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祛湿化瘀通络方,对照组给予西医降糖药;2组疗程均为90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患者血尿酸和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适平每次3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祛湿化瘀通络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9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与糖适平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糖适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通络方。两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尿酸基线水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2天后,治疗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降低,对照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改善脂代谢紊乱;并对中医证候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通络方。两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尿酸基线水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2天后,治疗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灌胃对大鼠血尿酸、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SD大鼠以腺嘌呤、乙胺丁醇为造模剂,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喂养3周分别观察实验第7天、实验第21天,测定大鼠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结果:祛湿化瘀通络方有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利湿祛痰的矢志方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痰浊瘀阻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矢志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5%、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血尿酸、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有确切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毒祛湿、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解毒祛湿、补肾活血汤剂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尿酸(SUA)以及血、尿常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祛湿、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残存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尿毒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广东省名中医王子耀主任医师自拟尿毒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恶化、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186~442μmol/L)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纯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方。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10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改善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改善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贫血程度减轻和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肌酐倒数直线回归分析趋势的比较,统计学分析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毒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和尿毒症早期的患者,在一定时期内能较稳定地改善残余肾单位的功能,延缓其肾功能衰竭恶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痛风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治疗;2组均服药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sUA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TG、T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疗效显著,有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健脾化湿泄浊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加健脾化湿泄浊中药)35例,对照组(单纯改变生活方式)35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等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同时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健脾化湿泄浊中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尿酸、降低甘油三酯等;并且明显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滋肾汤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滋肾汤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滋肾汤加别嘌呤醇,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24小时尿微量蛋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24小时尿微量蛋白降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滋肾汤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血尿酸、减轻肾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络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期DN患者60例,分为通络益肾汤治疗组、络汀新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60 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尿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血流变性、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在改善DN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在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流变性、血脂、血糖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络益肾汤可明显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能显著降低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流变性指标。提示通络益肾汤对DN患者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发病在72h以内的急性脑栓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化痰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1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79.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和总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化痰通络方结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肾泄浊化瘀汤,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16.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化瘀汤有改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和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方,1剂/d,水煎服。2组均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通络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服用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研究组采用中药祛湿通络为主结合西药的方法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尿酸、血沉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药祛湿通络为主结合西药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虎杖萆薢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虎杖萆薢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等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虎杖萆薢汤可降低血尿酸、C反应蛋白以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通腑化瘀方口服,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铁蛋白及CT影像脂肪肝分度的变化情况,并于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相关指标。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停药3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铁蛋白、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停药3个月后组内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铁蛋白、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停药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T影像脂肪肝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T影像脂肪肝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蛎参定痛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蛎参定痛汤和卡马西平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蛎参定痛汤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