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CBCT检测分析全口种植烤瓷牙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吸收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4月采用随机奇偶数字的方法抽取承德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0例全口种植烤瓷牙患者,采用χ~2检验比较上下磨牙牙槽骨吸收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上下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及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结果:上、下磨牙牙槽骨吸收类型中,垂直型吸收少于水平型吸收(P0.05);下颌磨牙牙槽骨总位点的水平型吸收多于上颌磨牙(P0.05);上侧磨牙在DB、DP、D位点牙槽吸收水平低于下侧磨牙(P0.05);上侧磨牙在M位点牙槽吸收水平高于下侧磨牙(P0.05);治疗后近中、远中、唇侧、舌侧牙槽骨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种植烤瓷牙修复前,全口种植烤瓷牙患者牙槽骨高度变化较大,全口种植烤瓷牙有利于促进牙槽骨改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三维重建的个性化钛网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BR)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效果及对种植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拟接受钛网联合GBR进行修复牙槽骨缺损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三维组:43例,接受基于锥形束CT三维重建的个性化钛网联合GBR进行牙槽骨修复;传统组:43例,患者采用传统钛网联合GBR技术进行牙槽骨修复;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宽度增加值、牙槽骨高度增加值、牙槽骨量体积增加值及两组实施种植体修复后的唇侧美学评分及种植点位骨吸收量。结果: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三维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增加值、牙槽骨高度增加值、牙槽骨量体积增加值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种植修复后,在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三维组患者的PES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二期种植修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三维组患者的牙槽骨顶部宽度、牙槽骨高度、牙槽骨中部骨宽度增加值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的钛网暴露发生率4.65%、种植体松动发生率2.33%,传统组的钛网暴露发生率11.63%、种植体松动发生率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锥形束CT三维重建的个性化钛网联合GBR修复牙槽骨缺损有利于促进牙槽骨形成,对于改善二期种植后美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混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应用在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成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下颌近中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牙槽窝放置PR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对照组术后牙槽窝空置处理。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新生骨密度以及术后3、6个月的骨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新生骨骨密度与同期对照组新生骨骨密度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无明显吸收,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吸收明显,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可促进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新骨形成,减缓拔牙创牙槽嵴的吸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鲁勇  石冰  郑谦  王志勇  胡勤刚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79-1281
目的:探讨影响初期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3例非综合征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如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法、腭裂类型等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腭裂术后腭咽功能并无相关性(P>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手术年龄大于2岁后腭咽闭合不全的风险性增加(OR=2.69,P<0.05);腭帆提肌重建术相对于VonLangenbeck法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率降低(OR=0.22,P<0.05);单侧完全性腭裂(UCCLP)和软腭裂(SCP)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率分别高于双侧完全性腭裂(BCCLP)和硬软腭裂(HSCP)患者(P<0.05)。结论:手术年龄、腭裂类型以及腭裂修复方法是影响初期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主要因素。手术年龄适当提前、采用功能性腭帆提肌重建修复方法有助于提高腭咽闭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人安氏Ⅱ~2颧牙槽嵴区牙根间距、牙根间对应颊侧骨量及骨密度,为此区支抗钉植入位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支抗钉植入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收集符合实验要求的成人安氏Ⅱ~2患者30例,拍摄CBCT影像后,以DICOM格式输入Dolphin软件进行重建并测量,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远中牙根颊侧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根方4、5、6、7mm四个不同截面为参考平面,分别测量:①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的牙根间距;②颊侧骨皮质到对应牙根间中点的牙槽骨厚度;③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间骨皮质及骨松质密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间距在四个不同截面上均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之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间颊侧骨量在四个截面上均大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距在4mm和7mm及5mm和7mm截面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距CEJ4mm及5mm高度截面水平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间骨松质密度大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间骨松质密度(P0.05),其余截面两者间骨松质密度及四个截面上两者间骨皮质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成人安氏Ⅱ~2病例,颧牙槽嵴区支抗钉植入位置选择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侧可以获得较多骨组织支持,但尽量避免直接植入牙根之间以防止牙根损伤。如果需要在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植入种植支抗时,靠近根尖方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内支架法原位端-端吻合大鼠移植肾静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省时、高效的大鼠肾移植静脉吻合方法.方法 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根据移植肾静脉重建方式不同进行模型分组:实验组(n=32):内支架法原位端一端吻合;对照组Ⅰ(n=25):原位端.端吻合;对照组Ⅱ(n=22):cuff管套扎法吻合;对照组Ⅲ(n=20):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组移植肾静脉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供肾静脉切取用时同对照组Ⅲ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8±0.88)main比(12.07±0.88)min,P<0.05];修整用时与对照组Ⅱ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7±0.58)win比(8.14±0.64)min,P<0.05];对照组Ⅱ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同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P<0.05);实验组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最低,同对照组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5).结论 应用内支架法行移植肾静脉端.端吻合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有效解决大鼠肾移植静脉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升清胶囊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微创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升清胶囊组)、对照组(胆维他组)和空白组(常规治疗组),每组17例.术后空白组常规处理,不服用利胆药物;对照组除常规处理外,于术后第1天起口服胆维他;研究组除常规处理外,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中药升清胶囊.术后第1、7天分别检测患者免疫指标CD3、CD4、sIL-2R、IL-10、TNF及TB.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做统计处理.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与空白组术后第1天CD3、CD4、sIL-2R、TNF、IL-10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CD.CD4、sIL-2R值与术后第1天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均增高(P<0.05);时照组比空白组均增高(P<0.05);研究组比空白组均增高(P<0.05).术后第7天TNF值与术后第1天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无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比空白组降低(P<0.05);研究组比空白组降低(P<0.05).术后第7天IL-10值与术后第1天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比空白组无显著性降低(P>0.05);研究组比空白组降低(P<0.05).术后第1、7天各组间TB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升清胶囊能更有效地加快阻塞性黄疸患者微创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较不服用利胆药物及服用胆维他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63岁 ,因牙列缺失 ,要求行全牙列金瓷固定桥修复。检查 :6 56 1┼145 712 4 5 7缺失 ,3 2┬3反牙合 (图 1a)。治疗 :⑴牙体治疗 :对有牙髓炎、牙周炎、根尖周炎的患牙首先进行完善的治疗。⑵牙体预备 :尽量少磨牙 ,保存牙体和活髓。由于前牙反牙合的病例伴有下颌骨前突 ,因此备牙时唇侧牙体适当多磨 ,从视觉上尽可能内收前突的下颌骨 ,以达到较理想的美容效果。其他步骤和要求同常规一致。设计 :对刃牙合。⑶修复 :经洁牙、备牙、取模、全牙列金瓷固定桥 (下简称固定桥 )制作、戴牙等常规步骤完成全部修复过程。术后随访半年 ,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T-scanⅢ对咬合力的控制和龈沟液中RANKL、OPG水平的变化及牙槽骨高度的测量评价牙周炎患者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14例前牙缺失并需要固定义齿修复,但至少有一颗或多颗牙基牙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患者为受试对象,且将符合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基牙作为目标基牙,共20颗。患者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并将牙槽骨吸收严重的牙进行去髓术后,行前牙固定义齿修复,并在戴牙时用T-scanⅢ辅助调牙合。并于修复前、修复后即时和修复后1个月、3个月检查咬合力心的位置、检测目标基牙龈沟液中RANKL、OPG水平的变化及目标基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正中咬合时,COF距X轴的垂直距离在戴牙后即时和修复后与修复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目标基牙OPG的浓度在修复后比修复前升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目标基牙RANKL/OPG比值在修复后比修复前降低(P0.05),且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目标基牙牙槽骨高度在任何两个时间点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随时间变化牙槽骨高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牙槽骨吸收大于1/2而小于2/3的牙经完善牙周治疗并行去髓术后作为基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在短期内其临床各指标均保持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骨折断端微动及应力情况,为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动力化"临床相关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骨折近端锁定孔锁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近端锁定孔普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B组);骨折近端加压孔普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C组)固定胫骨中下段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各组分别予以1/6、2/6、3/6、4/6、5/6及1倍体重应力值进行轴向压缩实验,评价各组骨折断端轴向微动距离、胫骨及内固定最大应力以及断端应力值等指标。[结果]相同轴向应力载荷下,胫骨最大应力:AB>C;骨折端轴向微动位移:A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适宜受力面积,以保证瓷层不发生断裂。方法:在建立下颌单侧后牙游离端缺失种植固定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桥体跨度不同连接体面积时的模型Ⅰ-Ⅰ、Ⅰ-Ⅱ、Ⅰ-Ⅲ和Ⅰ -Ⅰ、Ⅱ-Ⅱ、Ⅱ-Ⅲ,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找出连接体变形量小于0.001mm时连接体横截面积。结果:在模型I中和模型I I中,连接体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0.00106、0.000938、0.000563、0.00118、0.000958和0.000785。结论:在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时,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大于或等于4mm2和8mm2时连接变形率小于0.1%,可确保瓷层不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工骨粉移植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及降低牙敏感发生的应用。方法:对73例存在近中牙槽间隔缺损的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采用微动力系统进行微创拔除术,对拔牙后的拔牙窝随机分为二组,植骨组38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Bio-OsSC01legen骨胶原质并缝合,对照组35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常规复位缝合,对比两组的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愈合情况、术后1、3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结果:术中、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在植骨组比对照组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植骨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应用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硬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人工骨粉移植与人体相容性好,且可以有效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术后邻牙松动、牙本质敏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毛斌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9):107-110
目的 分析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 6月-2022年5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50例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共 72侧)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检查,由本院医师分别根据曲面体层片、CBCT图像对下颌第 三磨牙拔除时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设计手术路径,比较两种影像学资料评估结果的 差异。结果 两种影像学结果中牙根越过了下颌神经管下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BCT图像牙根与下颌神经管上壁密切接触占比高于曲面体层片,侧牙根插入至下颌神经管占比低于曲 面体层片(P <0.05);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能出现下齿槽神经损伤风险;CBCT图像显示的神经损 伤风险小于曲面体层片(P <0.05);根据术前CBCT图像明确是否去除骨阻力、分牙、插入牙挺、牙脱 位方向的患者占比高于曲面体层片(P <0.05)。结论 CBCT图像提供的信息能够为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 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依据,临床治疗医师可根据CBCT图像结果对阻生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三维影 像空间距离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更好地辅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笔者科室就诊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且全景片显示智齿牙根尖连结下颌管,并经锥形束CT(CBCT)扫描确认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截冠留根法拔除(观察组)和传统拔牙法拔除(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颌面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手术并发症及牙根移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颌面部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张口受限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断根移位(2.28±0.57)mm,前6个月移位较快,后期趋于稳定。结论: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轻,且断根可上移萌出,远离下牙槽神经管,降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叶虎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25-1227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法,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 7等图像处理软件,HyperMesh网格自动划分软件,通过特定的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准确的建立了牙本质、牙釉质、髓腔、牙槽骨、牙周膜等组织形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本实验建模方法可行性强,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与几何力学相似性。为临床口腔医师提供了一种简捷而精确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芸  刘福祥  陈俊良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02-1704
目的:研究BMP-2在新型种植体一骨界面的表达。方法:通过动物体内的种植体种植试验,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在新型种植体一骨界面的表达变化。结果:从第2周起,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BMP-2在新型种植体和对照组种植体的种植体-骨界面的表达逐渐减少。第2周时,新型种植体-骨界面的BMP-2平均灰度值高于对照组,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他时间组里,两种种植体一骨界面的BMP-2灰度值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种植体特殊的设计使其较圆柱状种植体更早形成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上颌窦底分型患者CBCT分析,测量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和骨皮质厚度,为临床 上不同上颌窦底分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 属医院就诊成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上颌窦底位置分为窦高组与窦低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 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牙槽嵴顶2 mm、4 mm、6 mm三个位点以 30°、45°、60°角度植入时骨质及骨皮质厚度。结果 两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颧牙槽嵴区不同测量 高度的不同角度骨质厚度、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骨质厚度最大值均 位于距离牙槽嵴顶2 mm与骨表面呈60°,骨皮质厚度最大值均位于距离牙槽嵴顶6 mm与骨表面呈30°。 结论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不同上颌窦底分型下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颧牙槽嵴区骨皮质及骨质厚 度,可为临床上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anoramic radiographic distance from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 tooth to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STUDY DESIGN: Five hundred sixty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were evaluated by panoramic radiography. The teeth were grouped into erupted vs unerupted and further subdivided by tooth angulati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most inferior aspect of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 tooth to the superior border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was measured with digital calipers. A t test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erupted and unerupted teeth, and ANOVA was used to determine if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based upon tooth angulation. A record review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of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paresthesia based upon measured distances. RESULTS: The mean distance from erup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teeth to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is 0.88 mm. This d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unerupted teeth (P=.002). The mean values for unerupted teeth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inferior portion of all teeth measured was below the superior border of the canal (negative values) as follows: mesioangular (-0.97 mm), vertical (-0.61 mm), distoangular (-0.31 mm), and horizontal (-0.24 mm). The position of mesioangular imp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all other impaction groups (P=.0125). The incidence of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paresthesia was 3.33% (18/541),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mesioangular impactions (-0.66 mm) in female patients. CONCLUSIONS: Unerup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teeth are closer to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than are erupted teeth. Mesioangular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pactions are most closely positioned to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and this may represen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paresthes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用相同方法,在关闭拔牙间隙时,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的情况。方法:选择高角、低角女性患者各30名,组成两组:A组和B组(即高角组和低角组),采用相同方法关闭拔牙间隙,观察间隙关闭的速度,后牙前移的距离。结果:高角患者对力的反应要快于低角患者,牙齿开始稳定移动后,无论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情况是相似的,在一定距离内,两组患者支抗丢失都很小,当需关闭间隙过大时,就会出现支抗丢失情况。结论:牙齿移动速度可能与患者骨质情况有较大关系,选择支抗时要考虑患者面角、性别、年龄、种族和牙齿所需移动的距离。关闭拔牙间隙时,选择支抗除了要考虑面角的不同以外,牙齿所需移动距离也要考虑,当移动距离较大时,应选择较强支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