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确定不同降压药物的相对获益或损害的确定常常受比较研究复杂队列的影响。网络汇总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集中了直接和间接证据,可更好地判定降压治疗的危险和获益。目的:对现有各种一线降压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临床试验证据进行总结,评估指标为主要心血管病终点和全因死亡率。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采用汇总分析、MEDLINE检索以及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发表的杂志综述,从中挑选出以心血管病终点作为结局的长期随机对照试验。入选的研究包括安慰剂对照试验、空白对照试验和活性药物对照试验。数据提取:用网络汇总分析综合分析同一试验内不同药物的直接比较与其他试验的间接证据。间接比较保留试验内随机结果,用于采用同一种治疗手段的试验。数据综合:数据来自42项临床试验,共有192478例患者随机采用包括安慰剂在内的7种主要治疗方案。对于所有结局指标,小剂量利尿剂均优于安慰剂:冠心病(CHD;RR,0.79;95%可信区间[CI],0.69~0.9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RR,0.51;95%CI,0.42~0.62);脑卒中(RR,0.71;0.63~0.81);心血管病事件(RR,0.76;95%CI,0.69~0.83);心血管病死亡(RR,0.81;95%CI,0.73~0.92)和总死亡(RR,0.90;95%CI,0.84~0.96)。对所有结局,没有一种一线治疗方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显著优于小剂量利尿剂。与CCBs相比,小剂量利尿剂了减少心血管病事件(RR,0.94;95%CI,0.89~1.00)和CHF(RR,0.74;95%CI,0.67~0.81)的危险性;与ACE抑制剂相比,减少了CHF(RR,0.88;95%CI,0.80~0.96)、心血管病事件(RR,0.94;95%CI,0.89~1.00)和脑卒中(RR,0.86;95%CI,0.77~0.97)的危险性;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减少了心血管病事件(RR,0.89;95%CI,0.80~0.98)的危险性,与α-受体阻滞剂相比,减少了CHF(RR,0.51;95%CI,0.43~0.60)和心血管病事件(RR,0.84;95%CI,0.75~0.93)的危险性。各种治疗引起的血压变化相似。结论:小剂量利尿剂是预防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临床实践和治疗指南应体现这一论点,未来试验应将小剂量利尿剂作为标准临床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几项临床研究评价了药物降脂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作用。但是许多研究没有包括足够数量的女性患者,无法进行性别校正分析,也没有单纯关于女性的相关结果。目的:对药物治疗女性高脂血症预防CHD事件的证据进行汇总和评估,对药物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汇总分析。资料来源:我们通过MEDLINE、Cochrane数据库和有效性综述摘要数据库(the 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检索了1966年至2003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复习了文章的参考文献并请教了相关专家。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入选标准为治疗至少1年以上、评价了降脂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有性别分层结果的有关门诊患者的研究。评价的指标有总死亡率、CHD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血运重建和总CHD事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有心血管病史和无心血管病史患者治疗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s,RR)。数据综合:共入选13项研究。6项研究包括了11435例无心血管病的女性,并对降脂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价。降脂治疗并未减少总死亡率(RR,0.9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2~1.46)、CHD死亡率(RR,1.07;95%CI,0.47~2.40)、非致死性MI(RR,0.61;95%CI,0.22~1.68)、血运重建(RR,0.87;95%CI,0.33~2.31)或CHD事件(RR,0.87;95%CI,0.69—1.09)。由于现有研究中CHD事件太少,使一些统计分析受到了限制。8项研究包含了8272例女性心血管病患者,并对降脂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降脂治疗并未降低女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总死亡率(RR,1.00;95%CI,0.77~1.29)。然而,降脂治疗降低了这些患者的CHD死亡率(RR,0.74;95%CI,0.55~1.00)、非致死性MI(RR,0.71;95%CI,0.58~0.87)、血运重建(RR,0.70;95%CI,0.55~0.89)和CHD事件(RR,0.80;CI,0.71~0.91)。结论:对于没有心血管病的女性,降脂治疗对总死亡率和CHD死亡率没有影响。降脂治疗可能会减少CHD事件,但是现有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对于有心血管病的女性患者,治疗高脂血症可以有效减少CHD事件、CHD死亡率、非致死性MI和血运重建,但对总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抗氧化剂正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 目的:评估补充抗氧化剂对一、二级预防随机临床试验参试者死亡率的影响。数据来源及试验选择:检索2005年10月前的电子数据库以及发表的文献目录。所有于成人中进行的、比较单独或联合使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E及硒剂的安慰剂或空白治疗对照随机试验均纳入分析。使用随机、盲法及随访作为评估入选试验偏倚的指标。采用随机效应分析法分析抗氧化剂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采用汇总回归评估试验协变量的影响。 数据提取:共入选68项随即试验,包括232606例参试者(385篇文章)。 数据整合:将所有低和高偏倚风险抗氧化剂试验汇总后发现,抗氧化剂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R,1.02;95%CI,0.98~1.06)。多变量汇总回归分析表明,低偏倚风险试验(RR,1.16;95%CI,1.05~1.29)和硒剂(RR,0.998;95%CI,0.997~0.9995)与死亡率显著相关。在包括180938例参试者在内的47项低偏倚试验中,补充抗氧化剂显著增加死亡率(RR,1.05;95%CI,1.02~1.08)。排除硒剂试验后,在低偏倚风险试验中,β胡萝卜素(RR,1.07;95%CI,1.02~1,11)、维生素A(RR,1.16;95%CI,1.10~1.24)以及维生素E(RR,1.04;95%CI,1.01~1.07)单独或联合使用均显著增加死亡率。维生素C及硒剂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及维生素E治疗可能增加死亡率。维生素C和硒剂对死亡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机试验表明,华法令用于预防心房纤颤(房颤)病人的血栓栓塞很有效,但是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目的:在常规医疗条件下,评估华法令对房颤病人发生血栓栓塞、出血和死亡危险的影响。设计:1991年7月1日~1997年12月31日进行的队列研究,随访至1999年8月31日。地点:北加州大型全民性医疗保健系统。病例:13559例非瓣膜性房颤成年病人中,11526例人选本研究,其中43%为女性,平均年龄71岁,基线时无已知抗凝治疗禁忌证。主要观察指标:依据华法令使用和并存病状况,并通过自动数据库、医疗记录和州死亡档案确定缺血性卒中、周围性栓塞、出血和死亡。结果:在25341人一年随访期间,11526例病人中397例发生偶发性血栓栓塞事件(372例缺血性卒中,25例周围性栓塞),在校正潜在的混淆因素和接受华法令治疗的可能性后,与未接受华法令治疗者(既无抗栓治疗也无阿司匹林治疗)相比,华法令治疗与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减少51%相关(95%可信区间[CI],39%-61%)。无论是否有无卒中危险因素,华法令均可有效减少血栓栓塞的危险。根据窠式病例对照分析估计,与无抗栓治疗相比,华法令使血栓栓塞的可能性减少64%。华法令还与全因死亡率危险减低相关(校正风险比,0.69;95%CI,0.61-0.77)。颅内出血并不常见,但是与未服用华法令者相比,服用华法令者颅内出血发生率中度升高(分别为0.23比0.46,每100人一年;P=0.003,校正风险比,1.97;95%CI,1.24~3.13)。然而,华法令治疗与校正后非颅内大出血危险增加无关。对基线时有禁忌证者单独分析或与无禁忌证者联合分析时,华法令的效果是相似的(队列总数为13559)。结论:华法令在临床实践中对房颤病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很有效,颅内出血的绝对危险仅有轻度增加。抗凝治疗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稳妥地用于房颤病人的临床医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妇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combined estrogen and progestine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CHRT)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然而,目前仍缺乏长期使用和不同治疗方案所致危险性的资料。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学类型及激素受体状况,评估CHRT应用时间及方式与乳腺癌的关系。设计: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华盛顿州西部三个县。参试者:自1997年4月1日至1999年5月31日,975例65~79岁诊断为侵袭性乳腺癌的妇女(组织学:196例小叶癌,656例导管癌,114例其他组织类型以及9例非特异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况:646例ER /PR ,147例ER /PR-,101例ER-/PR-[6例ER-/PR 和75例ER/PR状况不明者未包括于本研究中],100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发生侵袭性乳腺小叶癌、乳腺导管癌以及ER /PR 、ER /PR-和ER-/PR-乳腺癌的危险。结果:应用非对抗性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的妇女(仅用ERT者),即使应用25年以上,乳腺癌发病危险无明显增加(尽管其相关优势比与可能存在微弱影响并非不一致)。曾经应用CHRT者(包括也使用过ERT的CHRT使用者)乳腺癌危险性增加1.7倍(95%可信区间[CI],1.3~2.2),其中包括侵袭性小叶癌危险性增加2.7倍(95%CI,1.7~4.3),侵袭性导管癌增加1.5倍(95%CI,1.1~2.0),ER /PR 乳腺癌危险性增加2.0倍(95%CI,1.5~2.7)。危险性增加在较长期使用CHRT的妇女最为明显,应用CHRT在5~14.9年和≥15年者,侵袭性导管癌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5倍(95%CI,1.0~2.3)和1.6倍(95%CI,1.0~2.6),侵袭性小叶癌的危险性则分别增加了3.7倍(95%CI,2.0~6.6)和2.6倍(95%CI,1.3~5.3)。在按期使用和连续使用CHRT的妇女,相关程度大致相似。任何使用方式均不增加ER /PR-和ER-/PR-肿瘤的危险性;然而,由于这些肿瘤患者的数量少,限制了我们发现可能联系的把握度。结论:研究资料提示,CHRT的使用,无论是按期或者持续使用孕激素,均与乳腺癌特别是侵袭性小叶癌危险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6.
环境接触青石棉肿瘤发生危险的15年随访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环境接触青石棉队列人群患肿瘤的危险。方法采用回顾队列调查方法对大姚县6254人进行15年(1987~2001)的追踪研究,调查石棉相关肿瘤的死亡率及相对危险度(RR)。结果观察组中有186例死于癌症,死亡率为2160.5/10^6人年(RR=1.293;95%CI:1.032~1.618)。其中20例间皮瘤,死亡率为232.3/10^6人年(RR=17.929;95%CI:2.406~133.592),男女分别为267.5/10^6人年和186.7/10^6人年;56例死于肺癌,死亡率(650.5/10^6人年)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34;95%CI:0.968~2.486);胃肠道肿瘤的死亡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观察组男性中患肠癌的危险显著增加(RR=3.781;95%CI:1.077~13.270)。结论环境接触青石棉后人群患间皮瘤的危险明显增加,男性患肠癌危险度的增加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背景:阿斯匹林可降低高危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是,女性人群是否与男性人群一样获益,仍不清楚。 目的:确定阿斯匹林在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获益与危险。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数据源于MEDLINE和Cochrane中心的对照试验数据库(1966年至2005年3月)、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重要科学会议的报告。入选合格的研究为:在无心血管疾病参试者中进行的前瞻性阿斯匹林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报告了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数据。共检出6项试验95456名个体。其中3项试验仅包括男性,1项试验仅包括女性,另外2项试验包括两种性别。 数据提取:审查、确定随机研究的患者数量、平均随访时间和终点事件(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以及具体每种心血管事件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数据综合:在51342例女性中,有1285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625例,心肌梗死469例,心血管死亡364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2%(优势比[oddsratio,OR],0.86;95%可信区间[CI],0.79-0.99;P=0.03),显著减少卒中事件17%(OR,0.83;95%CI,0.70-0.97;P=0.02),后者反映的是缺血性卒中的降低(OR,0.76;95%、CI,0.63-0.93;P=0.08);对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影响。在44114例男性试验对象中,有2047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597例,心肌梗死1023例,心血管死亡776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4%(OR,0.86;95%CI,0.78-0.94;P=0.01),减少心肌梗死32%(OR,0.68;95%CI,0.54-0.86;P=0.001);对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无显著影响。阿斯匹林治疗增加了女性(OR,1.68;95%CI,1.13-2.52;P=0.01)和男性(OR,1.72;95%CI,1.35—2.20;P〈0.001)的出血危险。 结论:对于女性和男性,由于阿斯匹林减少了女性缺血性卒中以及男性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故降低了他们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阿斯匹林显著增加出血危险,女性与男性出血危险相似。  相似文献   

8.
背景:长期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研究提示,HRT与乳腺癌发病率增加有关,但是,这种相关性是否因肿瘤组织学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尚未得到广泛研究。目的:明确HRT与乳腺癌发病危险的相关性是否依用药方式不同而异,以及这一相关性在各种组织学类型的差异。设计、地点和参试:对705例在美国Puget Sound保健合作组织(GHC)登记的于1990年7月1日-1995年12月31日间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且年龄在50-70岁的绝经后女性与692例随机选择的年龄匹配的GHC女性成员进行窠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主要观察指标:乳腺癌确诊1年前5年内,应用HRT期间乳腺癌的发病率及其病理类型。以上资料通过计算机管理的用药记录得到确认。结果:近年长期应用HRT,不论单用雌激素还是雌、孕激素合用,乳腺癌(包括各种组织病理类型)的总发病率增加60%-85%。较长时间应用HRT(≥57个月;优势比[OR],3.07;95%可信区间[CI],1.55-6.06)和目前联合应用HRT(OR,3.91;95% CI,2.05-7.44)与乳腺小叶癌的发病危险增加有关。长期应用HRT使乳腺非小叶癌发病危险增加50%(应用时间≥57个月;OR,1.52;95% CI,1.01-2.29)。结论:我们的研究为HRT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近年长期应用HRT可能主要与小叶癌的危险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先兆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伴随偏头痛特殊生理学改变而产生的促血栓物质相关,可增加血管事件的危险。虽然有先兆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相关,但是其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脉事件的相关性仍不清楚。 目的:评价有和无先兆的偏头痛与所有特定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相关性。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27840位美国女性中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参试者年龄≥45岁,均参加了女性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WHS)。入选时(1992~1995年)无心血管疾病和心绞痛,有偏头痛和先兆症状自我报告资料以及血脂测量数据。随访至2004年3月31日。 主要观测指标:主要观测指标为重要心血管疾病复合终点事件(首次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其他指标为首次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 结果:基线时,5125名女性(18.4%)报告有偏头痛病史,其中3610名有活动性偏头痛(1年内发生偏头痛),1434名(39.7%)有先兆症状。在平均10年的随访期间,580例发生重要心血管事件。经多变量校正后,与无先兆偏头痛女性相比,报告有先兆活动性偏头痛的女性发生重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为2.15(95%CI,1.58~2.92;P〈0.001),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比为1.91(95%CI,1.17~3.10;P=0.01),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2.08(95%CI,1.30~1.31;P:0.002),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风险比为1.74(95%CI,1.23~2.46;P=0.02).心绞痛的风险比为1.71(95%CI,1.16~2.53;P=0.007),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风险比为2.33(95%CI,1.21~4.51;P=0.01)。校正年龄后,每10000名女性每年有18例新发重要心血管事件可归因于有先兆偏头痛。报告无先兆活动性偏头痛的女性心血管病或心绞痛的危险并无增加。 结论:在本大规模前瞻性女性队列中,有先兆活动性偏头痛与女性发生重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以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危险增加相关,无先兆活动性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03,12(4):336-336
最新研究提示 ,雌激素治疗开始的时间可能是治疗成功和减少副作用的关键。在妇女健康倡议研究 (WHI)早期结果公布以后 ,医师困惑和争论了 1年多。最近 ,从北美绝经学会(NAMS)年会上传来的新信息 ,妇科医师不能只根据WHI一项研究结果改变临床医疗。NAMS常务理事Utian说 :“有人认为WHI将使雌激素补充疗法 (HRT)寿终正寝 ,这些人显然是错了。但WHI告诫医师需鉴别容易发生副作用的妇女 ,并对接受HRT的病人进行密切监测仍是正确的。”该学会认为 ,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HRT绝对危险并不大 ,其对骨质丢失和结肠癌发病危险减少方面是有益…  相似文献   

11.
对170例胰腺癌和170例对照组非肿瘤疾病进行对比,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评价糖尿病、胆石病、吸烟和饮酒作为胰腺癌危险因素的意义。结果显示吸烟者胰腺癌危险度明显增加(RR1.9,95%CI1.2~3.9),并随吸烟年限和吸烟量增加而增加;饮酒无相关性;胆石病(RR3.4,95%CI1.6~9.7)和糖尿病(RR3.27,95%CI2.61~4.05)胰腺癌的危险度均有增加。但糖尿病仅出现在胰腺癌发病前的2年内才有意义,它可能是胰腺癌的结果而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285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栓塞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选取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感染、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骨水泥、使用止血带作为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器官栓塞15例(1.17%),其中脑栓塞3例,肺栓塞12例。糖尿病(P=0.020、OR=4.778、95%CI=1.275~17.904)、深静脉血栓形成(P=0.029、OR=4.098、95%CI=1.156~14.541)、年龄(P=0.029、OR=2.944、95%CI=1.119~7.752)、心脏病(P=0.031、OR=3.930、95%CI=1.134~13.626)、使用骨水泥(P=0.036、OR=3.870、95%CI=1.095~13.667)与使用止血带(P=0.041、OR=4.052、95%CI—1.062~15.456)是围手术期发生器官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年龄、心脏病、使用骨水泥、使用止血带可能是人丁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器官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 目的:根据个体参试者的数据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主要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危险的关系。 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人工检索参考文献目录以及与具体研究者联系确定相关研究。 研究选取:所有检出的有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随访(≥1年)了主要血管病发生率和/或病因别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都包括在内。如果入选患者既往有心血管病史则予除外,有已知CHD或卒中者也排除在外。 数据提取:在31项前睁眭研究中,154211例参试者提供了个人记录。在138万人年随访期间,有6944例首次发生非致命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有13210例死亡。一般都有明确的病因别死亡率。校正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混淆作用以及回归稀释偏倚后,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数据综合:各年龄组(40-59、60-69和≥70岁)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CHD、脑卒中、其他(即非CHD、非卒中)血管眭死亡以及非血管性死亡大致呈对数线性关系。各年龄组在日常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范围内均不存在一个阈值。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1g/L,发生CHD的风险比为2.42(95%可信区间[CI],2.24—2.60),脑卒中为2.06(95%CI,2.28-3.35),其他血管性死亡为2.76(95%CI,2.24—2.60),非血管性死亡为2.03(95%CI,1.90-2.18)。进一步校正其他已确定的血管危险因素后,CHD和卒中的风险比减少到大约1.8。在7011例有C-反应蛋白数值的参试者亚组中,在校正C-反应蛋白后,CHD结果没有根本改变。按照性别、吸烟、血压、血脂水平或研究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HD或卒中的关联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我们在这项大型参试个体汇总分析中发现,健康中年人日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广泛的条件下与CHD、卒中、其他血管性死亡及非血管性死亡有中等强度的关联。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干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继发进展性多发性硬化(SPM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disc及CNKI有关于扰素β与安慰剂对照治疗SPMS随机对照试验,手工补充检索与该病治疗有关的中文期刊文献,按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干扰素口与安慰剂对照治疗SPMS的随机对照试验5个,共计患者2552例,根据随机分配、分配方案隐藏及盲法三项指标进行质量评分,A级2个,B级3个。Meta分析显示,干扰素β治疗组复发RR=0.84,95%CI为(0.76,0.92),P=0.003;持续进展RR值为0.86,95%CI为(0.76,0.98),P=0.02,RR值均较安慰剂治疗低。干扰素β治疗组注射部位感染发生的RR值为0.64,95%CI为(6.99,16.19),P〈0.0001;注射部位坏死RR值为35.99,95%CI为(4.95,261.50),P:0.0004;发热RR值为2.91,95%CI为(2.20,3.85),P〈0.0001;抑郁RR值为1.24,95%CI为(1.02,1.51),P=0.03;高血压RR值为3.64,95%CI为(1.35,16.01),P=0.02;白细胞减少RR值为2.87,95%CI为(1.34,6.14),P=0.007;头痛RR值为2.22,95%CI为(1.38,3.57),P=0.0009;淋巴细胞减少RR值为1.35,95%CI为(1.10,1.66),P=0.0006;发生转氨酶升高RR值为4.52,95%CI为(1.91,10.72),P=0.0006。干扰素β治疗组不良事件RR值均较安慰剂高(P〈0.05)。结论干扰素β治疗使SPMS复发率及持续进展的发生率降低,不良事件以干扰素β治疗组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已接受PCI的患者,确定氟伐他汀治疗是否可减少MACE的发生。结果:PCI至首次给予研究药物的中位时间为2.0天,中位随访时间为3.9年。氟伐他汀治疗组无MACE生存时间显著较长(P=0.01)。氟伐他汀组844例患者中,181例(21.4%)至少曾发生1次MACE,而安慰剂组833例患者中则有222例(26.7%)至少发生1次MACE(相对危险[RR],0.78695%可信区间[C1],0.64-0.95;P=0.01)。该结果独立于基线总胆固醇水平(中位数之上[RR,0.76;95%CI,0.56-1.04]比中位数之下[RR,0.77;95%CI,0.57-1.02])。在亚组分析中,有糖尿病的患者(n=202;RR,0.53;95%CI,0.29-0.97;P=0.04)以及有多血管病的患者(n=614;RR,0.66;95%C1.0.48-0.916P=0.01),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比较,接受氟伐他汀治疗的患者MACE危险下降。氟伐他汀组无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达正常上限10倍或10倍以上或横纹肌溶解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首次成功接受PCI且胆固醇在平均水平的患者,氟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James  A.  H.  Bushnell  C.  D.  Jamison  M.  G.  Myers  E.R.  石玉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8-59
目的:评价美国妊娠相关卒巾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全国性住院患者样本取自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的医疗保健价格和利用计划,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方法第9次修正版中有关卒中的标准,调查了2000--2001年间所有与妊娠相关的出院患者。结果:共有2850例与妊娠相关的出院患者发生卒中,即发生率为34.2/10万次妊娠。其中117例死亡,即死亡率为1.4,/万次妊娠。幸存者中22%转入其他医院。卒中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35岁时。非裔美国妇女风险更高,0R1.5(95%CI1.2-1.9)。与卒中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偏头痛(OR16,9,95%CI9.7~29.5)、血栓形成倾向(OR16.0,95%CI9.4—27.2)、系统性红斑狼疮(OR15.2,95%CI7.4~31.2)、心脏病(OR13.2,95%CI10.2~17.0)、镰状红细胞病(0R9.1,95%CI3.7-22.2)、高血压(OR6.1,95%CI4.5~8.1)、血小板减少(OR6.0,95%CI1.5—24.1)。  相似文献   

17.
Keith  A.  A.  Fox  Philippe  Gabriel  Steg  Kim  A.  Eagle  Shaun  G.  Goodman  Frederick  A.  Anderson  Christopher  B.  Granger  Marcus  D.  Flather  Andrzej  Budaj  Ann  Quill  Joel  M.  Gore  康俊萍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6):323-330
背景:有关药物和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 ACS)患者的作用,随机试验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但是是否已经转化为相应的临床变化还不清楚。 目的:确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NSTE ACS患者的院内治疗改变是否伴随临床结果的改善。 设计、地点及患者: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研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是一项多国家队列研究。自1999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该研究共入选并随访了来自14个国家、113家医院的44372例ACS患者。 主要观测指标:当前循证药物和介入治疗应用的趋势及患者预后(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卒中和心肌梗死)。 结果:随着研究时间的进展,相关药物的应用增加(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行或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应用噻氯毗啶、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和低分子肝素;P〈0.001)。STEMI患者药物再灌注治疗下降了22个百分点(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7~-17),而直接PCI增加了37个百分点(95%CI,33—41)。在NSTEMI患者中,PCI的比例显著升高了18个百分点(95%CI,15~20)。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在STEMI患者中降低了9个百分点(95%CI,-12~-6),在NSTEACS患者中降低了6.9个百分点(95%CI,-8.4~-4.7)。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低了18个百分点(95%CI,-5.3~-1.9),心源性休克降低了24个百分点(95%CI,-4.3~-0.5)。校正了危险评分后,NSTEAC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低了0.7个百分点(95%CI,-1.7~0.3);STEMI患者6个月随访时卒中发生率降低了0.8个百分点(95%CI,-1.7~0.1),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了2.8个百分点(95%CI,-6.4~0.9)。NSTEACS患者6个月死亡率降低了1.6个百分点(95%CI,-3.0~-0.1),卒中发生率降低了0.7个百分点(95%CI,-1.4~0.1)。 结论:在本项多国家观察性研究中,ACS患者治疗的改善与6个月新发心力衰竭、死亡率、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8.
饮酒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饮酒和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对重庆市2632名≥60岁老年人进行2年前瞻性队列研究,受试者分为不饮酒,轻中度饮酒,重度饮酒,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本(DSM—Ⅲ—R)进行痴呆诊断,随访时间内记录痴呆发生的例数,采用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饮酒和痴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血压、吸烟、中风史、MMSE评分等危险因素后,与不饮酒者相比,轻中度饮酒使痴呆的危险度降低(RR=0.52,95%CI=0.32-0.85),与不饮酒者相比,轻中度饮酒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对危险度为0.63(RR=0.63,95%CI=0.55—0.72),其他类型痴呆为0.45(RR=0.45,95%CI=0.12-1.69),血管性痴呆为0.31(RR=0.31,95%CI=0.19-0.51)。与不饮啤酒者相比,轻中度饮啤酒者患痴呆的危险度增高(RR=2.47,95%CI=1.23—4.96);与不饮葡萄酒者相比,轻中度饮葡萄酒者患痴呆的危险度降低(RR=0.68,95%CI=0.50—0.92)。结论轻中度饮酒与痴呆的危险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设计系统性回顾和汇总分析。数据源检索Medline和Embase1966年至2004年6月公开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探讨偏头痛和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关系。结果确定了14个研究(11个病例对照研究,3个大样本研究)。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对风险2.16,95%可信区间为1.89~2.48)。这种风险增加在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2.88,1.89~4.39)和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56,1.03~2.36)及服用口服避孕药者(8.72,5.05~15.05)中是一致的。结论观察性研究的资料显示偏头痛可能是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另外,需要进一步研究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偏头痛患者的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干扰素(IFN)抗HBV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上海地区6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以及200名健康准骨髓捐献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32例接受α-1b干扰素治疗24周。结果 CHB患者HLA-DRB1*06和-DRB1*08等位基因的频度高于健康人(2.17%对0%,RR=3.963,95%CI:3.425~4.585,P=0.017;11.59%对5.50%,RR=2.253,95%CI:1.147~4.428,P=0.021);而DRB1*07等位基因的频度则低于健康人(2.90%对7.75%,RR=0.355,95%CI:0.123~1.025,P=0.047)。IFN治疗的患者中,10例应答者DRB1*14等位基因频度高于22例非应答者(20.0%对2.3%,RR=10.750,95%CI:1.116~103.558,P=0.030);而DQB1*07分布则相反(10.0%对38.6%,RR=0.176,95%CI:0.036~0.856,P=0.022)。结论 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人群HBV的易感性和IFN抗HBV治疗有关。与其他HLA-DRB1等位基因比较。HLA-DRB1*06和-DRB1*08可能与HBV易感性有关,而HLA-DRB1*07则相反,可能为抵抗基因;DRB1*14可能与IFN的高应答有关。与其他HLA-DQB1等位基因比较,DQB1*07可能与IFN低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