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总结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7/2010-10收治的37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Hayden修定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DS诊断标准,统计SIRS及MODS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37例患儿中,符合SIRS标准21例(56.76%),发生MODS 28例(75.68%),死亡7例(18.92%)。不同危重病例评分患儿SIR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儿MODS发生率较非SIRS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符合SIRS项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危重新生儿均有出现SIRS和MODS的可能性,危重病例评分越低,SIRS发生率及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早期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6例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儿107例(84.9%)为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很快痊愈,19例中晚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过抢救痊愈16例(12.7%),死亡3例(2.4%)。结论引发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原发病及诱因多而复杂,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et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FIRS)是胎儿固有免疫系统被激活的一种亚临床状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在胎儿期的特殊表现。宫内感染及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是导致FIRS的两个重要原因。感染或缺氧所致的“失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FIRS发生的主要机制。FIRS与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FIRS宫内表现通常不典型,极易忽视,如不及时干预,新生儿期可能出现脑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就近年FIRS的临床诊断、发病机制和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抗炎/促炎机制变化及热毒宁注射液干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由感染所致的70例SIRS患儿,随机分为热毒宁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同期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 SIRS患儿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和脏器功能保护支持等。其中热毒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入院24 h内、治疗第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观察两组住院时间、SIRS持续时间及脏器功能损害情况。结果热毒宁组及常规治疗组入院24 h内白细胞、CRP、PCT、TNF-α、IL-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毒宁组 TNF-α、IL-1降低,IL-10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平均住院时间(7.18±3.41)d,低于常规治疗组(9.56±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持续≥5 d,热毒宁组13例,常规治疗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宁组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4例(11.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2例(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通过免疫调节,平衡抗炎/促炎机制,从而达到控制小儿感染性疾病及 SIRS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科重症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收治的9例妇科重症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 9例患者以发热、腹痛、盆腔包块为主,并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例产褥感染致严重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41岁,4例均于产后发生高热,体温达39℃以上,并发严重SIRS等,其中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死胎、产前出血各1例。3例为剖宫分娩,1例为阴道分娩。结论产前、产后出血、产程不规范处理等是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应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7.
患者38岁,G0P0。因进行性痛经24年于2005-09-12入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于2005-09-14行腹腔镜检查术,术中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双侧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通水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凝术。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后病理回报:右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术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Ⅰ期)、双侧输卵管闭锁、原发性不孕、右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术后常规给予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以及止血、补液治疗。患者于检查次日7:00进食后频繁呕吐,为胆汁样物,并逐渐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编码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提示AngⅡ不仅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促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还可促进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母亲之新生儿血ACE基因I/D多态性、血清AngⅡ水平与SIRS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产科低血容量休克的概述和分类休克是以组织灌注不足为特点的病理状态,该状态如未得到及时纠正,可引起广泛组织缺血缺氧代谢,触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SIRS),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当然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的经典代表,大量血液在较短时间内丢失导致循环前负荷下降,并超出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而出现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s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探讨内毒素、LBP/CD14系统及TNF α在SI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2000 09—2004 09对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2例SIRS患儿分别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酶联免疫试验进行血内毒素、LBP、sCD14及TNF α的定量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SIRS组内毒素、LBP、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明显高于非MODS组,且LBP、sCD14的质量浓度均随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动态研究发现,恶化后内毒素、LBP、sCD14及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恶化前,且TNF α分别与LBP和sCD14呈显著正相关。将患儿血sCD14均值在不同范围进行分组比较发现,随sCD14水平的升高,SIRS患儿合并MODS的例数增多,病死率亦随之上升。 结论全身炎症反应时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刺激机体合成和释放LBP、CD14的重要因素之一,而LBP、CD14又可增敏内毒素效应,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介导组织损伤。而且,sCD14水平与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对SIRS患儿的病情转归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指因机体对严重疾病或创伤产生长时间逐渐恶化的炎症反应,导致多个器官发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综合指标,虽然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较多,可因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而有差异,但妊娠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终因素[1-2]。如何降低妊娠期妇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时有效地处置MODS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母婴结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以提高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 4 8例产科危重症按 1995年重修MODS疾病评分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并行多学科综合监护和救治。结果 :4 8例产科危重症 ,产妇死亡 12例 (2 5 .0 % ) ,围生儿死亡 14例 (2 9.17% ) ,母、婴病死率随脏器衰竭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5 ,P <0 .0 5 ) ,与终止妊娠的方式无关 ;围生儿死亡与终止妊娠的时机有关 ,孕周越小病死率越高(P <0 .0 0 5 )。结论 :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母婴死亡率高 ,抢救难度大 ,采用MODS评分进行产科危重症监护 ,结合产科处理与多学科综合救治方法 ,有利于提高临床监护效果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病理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常与产科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感染等相关。出血、高血压和感染等可启动瀑布式病理生理反应,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使孕产妇全身低灌注、低血流,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DIC的发生。只有尽早明确病因,评估母胎血流动力学的继发改变,及时正确地在治疗窗处理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低容量、低血供和低灌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才能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简称GMs)的不安运动对新生儿脑病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江西省儿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随访,在GMs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9~22周)至少记录了一次GMs的新生儿脑病患儿为对象,随访至半岁以上采用婴幼儿发育量表或神经系统检查等评估神经发育结局。结果:GMs的不安运动评估结果正常者组的预后正常率明显高于评估结果异常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MS评估中的不安运动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脑病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17.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提出其治疗应针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实施多学科合作、器官支持及抗感染等治疗,这是降低母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5例,相同孕周健康孕妇40例,检测血清PCT、CRP。PPROM患者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结果:PPROM组孕妇血清中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ROM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无绒毛膜羊膜炎的血清PCT、CRP无显著差异(P>0.05);PC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35.00%、61.76%、33.33%;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4%、50.00%、66.67%、40.00%。结论:PPROM孕妇血清中PCT及CRP浓度升高,但其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时动态氧合参数监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三家医院41例ARDS新生儿按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17例)和生存组(2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通气治疗2、12、24和36h的呼吸机参数和动脉血气值,并计算各时段的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PaO2/PAO2)和呼吸指数(respirationindex,RI),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死亡组在呼吸机参数明显或逐步高于生存组的情况下,36h的PaO2[(10.38±1.45)kPa]才低于生存组[(11.42±0.98)kPa](P<0.05)。死亡组24和36h的PaO2/FiO2[(15.86±4.92、15.99±5.62)kPa]低于生存组[(21.18±6.48、27.12±8.33)kPa](P<0.01);12、24和36h的A-aDO2[(51.33±11.51、49.36±14.09、47.96±16.70)kPa]高于生存组[(42.55±14.57、34.92±11.91、24.12±12.59)kPa](P<0.05或0.01);12、24和36h的PaO2/PAO2(0.19±0.05、0.19±0.07、0.20±0.07)低于生存组(0.23±0.08、0.27±0.09、0.36±0.12)(P<0.05或0.01);24和36h的RI(5.75±1.86、5.90±2.33)高于生存组(4.19±1.86、3.21±1.40)(P<0.01)。生存组各时段的PaO2/FiO2和PaO2/PAO2顺次增大;A-aDO2和RI顺次减小,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死亡组组内则都无变化(P>0.05)。结论在新生儿ARDS的早期,PaO2不是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PaO2/FiO2、A-aDO2、PaO2/PAO2和RI更能反映肺损伤的程度、氧交换率和治疗效果,其中A-aDO2和PaO2/PAO2最为敏感,动态监测可帮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选择30例同期在同病区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并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PCT、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83.3%。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73.3%。结论 PCT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很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