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pBK-Sj26(Sj32)-Sj23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血吸虫病多价DNA疫苗的保护力,将小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单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3组、多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6-Sj23和pBK-CMV-Sj32-Sj23组.大量提取各组质粒DNA后,各组于0、3、5周在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9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多价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血吸虫病多价DNA疫苗的保护力,将小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单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3组、多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6-Sj23和pBK-CMV-Sj32-Sj32组。大量提取各组质粒DNA后,各组于0、3、5周在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9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及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多价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3.
罗永慧  易新元  曾宪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01-1404,1514
目的构建表达mIFN-γ与Sj31抗原融合蛋白的DNA疫苗,并探讨其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在Sj31基因上游引物与mIFN-γ下游引物的5’分别设计与克隆载体相匹配的酶切位点,在mIFN-γ上游引物与Sj31基因下游引物的5’设计相同的酶切位点。分别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引物的5’端相同的酶切位点进行2个PCR产物的酶切与连接,以连接产物为模板,应用Sj31的上游引物和mIFN-γ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此次PCR产物经常规方法克隆入载体pcDNA3.0(简称为pc),构建成多价DNA疫苗pc-Sj31-mIFN-γ。对重组质粒鉴定后,大量制备纯化质粒免疫昆明小鼠,48只小鼠分为A、B、C、D4组,对照组的小鼠于股四头肌注射质粒pcDNA3.0100μg,3个免疫组的小鼠分别注射pc-Sj31、pc-mIFN-γ和pc-Sj31-mIFN-γ质粒DNA各100μg。在0、2、6周免疫共3次,第3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经腹部贴片感染尾蚴40±1条,感染后第42天剖杀,计数各小鼠检获成虫数及肝卵数。结果pc-Sj31-mIFN-γ(D组)免疫组的减虫率和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28.56%和60.20%,但是表达鼠mIFN-γ与Sj31抗原融合蛋白的DNA疫苗并未明显优于单纯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31)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pc-Sj31-mIFN-γ多价DNA疫苗构建成功,但其诱导小鼠抗血吸虫病免疫保护效果不明显优于pc-Sj31。  相似文献   

4.
不同载体的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真核表达载体的日本血吸虫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筛选合适的血吸虫 DNA疫苗。方法 将小鼠分成 5组 ,于第 0、 3、 5周将日本血吸虫真核表达载体 p BK- Sj2 3 ,p BK- Sj2 6以及 p CD- Sj2 3 ,p CD- Sj2 6,分别接种小鼠股四头肌 ,第 9周每组小鼠以 40± 2条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感染 6周后 ,剖杀小鼠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比较含血吸虫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载体诱导小鼠的抗攻击感染能力。结果 发现疫苗 p CD- Sj2 3和 p CD- Sj2 6诱导小鼠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 3 0 .5 0 %和 3 3 .0 2 % ;疫苗 p BK- Sj2 3和 p BK- Sj2 6诱导小鼠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 18.2 4%和 2 1.70 % ,含血吸虫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载体诱导小鼠的抗攻击感染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由真核表达载体p CD构建的血吸虫 DNA疫苗比由真核表达载体 p BK构建的血吸虫 DNA疫苗具有更好的抗血吸虫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pcDNA3 1/SjMf1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 按常规方法构建pcDNA3 1/SjMf1。粘膜免疫采用滴鼻方法。供试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2只 ,包括MPL、pcDNA3 1、pcDNA3 1 MPL、pcDNA3 1/SjMf1和pcDNA3 1/SjMf1 MPL组。第 3次免疫后 2周 ,每只经腹部感染 ( 4 0± 1)条尾蚴。45d宰杀小鼠 ,以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初次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前尾静脉采血的收集粪便 ,ELISA检测血清内特异性IgA和IgG及粪内sIgA水平。 结果 pcDNA3 1/SjMf1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血清内特异性IgA和IgG及粪内sIgA水平。pcDNA3 1/SjMf1和pcDNA3 1/SjMf1加MPL滴鼻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 2 7 97%和 3 4 75 % ,减卵率分别为 3 8 64 %和 43 3 7%。二者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pcDNA3 1/SjMf1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全身和粘膜免疫应答及部分抗击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SjCyPA)基因,并对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 构建pET28-SjCyPA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PBS、rSjCyPA分别免疫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表达了可溶性SjCyPA蛋白并得到纯化,经Western blot鉴定为血吸虫蛋白.rSjCyPA免疫小鼠产生60.10%的减虫率和43.42%的减卵率,HE染色及Masson染色揭示实验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rSjCyPA具有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作用,是一个有前景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重组质粒对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核酸疫苗在小鼠抗血吸虫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干扰素 γ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FN γ ,并与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真核表达质粒VR10 12 Sj3 1一同免疫小鼠。小鼠分为 4组 ,其中实验组每鼠同时肌注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各 10 0 μg ,3个对照组分别为VR10 12 Sj3 1肌注 10 0 μg ,pCDNA3 1 IFN γ肌注 10 0 μg和载体VR10 12及pCHAN3 1肌注各 10 0 μg。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于末次免疫后两周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的表达 ,于末次免疫后 3周经小鼠皮肤攻击感染 4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5d后杀小鼠计算减虫率。 结果 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 ,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联合IFN γ重组质粒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 2 7 3 7%的减虫率 ,与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单独免疫组比较减虫率显著 (P <0 0 5 )。 结论 IFN γ表达质粒能增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酸B核酸疫苗的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组核酸疫苗诱导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n Y  Shi YE  Bu LY  Ning CX  Zhu H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93-197
目的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方法构建共表达日本血吸虫相对分子质量23000表膜蛋白(Sj23)基因与鼠IL12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VIVO2IL12Sj23,转染HEK293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及ELISA法检测Sj23和IL12蛋白的表达。接种并攻击感染BALB/c小鼠,以减虫率和减卵率评价其免疫保护力,同时设攻击感染对照组、空白质粒pVIVO2组、pVIVO2IL12组和pVIVO2Sj23组。用ELISA法和WesternBlot分析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以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SEA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并以FCM分析脾细胞亚群。结果经瞬时转染HEK293细胞证明质粒pVIVO2IL12Sj23能在体外进行表达。免疫小鼠后获得了4553%的减虫率和5835%的减卵率,较单价DNA疫苗pVIVO2Sj23免疫效果好(P<005)。ELISA法和WesternBlot检测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抗Sj23特异性IgG抗体。pVIVO2IL12Sj23免疫组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4水平较对照组低。攻击感染后各实验组小鼠脾细胞的CD4+,CD8+亚群比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VIVO2IL12Sj23DNA疫苗具有诱导BALB/c小鼠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效果。细胞因子IL12作为基因佐剂,具有诱导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增强DNA疫苗免疫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GSTDNA疫苗辅以佐剂FQ2共同作用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FQ212"g/只分别与Sj26GSTDNA疫苗混合经股四头肌接种BALB/c小鼠,共接种3次,同时设Sj26GSTDNA疫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接种后4周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数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FQ2 疫苗组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分别为34.24%与41.12%,而疫苗组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各为28.76%与29.03%,结果显示FQ2 疫苗组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均高于疫苗组,减卵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FQ2对Sj26GSTDNA疫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DNA26Kda疫苗对小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DNA免疫在两种处理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免疫小鼠分两大组进行实验Ⅰ组小鼠有预感染,实验Ⅱ组小鼠没有预感染.将构建的携带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LXSN-Fer1经左后腿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共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5周以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设空载质粒免疫组为对照组.[结果]免疫小鼠后在实验Ⅰ组主要诱生IgG1和IgG3,在实验Ⅱ组主要诱生IgG2a和IgG2b;实验组产生较高水平的IgA和IFN-γ应答.pLXSN-Fer1免疫小鼠获得一定程度的减虫率(26.47%,34.08%)和减卵率(40.02%,36.83%).[结论]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在两种不同处理小鼠均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疫苗候选分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