1)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为(194±30)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4±16)%。CSII组HbA1c(82±10)%,MDI组HbA1c(85±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CGMS发现22例77次餐后2h高血糖,CSII组4例(571%),每例出现1次,MDI组18例(857%),每例出现(41±25)次,差异显著(P<001);(3)CGMS发现17例79次低血糖,持续时间(766±928)min,而指尖血糖监测仅发现19次低血糖;白天低血糖持续时间(415±391)min,夜间(1124±1171)min,夜间低血糖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白天(P<001)。(4)HbA1c≤8%组餐后高血糖发生率低于HbA1c>8%组(P<005),而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 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多数存在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工具。动态血糖监测对指导1型糖尿病治疗,调整胰岛素剂量,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DM)的发病率在全球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妊娠期糖尿病(GDM)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大部分GDM孕妇产后可以恢复正常的糖代谢,但研究表明,有GDM史的妇女是日后发展成2型DM的高危人群,所以在预防糖尿病的措施中,其中将有GDM病史的妇女视为关注的重要人群之一。因此,识别预测GDM发展形成2型DM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对降低或延迟GDM妇女将来发展形成2型DM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标准化饮食干预对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标准化饮食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体质量指数(BMI)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为(2.32±0.20)分,与对照组患者的(1.89±0.35)分对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变化与饮食密切相关,经标准化饮食干预可强化降糖效果,并促进BMI降低,且有利于提升患者健康饮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中健康教育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没有接受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的69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32例为实验组,37例为对照组。在已有的治疗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的第6、12个月的FBG、PBG2h、HbA1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t=4.370~39.891,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中健康教育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它包括妊娠前患有糖尿病者(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后者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目前我国GDM发病率为1.31%~3.75%。其对母婴有诸多不利影响,如易造成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巨大儿、死胎、胎儿畸形等,约50%~60%的孕妇妊娠结束后随年龄的增长可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提高对GDM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FBG)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7年开滦职工健康体检并在体检后住院分娩的育龄妇女1099例,根据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GDM患病率为11.46%。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均显示,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妊娠晚期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n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第三分位组是GDM的危险因素(OR=1.93,95%CI为1.15~3.25,P<0.05)。年龄(OR=1.08,95%CI为1.01~1.15,P<0.05)及肥胖(OR=1.38,95%CI为1.03~1.85,P<0.05)均为GDM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增高是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展开讨论。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共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并选择及时的诊治,经过本院积极的治疗,全部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均好转,均未出现病情的延误,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当前,糖尿病引起的急性脑梗死导致患者残疾的几率居高不下,并逐渐受到多方重视。因为糖尿病脑梗死病因可能由多重危险因素造成,因此治疗上,需要选择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日常应积极参与预防活动,并且注意饮食疗法和药物结合,积极降血糖、血脂、血压等,避免日常危险因素,辅助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才能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动态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餐后血糖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产检孕妇进行GDM筛查,采用两步法进行诊断,选取15例GDM患者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小时血糖监测。取餐后03、0、60、90、120、150、180分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例GDM孕妇早餐后血糖升幅较午餐及晚餐明显,进餐前血糖为最低时段(5.15±0.01)mmol/L。餐后3小时内平均血糖值5.96±1.63 mmol/L,餐后血糖峰、谷值分别为9.58±1.38 mmol/L、3.36±0.47 mmol/L;血糖波动最大幅度10.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者占47%(7例),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者占6%(1例),餐后2小时、3小时血糖≤3.9 mmol/L者占27%(4例)。结论:CGMS系统有助于动态观察GDM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可为临床GDM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疾病认知、遵医用药、规律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14%)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管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且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惠农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惠农区中街和北街新诊断的156例T2DM患者分成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并对3组患者都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性别、以往最高体重。以酶法测定餐后2h的静脉血血糖(eB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脂;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后比较3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156例T2DM患者中,BMI正常者有21例,超重者有78例,肥胖者60例,血脂代谢异常的有123例,占78.8%,而超重者和肥胖者血脂代谢异常地共有102例。结论:T2DM患者的体重和其血脂具有比较突出的相关性。所以,要使糖尿病得到比较好的防治,对超重及肥胖人群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做对应早期干预,如饮食控制、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等,可减轻其体重,并改善血脂异常,使体重和血脂保持在理想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且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索更好的护理干预。方法:我院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在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方面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该具体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可更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是影响母婴妊娠结局的重要代谢性疾病,血糖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指导、血糖控制程度、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际上尚未对血糖监测方法达成共识.本文就现有的血糖监测方法进行概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及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16~18周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n=24)、基础+餐时胰岛素组(n=25)、预混胰岛素组(n=23);患者入组后12周,每周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所有患者于第13周佩戴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系统,佩戴前3天维持原有治疗方案,并记录血糖相关数据。结果:胰岛素泵组的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较基础+餐时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明显下降,而TIR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餐时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孕妇HbA1c、TIR优于胰岛素皮下注射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血糖代谢是否存在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贵阳医学院附属妇产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将50g糖筛查异常(GCT)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123例,GIGT121例(1h GIGT88例,2h GIGT30例,3h GIGT3例),糖代谢正常孕妇(NGT)42例。绘制并分析各组OGTT试验的血糖图;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50g GCT结果、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发病率和剖宫产率;并比较新生儿结局。结果各组血糖图形态不同。GDM组FBG较其他3组明显增高(P<0.05);50g GCT GDM组与1h GIGT组、2h GIGT组及NGT组类似(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G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由GDM组至NGT组依次降低,但仅GDM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和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GDM组和1h GIGT组较2h GIGT组和NGT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不同时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血糖代谢表型及预后不同,按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推荐的GDM新诊断标准,1h GIGT和2h GIGT虽均被纳入GDM,但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别管理。  相似文献   

19.
韩文莉  陈奕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3):200-203
糖尿病是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的常见妊娠期合并症。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肥胖和高龄孕妇的增加,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GDM多于妊娠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诊断,这就大大缩短了对GDM患者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时间窗口。目前关于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的测定对预测GDM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研究,孕早期FPG值对预测GDM发生风险是可行且有价值的,利用孕早期FPG预测GDM经济、方便、可操作性强、可重复率高,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目前各研究针对孕早期FPG预测GDM最佳界值尚无统一的结论,结果集中在FPG为4.6~5.6 mmol/L。建议对高危人群充分重视,早期干预,尽量降低GDM的发生率,从而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产检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2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组,按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研究组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和研究C组,每组70例。其中研究A组为空腹血糖异常,服糖后1 h、2 h的血糖指标正常,研究B组为空腹血糖异常,服糖后1h或2h有1个血糖指标异常;研究C组是空腹血糖异常,且服糖后1h、2h所有血糖指标均显示异常。对比各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4.29%、4.76%、16.19%及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0、4.17%及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异常妊娠情况少于研究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21.43%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指标异常影响妊娠结局,孕妇存在血糖异常指标越多,越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膜早破、早产及胎儿窘迫等。医务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