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黏附于宿主上皮是其在宿主中形成集落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也是其具有强致病性的标志,因此,抑制其黏附和生长是防治念珠菌病的有效途径。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egg yolk,IgY)是白念珠菌免疫产蛋母鸡后从鸡蛋中提取的一种卵黄抗体,能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为此,笔者通过黏附试验观察了IgY对白念珠菌黏附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的影响,并观察IgY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阴道念珠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的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作相似性分析。方法 用形态学及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5株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将DNA扩增带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0株白念株菌可以分成7群共19个亚群,1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6株,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3株)至少可鉴定到种水平。白念珠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在90%以上,不同念珠菌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80%~90%。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用RAPD技术可将之分成不同的基因组型别。  相似文献   

4.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 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都柏林念珠菌的国内首次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柏林念珠菌是最近从白念珠菌菌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厚壁孢子和芽管试验阳性的独立菌种。45℃孵育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都柏林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结果口腔念珠菌病和健康人口中都柏林念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82%和4.76%,阴道念珠菌病和健康人阴道中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34%和0。这提示都柏林念珠菌在临床有较高分离率。  相似文献   

7.
白念珠菌保护性单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白念珠菌单克隆抗体在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动物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抗白念珠菌单抗,观察单抗对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存活时间,组织病理改变以及组织中菌落形成单位的影响。结果 制备出3株抗白念珠菌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1B5、3E8、4C7;1B5、3E8两株单抗能显著延长致死量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存活时间,减少感染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白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减轻组织病理改变;1B5单抗能识别白念珠菌胞壁外膜上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2000抗原;并在体外能抑制白念珠菌孢子对人颊粘膜上皮细胞,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 1B5、3E8是具有保护作用的抗白念珠孢子对人颊粘膜上皮细胞,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结论 1B5、3E8是具有保护作用的抗白念珠菌单抗;其中1B5是抗白念珠菌胞壁外膜上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0的抗原的单抗;1B5单抗可通过抑制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降低该菌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8.
PCR法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鉴定白念珠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进行PCR来鉴定白念珠菌。方法:根据白念珠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中编码1MSSVKY^6的序列设计上游引物5‘-ATGAGTTCAGTTAAGTATG-3‘,编码^492NEIVR^496的序列设计下游引物5‘-CTATCTTACAATCTCGTTC-3‘,对白念珠菌ATCC11006,22株临床分离株,7株其它致病性念珠菌,8株致病性丝状真菌,1株新生隐球菌及1份人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用酶切方法鉴定,结果:所有23株白念菌均可获得约1.5kb大小的PCR产物,16株其它致病性真菌及人的DNA标本均无扩增产物,PCR产物经BamHI酶切,产生两个大小分别约为1.0kb和500bp的片段。结论: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的开放读框,可以特异地鉴定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并对其致病菌进行实验室研究.对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药敏试验、基因鉴定和RAPD基因型分析.患儿男,3岁,口腔、面部、双上肢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痊愈.致病菌经形态学和ITS区测序均鉴定为白念珠菌,药敏实验显示该菌对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制霉菌素敏感,对特比萘芬中度敏感.经基因型分析,患儿不同部位皮损均由同一白念珠菌感染所致.本例患儿为白念珠菌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有效.白念珠菌感染仍是引起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和致病性真菌都具有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主要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白念珠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由杂合组氨酸激酶或感受器激酶,磷酸组氨酸中间体和反应调节蛋白组成.这些双组分信号转导蛋白除参与细胞适应高渗透压刺激外,还在氧化刺激适应、白/灰色念珠菌转换、形态形成、细胞壁生物合成及毒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哺乳动物细胞尚未发现双组分信号系统,因此,针对这些信号分子作为研发抗真菌药的新型药靶,能够有效地抗致病性真菌而不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1.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阴道念珠菌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外阴阴道念珠菌进行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少数非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有待商榷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阴道分泌物病原快速诊断、菌种鉴定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的可行性,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科玛嘉(CHRO Magar)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临床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对5株标准株和80株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内转录间隔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产物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型。结果 5株念珠菌标准株和80株临床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通过熔解曲线技术分析产生5种不同的峰图,即得到念珠菌5种分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77.50%),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鉴定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是传统鉴别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为将VitK3(menadion)增强的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menadion-augmentedMTT method)用于分析白念珠菌细胞的活力,采用正交设计[L16(4^32^1)]确定其最优基本反应条件,用该方法分析不同菌浓度的白念珠菌以及其在受到不同化学物质作用后的活力变化,并将该方法用于其它病原性酵母菌及酵母样真菌,实验结果表明menadion增强的MTT方法最优基本反应条件为:MTT1.2g/L、menadion20mmol/L、反应时间6h、分光光度计波长为570nm。该方法可敏感地定量反映出白念珠菌的活力变化,并且能有效的分析其他病原性酵母菌及酵母样真菌的细胞活力。结果提示优化的MTT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和定量地分析白念珠菌及某些致病性酵母菌和酵母样真菌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真菌中,除浅部真菌外,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由于它常在机体免疫机能受损情况下感染,又归为机会致病性真菌.引起致病的念珠菌一直以白念珠菌居首位,根据近年来的报道[1],引起念珠菌血症的除白念珠菌(40%~60%)外,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20%~30%),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和光滑念珠菌(C.glabrata,<5%),有些念珠菌也偶能致病如克柔念珠菌(C.krusei).虽然抗真菌药多年来有所增新,如氟康唑(fluconazol)、伏力康唑(voriconazol)、米卡芬净(micarfungin)等,由于药物的毒性及菌株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因此了解和认识机体对菌体的反应,提高宿主对念珠菌的免疫能力,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由此也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粘膜念珠菌病,育龄妇女高发。其病原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少数也由其他念珠菌所致。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及营养因素、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皆为本病诱因。除机体因素,菌的粘附性、酸性蛋白酶的分泌在该菌的致病性上起重要作用。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真菌学检查结果。另外,近年有人研究阴道洗液活菌计数法及甘露糖水平测定作为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的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法国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将分离自VVC患者阴道内的念珠菌菌株鉴定到种,然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将4种常见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进行PCR扩增,并选用MspⅠ和HaeⅢ两种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4种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5株(7.50%),近平滑念珠菌7株(3.50%),克柔念珠菌5株(2.50%),热带念珠菌2株(1.00%);PCR扩增后均产生稳定、清晰的条带,扩增产物经MspⅠ,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4种和2种特异性带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PCR-RFLP方法在鉴定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中比较可靠、稳定、特异,但仍有方法繁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并应用于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方法 利用真菌保守区核糖体基因和可变区内转录间隔区基因为靶序列,应用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进行念珠菌DNA的PCR扩增,并将该PCR产物分别与固定在微孔板上的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联显色反应测其A值。结果 能特异地鉴别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标准菌株。对108株常规培养方法从临床标本分离的白念珠菌检测,结果显示106株菌株仅白念珠菌探针检测阳性,另2株菌株仅都柏林念珠菌探针阳性。结论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能快速、特异地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8.
白念珠菌孢子相、菌丝相胞壁提取物SDS-PA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性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念珠菌感染的组织中,目前认为,相变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Ashman等认为,白念珠菌孢子相向菌丝相转变,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有质和量的变化。我们采用梯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临床分离的6株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带芽管的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观察该单抗对白念珠菌菌相转换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ATCC-90028标准株带芽管孢子做抗原,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将该单抗参与白念珠菌芽管血清诱导,对比其芽管诱导率与血清芽管诱导率。结果建立1株持续分泌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 cAb03.2C1-C2。其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25 600;抗体重链属IgG1亚类,轻链属λ型;证实M cAb03.2C1-C2的靶位是位于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上分子量为156kD的抗原成分。间接免疫荧光(IIF)可见单抗能与白念珠菌芽管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相不发生反应。单抗能明显降低芽管诱导诱导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 c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致病相-芽管有高度的特异性,为早期、快速地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前景。M cAb03.2C1-C2对菌相转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并初步分析白念珠菌长片段基因表达序列分析(LongSAGE)标签。方法建立了一种高通量鉴定LongSAGE标签的技术,应用该技术可批量扩增白念珠菌LongSAGE标签,使其由17bp扩增至相应的3'cDNA末端,扩增产物TA克隆后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GLGI)。结果30条多重匹配标签中28条得到稳定有效的扩增,40个无匹配标签中30条得到有效扩增,其中21条证实为新表达序列标签(EST),可能代表新的基因,9条和已知基因有一定同源性,可能是已知基因或其同一家族基因。结论应用高通量GLGI技术成功鉴定了白念珠菌LongSAGE标签,为进一步研究白念珠菌菌相转换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