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18%.其中因耳鸣严重求医者占0、4%-2.8%,很多患者受耳鸣的严重困扰而影响其工作、生活、睡眠及与他人正常交往。甚至会导致患者心理障碍,为此,笔者对耳鸣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改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5月~2012年4月伴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108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干预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内耳循环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施加心理疏导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耳鸣疗效、抑郁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心理障碍状况,起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耳鸣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耳鸣的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因家庭、婚姻、职业等方面的精神压力触发耳鸣,而耳鸣又可使患者出现压抑、忧郁、烦躁、情绪波动、过分忧虑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加重耳鸣,从而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心理问题可能是耳鸣的病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耳鸣的结果,两者不易区分先后关系。目前耳鸣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耳鸣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面对每位患者。结果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缓解心理障碍,从而阻断恶性循环,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及时掌握耳鸣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治疗和护理,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振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43-1143
对80例有心理障碍的恶性血液患者进行分析,将心理障碍归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后抑郁类、焦虑类、疏忽大意侥幸类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下降率分别为85%,75%和91%,与治疗前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耳鸣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耳鸣治疗仪治疗,治疗30 d,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耳鸣、耳堵塞及眩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耳鸣、耳堵塞及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耳鸣是临床耳科常见病症之一,声音繁多,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一,给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工作、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者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因为目前人口老龄化、工业噪声、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及人群普遍压力较大,所以耳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耳鸣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耳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程,现将其最新诊疗进展综述如下。1定义及分类耳鸣为在外周无相应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有响声  相似文献   

9.
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心理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以期改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46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的研究,并随即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治疗及药物冶疗。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感染率、就业率、及顺应性在组间的差异。结果:腹膜透析忠者仔在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治疗组患者透析充分性、顺应性明显低于治疗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腹腔感染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评定因子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障碍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常见,它可造成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顺应性下降、透析不充分及感染率上升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德春 《现代康复》2001,5(12S):10-11,14
心理因素可成为高血压发病的诱因,而患高血压后又可引起或加重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随着高血压病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重视心理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这种治疗应该贯彻在高血压治疗的始终,而治疗前应该对患者心理障碍做出正确判断,据此针对患者的不同障碍情况,采取不同治疗形式,不同的措施及方法进行系统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有哪些心理障碍及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治疗脑震荡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2例脑震荡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后,对42例脑震荡患者在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并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较.结果 42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加上护理干预后较单药物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早.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的疾病恢复与护理干预有关,应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对80例有心理障碍的恶性血液患者进行分析,将心理障碍归为3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后抑郁类、焦虑类、疏忽大意侥幸类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下降率分别为85%,75%和91%.与治疗前心理障碍的严重度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调查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40例维持性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心理治疗12周后的患者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维持性HD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治疗12周后,患者的总体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治疗前、后各因子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疗效评定其总有到85%。结论: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维持性HD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助于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科患者在对其实施手术时,均存在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对手术的成败和疗效的判断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分析则显得非常重要。在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产生的原因后,就要求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以消除其紧张心情等心理障碍。而在这一系列的治疗对策中,最主要、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亲切感和亲密感,让患者阐述其各异的心理障碍,并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障碍,遵循心理治疗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其同情、关心、理解、支持、安慰、疏导和鼓励,并进行认真、细致、耐心解释、宣教,且动员家庭、同事、朋友发挥家庭、社会的心理支持作用,使之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并产生、恢复和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激光配合针刺对耳鸣耳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96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超激光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耳鸣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耳鸣总有效率为6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配合针刺治疗耳鸣耳聋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经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间151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例患者,对照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淑芳  祝威  闻雨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66-167,170
背景:研究发现耳鸣患者常伴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幅大Ⅲ小Ⅴ波的变化,耳鸣掩蔽是耳鸣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在耳鸣掩蔽的治疗过程中耳鸣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将会如何变化?目的:观察耳鸣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特点,以及耳鸣掩蔽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规律。设计:病例-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象:持续性耳鸣组:63例(68耳),为1999-03/2001—1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收治;对照组:听力正常的青年人(20~23岁)10例(20耳)。所有受试者自愿接受检测及治疗。方法:耳鸣患者首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采用额部乳突部引导方法记录),然后进行耳鸣检查及耳鸣掩蔽试验(掩蔽5min),随后立刻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耳鸣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特点。②耳鸣掩蔽后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幅的影响,分为后效抑制试验阳性和阴性2组进行分析。结果:8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听力正常青年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幅为小Ⅲ波大Ⅴ波,而63例(68耳)中有22耳(31.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为大Ⅲ波小V波,其中17耳后效抑制试验阳性,5耳阴性。(函后效抑制试验阳性17耳经耳鸣掩蔽治疗后10耳由大Ⅲ波小Ⅴ波转为小Ⅲ波大Ⅴ波,3耳Ⅲ波幅度减小;阴性5耳经耳鸣掩蔽治疗后有2耳转为小Ⅲ波大Ⅴ波,其余3耳无改变。结论:耳鸣掩蔽能使耳鸣患者异常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幅恢复至正常,此结果有望作为后效抑制阳性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