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解2010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qRT- PCR方法对患者咽拭子、疱疹液等检测.结果 成都市青白江区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637例,年报告发病率160.59/10万,报告发病率居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第1位,占总发病例数的28.35%,男女性别比为1.56∶1,1~3岁发病数占74.89%,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占51.49%,其次为幼托儿童,占45.05%.全年均发病,4~6月和12月呈发病高峰.结论 成都市青白江区2010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充分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眉山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眉山市手足口病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眉山市2011年报告发病3 469例,其中重症病例51例,死亡3例,年报告发病率117.57/10万,重症发生率为1.47%,报告发病率居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首位,占发病总数的31.34%;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16%,其中1~2岁组的发病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61.06%,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38.11%和58.26%.4季均发病,5-6月及11月分别呈大小双峰,优势病原体为EV71.结论 眉山市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疫情监测,严格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托幼机构晨午检和缺课追因制度,加大重点场所、人群的健教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控意识,防控工作重点为散居和幼托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疫情动态,为政府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腮腺炎实行网络直报以来的疫情特点。结果2004-2009年新疆吐鲁番地区腮腺炎年报告发病率为76.81/10万、111.84/10万、172.76/10万、74.44/10万、124.31/10万、31.34/10万;全区2个县1个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病例分别占91.02%、92.99%、85.99%、79.44%、91.39%、90.64%,其中5~14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4.63%、84.03%、75.31%、63.85%、76.71%、76.35%。结论完善吐鲁番地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设施,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钦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钦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钦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580例,重症病例63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在39.47/10万~204.19/10万之间,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0~5岁组,报告病例中<3岁的占82.66%,病原学检测手足口病标本334份,阳性115份,阳性率为34.43%,病例集中在4~6月份。结论 2009~2011年钦州市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的流行特征。发病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做好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泰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泰安市2006~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泰安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9 213例,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68.95/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623例,发病率为11.29/10万;2010年8 337例,发病率为147.67/10万。手足口病每年5~8月发病较多,个别年份10~12月可再次发生流行,并可使次年手足口病流行提前;经济发达及沿交通干线分布的区域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9.47%,1~2岁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6.07%;2008和2009年以EV71为优势流行毒株,2010年以CA16为优势流行株。结论秋冬流行峰的出现预示来年手足口病流行将提前,EV71与CA16交替流行使手足口病疫情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洪雅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洪雅县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洪雅县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5例,发病率为75.0/10万;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0~4岁224例,占病例总数的87.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152例,占病例总数的59.6%;4-6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177例,占病例总数的69.4%.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16份,检出肠道病毒阳性11份,其中CoxA16阳性6份、EV71阳性5份、分别占阳性标本总数的54.5%、45.5%.结论 洪雅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在4-6月,加强对托幼机构疫情监测,采取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传染源和开展健康教育等控制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当地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新疆手足口病相关资料,从各地(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病原学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新疆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2 817例,其中重症11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8.69/10万,历年报告发病率为1.52/10万~42.90/10万。2018、2019和2021年发病呈双峰分布,分别为5—7月和9—11月两个高峰;2020年全年未出现发病高峰;2022年仅有4—7月一个发病高峰。男性报告病例数和平均发病率(13 587例,22.64/10万)均高于女性(9 230例,15.48/10万);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18 736例,占82.11%);不同职业中托幼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10 386例,占45.52%),其后为散居儿童(9 703例,占42.53%)和学生(2 379例,占10.43%)。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的发病率居全区前3位。报告的4 350例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歙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歙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手足口病715例,发病率48.3/10万(35.5/10万~63.6/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范围广,占乡镇的96.4%;发病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6月;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0%;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1:0.74;病原为CoxA16和EV71等肠道病毒.结论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人群,应加强实验室检测,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济南市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7~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为17 314例,年均发病率94.10/10万。市区年均发病率142.72/10万,郊县年均发病率67.08/10万,市区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县,且城乡结合部发病较为集中;4~8月为高发高峰,占全年发病的88.47%;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56∶1,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3.21/10万和74.45/10万,男性高于女性;5岁以下幼儿发病15 792例,占91.21%;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较多,分别占54.82%和40.29%;84.83%的病例于发病3 d内就诊。2008和2009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为EV71。结论济南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应强化医疗救治,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2年新疆和田地区法定管理新发传染病疫情和流行特点,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新疆和田地区七县一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管理新发传染病的报告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新疆和田地区共报告法定管理新发传染病12673例,年发病率614.25/10万,较2011年发病率(57874/10万)上升6.14%,死亡77例,年死亡率3.73/10万,较2011年死亡率(2.53/10万)上升47.43%;每月均有新发传染病报告,无明显季节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6.04%,男女性别比为1.01:1;肺结核仍占首位,梅毒病例数有大幅度升高,艾滋病较2011年上升7.8倍,疫苗相关疾病发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流行严重、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发病人数快速增长,已成为当今和田地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需尽快积极应对并做好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手足口病疫情。结果 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43例、319例、226例、437例和188例,发病率分别为81.34/10万、106.71/10万、58.06/10万、111.33/10万和48.09/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8月,6月达全年最高峰,2013年呈现3个发病高峰;各年龄组发病数男性均高于女性,3岁左右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发病群体;不同年份EV71(χ2=36.97)、CA16(χ2=51.85)病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1年和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2010年和2012年以CA16为主。结论 2010年和2012年较其他年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均有所上升,2010—2013年流行优势毒株发生转变;3岁左右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应加强防病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新疆呼图壁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3年布鲁氏菌病资料来自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76例,年均发病率15.7/10万,发病率由2009年的4.6/10万上升到2013年的46.6/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患者126例,女性50例,男女比为2.52:1;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达30.1/10万;发病数居前两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127例,牧民23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2.2%和13.1%。结论2009-2013年新疆呼图壁县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需加大防控力度,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报告的5 497例丙类传染病病例,掌握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4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累计报告5 497例丙类传染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22.81/10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30.56,P0.01);死亡1例,平均死亡率0.02/10万;发病前五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发病数排在首位的是呼吸道疾病、占64.49%,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34.82%;第二季度报告病例数最多、占45.46%;各乡(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65.23,P0.01),有8个乡(镇)发病率高于安定区平均发病率,占安定区乡(镇)总数的38.1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4,P0.01);丙类传染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在15岁以下年龄组,共发病4 975例、占90.50%;职业构成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0.47%。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当地丙类传染病病例中的主要构成疾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探讨其有效控制对策。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2年内江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828例,其中男性3602例,女性2226例,男女性别比1.62:1,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7,P〈0.05);发病年龄以3—14岁年龄组为主,占88.44%;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71%、23.16%、15.00%;各年度发病率在4.82/10万-29.11/10万之间,各年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26,P〈0.05)。结论2004—2012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少年儿童,应重点防控,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7~2012年新疆吐鲁番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吐鲁番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和规律。结果2007~2012年吐鲁番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0114例,死亡45例,平均发病率584.73/10万;2008年最高910.51/10万;2007年最低518.67/10万;2007~2012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痢疾、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梅毒;死亡病例中以艾滋病为主,占71.11%,其次是肺结核,占24.44%。结论吐鲁番市传染病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流行时有发生,应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掌握2008-2011年高要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高要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该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078例,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85例、533例、1 535例和3 525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2008-2009年主要集中在4~6月份,2010-2011年主要集中在4~8月份,高峰期共发病4 084例,占总病例数的67.19%;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4.13%,其中3岁以下幼儿占报病总数的83.15%;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7.64%;男女性别比为2.03∶1.结论 高要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环境、季节差异,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是该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泉州市洛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和制定洛江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数据,收集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洛江区手足口病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0年洛江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 319例,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5.00/10万~493.27/10万,年均发病率为324.14/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χ^(2)_(趋势)=118.98,P<0.05);病例高峰主要出现在春夏季,秋季次之。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万安街道(26.55%,1 943/7 319)、马甲镇(25.55%,1 870/7 319)、双阳街道(18.66%,1 366/7 319)病例分布较多,占总病例数的70.76%。男性病例4 721例,女性2 598例,性别比为1.82∶1;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69.95%,5 210/7 319),其次是幼托儿童(27.18%,1 989/7 319);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较多,占总病例数的91.57%。结论 洛江区手足口病疫情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变化特征,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要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肃省平凉市手足口病的监测结果,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平凉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平凉市报告手足口病5 236例,年均发病率39.0/10万;其中重症26例,死亡10例;6─7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58.23%;散居儿童占发病人群的74.87%,高发年龄为1~5岁儿童;病原毒株检测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结论平凉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和性别差异,应重点加强5岁以下散居儿童的监测工作,落实手足口病的科学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降低传染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1-2020年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1-2020年武威市手足口病病例8 285例,年均发病率45.46/10万,男性发病率(54.42/10万)高于女性(35.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404,P<0.05);报告发病率凉州区最高(61.54/10万)、古浪县次之(32.69/10万)、民勤县最低(6.22/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81.410,P<0.05);以5岁及以下人群为主;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5-7月发病为主.结论 武威市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5岁及以下人群,且男女性发病不同;应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学龄前儿童养成卫生习惯,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学校卫生,可有效地降低武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掌握内蒙古包头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包头市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发病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年龄和性别分布等.结果 4年间共报告2 338例,年均发病率为25.52/10万,年发病率范围为5.37/10万~38.6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季节为4-8月份,累计报告1 423例,占总病例数的60.86%(1 423/2338).高发地区为达茂旗和固阳县,2个地区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0.66%(1 652/2 338).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5.53%(1 766/2 338).31~60岁组人群发病人数最多,占75.02%(1 754/2 338).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性占75.19%(1 758/2 338).结论 内蒙古包头市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