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南药巴戟天的全球产地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展巴戟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合理布局巴戟天的人工引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巴戟天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方法: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系统对搜集到的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道地产区、主产区及野生分布区共100个样点进行生态因子的聚类分析,得到巴戟天全球范围的生态适宜区和潜在种植区。结果:巴戟天在世界范围的生态适宜产区为中国、越南、巴西、老挝和加纳等国家;巴戟天在中国的主要适宜产区为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结论:中国为巴戟天的最主要产区,应加强对巴戟天的人工种植研究。GMPGIS为巴戟天的人工种植区域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巴戟天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巴戟天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对二~四年生巴戟天的产量,灰份和浸出物作了比较,并进行薄层层析。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试验认为,种植巴戟天的适宜行株距为35×30cm,增产效果较好的肥料为阴阳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来自道地药材产区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通过对比不同产地巴戟天叶 绿体基因组的碱基变异和遗传距离的差异,探讨巴戟天药材的道地性。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 测序平 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CMA V1.1.1 软件进行分析和组装叶绿体基因组,在基因注释的基础上,比对广东、 福建、广西和海南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碱基突变情况和遗传差异情况。结果与参考基因相比,广东 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组相同,碱基差异数和遗传距离为0;福建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差异数为4~ 16 个,遗传距离为0.026~0.126;广西巴戟天群体和海南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组差异主要为集中在大单拷贝 区的单碱基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差异数为71~81 个,遗传距离为0.470~0.536。结论优 良的种质资源是形成道地药材的重要遗传因素,种质资源包含的特定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关键,该研究从基 因水平上证明了广东巴戟天种源稳定,广东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变异少,显示出广东为巴戟天道地产区具有 科学性。不同产地的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存在突变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为巴戟天的分子标记、遗传背景、 种质资源保护及植物系统发育进化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农家类型对巴戟天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HPLC技术对不同农家类型的巴戟天进行内在质量的分析。结果不同农家品种的巴戟天RAPD指纹图谱和蒽醌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的农家类型是影响巴戟天内在质量的主要因素,RAPD和HPLC两种方法可较全面地评价不同农家类型的种质资源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为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巴戟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巴戟天种质资源现状,为巴戟天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质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了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产区,对巴戟天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性状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收集。结果:不同产地巴戟天的叶和根存在较大差异。广东巴戟天叶片革质、有突起;根据平均叶长主要分为两类,还发现了一类较为狭长的叶片;根大都肉质肥厚,连珠状不明显;均为栽培,未发现野生资源。福建巴戟天叶片革质、有突起;根据平均叶长主要分为两类,野生巴戟天有的品种叶呈簇状生长;根肉质紧实,连珠状不明显;栽培与野生均有。广西巴戟天叶片革质、光滑;野生品种连珠状明显。海南巴戟天叶片革质,光滑;根肉质紧实,部分呈念珠状。结论:巴戟天野生种质资源已濒临灭绝,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不同产地和不同种质巴戟天的遗传特性需进一步研究,为巴戟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的盐制巴戟天补肾助阳功效强弱。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福建永定精选盐巴戟天组,广东精选盐巴戟天组、广东统货盐巴戟天组及阳性对照药(桂附地黄水煎液)组,灌胃给药21天,边给药边给予腺嘌呤造模,第22天取血和脏器,进行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检测。结果盐制巴戟天可以改善腺嘌呤诱导的肾阳虚模型小鼠的体征及肾脏和睾丸的病理状态,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17-OH-CS、睾酮、T3和T4水平。结论盐巴戟天对腺嘌呤诱导的阳虚证小鼠模型有改善作用,且福建永定精选盐巴戟天和广东精选盐巴戟天间作用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11)
目的:为促进岭南中药材巴戟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巴戟天"高产、优质、增效、生态"的现代中药种植模式。方法:科学应用比较分析法,对肇庆市德庆金山茶场巴戟天两种种植模式基地开展实地调研。结果:肉桂林下种植巴戟天的基地,土壤有效矿质营养与有机质含量低于坡地连片种植基地20%~23%,但肉桂林基地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好,伴生植物群落结构较为丰富,提高了林下巴戟天抵御风害或寒潮的能力。植株的茎、叶部形态指标优于坡地连片种植,根部结薯量大,肉质根肥厚,根肉淡紫红色或淡紫色,木心小。检测巴戟天多糖、总黄酮和原花青素等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表明,肉桂林下收获巴戟天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坡地连片种植(P0.05或P0.01),符合中国药典对巴戟天的要求。结论:肇庆巴戟天应用肉桂林下套种的种植模式,较合理解决了坡地连片种植带来的潜在山地环境破坏问题,并且提高了巴戟天的亩产量及其药效品质,为促进南药巴戟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参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6种寡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23批不同产地及种植年限的药材中寡糖类成分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分析,色谱柱为ZORBAX NH2柱(250 mm×4.6 mm,5μm);以0.1%醋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5 min,70%~67%A;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8℃;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检测条件:漂移管温度80℃,雾化管温度40℃,氮气体积流量1.60 mL/min。结果不同产地及种植年限的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蔗果五糖含量以广东产地含量最高,蔗果六糖和蔗果七糖以福建含量最高,而总含量以3年生广东高要含量最高,为(394.68±19.14)mg/g,其次是6年生福建南靖为(342.31±43.88)mg/g,且寡糖含量具有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不同产地及种植年限的巴戟天药材寡糖含量差异较大,可为巴戟天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 How的根,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1986~1987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曾从越南进口了大量的越南巴戟天,但由于越南巴戟天的原植物和化学组成不明,是否可代国产巴戟天使用尚有争议。为此我们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对国产巴戟天和越南巴戟天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层析图谱差异甚大,现  相似文献   

10.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ns How)种植三年开始开花结果,一般一株收果1至2两,多的可达半斤。用种子繁殖具有成活率高,交流、运输、保存方便,小苗整备茁壮等优点。实验结果:巴戟天种子拌湿沙能保存到翌年春季播种,不失萌芽率。其次是湿存。拌干沙或凉千贮存的,40天后全部丧失萌芽能力。因此,水份是种子保持活力的关键,这是它生长于亚热带雨林下特定环境造成的习性。观察其种皮布满了毛状物,靠它来猎取保持周围的水份,以维持内在的生活力。鉴定种子的活力,只要观察毛状物对水份的亲和力,凡有活力的种子放  相似文献   

11.
黄芩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世  张学文 《中药材》1991,14(10):4-7
本文报道了黄芩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阐述了黄芩的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特性,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独蒜兰属(Pleione)独蒜兰(P.bulbocodioides)和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干燥假鳞茎入药俗称冰球子,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市场供应主要来源于对野外资源的采挖,人工规模化栽培尚未成型,存在种植技术不成熟,种苗成活困难,及滥用农药所导致的农残高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依据独蒜兰及云南独蒜兰的生活习性和本课题组对该属植物多年的研究及种植经验,建立了独蒜兰及云南独蒜兰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科学的栽培地选址、精细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溪黄草产地适宜性进行分析,以期指导溪黄草区划和生产.方法:以溪黄草的主产地广东饶平为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分析了溪黄草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4个省区的164个县、市为溪黄草最适宜产区,为发展溪黄草生产,确定溪黄草区划,保证溪黄草品质提供科学指导.结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4个省区的164个县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溪黄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物有机肥料对巴戟天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考察不同种生物有机肥料对巴戟天有效成分形成的影响 ,为巴戟天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运用 HPL C方法考察不同生物有机肥料对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 - 1-甲醚的含量 ,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低聚糖、多糖的含量。结果 不同生物有机肥料对提高巴戟天有效成分的含量作用不同 ,其中以含有生物菌肥的有机肥料效果最好。结论 建议在巴戟天种植过程中可考虑使用加有微生物菌肥的生物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5.
提高巴戟天产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鸿华  何耀章 《中药材》1996,19(6):273-275
本文研究了立地条件、苗木质量、施肥及农业综合防治等对巴戟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山中下部且有稀疏隐藏地为种植地,用未施化肥的藤直接扦插种植,用蚯蚓粪、过磷酸钙、火烧土及少量石灰作追肥,并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巴戟天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1993,(10)
白术: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因栽种时价格偏低,致使种植面积较上年下降22.7%。贝母:浙江产区去年低温多雨,产量比前年同期下降20%,全国收购量比前年同期下降44.3%。桔梗:湖北、安徽、福建、贵州等产区都扩大种植,但收购量减少,全年比前年下降25.1%。三七:全国收购量比前年同期减少45.2%。天麻:由于受价格影响,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全国收购量比前年同期减少26.1%。银花:河南、山东等主产地受灾,减产三.四  相似文献   

17.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巴戟天(Mof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味甘、辛,性微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巴戟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都有记载。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名贵药材。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综述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巴戟天(Mof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味甘、辛,性微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巴戟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都有记载。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名贵药材。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综述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九、巴戟天及其伪品巴戟天属茜草科,为多年生藤状灌木,主产广东、广西、福建。野生或家种。为补肾阳,壮筋骨药。近年来大部分为人工栽培,属于紧俏药品。目前,已知伪品有同科同属的羊角藤、假巴戟和木兰科的铁箍散。(一)巴戟天(1)来源: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 s How 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种质与生态环境对泽泻块茎密度的影响。方法将建泽泻与川泽泻种子同年交叉在四川和福建两地种植,得到福建产建泽泻、川泽泻,四川产川泽泻、建泽泻共四种样品,测定四样品的密度。结果产于原产地的建泽泻与川泽泻密度高于交叉种植的同类产物。结论种质与生态环境是影响泽泻地道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