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发生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985年4月至200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超过14d的43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生PNAC的高危因素。结果43例接受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的VLBWI痊愈出院32例(74%),死亡7例,放弃治疗4例,发生PNAC5例(11.6%)。43例患儿均获得体重增加,平均增加(15.9±7.8)g/d。PNAC患儿的胎龄为(28±2)周,小于非PNAC患儿[(31±3)周](P〈0.05);PNAC患儿PN持续时间为(59±42)d、PN热卡摄入量为(74.0±7.4)kcal/(kg·d)、住院天数为(90±23)d、病死率为2/5,均高于非PNAC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45,95%CI0.205~0.991,P=0.047)和PN热卡摄入量(OR=1.52,95%CI1.076~2.151,P=0.017)是PNAC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越小、PN热卡摄入量越高,越容易发生PNAC。因此建议尽量避免单纯PN应用超过两周以上,尽可能早期进行肠内喂养,以预防PNAC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VLBL)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作用。方法沈阳市妇婴医院于2005-01-2006-12,将56例VLBL分为2组,甲组25例给以胃肠道外营养,乙组31例延迟开奶在胃肠道外营养的同时于生后24h内给以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胃肠道耐受情况、体重增长情况以及静脉营养时间、过渡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差异,监测血清胆红素、肾功能指标改变。结果2组患儿相比,早期微量喂养组缩短了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和拔除胃管的时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生后14d2组血清胆红素、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明显增加体重,使VLBL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鲜冰冻血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临夏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早产儿162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住院患儿72例为对照组;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的住院患儿9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维持血糖、预防感染、促肺成熟、合理的喂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静脉输注10~15mL/kg,3~7次。观察其发生感染、脏器出血、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情况及光疗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感染、脏器出血、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可减少脏器出血情况、感染、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组患儿随访未见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抢救成功率也在逐年上升,如何保证ELBWI从宫内至宫外的平稳过渡,适时合理地提供类似于宫内的营养,使其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成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在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理念不断更新和进展,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肠外营养(PN)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低营养方案组24例和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高营养方案组21例VLBWI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PN方案差异对PNAC发病率的影响.高营养方案组再分为PNAC组(8例)和无PNAC组(13例),比较两组间影响PNAC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低营养方案组和高营养方案组PNAC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8.1%(P<0.05);低营养方案组PN应用第1、2周内平均每天氨基酸和脂肪的摄入量分别为(2.0±0.3)g/kg和(2.3±0.2)g/kg,(1.3±0.4)g/kg和(1.6±0.1)g/kg,均低于高营养方案组[分别为(2.5±0.4)g/kg和(2.7±0.3)g/kg,(1.7±0.5)g/kg和(2.0±0.1)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营养方案组中PNAC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无PNAC组,分别为(1275.6±148.8)g和(1404.6±107.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第1、2周高营养方案可能会增加VLBWI PNAC的发生,特别是VLBWI中体重较低者.  相似文献   

6.
早产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争论的焦点在于开始喂养的时间 ,喂养方式及喂养内容。肠内喂养与肠外营养对早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同样存在风险。对每个早产儿胃肠功能的评估仍有赖于临床观察 ,各种研究多集中于胃肠功能的成熟方面。现就肠道喂养的易混淆问题予以介绍。一、初生早期选择肠道喂养还是肠外营养早期肠道喂养能促进胃肠道黏膜形态、生化及功能成熟[1],提高早产儿胃泌素 (GAS)水平及其对喂养的耐受性 ,还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成熟 ,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而出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的恐惧 ,延迟肠道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生长赶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50例VLBWI作为研究对象。以40周胎龄健康足月儿和15个城市不同胎龄婴儿出生体重为正常值,比较50例VLBWI在出生、出院时及纠正胎龄40周时的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率;分析喂养方式、并发症、辅助治疗等对VLBWI生长赶超的影响。结果 50例VLBWI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为(3290±640)g,与同胎龄足月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VLBWI出院时SGA所占比例为64.0%(32/50),明显高于出生时的24.0%(12/50)和纠正胎龄40周时的32.0%(15/50),P均〈0.05。出生时SGA(OR=0.035,95%CI0.003-0.487)、低T3综合征(OR=0.101,95%CI0.013~0.774)及长期使用静脉营养(OR=0.307,95%CI0.097-0.972)是导致VLBWI生长赶超失败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开展肠道喂养(OR=8.241,95%CI1.373~49.470)则有利于VLBWI的生长赶超。并发低T3综合征的VLBWI住院4周期间及出院后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均低于未并发低T3综合征的VLBWI(P均〈0.05)。结论 合理的营养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VLBWI实现早期生长赶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免疫强化营养治疗对住院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改善作用,以期进一步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78例,按采取喂养方式分为观察组(母乳喂养+母乳强化剂)57例和对照组(早产儿配方奶粉支持)121例,观察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出院体质量、感染发生率、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感染发生率、胃肠功能紊乱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母乳与母乳强化剂结合的方式喂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可提高体内白蛋白含量,改善营养状况,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30例,根据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不同分为≤3d组47例、4~6d组48例和≥7d组35例。比较3组患儿奶量增长情况、总胆红素水平;体质量和身长,计算其生长速度;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 (1)营养摄入情况:3组患儿的奶量、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奶量多于4~6d组和≥7d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4~6d组和≥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长发育情况:肠内营养开始后2、3、4周时,3组患儿体质量生长速度、身长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NEC发生率:1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感染35例(26.92%),NEC 1例(0.77%)。3组患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感染率明显低于≥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患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3d内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营养摄入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早产原因,为如何降低ELBWI和VLBWI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地区9家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出院的早产ELBWI或VLBWI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其母亲住院分娩期间的病历资料.卡方检验比较ELBWI与VLBWI,及不同胎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ELBWI48例、VLBWI441例.胎龄为25.1~36.9周,平均(30.6±2.2)周.出生体重为500~1495 g,平均(1246.6±179.0)g.除了不明原因的自发性早产102例(20.9%)外,可明确的早产原因中位居前5位的分别为双/多胎妊娠(31.9%,156/489)、胎膜早破(26.2%,128/489)、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4%,124/489)、胎儿窘迫(12.1%,59/489)、胎盘因素(11.0%,54/489).在发生率超过10%的早产原因中,ELBWI组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VLBWI组[41.7% (20/48)与23.6%(104/441),x2 =7.479,P<0.01].对发生率超过10%的早产原因根据胎龄分组进行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窘迫发生率由高到低为≥32周[45.1%(55/122)和24.6% (30/122)]、~32周[22.8%(38/167)和11.4%(19/167)]、<30周[15.5%(31/200)和5.0% (10/200)](x2=35.942和27.523,P<0.01),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为< 30周(26.0%,52/200)、~32周(22.8%,38/167)和≥32周(9.8%,12/122)(x2=12.545,P<0.01). 结论 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因谱排序已发生变化,积极防治已知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根据新的病因谱做好防治重点,可望降低早产ELBWI和VLBW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于生后24h内转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226例VLBWI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6例VLBWI发生医院感染59例共81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1%(59/226)。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81例次医院感染的疾病或定位分布主要为:败血症25例次(30.9%),菌血症10例次(12.3%),呼吸道感染21例次(25.9%),胃肠道感染8例次(9.9%)等。医院感染首次发生时间多为生后2~3周。67例次医院感染(除外皮肤感染、结膜炎、脐炎、鹅口疮)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暂停重现或频率增加25例;呼吸增快16例;呼吸支持增加或呼吸机参数需调高8例;发热或体温不升12例;喂养不耐受或腹胀8例;嗜睡和肌张力减低6例。白细胞计数异常或杆状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0.16)27例;血小板计数降低11例;血糖稳定后又突然出现高血糖20例;难以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12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7例。从59例患儿106份血液、尿液、脑脊液或气管插管内吸引物标本培养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结论 医院感染VLBWI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因此临床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早产儿救治技术的提高,出生体重 < 1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存活率明显增加,在发达国家已达到80%~90%,我国ELBWI的存活率也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远期预后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影响ELBWI远期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ELBWI视网膜发育非常不成熟,ROP发生率非常高,且病变重、进展快、致盲率高,加强对ROP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含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两家儿童医疗中心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采用平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随机分为常规PN组(对照组)和常规PN+Ala-Gin组(研究组),两组各1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氨基酸的剂量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给予[从1.0~2.0 g/(kg·d)开始,增至3.5 g/(kg·d)];研究组添加0.3 g/(kg·d)Ala-Gln双肽,其中Ala-Gln双肽取代了处方中相应氨基酸的量,谷氨酰胺应用的时间和肠外营养应用的时间一致.本项研究的首要终点指标为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标准配方摄人量≥120 ml/(kg·d))、胃潴留次数、完全脱离肠外营养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儿比较,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研究组(20±6)d,对照组(21±9)d]、胃潴留次数[研究组(3±4)次,对照组(1±2)次]、以及脱离肠外营养时间[研究组(17±7)d,对照组(1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患儿死亡,4例自动出院,研究组2例放弃治疗(未完成此项研究),2例自动出院,病死率通过意向性分析,RR值为1.182,95%CJ为0.937~1.490,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补充谷氨酰胺未能缩短达到全肠内喂养天数、减少胃潴留次数、缩短全肠外营养应用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应用对机械通气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的治疗技术如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鼻塞CPAP(NCPAP) ,以及开展新生儿转运对需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预后的影响。 方法  73例因呼吸衰竭、反复呼吸暂停、心肺复苏需机械通气的VLBWI按用新技术前后分为A组 3 2例 (1995~ 1998年 )和B组 41例(1999~ 2 0 0 2年 )。B组有 10例用PS(占 2 4% ) ,拔管后改用NCPAP 12例 (占 2 9% ) ,转运的患儿有11例 (占 2 7% )。 结果 两组比较 ,B组存活率明显提高 (3 9%与 71% ,P <0 .0 5) ;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8.15± 11.57)d与 (4.59± 3 .50 )d(P <0 .0 5) ] ;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47%与 2 4% ,P <0 .0 5) ;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B组亦明显减少 ,而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VLB WI生后即予PS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尽早撤离呼吸机 ,改用NCPAP ;开展新生儿转运 ,可能提高VLBWI机械通气的存活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围产因素与极低出生体重儿 (VL BW)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相关性 ,从而产生预见性价值。 方法 对 4 12例住院的 VL BW定期头颅 B超检查 ,对合并出血进行分级。应用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法寻找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和重度脑室内出血的预测因素。 结果  4 12例VL BW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 2 5 .0 % (10 3/ 4 12 ) ,病死率为 39.8% (41/ 10 3)。合理干预后 ,其发生率从 1994年的 32 .0 %逐渐下降 ,2 0 0 0年为 17.6 %。胎龄小、体重低发生率较高。通过对相关因素多变量分析得出导致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为围产期窒息 (5 min Apgar评分 <5分 ) :比值比 (OR)为 2 .4 6 ,95 %可信区间为 1.4 8,4 .4 2 ;胎龄小于 2 9周 :OR为 2 .37,95 % ,可信区间为1.35、3.6 8;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 :OR为 2 .16 ,95 %可信区间为 1.34、4 .19;阴道分娩 :OR为 2 .14 ,95 %可信区间为 1.2 5、3.6 8。导致重度脑室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是气胸 :OR为 2 .70 ,95 %可信区间为 1.12、6 .5 7;平均出生体重小于 95 6 g:OR为 4 .0 2 ,95 %可信区间为 1.15、4 .12。 结论 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增长的院内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51例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达到纠正胎龄第10百分位数分为迟缓组和非迟缓组,分别为104例和47例.结果 两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体重下降百分比、日平均体重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1、2周迟缓组摄人热量、胃肠内摄入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均低于非迟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OR=0.140,95%CI 0.051~0.385,P=0.000)、出生体重(OR=1.016,95%CI 1.006~1.026,P=0.002)、第1周多种氨基酸量(OR=47.565,95%CI 1.386~1632.621,P=0.032)和第1周胃肠内热量(OR=23.643,95%CI 1.211~234.877,P=0.042)是影响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生后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和总入量,小于胎龄儿和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更应加强营养,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