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内镜下鼻胆引流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患者 ,特别是老年患者 ,急诊手术的病死率很高。内镜下鼻胆引流 (ENBD)对这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现将 4 5例ENBD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4 5例患者为 1999年至 2 0 0 2在我院肝胆外科、干诊科、及中医科住院患者 ,在本院内镜中心行ENB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其中男 2 4例 ,女 2 1例。年龄 6 0~ 85岁 ,平均(70 1± 7 6 )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经超声、CT及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证实。其中 31例为良性胆道梗阻 ,14例为恶性梗阻。受选对象为血清总胆红素较高 (≥ 2 0 0 μmol/L)或已有胆管炎 (伴有发热 )。…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癌肿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各种影象学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着重讨论证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的价值和其它影象学的特征。资料来源收集1988~1990年因癌肿侵犯胆管内、外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均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上的改变。发现黄疸至住院平均为22.4±8.2天。全部病例均进行肝胆酶谱学(TB.ALT.ASTAKP、γ-GT)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经CT检查者47例,ERCP者27例,PTC者37例,腹腔动脉造影(SCA)者14例。  相似文献   

3.
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0年至1997年9月我们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与B超、CT对比,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67例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24~67岁,平均51.34岁。胆红素定...  相似文献   

4.
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吸虫致梗阻性黄疸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吸虫病是广东省常见病,主要影响胆道系统,严重者可发展为梗阻性黄疸。我院和南方医院1999-2003年共发现肝吸虫病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均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痊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中男43例,女9例,年龄32—83岁,平均61.3岁,均出现黄疸。其中17例发热,45例有不同程度腹痛,42例大便检查找到肝吸虫卵,全部病例均经腹部B超或CT检查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并予ERCP检查。2.器械:OlympusTJF200十二指肠镜,造影导管、乳头切开刀、导丝、球囊导管、鼻胆引流管及高频电发生器等配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胰疾病64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 ,本院共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ERCP) 5 4 8例 ,其中因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非胆源性胰腺炎、预防胆道感染或防止结石嵌顿、治疗胆瘘及减黄治疗而行鼻胆管引流术 (ENBD) 6 4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 2 7例 ,女 37例 ,平均年龄 5 3 2 (34~78)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2例 ,梗阻性黄疸减黄引流 19例 ,EST后引流 9例 ,非胆源性胰腺炎 2例 ,胆道术后胆瘘 2例。引流管留置时间 2~ 36d ,平均 4 7d。2 器材与方法2 .1 器材 OlympusJF IT30型纤…  相似文献   

6.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我院曾收治创伤性胆道出血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2.3岁.胆道出血的原因有:外伤性肝破裂8例,经皮肝穿刺造影(PTC)及(或)经皮肝穿刺插管引流(PTCD)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3例,诊断性肝穿刺活检1例.临床主要表现有黑便15例,呕血6例,胆绞痛11例,黄疸8例.所有患者根据病史、体征、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B超、CT或T管逆行胆道造影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5例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结果85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中,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115例次,胆道支架放置成功109例次,操作成功率为94.78%,消除黄疸总有效率为95.41%,并发症发生率为8.26%,平均存活期约为7.4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理等特点,对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是最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0年 ,我们用胆道镜和气囊导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及结石患者 4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2 9~ 74岁 ,平均 5 5 .4岁。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AOSC)急症胆道取石 胆囊切除 胆总管 T管引流 35例 ,左外侧叶切除 胆囊切除 胆道探查 T管引流 4例 ,胆道探查 胆囊造瘘 胆总管 T管引流 3例。本组均经 T管造影和 B超或 CT、胆道镜证实胆管狭窄。本组左肝内型 2 5例 ,右肝内型 1 1例 ,左右肝内型4例 ,肝外型 2例。膜状狭窄 1~ 2 mm9例 ;段状狭窄 2~ 3mm1 7例 ,…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3~1998年5年间共收治各类老年梗阻性黄疸60例,其中4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兹将这部分病例检查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老年梗阻性黄疸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0岁,平均662岁,平均血中胆红素定量1122μmol·L-1(56~287μmol·L-1,正常4~20μmol·L-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2893U·L-1(90~429U·L-1,正常0~50U·L-1),且经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CT扫描或手术证实梗阻部位。选择同期无梗阻性黄疸的肝胆胰疾病40例也行胃镜检查(男25例,女15例,年龄60~70岁,平均635岁),作为与梗阻性黄疸组的对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院用改进的普遍细长穿刺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肝胆系统疾病33例,成功率为89%。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0~73岁,病史2天至5年。其中有黄疸者32例,无黄疸者1例。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胆管梗阻继发梗阻性黄疸及化脓性胆管炎是临床重症 ,治疗较棘手 ,死亡率高。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淤积继发肝功能不全 ,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是致使恶性梗阻性黄疸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梗阻性黄疸采用非手术减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自 1979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 ,以其安全、方便、经济和确切的胆汁引流效果 ,确定了其在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地位。我院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放置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38例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选择 36例患者 ,男 2 1例 ,女 15例 ,…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我院收集105例胆道梗阻的CT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CT对胆道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男60例,女45例;年龄38~75岁,平均6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55例;上腹隐痛伴腹胀、食欲不振、乏力、黄疸28例;腹痛、发热、黄疸(Charcot三联征)22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CT及B超检查。 方法:GE公司ProspeedAI型螺旋CT机,层厚10mm,  相似文献   

13.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影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总结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影(PTGC)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经行无创影象检查[超声、CT和(或)MRI]未明确诊断的梗阻性黄疸28例,在施行PTC未获成功后,采用细针PTCC检查,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2岁(范围30岁~88岁),肝功能测定间接胆红素平均为87.2μmol/L(范围16.3μmol/L~413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为45.6μmol/L(范围12.7μmol/L~187.1μmol/L).PTGC采用抽吸法穿刺,以7~8肋间进针.穿刺成功后行多体位摄片,直到胆道系统显影满意为止.所有患者都进一步行手术和(或)ERCP予证实.结果施行PTCC患者共28例,无1例失败,成功率达100%,定位诊断率85.7%,定性诊断率71.4%.恶性胆道梗阻17例.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9例,定性诊断7例,定位诊断8例;胆管癌4例,定性诊断2例,定位诊断3例;肝门区癌肿(含转移癌)3例,定性诊断2例,定位诊断3例;胆囊癌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良性胆道梗阻10例.胆总管结石6例,定位诊断6例,定性诊断6例;乳头良性狭窄2例,定性诊断0例,定位诊断1例;慢性胰腺炎1例,定性诊断0例,定位诊断0例;先天性胆总管畸形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无1例与操作技术有关并发症.结论对于无创影象检查未能明确原因的梗阻性黄疸,而施行PTC未获成功者,采用PTCC不失为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途径,其可明显提高了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具有明显临床使用价值.且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在PTGC征象中从阻塞端的位置来诊断疾患更具意义.对于晚期患者或病性较重,不能耐受手术,可给予施行PTD,合并感染者,不但起到引流效果,且可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的给予.同时PTGD引流胆汁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早期胆囊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治疗高龄良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选取高龄(年龄75~99岁)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排除ERCP禁忌证后放置胆道支架置入引流。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症状缓解情况、黄疸指数恢复情况,术后胰腺炎、胆管炎、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放置胆道支架引流后均好转出院。24~48h腹部症状基本缓解,术后1~2周黄疸指数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例(3.85%)出现轻度胰腺炎,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5.77%)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未作特殊处理。术后3例(5.77%)出现基础合并症加重,其中1例出现心房颤动再发,2例出现COPD加重。术后住院期间无胆管炎发作,术后随访3个月中有3例(5.77%)出现胆管炎再发,给以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ERCP胆道支架治疗高龄良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而胆系的恶性肿瘤是引起梗阻性黄疸不可忽视的病因[1]。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造成胆管梗阻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文献多有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报道,较少有HCC侵犯胆管形成癌栓及其治疗的报道。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底,共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4 514例,其中HCC合并胆管癌栓71例(1.57%)。本文对17例有较完整随访记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胆管癌栓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2.8岁。根据临床症状、既往手术史、B超、CT、肝功能及AFP检查确诊为HCC,检出14例合并梗阻性黄疸,3例无黄疸。治疗前总胆红素15.1~406μmol/L。(正常参考值2~17μmol/L)主要症状为黄疸7例(41.2%)、黄疸伴腹痛6例(35.3%)、黄疸伴发热1例(5.9%)、腹痛3例(17.6%),另有消瘦、腹块、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所有病例均无外科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过程简介自1956年Kidd报告了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之后,伴随PTC技术的发展,开始了胆道介入放射学的历史时期。到七十年代初用经皮肝穿刺保留导管引流法对梗阻性黄疸减黄、减压,已作为一种非手术方式的新的治疗方法。1974年Molnar等报告过对梗阻性黄疸病人先以PTC查出胆道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继行经肝胆道解压治疗者共11例,接着由于细针肝穿胆管造影的应  相似文献   

17.
E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ahpy,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ERCP检查并经术后或病理检查确诊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9例,其中40例行ERCP、B超、CT检查,比较分析三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0例患者同时行ERCP、B超、CT检查,三种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7%、35.72%、64.77%,其中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超及CT检查(P<0.05).结论:ERCP在梗阻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优于B超和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与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22例,取胆汁标本,其中84例患者同时行血培养,分析良、恶性梗阻及不同方法治疗对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检出率有无影响,比较胆汁及血液病原菌检出率有无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检测出病原菌246例,检出率为76.40%;共检出病原菌2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8株,革兰阳性菌48株,真菌11株。256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者检出病原菌199例,检出率77.73%;66例行外科手术者检出病原菌47例,检出率71.21%,2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P=0.266)。28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检出病原菌215例,检出率74.65%;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检出病原菌31例,检出率91.18%,2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良、恶性梗阻患者胆汁病原菌菌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90)。胆汁标本与血标本病原菌种类相似,两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5,P0.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或外科手术的病原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部分不适宜ERCP及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血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9.
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良性梗阻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是新的内镜治疗技术,它对于解除胆道梗阻、提高手术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96年以来对58例急性良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行ENBD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58例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3~68岁,平均56.5岁。全部病例均有黄疸,伴有典型胆绞痛43例,伴发热及白细胞升高47例,血清胆红素平均为85μmol/L,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27例。有胆囊切除史者29例,胆肠吻合术者7例。 2.胆总管梗阻的原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B超和CT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51例,结石大小0.5~2.5cm,1枚结石者27例,多枚结石者24例。伴肝内胆管结石者4例,胆道蛔虫症5例,胆总管囊肿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开始随机选择自愿应用内镜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内镜胆道塑料内支架技术解除胆道梗阻,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共治疗肝门转移癌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其中肝癌13例,胆囊癌3例,胃癌14例,食管癌2例,回肠腺癌1例,胰腺癌5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92~521d,平均(185.42±104.41)d。随访观察5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3~14个月,平均(8.6±4.1)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2例。结论内镜支架引流术是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