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输液灭菌后引起乳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
目的:探讨输液灭菌后引起乳光的原因。方法:用去离子水配制0.9 % 氯化钠溶液,每100 ml 分别加0 .1~1 PPM的铁离子溶液,灭菌后检查澄明度。结果:100 ml 含0 .2PPM 铁离子即可引起明显乳光。结论:减少铁离子来源及加EDTA2Na 可防止乳光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量活性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吸附作用;探讨铁离子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颜色的影响。方法:按处方量配制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并在不同温度恒温30min后滤过,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含量。另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精密加入100mg/L标准铁溶液适量,于100℃,40min灭菌,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温度升高,氧氟沙星含量明显降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颜色随Fe^3 浓度增加而加深,吸收度随Fe^3 浓度增加而加大。结论:在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量酌情增加氧氟沙星投入量,严格控制配制与灭菌温度及时间,限制外源性铁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铁离子对硫酸链霉素滴眼液(SSED)颜色的影响。方法将SSED加入不同标准铁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550nm处测其吸收度A值反映样品颜色变化,旋光法测定旋光度并计算相对百分含量,同时观察性状外观。将上述实验中样品11(即含Fe3+为100mg/L的0.10ml)分别加入EDTA适量,按以上方法进行测定,观察。结果随着Fe3+浓度增加,外观颜色由无色澄明变为红色,A值增大。加入EDTA的样品,颜色均变浅,A值相应降低,当加至0.16~0.064ml时,几乎恢复和接近未加Fe3+的样品外观颜色和A值。两组实验中SSED相对百分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硫酸链霉素滴眼液变红是由于引入微量Fe3+所致,变色的SSED并不代表滴眼液中硫酸链霉素效价降低。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和铁离子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灭菌制剂室在配制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时,常会出现含量下降和溶液变黄,现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1 活性炭对乳酸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1.1仪器与材料 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输液儿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本院门诊0~12岁输液患儿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格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的合作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液多为中药的混合提取物,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但与大输液配伍后,澄明度易发生改变,现对我院常用的3种中药注射液作配伍前后的微粒测定,报道如下:1 仪器与药品 相似文献
8.
铁调素对成骨细胞内钙和铁离子的瞬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铁调素(hepcidin)对人成骨细胞(hFOB 1.19)内钙离子和铁离子转运的瞬时影响以及钙离子与铁离子转运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进行钙离子和铁离子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下选定细胞后,实验组加入铁调素,对照组加相同体积的双蒸水,连续观察细胞内的铁离子以及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细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在加入铁调素后形成一个瞬时的钙波,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幅最大约为34%;对照组钙离子荧光强度呈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两者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细胞内的铁离子荧光强度在加入铁调素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内的铁离子荧光强度变化趋势相类似,无明显差异.结论 铁调素有促进Ca2 向hFOB 1.19内瞬时转运的作用,对hFOB 1.19内铁离子瞬时转运的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铁调素促进Ca2 离子向hFOB 1.19内瞬时转运是非铁离子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70名学生,采用相同输液器材和穿刺方法,平卧位穿刺成功后计数输液速度(滴/分),然后依次改变体位,稳定2 min后计数输液速度,比较不同体位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结果不同体位的输液速度与平卧位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值均为0.000,其中端坐位的差异最大,穿刺侧卧位的差异最小,其平均差值分别为(-23.53±8.66)与(-6.97±9.00)。结论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的改变非常大,护士应该加强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特别在体位改变时,应该重新调节速度,并指导患者体位改变时及时告知护士,便于输液速度的准确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细胞外铁离子(Fe3 )浓度变化对人成骨细胞(hFOB 1.19)内Ca2 转运的影响.方法 将成骨细胞34℃培养3~4 d(细胞密度90% )并用胰蛋白酶淌化后分种于12孔培养板上.空白组加入双蒸水;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去铁氨(DFO)和枸橼酸铁铵(FAC).分别干预后立即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结果 CLSM显示,随着hFOB 1.19外Fe3 浓度的减少(DFO终浓度为200~300μmol/L),Ca2 向细胞内的转运量增加;而随着hFOB 1.19外Fe3 浓度的增加(FAC终浓度为50~100 μmol/L),Ca2 向细胞内的转运是降低趋势.结论 hFOB 1.19外Fe3 浓度的减少可以增加细胞内的Ca2 ,而胞外Fe3 浓度增加则减少细胞内的Ca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铁离子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保证制剂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别制备不含铁离子及含微量铁离子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用HPLC方法测定两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奥硝唑含量,研究奥硝唑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降解动力学,运用Arrhenius方程,预测两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常温下的稳定性。结果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奥硝唑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25℃时,不含铁离子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t0.9为1.71年,含微量铁离子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t0.9为1.11年。结论微量铁离子会加速奥硝唑分解,致使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贮存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铁离子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在制备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时,分别加入不同量铁离子和乙二胺四醋酸二钠(EDTA-2Na),然后对其成品用永停滴定法分别测定其含量,记录滴定到达终点时间,计算盐酸普鲁卡因回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铁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和所加铁离子被EDTA-2Na络合的样品对含量测定无影响,铁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的样品对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结论铁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的样品对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限制制备过程中铁离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医院制剂配制输液的管道系统大部分由不锈钢管道组成。在使用中具有抗压力、耐锈蚀、便于装御等优点。但是在输液成品抽样检查时,我们发现某些批号的输液存在个别瓶重金属超过限量的现象。为了寻找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本文探讨配制管道对输液中重金属的影响,为输液生产提供参考。1材料与试剂输液配制管道:由不锈钢管道和小部分橡胶管组成,接配制常规处理。注射用水:由不锈钢蒸馏水器(zc-1型、长春市三道制药设备厂)制备,符合中国药典95版规定。输液包装材料,按常规处理后备用。硫代乙酰胺试液、标准铅溶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由输液引起的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较常见。因此 ,针对输液反应的因素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以避免或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是非常重要的。1 输液反应的因素1 1 热原叠加 热原反应是一个累积量的反应[1] 。输液过程中的药品制剂 ,特别是大量联合用药 ,输液器具及输液操作都可带入不同程度的热原 ,当进入体内的热原累积量超过人体耐受量时 ,便发生热原反应。1 2 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体内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微粒污染的来源 :1 2 1 药物制剂 注射剂及输液剂的原料由于生产工艺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浓度对前列地尔输液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对照组将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比较两组用药7天内输液反应的差别。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循环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系统、皮肤和血液系统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前列地尔输液浓度可减少其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输注速度对输液疗法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就临床应用中几组输液的输注情况,阐述输注速度对输液疗法疗效的影响,以引起重视。1关于硝普钠等降压药的使用硝普钠(NitroprusideSodium)为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因其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用于其他降压药物无效的高血... 相似文献
18.
19.
浅谈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液具有高效、速效、可控释给药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救治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输液反应在临床却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输液反应一般是指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2 h内因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颤、心慌、气短、颜面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冰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给药的安全性,笔者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处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康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243-244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旨在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6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引起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输液温度、药物配伍及护士操作因素等。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16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症状、体征均逐渐缓解,患者很快好转。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技术规范操作,规范药物配伍,合理安排输液,改善操作环境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