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几种快速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介绍食品沙门氏菌的传统检验内容以及新技术检验方法,指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向高效率、高标准、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方向发展。方法在总结食品中沙门氏菌常规检验—培养法、抗体检验法和以核酸为基础的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验的方法—试纸快速检验法、显色培养基快速检验法、PCR法快速检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免疫技术快速检测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结果食品中沙门氏菌快速检验现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研究出一些经济、方便、快捷而敏感的检验方法;新技术成功构建了沙门氏菌重组质粒标准品和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验证,表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将模拟标本与分离培养对比,二者符合率为100%;建立的LAMP方法对培养的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 cfu/ml,对污染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为9 cfu/ml,6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结论尽管目前快速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的几种方法各有优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仍将期待更全面、更完善、检验时间更短的新方法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比较,明确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能否提高沙门氏菌检出率。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含生化、血清学鉴定)及普通PCR方法,对3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进行检测,将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传统法分离培养出沙门氏菌29例,阳性率9.67%;普通PCR检测沙门氏菌高侵袭性位点A(hyperinvasive locus A,hilA)阳性65例,阳性率为2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传统法分离培养阳性的标本,PCR检测均为阳性。PCR法扩增阳性的65例粪标本hilA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标准菌株序列一致率为100%。结论与传统细菌培养生化法相比,PCR法可提高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适于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技术方法支持。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编码侵袭蛋白E(invasion protean E,invE)的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对沙门氏菌株及非沙门氏株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建立了沙门氏菌特异、敏感和快速的PCR检测方法,并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该方法能检测出3.0×102cfu/mL纯培养的沙门氏菌,4种人工染菌食品的模拟检测结果显示,当各食品中初始含菌量分别为1.5cfu/g(火腿肠)、2.4cfu/g(鲜猪肉)、1cfu/ml(包装鲜奶)和1cfu/g(鲜鸡蛋)时,分别经过6h、18h、12h和18h增菌,PCR检测为阳性,而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方法具有耗时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对沙门氏菌肠炎快速诊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沙门氏菌肠炎快速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以沙门氏菌保守序列--侵袭基因A作为靶序列,检测23株沙门氏菌均扩增出284bp特异的DNA片段,提示存在侵袭基因A,20株非沙门氏菌扩增阴性。检测84份粪标本,13份阳性,其中仅8份大便培养阳性。DNA序列分析证实粪标本扩增出的284bpDNA片段与侵袭基因A序列一致。结果表明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沙门氏菌肠炎诊断,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优点,适于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门氏菌病是人兽共患病之一,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口岸动植物检疫的重要任务之一。迄今,发现的沙门氏菌超过2000个血清型,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食物、动物饲料和周围环境中,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对沙门氏菌进行快速检测,及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地防治沙门氏菌病的手段。本试验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目的在于减少受检货物在码头仓库停留时间,节省费用。本试验所用的ELISA试剂盒(Sail.monjhTestl)由香港Sinoclone有限公司根据我们的研制成果批量生产的商品化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O_9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利用针对沙门氏菌O9抗原单克隆抗体 3- 4 7- 0和胶体金标记亲和纯化的羊抗鼠IgG ,建立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 ,快速检测沙门氏菌O9抗原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DIGFA)。方法与结果 以沙门氏菌点膜 ,加入单抗 3- 4 7- 0 ,洗涤后再加入胶体金标记的羊抗鼠IgG ,阳性结果呈红色圆点 ,阴性结果无颜色 ,整个检测过程仅需 10min。肠炎沙门氏菌标准菌株测定该方法灵敏度为 6× 10 4CFU/点。该方法可检测所有已知含O9抗原的沙门氏菌 ,而不与其它沙门氏菌、肠杆菌科其他细菌和常见革兰氏阳性细菌反应。人工感染样品经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处理后即可进行瞬时检测。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检测沙门氏菌O9抗原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在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直接ELISA和PCR相结合快速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通过样品试验,得到优化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方法 在单抗直接ELISA和PCR法检测沙门氏菌的基础上,将PCR法和单抗直接ELISA两种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直接ELISA方法结合PCR方法对城区141份水样、2002年春季饮食行业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1426份人粪便样品,并与常规国标方法对比,直接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和97.2%,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通过对鲜牛奶样、龙虾、虾仁、熟食制品、水样、人粪样测试,最终确定较优化的沙门氏菌检测程序。结论 PCR法的敏感性优于直接ELISA法。对大量样品采用直接ELISA筛检,除去大量阴性样品,阳性样品用PCR法作进一步鉴定;需要确定血清型时则用国标方法。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序列分析与分子检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了解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vasionproteinA,invA)基因核苷酸序列有何差异,建立沙门氏菌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3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的invA基因及6种非沙门氏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的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3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PCR均扩增出283bp的特异条带,非沙门氏菌皆无特异带扩增;DNA序列分析证实,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invA基因的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不同分离株的流行病学、遗传学与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四管五项法”在肠道沙门氏菌带菌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带菌检查是卫生防疫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每年均为此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寻找一个简便快速的鉴定方法.是检验人员的迫切愿望。谢一俊等建立的“四管五项法”快速鉴定沙门氏菌[1]。经实验室菌株验证,证明本法有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老年人腹膜透出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方法 应用复合PCR检测老年人未感染的及已感染的腹膜透出液,并与传统培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在同一反应臂中可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和白色念珠菌-DNA,分别出现279bp、684bp的特异性扩增带.结论 复合PCR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优点,老年人腹透液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伤寒杆菌DNA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建立了扩增伤寒杆菌鞭毛蛋白基因多变区特异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对9株沙门氏菌及7株其他临床分离菌进行检测,结果仅伤寒杆菌扩增出348bp特异性片段,以γ-32pATP标记的为伤寒杆菌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对扩增产物做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上述结果可靠。扩增灵敏度为30fg伤寒杆菌DNA(约10个菌体)。对69例发热待查患者的78份血标本进行检测,其敏感性(100%)明显高于传统(血,骨髓)培养法(73%),P<0.01;特异性均为100%。另外,其检出敏感性不受预先抗菌治疗的影响,整个实验在10~l2小时内完成。以上表明nested-PCR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诊断伤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芬  成军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1):564-566
为适应现代感染学的需要,细菌性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方向应趋于快速、简便、灵敏及经济。其中显微镜检查是常用的简便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传统方法,鉴定技术发展迅速;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方法,当样本中病原菌含量太低时,可用PCR方法在体外进行DNA扩增,不需进行分离培养,核酸杂交技术广泛用于细菌的鉴定,在检测难分离培养或不能培养的细菌、生长周期长的细菌及血清学不易测出的细菌及细菌毒素时显示其优越性,生物芯片技术实现对众多病菌进行同步检测,也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选择沙门氏菌共同的侵袭基因(invA)作为靶序列,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腹泻病粪便中沙门氏菌。PCR检测10株沙门氏菌,均扩增出invA基因中284bp DNA片段,20株非沙门氏菌均阴性。敏感试验显示,其最小检菌量为8个细菌/ml,DNA最小检出量为100fg。PCR检测84份腹泻粪标本,13份阳性,其中10份粪培养阳性,3份粪培养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查1名持续发热病人是否患布氏菌病。方法 采用布氏菌病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方法,使用了微生物自动分析仪,以及沙门氏菌的鉴定方法。结果 布氏菌病血清学检查阳性,布氏菌病细菌学检查阴性,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为沙门氏菌,最后进一步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该患者感染了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氏菌存在严重血清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形势日趋严重,耐药结核病的及时诊断对患者的治疗结局及结核病的控制十分重要.MTB传统的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需时2~3个月,MTB耐药性的快速准确诊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MTB耐药性检测的传统技术包括罗氏培养及快速培养,并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综合国内外文献阐述了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测定法的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技术包括线性探针杂交技术、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及滚环扩增技术对于MTB及其耐药性检测的最新动态、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工具提供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动物及其产品中空肠弯曲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PCR方法。方法从鸡猪样品中分离培养获得空肠弯曲菌,以该菌特异的VS1基因保守序列为模板自行设计引物,扩增产物为516bp片段,同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只对空肠弯曲菌有扩增产物出现,而其它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腐生葡萄球菌等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检测灵敏度达6 CFU/ml。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高效、特异、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患者增多,肺是最常见感染的靶器官,发生机会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升高,病情快速进展至重症肺炎(SP)。免疫抑制性重症肺炎临床表现隐匿,病原体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免疫抑制性重症肺炎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其中基于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的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技术成熟,诊断价值高,是病原体检测及鉴定的重要方法,但分离培养的优势依赖病原体的活性,操作周期长、失败率高、阳性检出率低,明确致病菌为感染或定植困难。免疫学技术中的抗原检测对特殊病毒而言,耗时、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阳性;血清学抗体检测存在窗口期,具有时间滞后性,免疫抑制患者可在感染后出现假阴性。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相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度强、不受抗生素影响,缩短了病原体诊断的窗口期,但在反映病原体药物敏感或耐药方面不能取代培养。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可检测同一标本覆盖的细菌、病毒、真菌及罕见病原体,弥补了PCR不能检测未知病原体的局限性,对已启动抗感染治疗者也可提高病原体检出率,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结核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实验室快速诊断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课题。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廉价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1-2]。近年来,一些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新方法陆续报道及应用。除传统细菌学方面的涂片和培养外、仪器BACT/ALERTD法培养检测也需要2~27d平均8.7d,阴性报告时间42d[3]。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噬菌体裂解法、PCR-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虽然比培养快速、灵敏、但成本太高。有的还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所以很难在基层实验室普及和推广应用。免疫学检测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快速但也只能做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肉类、家禽,甚至饮用水中污染了出血性大肠杆菌O_(157):H7及其它有毒力的肠道致病菌均能严重威胁健康。传统的基础培养法检测食品和水源中肠道致病菌较慢而且结果可能不确切。免疫磁化分离(IMS)和检测法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食品和环境标本中快速细菌检查法。作者评估了一种IMS和电化学发光法(ECL)相结合的商品化传感装置,用于食品和污染物中大肠杆菌O_(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技术快速检测涂阳肺结核耐药性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采用线性探针技术和传统培养药敏试验两种方法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以传统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线性探针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及时性。结果线性探针技术检测异烟肼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8.98%;检测利福平分别为96.15%、98.94%;对耐多药的检出率18.33%。24小时内可得到报告。结论线性探针技术能快速检测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性,有利于耐药肺结核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的快速筛查和临床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