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揭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髓质海绵肾临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行IVP检查,4例仅行CT平扫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肾实质内肾乳头区多发斑点状钙质样致密影,呈簇状分布成扇形排列。IVP表现为集合管扩张积液,内见结石,肾功能正常。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IVP和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后CT检查对肾和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IVP检查后显影不满意的患者60 min后行CT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上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成CT尿路造影(CTU).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诊治结果分别判定其对病变的检出率、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研究中43例IVP显影不满意的肾和输尿管病变的患者,CT加CTU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其中,肾和输尿管结石28例(65.1%),肾及输尿管结核4例(9.2%),输尿管肿瘤3例(7.0%),慢性炎症2例(4.6%).输尿管破裂1例(2.3%),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4.6%),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2.3%),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例(2.3%).腹膜后纤维化1例(2.3%).CT加CTU的整体诊断正确率为93%(40/43).结论:IVP后CT检查对IVP显影不佳的肾及输尿管疾病有很高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IVP显示不良者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39例IVP检查2小时后仍有一侧或双侧尿路不显示或显示不良的患者,随即于2-6小时进行CT平扫。完成后进行多模式成像处理: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结果梗阻所致尿路显示不良29例,其中结石23例,炎性输尿管狭窄4例,肾囊肿压迫至狭窄1例,输尿管癌1例。肾功能不全致尿路显示不良10例,其中慢性肾盂肾炎并肾癌3例,肾结核所致的肾自截2例,肾动脉狭窄性肾萎缩3例、急性弥漫性肾盂肾炎、神经源性膀胱各1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IVP显示不良者能很好地显示尿路系统,避免了再行MSCTU及采用逆行尿路造影或经皮肾盂穿刺做尿路造影等侵袭性检查措施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进展期胃癌术前CT分期,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地手术探查。方法对68例胃癌患者进行CT扫描,对无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者进行手术,手术所见和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手术所见与CT表现的符合率为92%。结论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检查能够准确地对胃癌进行CT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法CTU在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无上尿路疾病的患者行CT泌尿系成像资料.其中30例行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另外30例行常规单次团注对比剂多期扫描,对分泌期图像肾盂及各段输尿管管腔扩张度评分并记录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有效剂量,比较两组扫描方法 间的差异.结果 肾盂及各段输尿管管腔扩张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泌尿系统管腔内CT值及患者所受辐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法CTU图像在泌尿系扩张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使获得图像更加有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腰腿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本院诊断治疗的600例腰腿痛的CT征象。结果椎间盘膨出567例,椎间盘突出296例,椎体骨质增生585例,小关节增生518例,真性脊椎滑脱5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209例,中心性椎管狭窄265例,侧隐窝狭窄289例,椎间孔狭窄367例,椎间盘退变、真空征阳性508例,许莫尔氏结节468例,盘黃间隙狭窄367例,上关节突内突269例。结论 CT对明确引起腰腿痛的原因、预后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表现,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CT对于结肠癌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显示肠壁增厚19例,肠腔软组织肿块17例,肠肠狭窄和形态不规则14例,肠套叠1例。结论: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胡桃夹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rtery,AA)夹角内走行时受到挤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3-45岁。临床表现为左侧腰部不适或偶有隐痛,4例均有血尿,临床首诊怀疑尿路结石或肿瘤,常规超声检查无明确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CT和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90例卵巢肿瘤的CT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卵巢肿瘤CT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腺瘤、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结论 :卵巢肿瘤的CT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CT造影成像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疾病及时准确诊治提供客观依据。下肢静脉CT造影成像方法众多,本文旨在概括阐述直接法下肢深静脉CT造影成像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静脉肾盂造影前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回顾近年来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包括灌肠法、口服导泻法及口服导泻联合灌肠法,因口服导泻法应用最为广泛,故着重分析了运用西药、中药及多种药物联合导泻的原理、用法及不良反应。分析表明,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适用人群、安全性、经济性各有不同,应在充分考虑受检者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午进行静脉肾盂造影肠道准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涤新 《现代医学》2004,32(4):243-244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下午进行静脉肾盂造影 (IVP)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将 13 1例患者 ,按准备方法的不同分为甘露醇下午组、蓖麻油下午组以及番泻叶上午组 (对照组 ) ,根据排便效果、腹部影像质量对 3种肠道准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蓖麻油下午组的影像质量效果优于甘露醇下午组 ,与传统的番泻叶上午组的影像质量效果相仿。结论 以蓖麻油为泻剂用于下午IVP的肠道准备 ,能达到影像质量所需要求 ,是下午进行IVP检查肠道准备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张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联合即时CT靶扫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B超发现泌尿系疾病患者采用低张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并对于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或需进一步观察的进行即时CT靶扫描。结果:100例低张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效果满意,共诊断泌尿系结石84例,泌尿系肿瘤13例,输尿管结核2例,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并对21例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进一步对病变进行观察的患者进行CT即时靶扫描。结论:低张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合联合即时CT靶扫描是一种准确、合理、价廉的检查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加压法静脉肾盂造影方法的评价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获取高质量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影像资料的最佳技术方法以保障全面、准确的诊断.方法:研究组为非加压法IVP 300例,其中头低足高位100例,动态头低足高体位100例、低张常规位100例;100例常规加压法VIP作为对照组.由高年资技术人员与副高级职称医生对两组显影效果、图像质量、诊断要求进行评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300例因无加压痛苦,全部顺利完成符合诊断要求的VIP检查;对照组100例因年老、体弱、肥胖、下腹部病变等不能承受腹部加压而于检查中途解压以至于无法达到诊断要求者达5%(5/100)、图像欠佳影响诊断者13%(13/100).研究组300例.肾盂肾盏、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输尿管全程清晰显示为93.7%(281/300),显示欠佳但达到诊断要求6.3%(19/300).研究组因诊断要求需改变体位多角度摄片以显示病变细节11.7%(35/300);对照组需要多角度摄片而无法完成7%(7/100).尿路全程显影率:研究组93.7%(281/300),对照组43%(43/1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检验意义(P<0.01).结论:非加压法IVP具有免除加压痛苦、清晰显示解剖、病变细节、尿路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加压法等优点,优于加压法.  相似文献   

15.
唐卯吉 《吉林医学》2013,34(9):1605-1606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致重度肾积水静脉肾盂造影肾不显影后补充检查CT+3D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度肾积水静脉肾盂造影肾不显影后经螺旋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诊断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肾结石1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1例,中下段结石10例,膀胱结石1例,尿道结石1例;与经静脉肾盂造影后螺旋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一致,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病例经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或显影淡,结石部位、大小、数目均无法确定,且阴性结石无法显示;造影后加做螺旋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明确有无结石,明确结石部位、数目及梗阻部位,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技术评估静脉肾盂造影(IVP)示无功能肾患者的实际肾功能状态。方法回顾 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IVP检查提示无肾功能,并同时进行了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的107例泌尿 外科肾疾病患者,研究患侧肾双血浆法GFR测定值(GFR双血浆)及Gates’法GFR测定值(GFRGates’),结合功能动态影像,将测量结 果按GFR双血浆值分成4组:(1)轻度受损组:GFR双血浆≥30 mL/min;(2)中度受损组:GFR双血浆介于20~30 mL/min;(3)重度受损组: GFR双血浆介于10~20 mL/min;(4)无功能组:GFR双血浆≤10 mL/min,计算各构成比并比较各组GFR双血浆及GFRGates’。结果107 例 IVP 无功能肾患者中,GFR双血浆提示肾功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无功能分别为12 例(11.2%)、33 例(30.8%)、41 例(38.3%)、21 例(19.6%),GFR双血浆和GFRGates’在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重度受损组GFR双血浆 值为13.9±6.2 mL/min,低于GFRGates’的18.8±4.2 mL/min,t=-2.7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肾功能组GFR双血浆值为4.5± 2.1 mL/min,低于GFRGates’的7.2±3.2 mL/min,t=-3.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P检查提示无功能的肾疾病患者只 有58%的患者肾功能受损在重度及以下,术前需要进一步行SPECT肾动态显像检查来评估患肾的真实肾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鲁键  黄小伟 《吉林医学》2013,34(11):2010-2011
目的:对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肾脏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00例,采用肾脏CT进行临床检查;乙组患者106例,采用肾脏CT联合静脉肾盂造影进行临床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确诊断率。结果:乙组患者准确诊断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操作时间显著长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采用静脉肾盂造影进行检查可显著提高患者肾盂性疾病、肾盂静脉后输尿管结石、肾盂静脉后输尿管狭窄等疾病的诊断率,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检查和诊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方法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1)肾动态显像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设备为Philips Fort SPECT,99Mo-99Tcm发生器由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提供,配套药盒DTPA(注射用亚锡喷替酸)由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提供。(2)Philips16排螺旋CT,层厚5mm,螺距5mm。(3)Philips Essenta RC数字胃肠机,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50ml:33.9g)。(4)分组:①肾动态显像加GFR测定与CT联合检查组。②肾动态显像加GFR测定与静脉肾盂造影联合检查组。③静脉肾盂造影肾、输尿管未见显示(单侧或双侧)组。结果肾动态显像加GFR测定与CT、静脉肾盂造影符合率高。CT、静脉肾盂造影为临床提供详细解剖信息,肾动态显像加GFR测定提供详细分肾功能量化信息,功能评价优于肾盂静脉造影。结论肾动态显像加GFR、CT组合为评价肾脏、输尿管的解剖和功能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静脉肾盂造影病人肠道准备中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肾盂造影术(IVP)前行肠道准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和常规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IVP术前行肠道准备病人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健康指导。结果两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3.8%)与对照组(7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84例患者轴位CT扫描后行MPR和3D成像,并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结果 8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胫骨外侧平台骨折36例,内侧平台骨折2例,平台中线前、后边缘骨折12例,单纯髁间隆突骨折7例,全平台粉碎性骨折27例.X线平片漏诊4例,CT更正X线分型9例.MPR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3D成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关节面碎裂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 MPR和3D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准确测量劈裂和塌陷程度,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