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因别嘌呤醇引起的13例重症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7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1例,剥脱性皮炎型5例,年龄35~75岁,平均(55.6±16.8)岁,病情重、潜伏期长、内脏受累常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病程长、死亡率高。结论别嘌呤醇容易诱发重症药疹,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对此药的应用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2.
别嘌呤醇引起重型药疹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但在近年来的报道中 ,别嘌呤醇引起的重型药疹有增多趋势 ,且较其他药物引起的药物反应有不同之处。近来我们遇到的 3例重症患者 ,其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转归各不相同 ,在此介绍如下。患者一 ,男 ,80a ,因全身皮疹伴发热 5d2 0 0 1年 6月 1 2日收住院。入院一周前因“上感”服先锋霉素 6号、氟哌酸、去痛片、牛黄解毒片。因“痛风”口服别嘌呤醇 1个月。 5d前全身出现红色皮疹 ,伴瘙痒 ,逐渐增多加重。 2d前开始发热 ,38~ 39℃疑“药疹”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体检 :T…  相似文献   

3.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燕妮 《海峡药学》1995,7(3):113-113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具有潜伏期长.皮损反应笃重,全身症状及内脏损害多见,病程迁延反复等特点.因此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对控制药疹、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本文介绍1例别嘌呤醇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因激素使用欠妥,最终导致右眼内容物剜出的失误教训,观介绍以供同过借鉴.1.病例介绍:患者陈××,男,52岁.1994年12月24日因痛风服别嘌呤醇.1995年1月20目前后出现全身红斑丘球伴病痒,于2月6B就诊我科,诊断为别呢吟田致麻疹样型药疹.也停跟别国吟四,于息斯敏等治疗,无好转.于2月8日复诊,收住人院.体检: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丘…  相似文献   

4.
别嘌呤醇致严重药疹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我院收治别嘌呤醇致严重药疹死亡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女性 ,79岁。因全身皮疹 4个月、加重半月于 2 0 0 1年 12月 4日入院。患者曾有痛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房颤史。曾于4个月前服别嘌呤醇后全身皮疹伴发热 (服药 2 9天后发疹 )收治我院 ,经甲基强的松龙、补钙、抗过敏等治疗好转出院 ,期间因激素减量过快 ,皮疹反复 4次。体检 :全身浮肿 ,颜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弥漫红斑、斑丘疹 ,斑片伴糠秕样脱屑 ,双手皮肤手套状脱屑。心肺 (一 ) ,腹 (一 )。期间出现会阴部及口腔粘膜糜烂、溃疡 ;反复后右上腹疼痛 ,腹部 CT示急…  相似文献   

5.
祁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97-997
重症药疹在临床上虽然较少见 ,但是此类型药疹除皮肤粘膜损害严重外 ,均伴有明显的高热 ,水电解质紊乱 ,全身衰竭等症状 ,有的伴有肝肾严重损害等 ,可随时危及人的生命。笔者近年来收治16例重症药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为1992~2000年门诊就诊者 ,男11例 ,女5例 ,年龄21~56岁 ,9例为大疱性表皮萎缩坏死型药诊 ,5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2例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药物依次为卡马西平 ,别嘌呤醇 ,氨基比林 ,去痛片 ,磺胺药中的复方新诺明尤为多见。16例患者临床均有高热 ,…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确诊为药疹的患者166例,分析其临床及相关情况.结果明确致敏药物者10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例)、中药注射剂(1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7例)和抗痛风类(7例).临床类型主要为荨麻疹型(74例)、麻疹型(28例)、多形红斑型(19例).重症药疹(30例)的主要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5例)和别嘌呤醇(7例).136例非重症药疹中,有血象异常者113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8例).30例重症药疹中,血象异常者26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结论抗菌药物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药与抗癫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并发肝肾损害及感染.  相似文献   

7.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大疱形多形红斑,伴有全身性反应,如畏寒、高热、脓毒血症及眼、鼻、口腔损害,如处理不当其死亡率高达30%,所以要提高对重症药疹的认识、护理及预防。我院2009年收治12例皮损面积达90%以上的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霞  李素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18-119
重症药疹临床上是指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这些药疹是皮肤科重症,具有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壮较重的特点。可伴有多器官、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而死亡。因此,为了  相似文献   

9.
郑小帆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35-2636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7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2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9例。在致敏药物中,解热镇痛类药物和镇静催眠抗惊厥药占首位.其他依次为抗生素、别嘌呤醇及其他类药物。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到正规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间以及内脏受累的程度有关。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康复新液治疗重症多形红斑口腔黏膜溃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9岁。发热5d,全身起皮疹1d。结合临床特点、皮肤组织病理、化验室检查诊断为重症型多形红斑—黏膜溃疡、肝损伤、双眼结膜炎,在综合治疗重症多形红斑基础上应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黏膜溃疡,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重症药疹是指皮损广泛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此型药疹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较高。临床上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剥脱性皮炎型3种类型。目前,血液灌流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42例。结果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生素类(50.00%),解热镇痛类(19.05%),生物制品类(4.76%),抗痛风类(2.3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红斑疹型(69.05%),斑丘疹型(14.29%),猩红热样、麻疹样、多形红斑样荨麻疹(共占7.14%),固定型疹(4.76%)及重症药疹(4.76%)。结论抗生素类药物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抗癫痫类药是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故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3.
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药疹属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发生药疹的形态有荨麻疹型、麻疹猩红热样型、固定性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狼疮样皮疹、重症多形红斑型、痤疮样皮疹等。正天丸、三九胃泰、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有报道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或重症多形红斑性样药疹。这两型药疹是有一定的死亡率的疾病,因此在使用中药制剂时也应注意药物过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药疹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6例别嘌呤醇药疹患者, 从性别、年龄、潜伏期、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病程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别嘌呤醇药疹多发于中老年男性, 潜伏期长, 皮疹类型以重症药疹居多, 多伴有肝肾受累, 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药物. 结论别嘌呤醇药疹是较严重的疾病, 及时停药, 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孙洪林 《北方药学》2010,7(4):28-28
经血宁是治疗妇科各种出血的常用药物,现将近3年来收集的儿例经血宁药疹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1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39岁,因各种原因出血服用经血宁治疗,服药后2h~12d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平均8天左右.皮损类型:麻疹样型3例,猩红热样型3例;荨麻疹样型1例,多形红斑样型3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  相似文献   

16.
重症药疹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皮肤或黏膜反应。重症药疹(SDE)指皮疹广泛、明显,全身中毒症状重,或伴内脏损害的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EMM),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EN)和剥脱性皮炎型(ED)以及其他类型中症状重者。患者病情往往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必须及早诊断、治疗[1]。近年提出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也是一种重症药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常用的药物之一,别嘌呤醇可引起药疹。重症药疹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现对2004-02~2005-02收治的6例口服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提出药学监护分析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169例,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提出药学监护分析建议.结果 本次调查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菌药物类(占45.56%)、中药类(占24.85%)、解热镇痛类药物(占15.9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荨麻疹型(43.79%)、发疹型(19.53%)、多形红斑型(13.02%).结论 抗菌药物类和中药类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发生皮疹时应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对皮疹的药学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药疹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经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轻者仅有红斑、丘疹、荨麻疹或猩红样皮疹等,伴有搔痒;重症药疹可表现为广泛的皮肤损害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损。该症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其临床表现危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17例重症药疹患儿,  相似文献   

20.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剥脱性皮炎型(ED)、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TEN)、重症多形红斑型(SJS)统称为重症药疹.重症药疹患者病情重,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广泛而严重的黏膜损害,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5-2009年中收治的62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