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普遍认为,甲亢母亲娩出的新生儿患一过性甲亢,是母亲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经胎盘传给婴儿的结果。现已证实,某些甲亢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抑制甲状腺刺激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因而被称为甲状腺刺激激素结合抑制物免疫球蛋白(TBII)。也证明了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刺激人类甲状腺组织产生cAMP(环磷腺苷),并被认为是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作者研究3例甲亢孕妇娩出的婴儿,其中1例发生典型的新生儿一过性甲亢。作者测定了这3例婴儿其母亲的血清TBII和TSAb浓度。病例家族1。母26岁,患甲亢,时值第32孕周。从第34孕周至分娩,用他巴唑治疗。于39孕周生一女婴(3,330 g)。生后第8天患婴活动过多且伴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甲状腺毒症是由人类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经胎盘传递而引起的。有突眼性甲状腺肿病史的母亲,其婴儿1.5~12%有新生儿甲状腺毒症,病死率为12~16%,66~100%病例有智力损害。治疗常给予芦文氏碘、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地戈辛、心得安、类固醇及镇静剂。亦有人提到过用换血疗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了1987年3月~1988年9月入院的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IDM)43例,以此了解慢性子宫内低氧血症和出生时铁状态间接指数间的相关性及确定IDM胎儿铁的分布。结果表明本组15例婴儿(35%)无血清铁异常,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总铁结合力正常(Dallman 0期)。28例婴儿(65%)出生时有铁生优异常:1期8例(血清铁蛋白<60μg/L并有或无血清铁<18μmol/L),2期9例(总铁结合力>60μmol/L和结合饱合铁减少),3期11例(FEP>126μg/dl,有显著红细胞生成破坏现象)。43例婴儿平均出生体重是3940±730g.平均胎龄是38±1周,大于胎龄(LGA)和适于胎龄(AGA)的IDM有异常血清铁测验率的分别是15/19(79%) 和13/24(54%),P=0.08;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自发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中英文文献。 结果:2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儿最初表现为甲减,经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分别于替代治疗20个月和9个月后自发发展为甲亢,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缓解。复习文献,有17例儿童及35例成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的文献报道。5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2.8(3~80)岁,男10例,女42例。原发疾病均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除18例甲减至甲亢整个过程均未检测TRAb、TBAb和TSAb外,其他病例在甲减时均有TPOAb、TGAb和TBAb显著增高,TSAb正常或降低,在发展为甲亢过程中,TPOAb和TGAb维持在较高水平,TBAb显著下降,TSAb持续升高。部分仅检测TRAb的病例,在甲亢时均出现TRAb增高。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极罕见。发生机制可能与TRAb相关,早期TBAb和TSAb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为新生儿急症,在新生儿期极为少见,多发生在甲亢母亲所产婴儿.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母亲未提供甲状腺疾病病史,易导致临床误诊,若不能及时治疗,重症患儿的甲状腺激素急剧增高,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可达15%~20%[1].现将我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胎儿窘迫后生育的婴儿其脐带血浆中的胃动素含量明显增高,推测后者可能刺激胎粪的排泄。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消化道激素在胎儿窘迫时可释放。提示这些激素在分娩期窒息的病理生理学中可能起作用。收集曾有胎儿窘迫的婴儿之脐静脉血浆,其中胎心有2种异常6例、3种异常2例(经证实胎心过缓或过速,Ⅰ型或Ⅱ型逸脱,搏动间隙减少)。5例婴儿在分娩前排泄胎粪,3例婴儿在出生时需复苏术。患婴与20例正常阴道分娩婴儿血浆标本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抑胃肽、胰高糖素、肠高糖素、胃动素、胃泌素、胰泌素、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和胰多肽(pp)。  相似文献   

7.
小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国内已有幼儿与新生儿甲亢的报道,婴儿尚不多见,现将我们近三年收治的7例婴儿甲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我科诊断为新生儿甲亢的病例,分析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12例新生儿甲亢中早产儿7例,足月儿5例,均有甲亢临床症状,其中1例出现甲亢危象。母亲均患有或曾经患甲亢。1例母亲在分娩前1天发现患有甲亢;7例母亲既往曾有甲亢病史,其中1例经规则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停药,但孕期未行甲状腺功能检查,3例孕前一直服药治疗,妊娠期停药,3例未规则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母亲妊娠5个月时诊断甲亢,一直服药治疗但症状未控制;1例母亲妊娠6个月时诊断甲亢,但未服药治疗。新生儿予以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2岁,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母亲患甲亢但不规则治疗是导致新生儿甲亢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甲亢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176例母亲HBsAg 阳性的新生儿分成3组,分别于出生时接种1支和2支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及出生时和出生2周时各用1支HBIG。接着在1、2、7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观察婴儿出现肝功能异常率、抗HBs 阳转率及接种疫苗前外周血抗HBs 浓度.认为出生时和2周时各用1支HBIG 优于其它方案。表明HBIG2支分2次用可发挥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围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原有甲亢或符合孕期甲亢诊断标准的孕妇的围生儿(妊娠并甲亢组)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孕前即发现有甲亢,孕早期发现7例,孕中期发现3例.28例口服丙硫氧嘧啶(治疗组),7例未服药或仅服少量镇静药物(未治疗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468例无任何并发症的健康孕妇的围生儿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围生儿死亡、甲状腺功能低下、窒息、畸形发生情况.结果 妊娠并甲亢组围生儿35例中新生儿窒息7例、早产儿6例、低出生体质量儿5例,新生儿甲低3例,围生儿死亡2例,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a<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3例,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各2例,均较未治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a<0.05),新生儿畸形和新生儿甲低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a>0.05).结论 妊娠期甲亢使围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显著增高.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药物治疗,可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在患儿治疗前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与探讨血清GGT和黄疸程度相关性及治疗后反应。方法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62例根据最初的黄疸直接胆红素(DB)高低分组:≤136.8μmol/L(组Ⅰ)30例,>136.8μmol/L(组Ⅱ)32例。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治疗前后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测。结果组Ⅱ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指标略高于组Ⅰ,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二组GGT差异有显著性,在组ⅡGGT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总胆红素(TB)及DB明显下降,ALT及ALP指标也表现为下降,组Ⅱ和组ⅠGGT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GGT水平与TB及DB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GT可作为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之一;动态观察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GGT变化是婴儿肝炎综合征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判断病情和预后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亲出生的婴儿中HIV1-DNA分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一种直接的工具。本文作者对刚果布拉柴维尔HIV1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应用PCR作前瞻性研究。对象及方法作者将婴儿分成2组。1组包括8名新生儿,其母亲分娩时即为抗-HIV1阳性。产后1天采集血标本。2组包括23名婴儿(11~48周龄,平均年龄27周),均出生于HIV1感染母亲。其中9名有HIV感染临床表现(例如淋巴腺肿大、肝肿大、体重减轻、肺炎),其中4名有AIDS相关临床症状。母亲和婴儿血标本均用酶免疫法和印迹法检测抗HIV1。如果血清含有至少2个外壳糖蛋白抗体,结果即为阳性。  相似文献   

13.
876150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甲状腺疾病血清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意义/王聆…//中华儿科杂志。—1987,25(3)。—134~136采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法提取甲状腺微粒体抗原(TMAg),去除混杂的甲状腺球蛋白。将其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1名健康儿、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克汀病和单纯甲状腺肿(甲肿)患儿血清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婴儿痉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整理23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尿CMV DNA定量、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患儿母亲乳汁中CMVDNA定量等.结果 尿CMV DNA定量>10~3 18例(78.3%),血清CMV-IgM抗体阳性5例(21.7%),患儿母亲乳汁中CMA-DNA定量>10~3 4例(17.4%).结论 婴儿痉挛患儿尿CMV-DNA定量、血清CMV-IgM抗体以及患儿母亲乳汁中CMV-DNA定量阳性率高,3种CMV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检出阳性率较高,提示CMV感染可能与婴儿痉挛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妊娠中期母亲铁营养对婴儿早期铁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母亲妊娠中期铁营养对婴儿早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测定母亲妊娠中、后期及脐血血清铁蛋白(zerum ferritin,SF)及血常规,随访至婴儿3~5月龄测婴儿血常规、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IR).比较母亲不同铁营养状况与婴儿血清sTIR水平关系.结果 (1)100对母亲-婴儿完成全程随访,婴儿有39例铁缺乏,92.31%(36/39)的母亲妊娠中期铁缺乏.(2)母亲妊娠中期患铁缺乏症的婴儿早期铁缺乏检出率明显高于母亲中期铁营养正常婴儿(X2=11.567,P<0.005),母亲妊娠中期为缺铁性贫血的婴儿铁缺乏症检出率明显高于母亲妊娠中期为隐性铁缺乏的婴儿铁缺乏症检出率(X2=7.356,P<0.01);母亲妊娠中期缺铁的婴儿早期血清sTIR值明显增高(P<0.005);妊娠中期母亲存在缺铁性贫血、隐性铁缺乏的婴儿血清sT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中期母亲SF水平与3~5月龄婴儿sTIR值存在负相关性(r=-0.7552,P<0.01).结论 3~5月龄健康婴儿的贫血可能同胎儿期铁贮存不足有关;母亲妊娠中期缺铁可减少胎儿期铁贮存,影响婴儿早期的铁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单独乙型肝炎(HB)疫苗或 HB 疫苗与 HB 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预防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价值已完全肯定,但长期效果尚不清楚。作者进行了3年随访对照研究。对象与方法将香港某产院 HBeAg 携带者母亲的235名婴儿随机分为4组:Ⅰ(60名)、Ⅱ(64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以及IL8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儿和16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分别检测血清IL8的含量。结果甲亢和甲低患儿血清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甲亢和甲低患儿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患儿治疗缓解后血清IL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参与AITD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IL8水平变化可作为AITD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系统 ,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6月对 12 2例母亲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甲状腺功能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1)格雷夫斯病母亲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 (32 2 4 4± 330 2 )g ,明显低于健康母亲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母亲的新生儿 ;(2 ) 12 2例新生儿中 ,甲状腺功能正常 97例 ,暂时性促甲状腺激素 (TSH)升高 2 1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例 ,与同期健康母亲的新生儿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且 4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新生儿 ,其母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均不正常。结论 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尤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不正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大 ,加强对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母亲及其孩子的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的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以下称先甲减)之普查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病率为1:4,000。在新英格兰地区普查时发现27例初生婴儿患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27例均为足月产健康不佳婴儿,年龄是2~21周,平均6.5周。在进行放射性核素研究前无1例用过甲状腺制剂。测定血清的T_4(甲状腺紊)、T_3(三碘甲腺原氨酸)、TSH(促甲状腺激素),为估算出TBGI(甲状腺素结合球蛋指数)而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 ]患儿血清瘦素 (leptin)水平变化 ,探讨血清瘦素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2 0例甲减患儿、17例甲亢患儿和 2 5例健康儿童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 (TSH)等指标。结果 甲低组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经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后 ,其血清瘦素浓度上升至正常水平 ;甲亢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血清瘦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