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原肺心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循环系统障碍疾病,随着病情逐步进展,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超过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protein B1,HMG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吴奋  黄静  陈湘清  李文栋  朱兴丽 《武警医学》2006,17(12):917-9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易并发各种电解质紊乱。长久已来,临床工作者对于肺心病并发低钾、低氯血症很重视,对其治疗也非常积极,但对于低钠血症往往注意不够,为了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笔者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院慢性肺心病伴低钠血症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的一类心脏病。在我国,80~90%以上的肺心病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所至,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引起。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患病率增高。急性发作以冬季、春季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可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胸、肺疾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继而引起以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缺氧性心脏病。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27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性慢性肺心病呼吸指数(RI)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188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了肺泡气氧分压(PAO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Acutecarpulmonale ,ACP)比较常见。血瘀证在ACP的患者具有普遍性[1 ] ,为此 ,我们对 84例ACP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进行了检测 ,并与正常人对比分析 ,以期探讨ACP瘀血证的病理实质。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84例中男 5 0例 ,女 34例 ,年龄 4 2~ 84岁 ,平均年龄 6 6 .5岁。病程 1 0a以内 2 6例 ,1 0~ 2 0a 4 2例 ,2 0a以上1 6例。病情属轻度 1 4例 ,中度 32例 ,重度 38例。正常对照组 6 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4 0~ 73岁 ,平均年龄6 1 .8岁 ,从体格普查正常、中医辨证无异常的人群中抽取。与AC…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01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ASP)组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分别对比入院后24 h内3组血清PCT、HMGB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另选择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P患者的PCT、HMGB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AP病情的加重,PCT、HMGB1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 早期检测PCT和HMGB1,可尽早明确AP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及白介素6(IL-6)血清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及COPD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将其分为单纯COPD组(A组,n=56)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n=40)。另选取20例健康研究对象作为健康组。采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评价各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MGB1、TNF-a、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MGB1、TNF-a、IL-6水平与肺功能、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B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A组和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的FEV1%及FEV1/FVC%均低于A组和健康组,且A组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的HMGB1、TNF-a及IL-6均高于A组、健康组,且A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TNF-a、IL-6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与FEVI%、FEV1/FVC%呈负相关。HMGB1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 HMGB1、TNF-a、IL-6介导了COPD全身炎症反应,这些细胞因子在COPD、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2007年3月,我们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采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42~83岁,平均64岁。病程(8.7±2.6)年。诊断标准按照第三届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常规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基础上,人血清蛋白每2~4天给予5~10g,氨基酸每2天500ml,脂肪乳每天500ml,血浆每周400ml,分别间断静脉滴注,同时静脉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5周为一疗程。1.3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咳、痰、喘及呼吸困难消失,发热、腹胀消失,尿量恢复正常,皮肤、黏膜、甲床发绀消失,肺部湿啰音、肝大、全身及下肢浮肿消失;(2)有效:咳、痰、喘及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发热、腹胀明显减轻,尿量基本恢复正常,皮肤、黏膜、甲床发绀明显减轻,肺部湿啰音明显减轻,肝大明显缩小,全身及下肢浮肿明显减轻;(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1.4结果60例中,显效8例(26.7%),有效17例(56.7%),无效5例(16.7%)。治疗后血浆清蛋白(64.8±14.5)g/L,转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疗程5周,治疗组予以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血浆等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葡萄糖等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提高,电解质紊乱纠正,肺功能、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26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给予氧疗、平喘、祛痰、抗感染、抗凝、强心利尿、降低心脏负荷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显效率:I组29.8%,II组59%(P<0.01);总有效率:I组61.8%,Ⅱ组7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病死率:I组19.8%,II组5.2%(P<0.05).因呼吸衰竭病死率:I组16%,II组3.73%(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Ⅱ组(12±8.8)h,I组(30±7.5)h(P<0.01).结论 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集束化肺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FEV1及LVE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集束化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联用硝酸甘油和速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住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予短效洋地黄制剂。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和速尿治疗。结果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5.9±2.1)天,显效率25.8%,总有效率64.5%;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4.2±1.5)天,显效率58.1%,总有效率87.1%;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硝酸甘油联合速尿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率衰竭比常规治疗疗效更好,显效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救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重度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抗感染、改善通气、加强营养、必要时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等常规方法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同时予以静脉补钠纠正低钠血症。CBP组19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CBP救治。比较CBP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24、36、48 h的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和CBP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天血钠及血浆渗透压的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及CBP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天的Glasgow评分及APACHE评分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CBP组治疗后4 h与治疗前的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8、12、24、36、48 h与治疗前的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BP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血钠及血浆渗透压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的指标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lasgow评分与APACH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CBP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48 h Glasgow评分明显上升,而APACHE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C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P救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重度低钠血症的疗效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低,比较安全,并可在床边进行治疗,便于对患者的观察及抢救,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和BNP的影响。方法将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解痉、祛痰、吸氧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0.5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和BNP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和BNP水平明显下降,与实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血栓通可降低肺动脉压和BNP,可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接受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气相关指标、脑尿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为80.0%(32/40),B组有效率为95.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急性加重次数为(2.26±0.36)次,少于A组的(3.17±0.4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B组的第一秒钟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一秒钟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峰流速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组脑尿钠肽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的脑尿钠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是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至右心衰竭,增加心脏后负荷的同时加重组织缺氧,继发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和心肺功能衰竭.因此,低氧血症,组织缺氧时红细胞增加和因此而起的血粘稠度增加是加重心肺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开始治疗前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5、TNF-α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70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5、TNF-α浓度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IL-5、TNF-α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5、TNF-α明显升高,提示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COPD缓解期虽然炎症明显减轻,但细胞因子仍持续升高并持续引起组织损伤。IL-5、TNF-α等细胞因子的监测对COPD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