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分别为1、2、5、10mmol/L)培养3、6、12、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阿司匹林能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通过减少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分别为1、2、5、10 mmol/L)培养3、6、12、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形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 结果:阿司匹林能减少外周血EPCs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减少.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和iNOS含量亦随阿司匹林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 结论:阿司匹林通过减少EPCs中iNOS含量,降低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对体外培养下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DF-521)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中,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DF-5210.05BU/ml)、中剂量干预组(DF-5210.1BU/ml)和高剂量干预组(DF-5210.2BU/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一步鉴定EPCs。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及黏附能力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F-521干预组均随浓度增加明显提高EPCs的数量;中剂量干预组作用24h时对EPCs的数量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增加近1倍(P<0.05)。DF-521对于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也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DF-521可增加体外培养条件下EPCs的数量并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4天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雌二醇(分别为0.001、0.01、0.1μmol/L)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雌二醇剂量依赖性增加EPCs数量并显著改善了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雌二醇可增加培养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I)、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荧光双染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单个核细胞培养4d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黄芪甲苷干预组。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分别为10μg/mL、20μg/mL、40μg/mL)培养72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EPCs数量增加,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增强,且黄芪甲苷20μg/mL时作用最显著。结论黄芪甲苷可增加体外培养的EPCs数量,改善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 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的EPCs,将淫羊藿苷加入相应培养基,并根据加入培养基中淫羊藿苷的浓度0、10、20、50μmol/L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继续培养细胞48 h。然后检测各组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淫羊藿苷干预组的外周血EPCs的数量以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中高剂量组(50μmol/L)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明显增加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以及血管生成能力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EPCs,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后,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将贴壁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终浓度10μmol/L)、通心络组(终浓度0、50、100、200、500、750和1000μg/ml),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60和72h)后,检测细胞形态及计数,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Transwell小室、黏附功能检测评价其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通心络组、阿托伐他汀组均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EPCs数量,显著改善其增殖、迁移、黏附能力,通心络在500μg/ml时对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善最为显著。采用500μg/ml的通心络进行时效作用的研究,各组呈时间依赖性增强,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72h达到高峰。结论:通心络和阿托伐他汀均能在体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EPCs,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姜黄素(0、5、10、15μmol/L)培养一定时间(6、12、24和48h)。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分别观察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并RT-PCR半定量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姜黄素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EPCs的体外增殖、黏附、迁移、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并上调eNOS基因表达,促进EPCs来源的NO的释放(P〈0.01)。结论姜黄素增加体外EPCs数量及改善其功能,上调eNOS基因表达并增加EPCs来源的NO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成芪红合剂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收集贴壁细胞,分别用含低、中、高剂量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的条件培养液培养12 h、24h、48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EPCs生长情况.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数量和黏附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芪红合剂含药血清能增加EPCs的数量,且能改善EPCs黏附能力,并且其影响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时间依赖性.低剂量芪红合剂组较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且在同一剂量组中,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对EPCs数量和黏附功能的影响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于72 h达到高峰作用(P<0.05).结论 芪红合剂能促进体外培养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和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分为对照组和VEGF干预组。VEGF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VEGF(25,50,75,100μg/L)培养48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RT—PCR法半定量检测VEGF对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VEGF对EPCs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VEGF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EPCs数量并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VEGF可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促进EPCs分泌一氧化氮。结论VEGF可能通过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影响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s)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 (10 -3 mol/L、10 -5mol/L、10 -7mol/L、10 -9mol/L)干预一定时间 (6、12、2 4h和 4 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并观察缬沙坦的影响。结果 AngⅡ促进外周血EPCs扩增 ,10 3 mol/LAngⅡ作用 2 4h对EPCs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P <0 0 1)。AngⅡ也显著增强了外周血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而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的这些作用。结论 AngⅡ可通过血管紧张素 1受体介导增加EPCs数量、改善其功能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omocysteine (Hcy) has influences o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number and activity. Total mononuclear cells (MNCs) were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by Fi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then the cells were plated on fibronectin-coated culture dishes. After 7 d cultured, attached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Hcy (to make a series of final concentrations: 10, 50, 100 and 200 micromol/l) or vehicle control for the respective time points (6, 12, 24 and 48 h). EPCs were characterized as adherent cells double positive for DiLDL uptake and lectin binding by direct fluorescent staining under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EPC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activity were assayed with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modified Boyden chamber assay and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kit, respectively. EPCs adhesion assay was performed by replating those on fibronectin-coated dishes, and then adherent cells were counted. Incubation of isolated human MNCs with Hcy dose and time depende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EPCs, maximum at 200 micromol/l, 24 h (approximately 50% reduction, P < 0.01). In addition, Hcy dose and time dependently impaired EPC proliferative, migratory, adhesive and in vitro vasculogenesis capacity. In conclusion, hyperHcy may induce the reduction of EPCs with decreased function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 mg/L)、干预1组(终浓度1 5 mg/L)干预2组(终浓度30 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 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 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 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用其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SDF-1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 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 NC s),由BS-1和D iI-acLDL荧光双染鉴定。加入不同浓度SDF-1 a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M TT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 s的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采用血清饥饿法和紫杉醇诱导EPC s凋亡,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DF-1a对EPC s凋亡率的影响。结果:SDF-1a剂量依赖性增加EPC s数量(P<0.01),并显著改善了EPC s的粘附、迁移和增殖能力(P<0.01),显著降低EPC s凋亡率(P<0.01)。结论:SDF-1a可增加小鼠骨髓源性EPC s的数量并改善EPC s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通心络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分别观察50、100、200、500、750和10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和5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作用0、6、12、24和36h后,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结果:不同水平的通心络均改善了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的功能,且在500μg/ml时作用最为显著。采用500μg/ml的通心络进行时效作用的研究显示,通心络呈时间依赖性地增强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在36h达到高峰(P〈0.01)。结论:通心络能显著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这可能是通心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