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鹏 《首都医药》2009,16(20):51-52
目的建立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2V/V),检测波长:249nm;流速:1ml·min^-1。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分别在21.8-217.4μg·ml^-1(r=0.9997)、10.1~101.4μg·ml^-1(r=0.9994)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0.9%)和98.4%(RSD=1.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建立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40:60:0.5),检测波长;245nm,流速1ml/min,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0.4~2.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1.0000,平均回收率在99.2%,RSD=0.3%(n=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测定维生素C葡萄糖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采用NH2柱;以磷酸二氢钾溶液(取磷酸二氢钾2.72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乙腈(1: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维生素C的浓度在5~2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0.92%(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与国家标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RP—HPLC测定痢必灵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痢必灵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的色谱柱;以0.05mol/L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H3PO4调pH2.5)-甲醇-乙腈-高氯酸钠(90:2:8:0.6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为30℃。结果苦参碱在0.126~1.2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n=6),氧化苦参碱在2.9215~29.21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6)。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9.2%(RSD=2.2%)、99.4%(RSD=0.9%)。结论HPLC法测定痢必灵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痢必灵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复方桑参米诺地尔搽剂中米诺地尔的HPLCLC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桑参米诺地尔搽剂中米诺地尔的含量。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10:50),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30nm,内标为对乙酰氨基酚。米诺地尔在3.649。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大于98%,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松涂剂中甲硝唑和维生素B2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反相HPLC法测定甲松涂剂中甲硝唑和维生素B2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8:62),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25℃。结果甲硝唑和维生素B2分别在20~160μg/ml(r=0.9999)和12—96μg/ml(r=0.9999)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5%(RSD=0.56%)和99.17%(RSD=0.47%)。结论本方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7.
用HPLC测定复方岩白菜素片中岩白菜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岩白菜素在6~8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为99.4%,RSD为0.3%(n=6);马来酸氯苯那敏在5~7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为99.5%,RSD为0.6%(n=6)。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Eclipse XDB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95:5),检测波长为249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维生素C进样量在0.08-0.7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RSD为1.5%(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维C银翘片的维生素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双氯芬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采用C18柱,甲醇-5%乙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nm。双氯芬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分别在8~128μg/ml和32~5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9.3%,RSD分别为0.76%和0.50%。  相似文献   

10.
刘水平  胡雪来 《中国药业》2008,17(16):43-4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特灵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49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8.128~97.5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83%,RSD为1.0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控制感特灵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维生素C咀嚼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95∶5);流速为0.6 ml/min;波长为244 nm;柱温为30℃。结果:维生素C在2.098~62.9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52 182X-6 092.4,r=1.000 0),辅料无干扰,回收率为97.5%,RSD为1.2%(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可为该制剂提供严格可控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左氧氟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任晓明  李仲昆  秦弘 《中国药师》2003,6(4):212-213
目的:考察室温下8h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配伍后0-8h内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及稳定性。结果:室温下8h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后外观、含量、pH均无显著变化。结论:8h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维C银翘片糖衣片和薄膜衣片中化药成分维生素C体外溶出度曲线,以建立确定产品一致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浆法,以0.5%亚硫酸氢钠(用磷酸调节pH=1.5)为溶出介质,温度控制在37℃±0.5℃,转速75r· min -1,以包衣层脱落作为取样时间起点,考察两种规格的产品在90min内各相同取样点的累积溶出度。色谱柱为氨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mm ×4mm,5μm);以乙腈-0.01mol· L -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值至2.4)(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6nm;柱温为25℃;流速为1mL· min -1;进样量10μL。结果维生素 C在2.10~210.40μg· 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糖衣片、薄膜衣片加样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1.75%、100.46%。通过相似因子进行比较,薄膜衣片和糖衣片中维生素C的体外溶出曲线相似。结论该方法可行性、重现性均良好。且可推断二者溶出时间有所差异的原因是包衣材料的不同,这为后期即将进行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奠定理论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订健元片中维生素C的定量质控标准.方法色谱条件:C18柱,0.03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9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3nm.结果用该法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1%(n=9).结论本方法可用作该品种的定量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李婧嘉  张佟 《黑龙江医药》2010,23(3):367-368
目的:对比考察现行工艺生产维生素C注射液杂质安全性。方法:考察原料经生产工艺过程制成注射剂后是否引入铅砷等有害元素。结论:研究实验结果可靠,现行工艺对产品质量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注射剂的稳定性,用恒温加速实验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室温下维生素C,维生素B6分别与磷霉素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8h内各配伍液中各自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外观观察,pH值测量.结果室温条件下,磷霉素钠与VC配伍后其外观、pH值及含量都有变化,磷霉素钠与VB6配伍后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上述条件下磷霉素钠不宜与VC混合输注,磷霉素钠与VB6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尔康胶囊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C18柱,0.03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6nm。结果:该方法的维生素C的回收率为99.7%(RSD=2.2%,n=9);维生素B,的回收率为100.2%(RSD=0.5%,n=9)。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9.
曾国富  黄玉英 《海峡药学》2008,20(11):44-46
建立在微乳液CTAB-C5H11OH-H2O体系中,测定维生素C注射剂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果 表明:在该体系中,最大吸收波长为264nm,维生素C量浓度在0.90~18.0μg·m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对于不同批号的样品,回收率为97.0%~98.8%,相对标准偏差为1.1%.方法 操作简便快速,用于实际样的测定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L-抗坏血酸在流行性感冒中运用情况及临床治愈效果。方法:将流行性感冒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L-抗坏血酸联合治疗。结果:运用L-抗坏血酸联合治疗流行性感冒,退热疗效好(P<0.05)。结论:运用L-抗坏血酸,流感症状改变迅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