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肺包虫破裂并感染的治疗,大多数是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现将我院从1981年~1991年32例肺包虫破裂并感染早期手术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1例,女11例,年龄6~59岁,平均25.8岁。二、症状、诱因:诱因多见于用力、咳嗽所致肺包虫。病程3~60天,32例发热、咳嗽,15例有大量咳脓痰及“粉皮样物”,18例胸痛,气短10例。三、诊断:X 线示右肺18例,左侧14例,均发生于下叶。其中20例符合肺包虫“四联诊断法”,肺内可见囊腔及气液平,卡松尼试验阳性,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增高,超声波示有液平段。12例病人误诊,卡松尼试验均阴性,嗜酸性白细胞不高,9例 X 线示肺内边界不清的片块状阴影,3例有大量胸腔积液,误诊为肺脓肿、大叶性肺炎及脓胸。  相似文献   

2.
我们遇一例插管极为困难,经采用改良逆行轨道插管法,使手术得以完成,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4岁、驾驶员,住院号225416。因左侧肺包虫破裂,合并感染,行肺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前痰100ml/日,胸片示:左肺中下部见一圆形块影,此块影上1/2透亮,下部见一液平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包虫外囊次全剥除术在肝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肝包虫病患者采用肝包虫囊肿外囊次全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4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随访,无胆瘘、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包虫外囊次全剥除术具有手术难度小,防止术后残腔感染及复发,达到根治肝包虫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包虫外囊次全剥除术在肝包虫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肝包虫病患者采用肝包虫囊肿外囊次全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44例患者均治愈,术后随访,无胆瘘、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包虫外囊次全剥除术具有手术难度小,防止术后残腔感染及复发,达到根治肝包虫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胸部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川 《新疆医学》1998,28(1):9-13
目的:分析肺包虫病,尤其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的CT征象及分型,估价CT诊断胸膜、纵隔、心包及膈肌等少见部位包虫囊肿的可靠性。方法:分析了21例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包虫病,其中肺包虫病16例,胸膜包虫病3例,纵隔心包及肺、纵隔和膈肌包虫病各1例。结果:根据本组资料统计,CT对胸部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破裂、感染肺包虫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和胸部少见部位包虫病的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41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均获临床治愈,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换药后治愈,无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年均无复发病例,随访率92.68%.结论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可作为治疗肝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操纵简单、损伤轻、出血少的优点,避免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复发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肝包虫病261例手术治疗的经验,非是对肝包虫性急腹症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1988年至2010年261例肝包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主要并发症中感染为51%例次,内瘘16例次,破裂10例次,术后并发症为胆汁瘘,囊内感染,外囊残腔闭合不全等.本组手术率为98.6%,死亡3例.结论 肝包虫对人体损害主要为肝包虫并发症.肝包虫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非凡是对肝包虫破裂所致的急腹症立即手术,清除包虫内容物,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术后及时给予抗包虫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包虫病是一种流行于牧区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现将近年我院收治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感染和胆汁瘘1 0例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 0例肝包虫均经手术证实其中 4例包囊不大但合并感染及胆汁瘘 ,2例肝包虫合并有胆汁瘘、包虫感染、子囊死亡并钙化 ,术前均明确诊断 ,术中见肝包虫内囊液凝固变性、钙盐沉着 ,行肝内变性坏死包虫刮除 ,双氧水、盐水冲洗 ,切除部分外囊壁 ,缝合胆汁瘘处 ,置管引流 ,术后抗生素治疗 ,对巨大包虫并感染者 ,术中用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 ,同时置残腔引流管做闭式引流或对包囊残腔行外囊壁多层内…  相似文献   

9.
胸腹部刀刺伤的CT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胸腹部刀刺伤的影像诊断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3例胸腹部刀刺伤患者行简单包扎后第一时间首次行CT检查,部分行增强扫描.结果单纯软组织刺伤18例,胸部刀刺伤31例(单纯肺裂伤2例,血气胸22例,5例合并肺不张或肺萎缩,2例合并心包破裂),腹部脏器刺伤18例,胸腹部联合伤6例.结论胸腹部刀刺伤常刺伤体内重要脏器及血管,CT检查可迅速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危重,对预测是否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琦  陈本栋  王锋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15-916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26例肝包虫病患者。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的18例病人未见复发及残腔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可解决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的高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o-sis),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目的 讨论肝包虫病诊疗体会.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手术摘除是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成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方法有: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包虫囊肿穿刺内囊摘除术、包虫囊肿内囊完整摘除术和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摘要例1,男19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野大片致密阴影,经抗炎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胸腹部手术及外伤史,近期无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体检:左下肺呼吸音减低,未闻及罗音.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示左肺第四前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了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47例,均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观察并分析术中所见胆瘘不同的解剖特点,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残腔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初步提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标准。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临床分型可以简洁、直观、全面地表述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情况,不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还可以为囊性肝包虫合并胆瘘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19岁,63 kg,160 cm.因持续性胸腹疼痛3 h入院.入院时查体示:ABP 150/5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Ⅳ/6级双期杂音;心脏彩超显示主动脉窦破入右房.经积极准备后拟行急症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15.
陈娟 《吉林医学》2015,(5):1014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肺包虫病患者85例,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导致肺包虫囊肿的因素调查,并进行手术干预,观察预后结果。结果:肺包虫病患者85例中有49例并发有包虫囊肿,发病率为57.6%;囊肿直径3~23 cm,平均(8.128±1.98)cm。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干预,无死亡患者,预后都良好。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职业、咳嗽、并发呼吸系统疾病与合并疾病为导致包虫囊肿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包虫囊肿破裂是由多因素导致的,要积极根据护理风险危险因素加强对症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了肝包虫病并发胆道感染36例。肝细粒棘球蚴压迫或破入胆道和肝泡状棘球蚴侵蚀胆道是导致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具有一般胆道感染及肝包虫病的特点,B超、CT及PTC能协助诊断。治疗应尽早行胆道及包虫腔引流;泡状棘球蚴所致胆道感染则需通过包虫累及胆道置U管引流。手术前后应给予氨基甙类抗生素和甲硝唑。  相似文献   

17.
肝包虫病(棘球蚴病)是我省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其主要并发症有囊内继发感染,囊肿自发性或外伤性破裂以及囊内出血,并出现由并发症引起的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以及囊肿破裂引起的肝、膈、支气管瘘等。而我们经治的以肝包虫囊肿破裂为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76年——1990年经手术治疗肝包虫病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自述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无痰,于6年前诊断为矽肺。近1月来,患者感咳嗽症状加重,有痰咳不出。并偶感胸部不适,肺功能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CT示:矽肺合并感染,右肺上叶实性占位伴肺不张。白细胞:3.8×109/L;1周前,外院行右肺支气管镜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分化3级。手术所见:右上肺叶与胸顶部紧密黏连,右上叶肺不张,肿物位于肺脏内,质地较硬,未突出肺膜外,遂将右上叶切除。病理检查:巨检,一叶肺切除标本,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钙化性肝包虫囊肿并发结石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依据病史,体征及B超、CT、包虫皮试作出诊断,4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果术中证实为钙化单发性包虫囊肿与肝内胆道瘘,其中1例并腹腔破裂,经手术治愈。结论包虫囊肿结石甚为少见,它的形成与胆汁漏入其内及感染有关;有结石的包虫外囊壁均有钙化,囊壁钙化与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包虫囊肿内结石均为多发性小结石。充满囊腔。本病的治疗与破裂肝包虫病的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方性肝包虫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2010年间手术治疗肝包虫病30例进行分析.结果 30例病人均治愈,无发生包虫液外溢、过敏、胆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做好肝包虫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