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02例随机分成联合化疗组(观察组)与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及5年内生存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和肝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2、3、4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0%、88.2%、74.4%和62.0%,明显高于对照组(86.3%、70.4%、51.8%和31.9%。结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延长生存期,是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理想的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术中行IHPC联合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vs.6.7%;15.0%vs.3.3%,均P<0.05);腹腔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18.3%;8.3%vs.23.3%,均P<0.05);两组短期总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HP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可靠,对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对比分析DukesC期直肠癌患者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本研究统计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132例,其中54例术后予以单纯化疗,78例术后予以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d1;亚叶酸钙100mg/m^2,d1-5;氟尿嘧啶350mg/m^2,d1-5;每月化疗1次,连续化疗6个月。放射治疗方法:术后放射治疗定位采用CT模拟机,应用15MVX线,1.8Gy/次,4次/周,共7周,总剂量为50.4Gy。随访5年,观察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5年生存情况。结果显示,(1)局部复发:单纯化疗组12例(22.22%),同步放化疗组6例(7.69%),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远处转移:单纯化疗组28例(51.85%),同步放化疗组37例(47.44%),两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年生存情况:单纯化疗组16例(29.63%),同步放化疗组37例(47.44%),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DukesC期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局部复发率降低,5年生存率升高,远处转移率相近。  相似文献   

4.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进展期结、直肠癌80例随机分成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及3、5年生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局部复发率及肝脏、腹腔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37.5%。结论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并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而能降低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并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浸润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测量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49例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的肿瘤浸润深度及直肠系膜厚度,计算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2%(6/49),远处转移率为26.5%(13/49)。直肠癌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度20例(40.8%),Ⅱ度13例(26.5%),Ⅲ度16例(32.7%),Ⅰ、Ⅱ、Ⅲ度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7%和31.3%(X^2=7.357,P=0.01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3.1%和50%(X^2=7.405,P=0.025);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90.9%、69.2%和28.6%(p=0.013)。直肠系膜浸润程度与肿瘤直径(X^2=6.849,P=0.033)、T分期(X^2=34.845,P=0.000)、N分期(X^2=17.266,P=0.002)有关。结论直肠系膜浸润程度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式分为单纯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30例及腹腔热灌注+全身静脉化疗组(实验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及化疗后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且局部复发(2.9%)及远处转移率(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以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局部复发及转移率,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且不加重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直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以及腹水癌细胞凋亡和Trail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伴有恶性腹水的83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37例,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的FOLFIRI方案)和综合治疗组(46例,FOLFIRI方案化疗十顺铂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腔积液中癌细胞凋亡和Trail的表达.结果 与单纯化疗组相比,综合治疗组患者腹水明显减少,腹水控制率DCR更高(80.43%比72.97%.P<0.05).与腹腔灌注前比较,腹腔灌注后,Trail表达和癌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综合治疗组对直肠癌腹水患者取得更好疗效,同时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419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的病例作了联合化疗。现就联合化疗对机体的耐受性、局部复发、腹腔种植转移、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观察,并将之与同期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联合化疗组病例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腹腔化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静脉化疗组的肝转移和腹腔转移率(29.5%和32.8%)高于腹腔化疗组(14.2%和13.5%)和联合化疗组(12.8%和12.2%),而腹腔化疗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18.4%)则远高于联合化疗组(11.5%)和静脉化疗组(9.8%)。联合化疗组病例的2、3、4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65.1%、60.8%和55.2%,明显高于腹腔化疗组的59.2%、48.1%、43.8%和38.7%和静脉化疗组的58.9%、47.6%、42.9%和37.5%(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防止了病人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并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是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较理想的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2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3.08%;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1%、4.6%、87.7%;对照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8%、3.8%、85.4%。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能够准确定位结直肠癌,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代替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及转移复发的影响。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问前瞻性人组120例结直肠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于术前3d起每日口服30ml/kg肠内营养液,不进行灌肠,不口服泻药和抗生素;对照组采用传统肠道准备,包括术前禁食、口服抗生素和清洁灌肠。两组患者均于开腹后用400ml生理盐水冲洗肿瘤所在局部腹腔,抽取腹腔冲洗液200ml,迅速送检;并于肿瘤切除后肠吻合前,用1000ml生理盐水灌洗远端结直肠腔,收集肠腔冲洗液500ml,迅速送检。比较两组患者腹腔和肠腔内脱落的癌细胞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腹腔和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3%(5/60)和15.0%(9/6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13/60)和31.7%(19/60)(P=0.041和P=O.031)。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5例和57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6—46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5.5%(3/55)比7.0%(4/57),P=O.733]、远处转移率[10.9%(6/55)比10.5%(6/57),P=O.984]和3年总体生存率(80%比78%,P=O.31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肠内营养可减少结直肠癌患者腹腔和肠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但并不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手术患者的生存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在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收治的282例初始评估为技术上可切除的结直肠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以肝转移术前是否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244例)和直接手术组(38例),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倾向性评分校正后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校正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原发肿瘤T分期、临床风险评分(CRS)、RAS状态、辅助化疗有无、切缘状态。结果244例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完成4(1~15)个周期的化疗,其中207例患者一线选择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37例患者一线选择伊利替康为主的化疗方案,90例患者一线联合了靶向治疗。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5~134)个月,失访率1%。未校正前,新辅助化疗组1、3年OS分别为95.1%和66.4%,直接手术组1、3年OS分别为94.7%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新辅助化疗组1、3年PFS分别为51.0%和23.4%,直接手术组1、3年PFS分别为39.5%和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经倾向性评分校正后,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664,95%CI:0.449~0.982,P=0.040),但不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651,95%CI:0.393~1.079,P=0.096)。亚组分析显示:新辅助一线化疗有效组(194例,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缩小但未达到部分缓解)的1、3年OS分别为96.9%和67.1%,优于直接手术组(94.7%和51.5%),经倾向性评分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新辅助一线化疗无效组(50例,包括肿瘤进展或增大)的1、3年OS分别为90.0%和63.3%,与直接手术组(94.7%和51.5%)相比,经倾向性评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结论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肝切除手术相对于直接手术可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疾病控制时间,虽然整体OS获益不明显,但新辅助一线化疗有效患者的OS优于直接手术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13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69例(简称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63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0.9%、肝脏转移率13.4%、3年生存率74.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3.8%、肝脏转移率29.4%、3年生存率49.5%。结论 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胃肠道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根治手术的132例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和对照组72例(单纯化疗,给药方式和化疗方案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年内有9例(15.0%)发生肝转移,11例(18.3%)出现局部复发,均低于对照组(30.6%和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低渗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HIP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IPEC联合静脉化疗组(研究组,n=30)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35)。根治性切除术后,研究组行HIPEC并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则行单纯FOLFOX6化疗方案静脉化疗,对其临床效果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KPS评分升高率53.33%,对照组升高率40.00%,两组KPS升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可逆性,停药后好转。研究组术后3 d以内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20.0%,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无明显增加,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腹腔局部复发率(χ2=18.056,χ2=10.187,所有P<0.05)和肝转移率(14.29% VS 34.3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PEC联合静脉化疗组的复发和肝转移率呈下降改变。 研究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71.8%、50.9%;对照组分别为96.7%、60.3%、39.2%,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HIPEC联合静脉化疗安全有效,患者3、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获益,是分期较晚的结直肠癌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应用埋藏式化疗泵行腹腔和静脉化疗;对照组102例单纯静脉化疗.结果:治疗组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可有效预防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单一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胃癌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8例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按前瞻、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 (腹腔化疗 ) 3 3例及对照组 (静脉化疗 ) 3 5例 ,比较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胃肠反应率、骨髓抑制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 12 .1%、9.0 %、18.1%、12 .1%、2 3 .6%、5 4.5 %。对照组胃肠反应率、骨髓抑制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3 %、85 .7%、60 .0 %、3 7.1%、12 .8%、3 4.3 %。结论 与静脉化疗比较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腔内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生存率率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