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留置针型号。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治疗1周以上的60岁老年患者24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排除使用特殊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试验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封闭式小儿留置针,对照组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号封闭式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选用小儿封闭式留置针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静脉炎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对老年患者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认为不同的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差异。【方法】将82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42例,40例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施以专业护理。比较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病人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肺癌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按静脉不同输液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癌化疗病人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降低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实验组124例用BD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24例用一次性输液针输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24G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可以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在老年肺癌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  王爱丽  王永菊 《护理研究》2009,23(3):725-72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病人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老年肺癌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按静脉不同输液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癌化疗病人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将216例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行留置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行留置静脉输液,2组置管后护理方法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儿静脉炎发生及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行留置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留置针在老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2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静脉炎、堵管、血液污染、留置时间及操作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堵管、血液污染、留置时间及操作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观察组留置针更适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豆糊外敷在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50%硫酸镁持续外敷患处皮肤,实验组采用黄豆糊持续外敷患处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静脉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豆糊外敷防治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比50%硫酸镁湿外敷的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如何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 a内82例老年肝硬化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结果:82例老年肝硬化患者静脉输液时有51例(62.19%)出现渗漏性损伤,20例(24.39%)发生静脉炎,7例(8.53%)出现输液反应.结论: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壁薄,静脉输液后易出现渗漏性损伤,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输液操作时应谨慎,勤于观察,拔针后延长局部按压的时间,减少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更适合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治疗的留置针型号。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治疗1周以上的60岁老年病人24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排除使用特殊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实验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封闭式小儿留置针,对照组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号封闭式留置针。比较2组病人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结果实验组病人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病人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选用24号小儿封闭式留置针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静脉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曾霞 《现代护理》2008,14(4):488-489
目的探讨选择更适合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治疗的留置针型号。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治疗1周以上的60岁老年病人24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排除使用特殊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实验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封闭式小儿留置针,对照组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号封闭式留置针。比较2组病人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结果实验组病人发生静脉炎人次及穿刺失败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病人在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选用24号小儿封闭式留置针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发生静脉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不同途径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适合老年患者输注静脉营养的最佳外周静脉途径。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以颈外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作为输液途径,观察患者穿刺点渗漏、静脉炎、拔管后针尖细菌培养的结果,以及导管保留时间、穿刺次数/日等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穿刺渗漏、静脉炎的发生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穿刺次数/日均显著低于上、下肢静脉组,导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上、下肢静脉组。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如需短期(〈14d)营养支持。适宜经颈外静脉放置留置针,从而增强老年患者对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中应用留置针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20例老年患者应用留置针行浅静脉输液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老年患者留置针使用时间1~7d,平均使用4.8d,其中首次使用欠合作者36例,经耐心劝说后继续使用;置管失败12例,脱管8例,导管堵塞11例,发生静脉炎13例,给予土豆片外敷48h后均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应用良好。结论留置针浅静脉穿刺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掌握,适合老年患者长期输液时使用,对老年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20例老年患者应用留置针行浅静脉输液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老年患者留置针使用时间1~7 d,平均使用4.8 d,其中首次使用欠合作者36例,经耐心劝说后继续使用;置管失败12例,脱管8例,导管堵塞11例,发生静脉炎13例,给予土豆片外敷48 h后均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应用良好.结论 留置针浅静脉穿刺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掌握,适合老年患者长期输液时使用,对老年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兵兵医用贴对浅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6年3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1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单号输液者)和对照组(双号输液者),观察组采用兵兵医用贴贴于穿刺血管近心端距离穿刺点3~5cm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不使用兵兵医用贴,观察2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3.666,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χ^2=32.087,p〈0.05)。结论使用兵兵医用贴可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使用大小型号留置针后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100例,A组使用小号留置针(24 G)进行静脉穿刺及护理;B组使用大号留置针(22 G)进行静脉穿刺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及发生皮下血肿、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液体渗漏、套管堵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号留置针可显著延长留置时间,并可减少皮下血肿、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减轻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的痛苦。方法 采用5号半儿科头皮针与7号普通头皮针各对100例老年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95%的患者觉得儿科头皮针无论从进针及拔针时的感觉还是穿刺成功率等方面都优于7号头皮针。结论 儿科头皮针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为病人提供了超期望的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方便临床护士选择合适型号的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减少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选择单纯经外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且意识清楚的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采用5号头皮针进行输液为5号组和用7号头皮针进行输液为7号组,每组200例,观察两种型号头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5号组患者静脉炎的阳性率17.0%,7号组患者静脉炎的阳性率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6,P〈0.05)。结论用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且避免了因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在防治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引起的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高龄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并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留置针使用时间、穿刺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点疼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及t值为4.27,4.65,2.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减少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穿刺点疼痛。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6/2007年对26例老年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静脉输液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明显降低了长期静脉输液带来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均>60岁。静脉输液1周以上,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密闭式输液术的要求进行操作。2结果本组中20例未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出现液体外渗5例,1例出现静脉炎,无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减少了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保障。3护理体会3.1实施系统化长期静脉输液保护措施(1)首选双上肢,次选双下肢,因双下肢静脉瓣丰富流速慢于上肢,易于血栓形成;优先选用暴露明显、长于针梗1/2的直行静脉及易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免下肢静脉、有瓣静脉及弯曲静脉,左右肢交替轮换输注。需采用静脉留置针者,通常选用较粗大静脉留置。(2)优先选用7号或5~6号针身较短、针头斜面较小的头皮针为宜,进针角度为35°左右,在静脉上方快速刺入皮下,再将针体轻压皮肤,平行刺入血管。(3)输液中,对局部不适或疼痛的患者适当减慢滴速,局部热敷。(4)输液后将输液肢体略抬高,时间为3~5 m in,以防渗血。(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