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肿大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对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等慢性肝病也可见有脾肿大。关于无症状的HBsAg 携带者的脾肿大尚未见有报告。本文作者采用超声断层法测量脾脏大小,结果发现 HBsAg 携带者较之 HBsAg 阴性者的脾脏显著增大。HBsAg 携带者是至少2次检查发现HBsAg 阳性而确定的,共314例,另有  相似文献   

2.
脾肿大可由细菌、病毒、原虫和其他寄生虫引起的血液病和感染性疾病所致,也可见于免疫性和结缔组织性疾病。在病毒性疾病中,脾肿大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在慢性肝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变时也常可见到脾肿大。但尚未见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的脾肿大报道。为此作者对HBsAg高流行区的HBsAg携带者测定了脾脏大小,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1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良  万年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3):328-329,333
本文对我院1993年届大学生1645名进行入学体检复查,检查出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1例,其携带率为6.14%(4.98% ̄7.30%),并对101例携带者进行连续4年随访。4年中阴转7例,阴转率为6.9%(1.98% ̄11.88%);其滴度消失变化较大。4年期间e抗原(HBeAg)的阳性率30.75%(26.07% ̄35.43%),但每年中间稍有增减变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ASC)的感染特点,探讨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和抗-HBc检出的相关性,为制订ASC的管理措施和消除乙肝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1201份HBsAg阳性血清来源于2001年1~12月到我站预防医学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筛选出的ASC。HBsAg、HBeAg、抗-HBe、抗-HBc,检测利用ELASA法。[结果]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9.13%、37.46%、67.44%,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抗-HBc关系密切,HBeAg以高滴度为主,抗-HBe则多分布在低滴度者中,而HBsAg滴度的高低与抗-HBc检出关系不大;30岁以下青年人中HBeAg检出明显高于30岁以上中壮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滴度高低与HBV传染性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43例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3例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年随访观察浙江印刷集团公司医务室310004高旭东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而观察6个月肝功能正常者,我国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15%[1]。本文对我集团公司某厂集体体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的HBeAg、HBV-DNA和Dane颗粒检查,揭示HBeAg、HBV-DNA均为阳性HBsAg的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具有传染性,而单纯HBsAg阳性(HBeAg、HBV-DNA均为阴性)血清传染性不强。
经三年观察,发现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对同一个班内密切接触者能引起HBV感染,其感染的相对危险性比对照组高3.7倍。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六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在国内均有发生和流行。根据疫情报告,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为950/10万人,其中乙型肝炎占36%~41%。推算我国有6~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其中1亿2千万人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对HDsAg携带者的诊断多  相似文献   

8.
HBsAg阳性与阴性对照者,经4年的转归研究,325例HBsAg阳性者,阴转52例,阴转率为16%,发展为慢性肝炎者46例,占14.15%。对照组325例中阳性57例,感染率为17.54%。并发现阴转率与年龄大小及HBsAg滴度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健康携带者算不算病人?肝脏是否存在病理改变?有没有传染性,是否成为传染源,应如何对待等问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现将国内外对 HBsAg 健康携带者的认识综述如下。一、HBsAg 健康携带者的概念:一般认为 HBsAg 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旦白质外壳,在一般情况下检测 HBsAg 的阳性与否以区分甲、乙两型肝炎。但是,HBsAg 不仅在急性、慢性肝炎病人中能够检出,而且在健康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 HBsAg 携带者。但对 HBsAg 健康携带者的概念认识是不一致的;有人认为 HBsAg 阳性持续三个月或四  相似文献   

10.
杨月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8):862-862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HBV携带者有1.2亿。2004年我校对人校新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无症状HBV携带学生(以下简称ASC)占查体总人数的8.29%。为了减少乙型肝炎(乙肝)的发病率,使ASC能顺利完成4年学业,并有一个良好的转归,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对ASC医学观察4a,每年定期复查1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鉴别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次感染与持续感染状态,作者对初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4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与183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采用单克隆抗-μ和抗-Υ方法,分别测定了其血清中的抗-HBcIgM和IgG。结果:4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Bc IgM显著地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携带者阴转规律的探讨赵守军,徐志一,邢占春,谢永富,马景臣,张勇,孙永德作者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携带者的长期随访资料,分析探讨HBsAg持续携带者的年阴转率,阴转率与年龄的依赖关系以及期望的阴转年数。在河北省正定...  相似文献   

13.
应用227例HBsAg持续携带者长期随访的资料,计算HBsAg持续携带者年阴转率;分析年阴转率与年龄的依从关系以及各年龄组HBsAg持续携带者的期望阴转年数.研究结果提示:各年龄组男女性之间年阴转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年阴转率的变化趋势为.0~4岁为0,5岁以后略有升降,50岁以后急骤上升,出现高峰.50岁以上的年阴转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下各年龄组(P<0.01),老年人HBsAg阳性率下降,可由此得到解释。根据年阴转率拟合的曲线方程,反映了年阴转率随年龄变动的关系。利用估计的年阴转率可以进一步推算HBsAg期望阴转年数,0~4岁组的平均期望阴转年数为49.3年.说明HBsAg携带状态的长期性.在乙型肝炎的预防对策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4.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认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巨大作用。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有40%~6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8%~10%的人群(约1.2亿人)是HBsAg携带者,怎样对待HBsAg携带者是人们深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父子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其子女间的遗传传递。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17个家庭234个个体进行了HBV五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及游离型HBV DNA检测。结果:HBsAg阳性父亲出生的子女与HBsAg阴性的父亲所生的子女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HBsAg父、子女同阳的63个家系中,HBV血清学标志组合父、子女同时阳性率为52.4%,其HBV DNA主要分布在父、子女同阳组合中,与其他标志组合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BV DNA与HBeAg标志呈一致性增高,HBeAg阳性父亲所生子女HBeAg和HBV DNA也都阳性。HBsAg高滴度的父亲HBV DNA与出生后的子女呈一致性增高。结论:HBsAg阳性者,通过父亲遗传传递给子代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205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七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世界各地已广泛存在。其携带率在我国大约为1-78%~13-9%[1],且乙肝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一定关系。为做好肝炎预防工作,本文对205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七年(1990~1996)随访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选1990~1996年在广州市的面粉厂、体育中心、饼干厂、肉联厂、调味厂、宾馆(二间)等七个单位体检查出单项HBsAg阳性146例和HBsAg、HBeAg双阳59例,经七年观察而无症状者为观察对象,共205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83…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0年11月至81年10月,对鹿寨县城镇、平原、山区三个公社的1,471名健康人作了血凝抗体的测定(PHA),结果最高抗体滴度伟1:64。  相似文献   

19.
筛选指标为预防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在特殊职业人群中筛选无症状乙肝携带者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科学地进行血清学筛选及其指标的意义作一简要论述.1 HBsAg由混合多肽组成HBV HBsAg基因的读码框架(ORF)含3个具有转录活性的启动子,第一个启动子位点主要合成小分子HBsAg(226(?)),称为Pre—S多肽,第二个转录启动子位点位于165碱基处,编码产生中分子HBsAg,含有S和PreS_2,第三个转录启动子位点位于357碱基处,编码合成大分子HBsAg,含有S、PreS_2、PreS_1抗原决定簇,PreS多肽具有与人肝细胞膜直接或间接结合的能力,有利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而PreS_1和PreS_2抗原则在病毒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