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在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肥胖及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膳食安静组(C组,n=8)、普通膳食运动组(E组,n=8)、高脂膳食安静组(H组,n=14)和高脂膳食运动组(HE组,n=10)。C组和H组不运动,E组和HE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运动强度约为75%VO2max水平。12周干预后,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取附睾、肾周和腹后壁的脂肪垫分别称重,并计算总脂肪量;体视学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数目及平均直径;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组大鼠体重及腹腔内总脂重均显著高于C组(P<0.01),E组和HE组大鼠肾周、腹后壁脂肪垫重及腹腔内总脂肪量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和和H组的相应部位(P<0.01)。(2)H组大鼠腹腔内脂肪总数目显著高于C组(P<0.01)。E组大鼠肾周及腹后壁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的相应部位(P<0.05,P<0.01),HE组大鼠附睾、肾周及腹壁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分别显著低于H组的相应部位(P<0.01)。(3)与C组相比,E组及H组大鼠附睾、肾周及腹壁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H组大鼠附睾及肾周脂肪组织C/EBP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的相应部位(P<0.01),E组大鼠肾周及腹后壁脂肪组织C/EBP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的相应部位(P<0.01),但HE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C/EBP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H组(P<0.01)。结论: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在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及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均增强,但其作用及机制皆不同。高脂膳食诱导肥胖过程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增强可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是机体为适应体脂增多的代偿机制;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增强可促进脂肪细胞更新,并使脂肪细胞平均体积缩小,是脂肪细胞贮脂能力改善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真核细胞通过严格调控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与融合,将细胞内变形、衰老或损伤的蛋白质和细胞器靶向运输到溶酶体中消化降解,这一过程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保持细胞代谢功能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3]。研究发现,细胞自噬活性还与机体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自噬水平的变化可引起脂肪细胞分化的改变[4]。运动已被证实在调控机体脂质代谢以及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周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减肥后青少年体脂分布与血脂代谢的变化,探索体脂分布与血脂代谢间的关系。方法:招募12名肥胖青少年(6男6女)进行每周6天、共4周的运动训练,并按极轻体力劳动的能量需求,控制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在实验前后,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测试受试者的体脂率(Fat%)、脂肪质量(FM)以及上肢FM、下肢FM、躯干FM;受试者晨起空腹取静脉血,测试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身体不同部位脂肪质量下降率(ΔFM%),并以ΔBMI、ΔFat%、ΔFM、Δ上肢FM、Δ下肢FM、Δ躯干FM为自变量,以ΔTC、ΔTG、ΔHDL-C、ΔLDL-C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周减肥后,受试者体重、BMI、FM、Fat%均显著下降;下肢FM、上肢FM、躯干FM均显著下降,其中下肢ΔFM%显著小于上肢与躯干ΔFM%;男生TC、LDL-C显著下降,女生HDL-C显著升高、LDL-C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女生躯干ΔFM与ΔLDL-C高度相关(r=0.830)。结论:4周运动结合饮食控制使青少年体重、体脂显著下降,血脂代谢有一定改善。在减肥过程中,不同部位脂肪的下降是不均衡的,身体下肢的脂肪比上肢与躯干的脂肪更难以减少。青少年女性躯干脂肪的减少与血脂代谢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血脂及体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对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从血清脂联素的角度探讨运动干预肥胖的机制。方法:断乳5天SD健康雄性幼鼠40只,体重75~85g,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和高脂饲料喂养组。3周后从高脂饲料喂养组筛选出肥胖鼠,并随机分为不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干预组。运动大鼠进行游泳运动,运动时间第1周为30min/d、第2周为60min/d(运动30min,休息5min)、第3周为90min/d(运动30min,休息5min)、第4周为120min/d(运动30min,休息5min),每周运动6天,周日休息,共4周。实验后安静时处死所有大鼠,测试血清脂联素、血脂水平及体脂。实验期每周测量体重及Lee’s指数。结果: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较实验前分别增加了176.45%(P<0.05)和11.53%(P<0.05),而肥胖大鼠运动4周后体重和Lee’s指数较不运动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睾丸脂肪垫和腹膜后脂肪质量仍明显增加(P<0.05),但与肥胖不运动大鼠比较减少(P>0.05)。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血脂水平增高,而运动4周后,血清脂联素增加了51.81%(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5),而HDL-C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训练使肥胖大鼠体重、体脂、Lee’s指数和血脂水平显著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骨髓组织会发生一系列骨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代谢变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化过程构成骨质代谢的主要部分,骨髓组织为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提供独特的生长环境。骨髓脂肪细胞异常增多是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多细胞因子、激素分子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这个过程。就骨髓脂肪在骨质代谢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通过所携带的蛋白、脂质和RNAs等成分影响受体细胞并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调节。运动能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益处,并减轻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危害,同时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可导致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外泌体并携带特异性分子与外周器官产生交互作用。因此,对运动介导的外泌体以及外泌体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或可为探寻代谢性疾病的运动干预防治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和高脂膳食两种因素对雄性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成年后脂肪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和高脂膳食两组,每组再分两个亚组:安静组和运动组,即普通饮食安静组(C组),普通饮食运动组(E组),高脂膳食安静组(H组)和高脂膳食运动组(HE组)。采用游泳运动,每次60分钟开始,递增至90分钟,3次/周。分别在干预4周、8周、12周后取材,完整剥离内脏脂肪组织,制备石蜡切片,测定脂肪细胞直径,计算脂肪细胞总数。结果:①4周时,HE组内脏脂肪组织重量显著高于E组;8周时,E组显著低于C组;12周时,H组高于C组和HE组,E组显著低于C组和HE组。8周和12周时,各组内脏脂肪重量均显著高于其对应4周组;12周时,除E组外,其它3组均高于其对应8周组。②4周时,H组内脏脂肪细胞直径大于C组和HE组;8周时,H组大于C组;12周时,E组小于C组和HE组,HE组小于H组。8周和12周时各组内脏脂肪细胞体积均大于4周时,12周时C组、H组和HE组均大于8周时。③4周时,各组间大鼠内脏脂肪细胞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E组小于C组和HE组;12周时,H组大于C组和HE组。C组8周时大于4周时;H组12周时大于4周和8周时。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脂膳食提高雄性大鼠发育期脂肪细胞数目,运动训练可减弱高脂膳食提高脂肪细胞数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8年,Le Bihan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反映生物组织中扩散和灌注信息的成像方法 ,即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DWI。近年来,随着高场强MRI和Stejskal-Tanner梯度线圈的出现,IVIM成像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类病变诊断中,尤其是在肿瘤诊断方面。其中,IVIM在颅脑缺血性病变及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尤其重要。本文旨在对IVIM成像原理、技术要点、参数生理学意义及其在颅脑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脂肪的动员和氧化利用障碍不仅影响机体的氧化供能,还可导致肥胖及与之相关的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运动不仅对脂肪的动员和氧化利用具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神经、激素和血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大鼠白色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以及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SD纯系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进行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内脏脂肪组织PPARγ及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8周耐力游泳运动后,运动组大鼠内脏脂肪垫重量、内脏脂肪垫相对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量和脂肪细胞增殖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经相关分析得出,脂肪细胞增殖指数和PPARγ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P<0.05)。结果表明,8周耐力游泳运动可促进大鼠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量增加,进而促进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大鼠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与PPARγ蛋白表达量相关,PPARγ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可能是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性运动(IVIM)参数在肌骨系统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的38例肌骨系统肿瘤的患者,均采用1.5T MR 扫描仪进行检查,在常规扫描后进行 IVIM 扫描。IVIM 使用的9个 b 值分别为0,20,40,60,80,100,250,500和750 s/mm2。分别测量病变区和作为对照组的正常肌肉组织 IVIM 参数 ADC、ADCslow 、ADCfast 及 PF 值。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良性(12例)、交界性(14例)及恶性肿瘤(12例),并对三组肿瘤之间以及肿瘤与对照组之间 ADC、ADCslow 、ADCfast 及 PF 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交界性肿瘤的 ADC 及 ADCslow 值分别为(1.02±0.15)×10-3 mm2/s 和(1.02±0.16)×10-3 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20)×10-3 mm2/s 和(1.38±0.17)×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恶性肿瘤的 ADC 及 ADCslow 值分别为(0.90±0.13)×10-3 mm2/s和(0.88±0.14)×10-3 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1.48±0.12)×10-3 mm2/s 和(1.48±0.0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良性肿瘤的 ADC 及 ADCslow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4,0.480)。ADCfast 以及 PF 值在肿瘤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交界性、恶性肿瘤的 ADC 和 ADCslow 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01),但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 ADC 和 ADCslow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 ADCfast 和 PF 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IM 参数 ADC 和 ADCslow 有助于区分良性肿瘤与交界性、恶性肿瘤,提高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是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能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同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症。人体研究也发现,AdipoQ水平能预示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展,并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改变的潜力。运动作为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对其引起的血浆AdipoQ及其受体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本文对目前已有的经典研究及近年针对不同运动形式对AdipoQ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归纳总结其中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为揭示AdipoQ在运动改善机体组织细胞胰岛素信号活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方向,为临床合理设计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22接种构建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LXA4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在接种肝癌细胞H22的7~15 d,小鼠皮下可见清晰肿瘤包块生长;在各相应时间点,给予LXA4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同时明显降低了肿瘤组织内部Ki-67和HIF-1α表达。体外培养发现200 nmol/L LXA4可明显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结论LXA4能抑制缺氧条件下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抑白升血糖浆(YBSX)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正常大鼠ig给予YBSX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传代培养HL-60细胞,观察测定细胞生长情况。通过NBT还原试验、酸性磷酸酶(ACP)和非特异性酯酶(α-NAE)活性测定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利用同位素掺人方法检测细胞内D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结果 YBSX含药血清对第一代HL-60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对第二代、第三代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增殖率呈进行性下降。YBSX含药血清明显升高HL-60细胞NBT还原率和α-NAE阳性细胞数,增强ACP活性(P〈0.01);降低细胞内^3H-TdR和^3H-Leu掺人量。结论 YBSX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向成熟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样小体,是实现细胞间物质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物。外泌体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明显,可能成为心血管损伤潜在的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目前认为,外泌体携带的遗传物质微小RNA(micro RNA)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物质,其中mi R-126可促进血管新生和损伤修复,而mi R-155、mi R-143、mi R-145则在心血管病理过程中高表达。运动导致循环系统外泌体数量迅速增加可能是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的调控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段飞行员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分布特征。方法:受测飞行员共303例,按照国民体质监测统计方法分为6个年龄段,即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对每例受测人员分别进行BMI、PBF分级判定,分析不同年龄段飞行员身体形态特征。结果:303例中,按照BMI判断标准,超重和肥胖共177例,占58.4%;按照PBF判断标准,轻度以上肥胖共214例,占70.6%。与20~24岁及25~29岁年龄段比较,30岁以后的4个年龄段BMI、PBF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增高(P〈O.05,P〈0.01);各年龄段飞行员BMI与PBF均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P〈O.05,P〈0.01),与体重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O.01)。结论:飞行员超重和肥胖比例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BMI和PBF均呈增高趋势;BMI对身体形态的评价更适用于20~29岁年龄段飞行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上海市成年人体脂率推测公式,为中国人体脂率推测公式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的上海市20~59岁7353名成年人,男性3662名,女性3691名。2007年从上海市杨浦区、虹口区、徐汇区等整群随机抽取240名20~59岁健康成年男女进行交叉验证和回代检验。测试的形态指标为身高、体重、胸围、臀围、腰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执行。身体成分指标为脂肪百分比,采用生物阻抗法(BIA)和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试。通过测试、指标筛选及确定,建立以各年龄段男、女各三个参数为自变量、以欧姆龙生物阻抗法所测体脂率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回代检验和交叉验证。结果:成年女性体脂率推测公式:F%女20~29=0.163X3+0.132X2+0.451X5-20.055;F%女30~39=0.095X1+0.120X2+0.266X4+2.755;F%女40~49=0.105X1+0.121X2+0.227X4+6.058;F%女50~59=0.071X1+0.098X2+0.226X4+8.612。成年男性体脂率推测公式:F%男20~29=0.106X1+0.150X2+0.254X4-5.663;F%男30~39=0.110X1+0.107X2+0.271X4-5.473;F%男40~49=0.187X1+0.187X2+0.094X3+13.896;F%男50~59=0.092X1+0.167X2+0.161X4+5.472。(注:X1-肩胛皮褶厚度,X2-腹部皮褶厚度,X3-上臂皮褶厚度,X4-腰围,X5-臀围)。体脂率推测公式经回代检验和交叉验证均显示实测值与公式推算值相关性高(P<0.01)。结论:以2005年上海市全民体质测定数据为依据,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回代检验和交叉验证,初步建立的上海市成年人体脂率推测公式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和补充大豆多肽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组)、高脂饮食组(HF组)、高脂饮食+运动组(HE组)、高脂饮食+大豆多肽组(HS组)。HE组大鼠进行10周、每周6次、每次60min的无负重游泳运动。HS组按500 mg/kgBW/d的剂量用大豆多肽(SPH)灌胃。10周后测定大鼠体重、肝重、血清和肝组织TG、TC含量及肝脏AMPK基因表达量;HE染色进行肝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1)与C组相比,HF组大鼠肝重、肝指数、血清及肝脏TG、TC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AMPK mRNA显著下降(P<0.05);(2)与HF组相比,HE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AMPK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3)与HF组相比,HS组大鼠肝重、血清和肝脏TG、TC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AMPK mRNA略有上升(P>0.05);(4)光镜下HF大鼠肝细胞呈中、重度脂肪变,HE组、HS组大鼠肝组织细胞正常。结论:10周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NAFLD形成,运动训练或补充SPH可明显预防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FLD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剂量照射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及成脂、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人脐带沃顿胶样组织中分离出h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特异性标记.随机分为未予照射的对照组,以及50、100和200 mGy照射组.采用MTT法检测hucMSC在不同照射剂量和不同时间(1~7 d)的增殖情况.取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照射组(给予200 mGy照射)和对照组(不予照射),在体外诱导其向脂肪、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的mRNA表达,比较照射组与对照组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的不同.结果 9~12 d开始有成纤维细胞从组织块游出贴壁,2周左右达到80%.低剂量照射后2、3、4、5和6 d,不同照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均高于对照组(F=159.17、448.81、265.15、183.93、181.83,均P<0.01),其中以100 mGy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照射组成脂诱导2 d后细胞内即有脂滴出现,且第21天成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8.25,P<0.01).成骨诱导后,照射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7,P<0.01),且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的mRNA水平明显增高(t=14.16,P<0.01).结论 低剂量照射可以促进hucMSC增殖,并加速其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low dose irradiation (LDR) on proliferation,adipogenesis and osteogenic potential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Methods hucMSCs were isolated from Wharton's jelly tissue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y modified tissuepiece inoculation,an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pecific marker in the hucMSCs.The hucMS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rradiation group undergoing irradiation with the doses 50,100,or 200 mGy respectively,and control group without irradiation.MTT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hucMSC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ith various doses irradiation.The third passage hucMS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rradiation group undergoing low dose irradiation of 200 mGy,and control group without irradiation,and then underwent induction by adipocytic and oesteocytic differentiation induction fluids respectively so as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cytes and osteoblasts.Oil red O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ctivity of alkaline phophatase (ALP),and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 in human osteoblast.Results After 9-12days,fibroblasts began to swim out of the tissue piece with a confluence rate of 80% 2 weeks later.Within 7 days the absorption values of the hucMSCs undergoing different irradiation doses 2,3,4,5,and 6 days later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F = 159.17,448.81,265.15,183.93,and 181.83 ,all P <0.01),with the proliferation rates of the 100 mGy subgroup being the highest.After being induced liquid,vacuo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irradiated group 2 days later.21 days later,the adipogenic rates of irradi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 = 28.25,P <0.01).The ALP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irradiated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16.87,P <0.01)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bf-α1 mRNA was up-regulated obviously (t = 14.16,P<0.01).Conclusions LDR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cMSCs,and accelerates the hucMSCs' differentiation into adipocytes and osteoblasts.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非运动状态时高温环境下(桑拿)可蒸发散热和持续运动状态时(大众健美操)可蒸发散热与体脂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非运动状态时可蒸发散热所造成的体重下降与体脂的相关性较低,而持续运动时可蒸发散热所造成的体脂下降与体重的相关性较高。提示在群众体育中,非运动状态的可蒸发散热并非减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